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大人遊玩請客的地方,為何供奉蕭何?淮安府署的故事

2021-01-10 懶遊的故事

今天我們說說江蘇淮安的淮安府署景區。來淮安旅行,源於被中秋晚會淮安會場所吸引,一次任性的說走就走的旅行,酣暢淋漓。

淮安市淮安區是一代偉人周恩來總理的故鄉。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淮安府署就位於淮安區。淮安府署始建於明朝洪武三年( 1370年),一直沿用至清末,至今已有650年歷史。

淮安府署是全國僅存的兩座府署之一,為昔日江蘇第一大府,佔地五萬餘平米,署內原有房屋50餘幢,600餘間。參觀這裡,最佳方式當然是聽講解,獨自旅行的我,也只好大著臉蹭導遊講解了。

淮安府署分東、中、西三路而建,規模很大,知識點和信息量也很大。也許有人對這樣的景區不太感興趣,認為很枯燥無趣。其實,行走在恢弘的古建築群中,穿越時空,去和久遠的年代對話,是不是很神奇?

在參觀了淮安府署的中路和西路後,跟隨導遊來到東路參觀。淮安府署體量巨大,仔細參觀需要點時間和體力,請做好心理準備。東路主要建有戲臺、酆侯祠、寶翰堂、集賢堂、後花園等,是知府日常遊宴、迎賓之處。

寶翰堂,明隆慶年間,淮安知府陳文燭從文學家吳承恩家中,得到唐代大書法家李邕所書的《楚州淮陰縣娑羅樹碑並序》舊拓一本,甚為喜愛,特在府治二門東側建一堂,將碑文拓片由當時的雕刻家吳萬山摹刻於堂壁上,並為此堂取名「寶翰」,希望與四方的文人雅士共同欣賞和保護此碑文。此後,寶翰堂為迎賓、接待之所。

進入寶翰堂的大門,會發現門口有一道木質的屏風。封建社會的古建築,門口都會有這樣一道影壁牆,很有講究,取之「曲則有情」的風水原理。通俗一點的說法就是擋財氣的,叫做財不外漏。

院中有一座假山,假山中間嵌有知府陳文燭所作的《寶翰堂記》,大概介紹了寶翰堂的由來。正堂中陳列的就是鎮堂之寶—《楚州淮陰縣娑羅樹碑並序》。

後花園的碑廊,有很多珍貴的石刻。時間的關係,導遊並沒有做停留,直接把我們帶到了一座龜駝碑前。

寶翰堂院中東處有一座龜駝碑——御碑。此碑造型奇特,而此龜非彼龜,名曰:玄武。玄武,龍之六字,龍與龜的結合體,北方水神。

御碑上雕刻的是康熙皇帝臨米芾的字書李白的《清秋賦》,是康熙皇帝賜給漕運總督桑格的。康熙四十一年,桑格將其鐫刻成石碑。米芾,名元章,號鹿門居士,北宋書畫名家,其書法與蘇軾、黃庭堅、蔡京並稱為「蘇黃米蔡」四大家。

繼續參觀酇侯祠,"酇侯"即西漢開國丞相蕭何,他曾協助劉邦打敗西楚霸王項羽,建立漢朝,為漢王朝的興盛鞠躬盡瘁,為歷代統治者所推崇。於是,昭令各府縣修建酇侯祠,以之為榜樣,忠君報國。

