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大院的繁華舊影

2020-12-25 巴渝圈

□ 作者 錢昀

一個建於清朝的大院,經過幾百年時光的衝洗,還會留下些什麼?

聽說巴南區龍洲灣街道盤龍村,還存留一個清朝知府修建的大院,我便在閒暇時和家人驅車前往,想像那是一座庭院深深的中國古典院落,建築巍峨、屋宇連綿、雕梁畫棟。

從高大的現代化樓房繞行到山後,一路青翠樹木,清新空氣撲面而來,來到一片葡萄林,平整如鏡的池塘出現在眼前,問路邊村民知府大院怎麼走,他指指旁邊的房子說,這就是。

走到大門前,高牆黑瓦,頗有幾分氣勢,只是屋頂搖搖欲墜,用彩鋼雨棚遮護著。白色的外牆剝落,露出千瘡百孔的黃泥內牆,顯得破舊潦倒。門口堆著一捆捆乾柴,讓這百年豪宅淪為了一座標準的農家大院。大門牆上掛著一白色牌子,上面寫著:重慶市優秀歷史建築,盤龍村趙家大院,重慶市人民政府2017年4月;還有一段建築說明:建於清代,明清移民風貌建築,該建築為磚石土木混合結構,三進合院式布局,懸山屋頂,灰塑屋脊,石質朝門,磚砌封火牆,是研究重慶清代合院式民居建築的典型實物。

原來深藏於大山裡的趙家大院還有著這樣的「身份」,遂肅然起敬,懷著期待和喜悅心情邁入了大門。

木門很普通,毫不起眼。迎面是一排破舊低矮的石頭房,我正納悶知府大人怎麼會住這樣的石頭房,旁邊人提醒那是馬廄,我才釋然。

走過青石板鋪就的小徑,高大的風火牆引人注目,黑灰黃紅各色雜糅的牆磚砌在一起,顏色雖混搭,但看起美觀協調。旁邊又有一院落,院子中間栽著一棵葡萄,綠蔭濃鬱,炎炎夏日裡,在葡萄架下喝茶納涼,該是很愜意的事。

屋裡走出一住戶,告訴我這院裡曾有正堂、花廳、書房、繡房、經堂等建築,現在大多垮塌了。富麗堂皇的大宅院就這樣無聲地破敗著蕭條著,那一幕幕人間悲歡和人世變遷早已如風雲流散,徒留滿目荒涼。

眼前的知府大院與我的想像差距太大,雅致院落不見一點蹤影,但我還意猶未盡,總想再目睹一下大戶人家的繁華舊影。走出大門,我登上大院後的小山坡,站在上面俯瞰整個院落,綠色的植物爬滿屋宇,看起來更加悽涼沒落。不過登高遠望,還是能看出大院選址的精心。整個建築坐落在山腳下,背山面水,依山就勢而建,沒有破壞生態自然,做到了與自然和諧相處。大門外視野開闊,門前池塘水波不興,遠處群山連綿,是絕佳住所。

據資料記載,趙家大院的主人名叫趙以鰲,是清朝乾隆年間的進士,官拜正四品,擔任過長沙知府。他為官清廉,敢作敢為,深受老百姓愛戴。告老還鄉之後,他在家鄉修建了住所,享天倫之樂。朝廷念他在任期間任勞任怨,特賜一座金匾,上書「新賜奉置大府第」。金匾曾掛在正朝門上,可惜已悄無聲息地隱入流年。

趙以鰲喜歡詩詞,愛好書法,在大院內曾題有不少楹聯。書房旁刻有:院門正對千竿竹,吾家院藏萬卷書。門對千竿竹,竹意味著居住的環境清靜優雅,也象徵主人淡泊明志的品質、虛懷若谷的情操和「竹報平安節節高」的美好寓意。院藏萬卷書也有三層意思,第一表示趙家是書香門第,情趣高雅;第二表示家中藏書豐富,精神世界富有;第三是希望子孫刻苦用功,讀書破萬卷,做一個知書達理的人。

