我國文物界有這麼一句名言:「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可能是由於山西省的地理位置相對比較封閉,歷史厚重的山西省保留了很多極具特色的古建築,喬家大院無疑是最著名的之一。民間所謂「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說的就是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位於山西省晉中市祁縣喬家堡村,始建於清高宗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祁縣有個人叫喬全美,和他的兄長分家後,在十字口東北角買下幾處宅地,建造宅院,這是喬家大院的老宅。老宅分為主樓和偏院,主樓裡五外三院,為硬山頂磚瓦房,有窗欞卻沒有門戶,在屋裡邊修建樓梯。偏院是主樓東面原先的宅院翻修而成,並把偏院的二進門改建為書塾。這就是喬家大院的雛形,據說當時主樓與側院間有一個土地祠,土地祠額上有四個磚雕獅子和一個如意,意思為「四時如意」。土地祠壁上還有六對鹿,意思是六合通順。
如果說喬全美是喬家大院的創建者,那麼喬全美的兒子喬致庸就是喬家大院的極大成者。喬致庸是喬全美之子,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由兄長撫養長大。喬致庸性格比較恬淡,最喜歡的就是讀書,對經商本來沒有太大的興趣。但兄長去世後,喬家的生意遇到了瓶頸,為了拯救水深火熱的家族,喬致庸不得不棄文從商。喬致庸做人很實誠,以德經商,而且很會識人用人。喬致庸妙手回春,喬家的生意在他的經營之下起死回生,成為山西有名的大富商。
喬致庸太會做生意,很快就把家族的復字號做大,幾乎壟斷了包頭的市場。當時的民間有個說法,「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後來喬致庸利用包頭為基地,漸漸向蒙古和京師、天津一帶發展。喬致庸是個生意人,但他對朝局也是非常了解的。左宗棠西徵,但手頭比較緊,喬致庸就籌集了幾百萬銀子充當軍餉,讓左宗棠對喬致庸非常感激。喬致庸沒有白幫忙,他拿到了為軍隊籌辦糧草和匯總朝廷軍餉的權力,這是很多商人做夢都想得到的。八國聯軍攻破京師後,慈禧太后逃到山西,喬家人又看到了「商機」。喬家主動接駕,還出錢幫助慈禧,慈禧大為感動,喬家自然又一次大獲豐收。
喬致庸本來對興建家宅並不感興趣,但到了晚年,喬家的生意越來越大,添丁進口。這麼一來,原來的宅院就顯得比較小了,喬致庸終於決定翻蓋老宅。喬致庸在老院西側購買地皮,修建了一座同樣的裡五外三院,與老院相對,為懸山頂露明柱結構。此樓竣工後,喬致庸又在與兩樓隔街對望之處,修建了兩個橫五豎五的四合鬥院。這四座院落正好位於街巷十字交叉口的四角,天下越來越亂,為了保障家族的安全,喬家把這個十字路口買了下來。據說當時喬致庸購買十字街口的事被刻石碑上,這塊石碑後來在喬家堡村的關公廟裡被發現。買下城內唯一的十字路口後,喬家堵上巷口,把小巷建成西北院和西南院的側院,東面堵街口,修建大門,西面建祠堂,北面又擴建兩個外跨院,新建兩個蕪廊大門。跨院之間可以由柵欄通過,拱形大門頂是過橋,連接南北院,喬家大院慢慢就形成了城堡式的建築群。
圖-俯瞰喬家大院
現在的喬家大院佔地8724平方米,建築面積4175平方米,擁有6個大院,19個小院,共313間房屋,整體形如城堡,三面臨街。以城門式洞式大門,配置四周封閉式磚牆,高十餘米,上有掩身女兒牆和瞭望口。從高處往下看,喬家大院呈雙「喜」字布局,每個院都是相接的。鱗次櫛比的懸山頂、歇山頂、硬山頂、卷柵頂及平面頂上,都有通道和堞牆連接,進出都非常方便。喬家大院可以說院內有院,院內有園,做工精細,堪稱匠心獨具,有人說喬家大院修到這個程度,皇宮也不過如此。
圖-喬家大院俯瞰
現在的喬家大院建成了民俗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保和5A級旅遊景區。喬家大院在山西省的景觀中不是最大的,卻是保存最完好的。據說八國聯軍來犯的時候,山西巡撫毓賢殺洋人,從太原逃出了7個義大利修女,逃到祁縣,受到喬致庸的保護。義大利為感謝喬致庸,把一面義大利國旗送給喬家。上世紀三十年代,喬家因為這面義大利國旗,沒有受到日本人的侵犯,畢竟義大利和日本是一夥的。喬家人很愛國,日本人不侵犯喬家,但侵犯的卻是整個國家,所以喬家人離開了喬家大院,再沒有回來過。歷經風雨滄桑,喬家大院完整保存到今天,保留著非常高的觀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