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戰爭期間,日軍為何不敢進喬家大院?看門口放的什麼就知道了

2020-11-19 易青文史呀

《韓非子·大體》:「上不天則下不遍覆,心不地則物不必載。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於天地而萬物備,歷心於山海而國家富。」

現在生活在和平時代的我們已經對戰爭沒有過多的了解,然而在我國的發展歷程中,戰爭卻不可避免,它還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傷害。最讓人不能忘記的就是日本對我國的侵略戰爭,在長達8年的時間裡,中國人民飽受傷害,也讓我們的經濟有非常嚴重的損失。那是一段讓人悲痛的歷史,因為我們國家失去了太多,所以提起那段歷史都足以讓人心碎。

要知道中華民族在5000多年的發展長程中,有許多繁榮向上的時代,甚至在唐宋時期文化發展到頂端,能做到四方朝賀,那個時候我們的風光自不必說,即使現在提起,很多國家也十分欽佩中國的唐宋時期。然而隨著清朝統治者的腐敗與我國奉行的閉關鎖國策略,使得我們的國力日漸衰弱。發展到後來竟然被各國隨意踐踏,雖然令人心碎不已,然而落後就要挨打,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屹立不倒的喬家大院

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日本對中國進行的長達8年的侵略戰爭,要知道在戰爭中我們失去了無數的民族英雄,同時也喪失了大量的奇珍異寶,日本對於喜歡的寶物奇珍可以肆意掠奪,同時還無良地燒毀我們的大量建築。在那時,國家保護的建築都尚且不能倖免,更別談私人房屋,更是日本人隨意可毀壞的玩物。

更甚至越富有的家庭越容易被日軍盯上,因為他們家大業大,有更多的油水撈取。然而萬事總有例外,在古建築中也有這麼個例外,在山西省的喬家堡村,有一處叫喬家大院的古建築,非常具有歷史底蘊,然而他在戰爭中從來都是屹立不倒,保持了數百年的歷史,這不得不讓人深思喬家大院竟然有多大的魅力,可以逃脫戰爭的魔爪呢?為何侵華戰爭期間,日軍為何不敢進喬家大院?讓我們看看門口放的什麼就知道了。

日軍的瘋狂掃蕩

眾所周知,從1937年7月,日軍就發動了瘋狂的侵略戰爭,日本雖小,然而他想吞併整個中華國土,實在讓人心驚。而且日本在確定目標之後,就進行了積極的行動,以舉國之力勢必拿下富庶的中華。日本的夢想,建立在我國人民的苦痛之上,入境之後無惡不作,更是進行多處掃蕩。

中國人民的性命在日軍眼中如草芥,隨地燒殺掠奪,對於富貴的人家,更是日軍的重點關注對象。此時的喬家大院十分招風,資產幾百萬兩,更有多處的錢莊、當鋪、糧店等實業。喬家先祖雖也是由貧起家,但並不影響,積累了巨大的家業。喬家財富按理說該讓日本人垂涎欲滴,然而他卻在戰亂中被完美保存了下來。這一切不是好運,而是喬家積攢下的善良所致。

義大利贈送國旗

早在八國聯軍侵華時,當時的傳教士遭受殘酷迫害,義和團為了清理門戶,使得大多數傳教士都走投無路,當時有6名義大利傳教士同樣無處容身,逼不得已進入了喬家大院,此時的喬家大院不知道自己會做出有益於整個後代子孫的事情。主人做主沒有舉報6個傳教士,反而給了他們容身之處。

喬家大院的善舉使得傳教士們躲過了殺身之禍,所以對喬家深為感激。回國之後,他們將喬家的善行告知義大利政府。沒想到對方知恩圖報,送了喬家一面義大利國旗。這面國旗在後來救了喬家大院倖免於難。因為後來日本和義大利結成盟友,有義大利國旗的庇護,日本自然沒有侵犯喬家大院,給足了尊嚴。要知道那個時候我國皇家園林都不能擺脫殘酷的命運,喬家大院可謂上上待遇了。

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喬家大院最終保持原貌,逃過殺戮,是曾經自己積攢的好人品起了作用而已,如果當時沒有救下6位傳教士,喬家大院想必也和許多建築物一般被覆滅了。歷史上有所幸運的事物從來不是只有好運那麼簡單,更多是自己的作為拯救了自己的命運,所謂求神拜佛不如問心無愧,做人做事保有善念,看似拯救了別人,其實也在無意之中給了自己後路。喬家大院就是最好的例子,這座古建築歷經磨難而不毀,不得不說是主人的智慧所致。