趙家大院的花園內也有一幅楹聯,上聯「無山得似那山好」,下聯「何水能如這水清」。因大院背靠銅鑼山,門前有70畝大水塘,花園把屋外的水源引進,使得院內水流潺潺,花木蔥蘢,富有詩情畫意。

眼前的知府大院雖蕭條破敗,但流傳下來的幾條楹聯卻讓我感受到這裡曾有的書香氣息和典雅韻味,期待這樣的市級優秀歷史建築能在保護中重新煥發出魅力。

相關焦點

  • 民間故事:知府霸佔鐵匠女兒,未入洞房命喪黃泉
    當他聽說知府大人看上了自己年僅十六歲的二女兒,當即搖頭拒絕。「老萬,你這是敬酒不吃吃罰酒。」隨從把茶杯往地上一摔,說,「知府大人看上你的女兒是你們全家的福氣,這事你答不答應都由不得你!」說完拂袖而去。老萬無心再打鐵了,召集親友一起商量對策。論講,臨江府美女如雲,能被知府大人看上確實是件幸運的事。
  • 給清朝知府算算帳
    江湖古老相傳:「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當上三年知府,能貪十萬銀子。江湖古老又相傳:「不貪不濫,一年三萬。」即使是下手不那麼狠的地方官,一年也有三萬兩銀子的進項。清朝地方官的收入真有這麼高嗎?替他們算算帳就知道了。地方官這個概念很大,上至總督、巡撫,中至布政使、按察使,下至知府、知縣,統統都是地方官。
  • 清朝知府由同知接任是必然嗎?哪些情況下同知無法接任知府?
    清代的地方行政體制大致可以分為省、府、縣三級,一省之長為都督或者巡撫,一府之首就是知府,官軼品級上為從四品,知府的官名為「權知府事」,顧名思義,就是全權的掌管一府的事宜,相當於當代的地級市市長兼市委書記。
  • 「歷史上的安陽名人」彰德府知府黃邦寧
    彰德府知府黃邦寧高紅國黃邦寧,字遠亭,福建同安縣人。乾隆三十一年(丙戌年,1766年)冬,由西安司馬擢升為河南彰德府知府。於乾隆三十八年(癸巳年,1773年)夏,以卓越政績升遷而去。黃邦寧主政彰德的7年間,正值大清朝國力強盛、社會安定之時,再加上他本人勤政務實,因而政績卓越,民頌燁然(yè,盛大)。
  • 清朝的「知府」,到底是多大的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都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雖然這裡的「清知府」指的是「清廉的知府」,而非「清代的知府」,但是也可以看出知府一職是當時當之無愧的「肥差」了。即使是在不違法亂紀的情況下,還可以聚斂這麼多的財富,這也反映了「知府」撈錢渠道之多。那麼在清代,「知府」到底是個什麼樣的職位呢?
  • 王家大院與喬家大院的區別
    不同視角下的王家和喬家        坐落在三晉大地上的王家大院和喬家大院無疑是我國民居建築史上兩顆璀璨的明珠,然而走近這些大院人們又不免產生一些疑惑,在如此相近的社會歷史背景之下,這樣同樣兩座氣勢磅礴的豪門大宅究竟又有什麼不同呢
  • 清朝「知府」的官職到底有多大,放到現在相當於什麼職位?
    當然還得包括知府,雖然知府的熱議程度並不是很高,但是知府這一官職,在中國歷史上還是真實存在的。 所以這時候慢慢的就衍生出了知府這一個地方官。其實在明朝之前,關於知府這個官職屬性的工作,也有其它的名稱。雖然名稱不一樣,但是工作屬性基本上都是一樣的。 比如說公元184年到公元220年是我國歷史上東漢末年時期。東漢末年時期,就已經有了監察區變為行政區的一個過程。這時候會有州牧這個工作,工作的屬性就是掌管一個州的軍事勢力和百姓治安。
