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說說江蘇淮安的淮安府署景區。來淮安旅行,源於被中秋晚會淮安會場所吸引,一次任性的說走就走的旅行,酣暢淋漓。
淮安市淮安區是一代偉人周恩來總理的故鄉。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淮安府署就位於淮安區。淮安府署始建於明朝洪武三年( 1370年),一直沿用至清末,至今已有650年歷史。
淮安府署是全國僅存的兩座府署之一,為昔日江蘇第一大府,佔地五萬餘平米,署內原有房屋50餘幢,600餘間。參觀這裡,最佳方式當然是聽講解,獨自旅行的我,也只好大著臉蹭導遊講解了。
淮安府署分東、中、西三路而建,規模很大,知識點和信息量也很大。也許有人對這樣的景區不太感興趣,認為很枯燥無趣。其實,行走在恢弘的古建築群中,穿越時空,去和久遠的年代對話,是不是很神奇?
在參觀了淮安府署的中路和西路後,跟隨導遊來到東路參觀。淮安府署體量巨大,仔細參觀需要點時間和體力,請做好心理準備。東路主要建有戲臺、酆侯祠、寶翰堂、集賢堂、後花園等,是知府日常遊宴、迎賓之處。
寶翰堂,明隆慶年間,淮安知府陳文燭從文學家吳承恩家中,得到唐代大書法家李邕所書的《楚州淮陰縣娑羅樹碑並序》舊拓一本,甚為喜愛,特在府治二門東側建一堂,將碑文拓片由當時的雕刻家吳萬山摹刻於堂壁上,並為此堂取名「寶翰」,希望與四方的文人雅士共同欣賞和保護此碑文。此後,寶翰堂為迎賓、接待之所。
進入寶翰堂的大門,會發現門口有一道木質的屏風。封建社會的古建築,門口都會有這樣一道影壁牆,很有講究,取之「曲則有情」的風水原理。通俗一點的說法就是擋財氣的,叫做財不外漏。
院中有一座假山,假山中間嵌有知府陳文燭所作的《寶翰堂記》,大概介紹了寶翰堂的由來。正堂中陳列的就是鎮堂之寶—《楚州淮陰縣娑羅樹碑並序》。
後花園的碑廊,有很多珍貴的石刻。時間的關係,導遊並沒有做停留,直接把我們帶到了一座龜駝碑前。
寶翰堂院中東處有一座龜駝碑——御碑。此碑造型奇特,而此龜非彼龜,名曰:玄武。玄武,龍之六字,龍與龜的結合體,北方水神。
御碑上雕刻的是康熙皇帝臨米芾的字書李白的《清秋賦》,是康熙皇帝賜給漕運總督桑格的。康熙四十一年,桑格將其鐫刻成石碑。米芾,名元章,號鹿門居士,北宋書畫名家,其書法與蘇軾、黃庭堅、蔡京並稱為「蘇黃米蔡」四大家。
繼續參觀酇侯祠,"酇侯"即西漢開國丞相蕭何,他曾協助劉邦打敗西楚霸王項羽,建立漢朝,為漢王朝的興盛鞠躬盡瘁,為歷代統治者所推崇。於是,昭令各府縣修建酇侯祠,以之為榜樣,忠君報國。
酇侯祠內供奉著三尊塑像,正中蕭何,左張良,右韓信。左文右武。
酇侯祠內的主要建築有三:蕭何廟、獻亭、風雅臺。正面蕭何廟,南面風雅臺,獻亭居中。風雅臺即戲臺,每逢重大節日,知府都要調戲班來唱戲。
待續,我在偉人故裡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