相關焦點

  • 喬家大院那麼富,為何日軍侵華時不敢打劫?
    曾經喬家大院如此的宏偉,然而當侵華日軍到來時,依然面臨著非常大的困境,不過最終喬家大院得以保全,這或許就與喬家大院的福報有關。一、喬家的富有關於喬家大院,如果不是曾經的那樣一部電影,恐怕有很多人不知道。喬家的先祖在清朝時期可謂是極其的富庶,這樣一個家族經營的生意,可以說是在全國遍地開花。
  • 喬家大院那麼有錢,為啥沒被日軍破壞?只因門口掛的一東西
    說到山西,大家第一反應肯定是山西喬家大院。因為《喬家大院》之前曾經被拍成電視劇,所以很多人都想去看看《喬家大院》,如今喬家大院已成為級風景名勝區。來到喬家大院,首先大院給你的印象就是大。導遊介紹後,我了解到喬家大院佔地4000多平方米,有6個院落,20個小院落,算上300多個房間,總之給人的感覺就是大。喬家大院的建築風格都是傳統的,歷史悠久,文物珍貴。
  • 日軍掃蕩山西,為何不敢邁入喬家大院?專家:只因一物幫了大忙
    仗著日軍不敢對美國人下手,守護了教堂相當長一段時間。 至於日軍為何不敢動手,理由也很簡單。喬家作為當時全國最有代表性的晉商,理應會被日軍殺雞儆猴,為何卻能在日軍慘無人道的掃蕩中獨善其身呢? 之所以會這樣,主要得益於當時喬家的主事人喬致庸做的一件善事,具體是件什麼善事,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 喬家大院富可敵國,日本進攻山西時,日軍到門口看到一物扭頭就走
    喬家大院富可敵國,日本進攻山西時,日軍到門口看到一物扭頭就走 我們國家近代史上十分多的戰爭,這些戰爭讓我們覺得十分的不好接受。戰爭給我們國家帶來的損害是十分巨大的,而且日本人當時奉行的三光政策也給我們國家帶來了很大的損失。
  • 喬家大院富可敵國,為何日軍侵華時卻不敢動?跟7位外國女人有關
    這同時也是為何李鴻章,後來逼死胡雪巖,卻對喬致庸卻絲毫未動的一個原因。「亮大哥」不僅僅有錢,更有才德——當然,說情商高也沒錯。不過,情商高僅僅是表面現象罷了,真正支撐情商的其實還是才德。
  • 為什麼山西只有喬家大院在抗日戰爭期間沒有被搶
    晉商在中國商人中排前十,在乾隆,發展到高峰,山西人肯定都很熟悉著名的喬家大院,王家大院,是商人們的房子,今天小編給你說的,是喬家大院裡的一件事。 喬致庸家裡的規矩,有不能吸毒品,非法同居,賭博,喝酒,玩和濫用僕人,甚至自己的兒子犯規,也會依照規則和手段管理他的家庭,但是那個時代,社會不安定。 亡清之後,他許多兒子,為了保持家庭,很多婚姻生活在國外,但也有一些人,不離開家鄉,堅持生活在舊家,中華民國期間,儘管社會混亂,但用自己的能力可以維持生活。
  • 喬家大院那麼有錢,為何當初沒被日軍洗劫?原因在這
    據說,喬家大院氣勢恢宏,雕刻精美,房屋眾多。據統計,建築面積4175平方米,6個院落和20個小庭院,共313套房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喬家院落是三晉之首不為過。但是日本人到了山西看到了這樣氣派的房子,卻放棄了佔領它,把它裡面的財寶掠奪走,那麼其中有什麼原因呢?清末,由於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發展跟不上,技術水平遠遠落後於世界各國。
  • 清朝喬家大院富甲一方,為何從未被土匪打劫?也不看他門口擺的啥
    古人告誡說「財不露白」,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一旦讓人發現自己很有錢,那麼就難免會被有心人盯上,因此而遭遇到不可測的風險禍患,不過清朝時候的喬家大院,作為晉商的突出代表,那可是出了名的有錢,直到今天人們都知道,喬家大院是富甲一方的存在。
  • 喬家大院富甲一方,為何從沒土匪打劫?你看喬家的家規,就明白了
    看過該劇的朋友會知道,這部電視劇是根據現實題材改編而來的,如今喬家大院已經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乃國家二級博物館,山西省著名建築,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它背後的傳奇故事。根據資料記載,喬家最鼎盛的時候,流動資產能達到1000萬兩左右(不包括地產、票號等業務),啥概念?清朝晚期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8000萬兩,說喬家富可敵國,絕對不算誇張。
  • 喬家大院:晉商輝煌的見證,卻因戰爭導致沒落
    喬家大院是位於山西祁縣的東觀喬家堡村,大概距太原54公裡左右,是晉商最具有代表的喬家家族住宅,這些大院不僅是當時富商們的宅第,也是顯赫一時晉商的歷史見證。喬家大院的整個住宅院落呈雙「喜」字形,內分為6個大院,包括20個小院和313間房屋。