  • 漯河作家長篇小說《臺北知府陳星聚傳奇》,在臺灣「火」了
    據其介紹,在完成一系列手續後,由他創作的小說《臺北知府陳星聚傳奇》將在臺灣出版,此次出版他不收取任何稿費。【歷經兩年精心創作,講述陳星聚一生】今年74歲的馬文退休後致力於文學創作,曾在報紙、雜誌、博客上發表過詩歌、戲劇小品、散文等1000多篇。
  • 清朝的知府、道臺、提督、巡撫、總督,他們都是幾品官?
    清朝有很多的官職,不過最令人熟悉的還是知府,道臺,提督,巡撫,總督這些官職,不過對於幾個官職,有一部分人經常會把它們弄混,那麼這些官職分別都是幾品官呢?為什麼會這樣設立官職呢?我們先來說一下知府,知府這個官職的正式名稱,源於明朝,最初的時候,知府的官位品級是正四品,是作為市級的行政長官,後來到了明朝中期,由於巡撫取代了布政使的省級行政長官之職,布政使的官位品級由正二品下降到從二品,因此作為下一級的知府品級,也由正四品降為了從四品,知府管理整個市以及周圍的附屬縣,主要負責治理百姓,考核屬下官吏,徵收賦稅等一系列的事宜,知府這一官位,相當於現在的一個地級市的市長兼市委書記
  • 不負久候,美好始現丨裕大知府展廳璀璨盛啟
    作者: 東莞特價房極工淬礪,期待不負等待匠心精築,美好如約而至2020年7月18日裕大知府吸引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來賓對期盼已久的主城新項目興趣盎然紛紛圍住展位諮詢觀覽向置業顧問諮詢自己關心的問題言語裡凝聚著對裕大知府的期許
  • 微言「大院」(一)
    題圖選自姜珺論文《EasternPromises》你為什麼選擇大院?歡迎你加入到關於大院的討論,並參與【大院中的UFo | BIAD UFo十年專輯發布+作品展+研討會】1.您認為中國大型國有建築設計院的優勢是什麼?最突出的問題又是什麼? 大院最顯著的優勢是體制,最突出的問題還是體制。大型國有建築設計院作為「國之重器」,肩負著定義中華現代文明空間內核的重任,代表著中國建築界集體敘事的最高水平,這個作用是無可替代的。
  • 《錦衣之下》知府送美人,卻被今夏帶走套話,擔憂美人接近陸繹
    今夏終於開始光明正大地管陸繹,今夏可不想讓陸繹身邊再出現女孩子,連知府給陸繹送的美女因為淳于敏的事情,陸繹和今夏從淳于府搬出,住到了驛站,知府為了拉攏陸繹,想著金錢和美女陸繹肯定會喜歡,卻被陸繹打臉,連銀子都給退回去,只留下了兩個美人。在陸繹身邊呆久了,今夏聽到陸繹的安排,就明白陸繹的想法。陸繹不是好色之人,那留下兩個美人,只是為了套話,好了解一下知府的套路,了解知府為什麼要送陸繹美人。
  • 大院君式的狡黠
    大院君           所謂「大院君」,就是自己沒做國王,但兒子做了國王的人。甲午戰爭時,朝鮮興宣大院君這個人物,便是朝鮮近代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對歷史劇情的變化,起著樞紐的作用。朝鮮李氏王朝的哲宗國王沒有兒子,死後由李昰應的兒子繼承王位,李昰應就被封為興宣大院君了。
  • 穿越明朝 當「知府」|平越|太極|福泉市|古城|夢歸平越
