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家大院》的喬致庸,想來大家都不陌生,一個熱情似火,性急如風,敢想敢做,有抱負有擔當的商人,僅僅是一個商人嗎?不,在我的心中,他是一個英雄。
讓我們把喬致庸,和《紅樓夢》中的男一號賈寶玉來做一個比較。賈寶玉,是橫空出世一新人,他不同於那些迂腐守舊反動的封建勢力,他尊重每一個可愛的生命,當他看到身邊的姐妹個個聰明靈性,感覺自慚形穢,他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人便覺濁臭逼人。在當時的社會,女人的地位是低於男性的,賈寶玉這樣說,正是反映了他尊重每一個可愛的生命。他敢於追求自由的愛情,為了這份愛情,他不怕做出任何的犧牲,曹雪芹給他的結局是出家,這就是他當時所能選擇的最大的反抗了。但是,他又是一個不自覺的英雄,在那個時代,沒有人能夠真正的明白他,賈政之流把他看成逆種,他的平民朋友柳湘蓮等,也不會真正懂他,即便賈寶玉自己,由於他所處的地位所限,他只是覺得不喜歡現在的很多東西,但是,究竟怎樣改變這些,他沒有自己的主張,更不用說有什麼建設,他只有反抗,所以,我認為,賈寶玉是一個不自覺的英雄。
時間一晃,又過了一百多年,恰恰是舊的土壤,為我們培育了新時代更加強大有力的英雄,現在,輪到我們新的英雄人物,喬致庸粉墨登場了。
在《喬家大院》第一集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近乎瘋瘋癲癲的人物出場了,觀眾有一時的錯愕,其實,就像賈寶玉,一出生就含著一塊玉石,作為一個英雄,他一定是與眾不同的,他沒有讓循規蹈矩掩蓋掉自己的熱情,他沒有讓世俗人情沉淪自己那份至情至性,所以,他是人群中的「這一個「。英雄人物只會讓你去習慣他,到最後,你會說,誰讓他是喬致庸呢?這就是凡人與英雄的區別。
喬致庸,從小長於富裕的商人家庭,他熱愛讀書,有兼懷天下之抱負。一開始,他的人生理想是考取功名,做個為民的好官,但天不遂人願,他的哥哥喬志廣,因為在包頭爭做高粱霸盤,不僅生意瀕臨破產,就連自己也一命嗚呼,喬致庸不得已走上了從商的道路,但是,他那顆造福天下老百姓的信念卻始終沒有倒掉,他後來所做的轟轟烈烈的大事,都是由他這個人生的理想所決定的。
喬致庸的事業起步,有兩個不可缺少的因素,第一是孫茂才的到來,第二個是老丈人的銀子。孫茂才雖然也是一個讀書人,但他家境貧寒,很早就接觸了社會,他足智多謀,深嘵人情世故。這正是長在深宅大院,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喬致庸目前所缺少的,可以說,孫茂才是喬致庸的啟蒙老師,但是,孫茂才和喬致庸的人生抱負並不相同,孫茂才是想發財,至於蒼生不蒼生,他覺得那是假的,為了掙錢,他甚至於可以不擇手段,所以,我們在後來,就會看到喬致庸和孫茂才越來越遠。這是兩個人的人生理想不同導致的,也同樣襯託出了喬致庸的英雄之氣。
何為英雄?一身正氣、敢為天下先、只要是認為是對的事情,即便撞了南牆也不回,我覺得這就是英雄。
喬致庸到了包頭,解了高粱霸盤之危,繼而他認識到,爭做霸盤只會擾亂商業秩序,並導致一些人傾家蕩產,於是,他不僅沒有把仇家達盛昌置於死地,反而與達盛昌的老闆,達成永不做霸盤的協議。當他了解到出師後的夥計因為薪水低,經常跳槽,他想到了用身股留人的辦法,並且為服務四十年以上的大掌柜養老,用現在的眼光看,他的新舉措很是符合現代企業管理的理念,極大的調動了人的積極性。這些新舉措,改變了千百年的行規,一時間招致很多商家不與他做相與。但是,只要喬致庸認準的事情,他絕不動搖。在唯利是圖的商人眼裡,往往只是看到銀子,誰會把一個小夥計的人生看得那麼重呢?恰恰是喬致庸,他看到了馬旬等等所有小夥計的人生尊嚴,他給他們的僅僅是身股嗎?不,他給了他們一個個幸福的人生。在喬致庸的帶動下,很多商家後來也不得已偷偷地更新了店規。所以,英雄人物,總是走在時代的前列,敢為天下先。