  • 喬家大院景區所在地村委會原主任涉惡一審被判處無期徒刑
    而今,這座古老的村莊,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喬家大院,和喬家大院外兩棵與村莊同齡的老槐樹。喬家大院周邊村民的房屋,早已夷為平地,只有零星還未清理乾淨的磚石等建築垃圾,尚可說明這座村莊並非只有一個喬家大院。「連喬家大院一起扒了才公平。」夜幕之下,坐在喬家堡社區門口前的馬路牙子上,六七十歲的馬平(化名)大爺依舊憤憤不平。
  • 喬家大院雖已歸國家,但喬家人想要回去能行嗎?回復:這是違法
    喬家大院,北方經典民宅。現如今已經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二級博物館,5A級景區了。喬家大院最初是因為清乾隆年間的喬全美和他的兩個兄長分家後自己起建了樓房。這也是喬家大院最早的樣子。後來,喬家後人也是一代比一代輝煌,到了喬致庸當家以後,為光大門庭,他又繼續擴建,在老院西側隔小巷置買了一大片宅基地蓋了樓房院。
  • 王家大院與喬家大院的區別
    不同視角下的王家和喬家        坐落在三晉大地上的王家大院和喬家大院無疑是我國民居建築史上兩顆璀璨的明珠,然而走近這些大院人們又不免產生一些疑惑,在如此相近的社會歷史背景之下,這樣同樣兩座氣勢磅礴的豪門大宅究竟又有什麼不同呢
  • 「吃裡扒外」的侵華日軍——齋藤邦雄
    我們平時在熒幕中看到的侵華日軍,要麼是極度兇殘,要麼是極度白痴,而今天說的這位日本兵,簡直就是日軍的異類!他叫——齋藤邦雄。齋藤邦雄1941年入伍,在上原日軍第63師團任機槍射手,他在中國和八路軍打了三四年的仗,非但沒有作孽,反而經常幹好事。日軍俘虜了八路軍傷員,他時常送飯送水,噓寒問暖;乘人不注意就把俘虜放了。為什麼齋藤如此反感自己的同胞——侵華日軍呢?
  • 傳承百年的喬家大院,如今歸國家所有,喬家後人想要回去可能嗎?
    喬健畢竟是這麼一個大家族的家主,他必須擔負起族人的安危,為了躲避日本人侵略所帶來的危險,他帶著家人便遠走他鄉了,在日軍侵佔的那段時期裡,喬家大院只剩下了一棟空房子,只有偶爾一些晚輩會來打點一下房屋。於是國家就這麼平白無故地得到了一間大房子,然而,這麼一棟房子,國家也不知道該拿去做什麼,於是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這個喬家大院都被擱置在了那裡,說到底其實還是有些浪費。其實,主要還是因為當時的人精神生活不夠豐富,所以沒有想到過開發這種老宅子作為歷史文化遺蹟的點子。
  • 《喬家大院》:不讀喬致庸,就不知何為商人
    在山西祁縣喬家堡村,有座皇宮一樣雄偉壯觀的建築,它是幾代晉商傳承的家園,是當今許多著名影視作品的取景地,這就是喬家大院。一所民居究竟有什麼獨特之處,讓人們如此鍾愛呢?上世紀90年代,張藝謀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讓我們看到這所大院對稱的美。
  • 真實的謊言——侵華日軍家書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日軍紛紛,漂洋過海,來犯我疆,企圖三個月之內,決勝凱旋。未想,東瀛舉國,從此步入戰爭泥潭,一戰便是八年,最終卻以戰敗鼠竄而歸。期間,日軍士兵紛紛寫家書,聊以度日排憂。在建川博物館聚落,日本侵華罪行館一隅,便陳列著三千餘封侵華日軍家書。
  • 真實的謊言——侵華日軍家書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日軍紛紛,漂洋過海,來犯我疆,企圖三個月之內,決勝凱旋。未想,東瀛舉國,從此步入戰爭泥潭,一戰便是八年,最終卻以戰敗鼠竄而歸。期間,日軍士兵紛紛寫家書,聊以度日排憂。在建川博物館聚落,日本侵華罪行館一隅,便陳列著三千餘封侵華日軍家書。
  • 國軍連飯都吃不飽 侵華日軍卻頓頓吃肉 背後的故事令人心酸不已
    一場戰爭最大的消耗品不是武器,而是糧草。古人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子彈你還可以拼刺刀,如果吃不飽飯,哪有力氣去打仗呢? 那大家是否有一個疑問,抗日戰爭期間,遠洋作戰的日軍為何能頓頓吃肉,而本土作戰的國軍為何連飯都吃不飽呢? 關於當時日軍的夥食,其實有標準的。
  • 為啥日軍一進村,就喜歡先抓母雞?這揭露了日本侵華最無奈的一面
    大家好,看多了抗日劇的朋友們一定會注意到這麼一個細節,就是日軍只要掃個蕩什麼的,就要禍害老百姓了,日軍非常喜歡進村,一進村,就對村裡的老母雞情有獨鍾,那麼為啥日軍一進村,就喜歡抓母雞?在一定程度上這揭示了日本侵華最無奈的一面,到底是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