酇侯祠內供奉著三尊塑像,正中蕭何,左張良,右韓信。左文右武。

酇侯祠內的主要建築有三:蕭何廟、獻亭、風雅臺。正面蕭何廟,南面風雅臺,獻亭居中。風雅臺即戲臺,每逢重大節日,知府都要調戲班來唱戲。

待續,我在偉人故裡淮安。

相關焦點

  • 濟南城隍廟,為何1個廟裡,供奉著2個城隍神?竟是因為一幅畫
    城隍,有的地方又稱城隍爺;起源於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為《周宮》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築的高牆,「隍」原指沒有水的護城壕。城隍爺是冥界的地方官,職權相當於陽界的縣令。城隍廟並不是每個城市都有,只有縣治以上層級的城市才能設有官方的城隍廟。
  • 民間故事:知府霸佔鐵匠女兒,未入洞房命喪黃泉
    當他聽說知府大人看上了自己年僅十六歲的二女兒,當即搖頭拒絕。「老萬,你這是敬酒不吃吃罰酒。」隨從把茶杯往地上一摔,說,「知府大人看上你的女兒是你們全家的福氣,這事你答不答應都由不得你!」說完拂袖而去。老萬無心再打鐵了,召集親友一起商量對策。論講,臨江府美女如雲,能被知府大人看上確實是件幸運的事。
  • 蕭何屢立大功,為何劉邦卻總要殺他?讀懂了,才明白帝王權術
    劉邦看到蕭何名望不斷下降,心裡果然很高興。劉邦討伐黥布班師回朝,沿途有很多老百姓攔轎喊冤,狀告相國蕭何利用職權搞貪腐。劉邦回宮後,趕緊將蕭何喊來,問他:「你已經是相國了,為何還去侵奪老百姓的財產,人家都告到我這裡來了,你自己去向他們解釋吧。」蕭何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他看到劉邦批評時,臉上還掛著笑容,一副心情大好的樣子。
  • 從上海到淮安高鐵最多3小時,這份淮安2天1夜遊玩攻略,建議收藏
    我們參加的是兩天行程團,深入體驗了周恩來紀念館的紅色文化、淮安府署中的古代親民廉政文化、沈坤狀元府的中華國學科舉文化以及淮揚菜博物館的中華美食文化,獲益匪淺。這一次是跟著上鐵國旅的旅遊團一起來的淮安,上鐵國旅是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的上鐵國際旅遊公司。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是怎樣的人?司馬遷只用兩個字評價
    蕭何跋山涉水,戴月追趕,勸回韓信,再向劉邦推薦,劉邦設壇拜將,韓信終成大將軍。這裡的蕭何是「伯樂」。但為大漢立下汗馬功勞的韓信結局令人唏噓,韓信被告謀反,由蕭何設計所擒殺。所以就有了一個流傳至今的俚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比喻事情的成敗都因為同一個人。也有人稱蕭何助紂為虐,是「小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 「歷史上的安陽名人」彰德府知府黃邦寧
    先年冬天,紳士柴恮等數十人來到府署,向知府黃邦寧請示道:「咱們天寧寺自古以來就是祝福禱告之所,有趙康王所立塔碑為據。明年是皇太后八十歲大壽,咱應大修寺塔以示慶祝呀!」黃邦寧應允並倡捐俸銀。天寧寺——山門重修工程籌備於乾隆三十五年(庚寅年,1770年)冬天,自乾隆三十六年(辛卯年,1771年)二月開工,迄乾隆三十七年(壬辰年,1772年)八月告竣。
  • 科舉蕭何造假,邱生落榜造律法
    考試過後,卷子送到主考大人蕭何丞相手中。蕭何看過卷子暗吃 一驚:「呀,天下竟有這麼好的文章。此人不得了啊!將來必在我蕭何之上。」因此蕭何不吭聲把 卷子壓了下來,還隨手批了「永不用邱」四個大字,邱生便落榜了。邱生回到家中,悶悶不樂,心想我的文章寫得不壞,為啥沒有考中呢? 一定是有人從中搗 鬼。
  • 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蕭何為什麼要追韓信?
    後韓信多次與蕭何談論,為蕭何所賞識。劉邦至南鄭途中,韓信思量自己難以受到劉邦的重用,中途離去,被蕭何發現後追回,這就是小說和戲劇中的「蕭何月下追韓信。」此時,劉邦正準備收復關中。蕭何就向劉邦推薦韓信,稱他是漢王爭奪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將之材,應重用韓信。劉邦採納蕭何建議,七月,擇選吉日,齋戒,設壇場,拜韓信為大將。從此,劉邦文依蕭何,武靠韓信,舉兵東向,爭奪天下。
  • 民間故事:石龜要供奉
    其實家裡有的是地方儲存糧菜,不需要再多個地窖。可張老漢說要挖,他老婆子也勸不動。張老漢也不叫人幫忙,獨自揮著鐵鍬就挖上了。畢竟是上了年紀的人,張老漢挖到點燈時分,才也挖了一米多深,累得氣喘籲籲,張老漢不服氣,用鐵鍬使勁往下一鏟,「鐺」的一聲,好像挖到了石頭上。張老漢咬牙發力,果真土裡挖出一塊大石頭來。可看樣子,方方正正的,有鑿過的痕跡,倒像是個石頭匣子。
