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想必各位讀者都看過。講的是1937年,南京被日本侵略者佔領後,14個逃避戰火的風塵女子為了保護教堂裡的女學生,捨身赴義的故事。這片子裡還有個美國人,為了幫助教堂免於日本侵略者的荼毒,他特意偽裝成神父。仗著日軍不敢對美國人下手,守護了教堂相當長一段時間。
至於日軍為何不敢動手,理由也很簡單。自近代的「黑船事件」發生以來,日本對美國的態度一直相當敬畏。而且,1937年日本還沒有偷襲珍珠港,他們也沒有對抗美國的實力,所以日軍見著美國人只能繞道走。
《金陵十三釵》是發生在南京,其實在內陸的山西腹地,也出現了和電影中的教堂相似的地點,其便是位於山西祁縣的喬家大院。對,你沒看錯,就是電視劇裡的那個「喬家大院」。
1937年11月8日拂曉,日軍從東、北兩翼對太原發起猛烈攻勢。在堅持1個上午後,太原守軍最終不敵,日軍從城東北角缺口湧入城內。省會太原的失守標誌著山西的全面淪陷,這之後,日軍對這15.67萬平方公裡的晉中大地展開了全方位掃蕩。
由於山西當年晉商眾多,日軍佔領山西後,第一件事便是找這些晉商開刀,對其進行了瘋狂擄掠。不少晉商的宅院府邸更是被強行徵用,成了日軍的司令部,財產也悉數充公。無數晉商幾代人累積的財富,就這樣化為了泡影。
而當時眾多晉商宅院裡,唯有喬家大院倖免遇難。喬家作為當時全國最有代表性的晉商,理應會被日軍殺雞儆猴,為何卻能在日軍慘無人道的掃蕩中獨善其身呢?
之所以會這樣,主要得益於當時喬家的主事人喬致庸做的一件善事,具體是件什麼善事,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清末時期,由於西方列強頻繁侵略我國土地,我國百姓對他們產生了強烈恨意,後來爆發的義和團運動就是這種恨意積怨已久的結果。而在義和團運動中,我國百姓將反洋人做到了極致,不但大肆破壞洋人修建的鐵路等公共設施,還不分好壞濫殺洋人。一時間,我國境內的洋人人人自危,唯恐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而當時山西境內有一所教堂,裡面住著7個義大利修女。她們很早便來到我國傳教,並沒有做過任何傷天害理之事。義和團運動爆發後,她們為自保疲於奔命。當時喬致庸見她們可憐,便收留救下了這7個修女。
後來義和團運動結束,得救的修女回國後將此事稟告給了政府。當時義大利政府為了答謝喬致庸的人道主義精神,特意給其頒發了一面義大利國旗。這之後,這面義大利國旗便一直飄揚在喬家大院的門口。
正是因為這面義大利國旗,日軍在掃蕩時才不敢邁入喬家大院半步。要知道,義大利可是二戰時三大軸心國之一,暫且不說日本和義大利是盟友關係,在德國納粹老大哥眼裡,義大利的地位比日本要高多了。日軍自然不會冒著跟盟友撕破臉的代價,對喬家動手,所以喬家大院才得以完整保存至今。
不管是《金陵十三釵》裡的教堂,還是山西祁縣的喬家大院。我們堂堂一個泱泱大國的子民,在本土的安全竟然要靠外國人來保護,著實是諷刺不已。這也無不印證了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腰杆想要真正挺起來,還得需要自身實力過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