    在平越軍民府內,設置知府斷案VR互動體驗+蠟像場景,遊客坐上知府的位置即可觸發「威武」、「升堂、「帶犯人上堂」等音效,感受大堂的威武,亦可出租服裝,拍照體驗,通過VR體驗,對審案故事進行虛擬體驗,可選擇扮演知府、師爺等不同角色,對案情作出判斷。同時,升級改造後的夢歸平越沉浸式體驗劇,呈現更豐富、更炫酷的「研學+科技+旅遊」基地,讓遊玩者能深刻感知古色歷史,探索科技魅力。
  • 石鑼對石鼓,曲家出知府-曲知府其人其事
    母親告訴我,說這個場因這座橋而得名,叫曲家橋,是這兒的一個知府老爺修的。這條溝上下許多人都姓曲,是曲知府的後人。長大後,在伏虎地區關於曲知府的傳說聽了不少,什麼「石鑼對石鼓,曲家出知府」,什麼「斷案如神,劍斬毒蛇」,等等,至於曲知府叫什麼名字?何處當知府?什麼朝代的事?具體情況沒有誰能說得清楚。
  • 紅塵似水,繁華如煙:珍珠泉大院史話 原創 /侯林 侯環
    濟南園林六十家:紅塵似水,繁華如煙:珍珠泉大院史話原創 侯林 侯環濟南作為自古以來的園林城市,美如罨畫,然而,在歷史的過程中卻有不少園林湮滅無存,且府縣誌中亦無記載。許多年來,我們依據府縣誌和明清別集,深入發掘,索隱鉤沉,寫成《濟南園林六十家》。今在風香歷下推出,期與讀者諸君共享。
  • 大院丨楊勁樺:「文革」前後部隊大院孩子的優越感
    說起「文革」前後軍隊大院特有的文化,主要指的是北京。外地的幾個大軍區和院校相對單一,成不了氣候。北京的軍隊大院數量多,級別高,待遇特殊。長安街延長線從軍博以西,大院此起彼落,一個接一個,較為集中。不過總政和總參不在那邊。另外還有一些小一點兒部隊院子散落在北京的各個地方。「文革」前,這些大院裡的孩子,尤其是位於郊區部隊大院的孩子們和外界甚少接觸,這些大院就像一個個獨立的王國,各自把守著自己的利益。
  • 《美人皮》:知府公子王化成,理應為國家棟梁,卻活成紈絝膏粱
    我既被劇中貓妖賓娘與喬生連城的愛情所感動;也為知府公子的寡廉鮮恥的行徑所震撼!01 父親為知府,門第高,家世好,理應讀聖人書,成為國家棟梁!電影《美人皮》中的王化成是知府家的公子。知府是史孝廉為了前程也願意攀附的權貴。
  •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一百多個院子的一千多個房間在古鎮北山山坡上形成浩浩蕩蕩的氣勢。看這座山時,人們的注意力就在這裡了。這一大片古老的灰色在古鎮紅紅綠綠的現代建築間顯得那麼特別,與眾不同,卓然醒目。所有屋簷、牆壁連在一起形成的這片濃鬱灰色構成一個巨大的整體,給人一種震撼與驚嘆:在哪裡還能見到這樣一個規模的古鎮、古宅?用數也數不清房屋數量的一大片古建築告訴你這裡是一個真正的北方歷史文化古鎮!
  • 知府大人遊玩請客的地方,為何供奉蕭何?淮安府署的故事
    東路主要建有戲臺、酆侯祠、寶翰堂、集賢堂、後花園等,是知府日常遊宴、迎賓之處。寶翰堂,明隆慶年間,淮安知府陳文燭從文學家吳承恩家中,得到唐代大書法家李邕所書的《楚州淮陰縣娑羅樹碑並序》舊拓一本,甚為喜愛,特在府治二門東側建一堂,將碑文拓片由當時的雕刻家吳萬山摹刻於堂壁上,並為此堂取名「寶翰」,希望與四方的文人雅士共同欣賞和保護此碑文。此後,寶翰堂為迎賓、接待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