  • 蕭何是如何從老大混到老二的?
    秦始皇曾將許多地方上的豪強連同貴族一同強行遷入關中,而蕭何一家得免,可以推斷,蕭家,本是沛縣一中等土豪。根據諸多學者的研究,「主吏掾」為一個僅次於縣令長的官職。「主吏掾」的關鍵詞在一個「主」字,縣令長之下主要的屬吏,地位高於其他屬吏,僅次於縣令。也就是副手。
  • 一向忠厚示人的蕭何,不救被冤枉的韓信,為何還要落井下石?
    蕭何不救就對了!他還必須做到狠,絕,毒,將韓信徹底搞死才行。原本蕭何與韓信之間是大有淵源。蕭何是韓信的推薦人之一,但他不是第一個將韓信推薦給劉邦,而是夏侯嬰,劉邦那時並沒有將韓信放在心上,但礙於老友的面子,給了韓信一個搜粟都尉的差事。
  • 蕭何為何要坑殺韓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字字戳心,但非常的現實!
    關注微信公眾號「朕聽」(zhentingwx),給皇上講一個特別的人物故事大家都知道韓信年輕時曾經受過「胯下之辱」的故事,並用它來勉勵處於逆境中的人們。然而這個勵志故事有一個前提,即韓信必須成就一番事業,其所受的屈辱才能被洗刷,並作為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典型案例。韓信在軍事領域可謂是曠世奇才,但天才的成功,除了天賦和努力外,機遇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儘管滿腹經綸但總是懷才不遇,最終在平淡中度過一生。但韓信是幸運的,雖然他早年坎坷,但最終還是遇到了伯樂——蕭何。可以說,如果沒有蕭何向劉邦推薦韓信,估計他將被湮滅在歷史長河裡。
  • 劉邦大封開國功臣,蕭何排名第1,韓信第21,張良為何排第62位
    既然能有如此高的評價,為何韓信與張良卻排名如此靠後呢?蕭何為何能排第一對於劉邦封蕭何為第一這件事,還鬧出一個笑話,當時劉邦要給蕭何首功之臣的封號,武將們紛紛不服,認為蕭何一個文人,肩不能扛,手不能抬,上馬殺不敵,下馬不能護家的人,憑什麼坐這第一把功勞椅子。
  • 劉邦殺韓信,斬英布,為何獨獨放過了蕭何呢?
    劉邦早年在鄉間時,是個連父親都嫌棄的浪蕩子,蕭何半點看不起他,說他愛講大話,幹不成什麼大事。等呂太公對劉邦另眼相看,將女兒許配給劉邦後,蕭何立馬改變了對劉邦的態度,和他成了好朋友。起事之初,蕭何與曹參是縣吏,身份最高,本來應該他們當頭領,但他們怕兵敗後連累家人,竭力推舉劉邦為帶頭大哥。
  • 朱元璋微服私訪,扮成乞丐去要飯,為何回來後連殺五位大臣?
    不過,這些故事雖然聽起來大快人心,但仔細推敲下來,許多情節都不符合常理,比如說「朱元璋扮成乞丐明察暗訪,最後連殺五位貪官」的故事,很明顯就有著大量虛構成分在內。在這故事裡,御史劉志仁、周世良二人,本是奉朱元璋的命令去淮安府調查當地的欠稅大案。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為何蕭何一定要殺韓信呢?
    導讀: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為何蕭何一定要殺韓信呢?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歷史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為何蕭何一定要殺韓信呢?
  • 韓信、張良、蕭何被奉為「漢初三傑」,為何韓蕭下場悲涼,只有張良能得以善終
    當然你也是有問題的,有些地方還真的弄得我特別不爽。先談談酈食基的死。風中柳絲舒懶腰幾片絮飛飄也飄誰能力抗勁風為何良木折腰柳垂卻可輕卸掉接下來,我們聊聊張良,人稱變化如上。月落橋邊樹,老叟授我書。小的時候,張良沒事就喜歡閒逛。一次,張良逛到郊外橋邊,只見一個老頭站在那裡,四下裡又飛來落葉,張良呆望著,轉瞬間,老頭便把鞋丟到橋下,然後叫張良這小子撿起來。
  • 知府大院的繁華舊影
    聽說巴南區龍洲灣街道盤龍村,還存留一個清朝知府修建的大院,我便在閒暇時和家人驅車前往,想像那是一座庭院深深的中國古典院落,建築巍峨、屋宇連綿、雕梁畫棟。從高大的現代化樓房繞行到山後,一路青翠樹木,清新空氣撲面而來,來到一片葡萄林,平整如鏡的池塘出現在眼前,問路邊村民知府大院怎麼走,他指指旁邊的房子說,這就是。
  • 蕭何之流吃裡爬外,看劉邦殺沛令,裡面充滿了貓膩
    縣令大人不敢拖延,上任這麼多年來,這是一件最大的事情了,所以他找來自己的左膀右臂——蕭何、曹參商量這件大事。沛令:呃...我說兩句哈...最近吧,這個縣裡好像有些風聲,你們聽到了嗎?蕭何:縣裡一切都挺正常,不知道您老人家指的是什麼?曹參:大人,蕭何說的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