當我們的英雄人物喬致庸,冒著被太平軍砍頭的危險,去疏通茶路的時候,他想到了那些幾年來沒有生計的茶民,他覺得,雖然他已經不能做官了,但是,他現在所做的這一切,也同樣是可以造福百姓的,他雖然千辛萬苦,但他得到了最大滿足感。他感到幸福。但是,身邊的人認同他嗎?不,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他所說的,只不過是掙銀子的幌子。這也是英雄的悲哀,他往往不能被時代所認可。但是,到了喬致庸的晚年,他開倉賑糧,傾家蕩產救下十多萬人的命時,我想,有良知的人,都看到了我們的英雄的一顆赤誠的心。
所以,真誠的喬致庸得到了很多人對他的愛,那些生活在他身邊的人,慢慢地都懂了他,也竭儘自己的全力去幫助他,不論是他的妻子,他的掌柜,還是他的夥計,他的僕人,都真心地愛護著他,也正是喬致庸的這顆赤誠之心,感動了他的仇人鐵信石,不僅沒有報仇,反而一直在默默地保護他。
有人說:「一個人一生所能達到的成就,是他的人生格局所決定的。」我很認同。
正是喬致庸一直心懷天下,他才會想貨通天下,當他接觸到票號,他覺得只有先匯通天下,才能達到貨通天下。於是,他一頭扎到了這個新的目標中。也正是這個目標,讓他和孫茂才有了分歧,孫茂才用他精明的小腦袋,看到了匯通天下的巨大的風險,他認為,朝廷不會讓民間商人去控制國之利器—貨幣流通。喬致庸此舉只會招致殺身之禍。確實,後來,喬致庸險些死在大獄中,但他悔改嗎?不,他不妥協,他只是更堅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標。
我們再把孫茂才和喬致庸做一個比較。孫茂才到後來,很是自命不凡,覺得喬家的半壁江山都是他的功勞,我覺得,他高估了自己,是,他是有謀略,但是,生意的成功靠得僅僅是謀略嗎?不,它必須有這樣一個領導者,他意志堅定,他勇敢,他熱情豪邁,他能影響身邊人的人,喬家的成功,缺不了孫茂才,但更缺不了喬致庸這樣有人格魅力的領導人。也可以說,孫茂才的一些才能,也是在喬致庸的激情點燃下燃燒出來的,兩個人一開始的時候,共同謀劃事業,雖然有辛苦,但是,兩個人會心大笑的場面,很讓人欣慰,人活著,不僅僅是為了銀子,愛情、親情、友情、人生路上的歡笑等等,都是我們的財富。
喬致庸的下半生,為了避免朝廷注意,不能出頭露面,他的人生目標只能託付給潘為嚴去實現,我們感到了英雄末路的巨大的悲痛。
在最後一集,喬致庸對著鏡子說:「你覺得...你這輩子過的...咋樣?值嗎?你就幹了幾件正事兒,掙了點銀子,蓋了個大院子,我還得感謝你啊?我恨你,我恨你!我討厭你!你把我毀了,你把我一輩子都毀了。你知不知道,我有才學,我有智慧,我有勇氣,我有熱情。我要是能按照我自己的路走,我何嘗不是一個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現在呢?一個老地主,一個老地主坐在這個大院子裡,一個老地主,一個老財主,這不是我想要的!不是我想要的!我守著這個大院子有什麼意思呢,我守著這麼多的銀子有什麼意思呢,你把我的一生都毀了。你還救國,還救民?你連你自己都救不了!我一想起來,我一想起來一輩子都毀了,一去不復返了。我就覺得好像一個厲鬼的手掐著我的手不鬆開,勒得你喘不過氣來。過去,什麼他娘的過去,我也沒有什麼他娘的過去,我的過去都他娘的葬送在一大堆莫名其妙亂七八糟的瑣事上了。熱情,我的勇氣,白白的浪費了,就想是一道陽光落進深淵裡。今年八十九,要是你能活到一百歲,還有十一年的時間,怎麼熬啊?真想著有一天早上醒來,發現著過去的一切都是一場夢,都煙消雲散了,一種嶄新的生活一種新的生活開始了。」
難道喬致庸後悔了當初的選擇嗎?我覺得不是,即便當初為官,在那麼腐敗的清政府下,他這個至情至性的人,能做的長久嗎?經過人生的劫難,他早已對清政府的腐敗看得清清楚楚。我們注意到,他所遺憾的是沒有成為李白,杜甫,王維之流的純文學家。他覺得他當初的出發點,並不是為了一堆堆的銀子,他覺得,在這國衰民弱的時節,這銀山是對他報國報民的巨大的諷刺。
人生的境界有三層,一是俗人的境界,熱熱鬧鬧,轟轟烈烈過一世;二是藝術的境界,無論是繪畫還是歌唱,無論是文學還是科技,他只為他心中最神聖的藝術獻身。三是宗教的境界,所有的一切都看的很開,不論是俗世還是藝術,都不能掛礙他的心,一切以大悲憫去看待。這三個境界一層比一層高,一層比一層得到的滿足感大,我認為。
也許,所有人生都是有缺憾的,很多時候,我們會為了承擔一些責任,而放棄自己追求的一些東西,但是,我認為,盡力了,也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