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蕭何造假,邱生落榜造律法

2020-12-22 杞人杞事

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坐朝廷時,酇城裡出了 一位才子,名叫邱生。邱生家裡雖然貧困,人卻 很有志氣。他從小刻苦攻讀詩書,做得一手好文章。

這年,邱生趕考來到長安。考試過後,卷子送到主考大人蕭何丞相手中。蕭何看過卷子暗吃 一驚:「呀,天下竟有這麼好的文章。此人不得了啊!將來必在我蕭何之上。」因此蕭何不吭聲把 卷子壓了下來,還隨手批了「永不用邱」四個大字,邱生便落榜了。

邱生回到家中,悶悶不樂,心想我的文章寫得不壞,為啥沒有考中呢? 一定是有人從中搗 鬼。後來,他風言風語地聽說是蕭何丞相壓下了自己的卷子更加氣惱,嘆道:天下竟有這樣無法無 天的事,都是國家法律不明的緣故呀!邱生決心要造一部完整的律書,以法治國。他把這個想法 給母親、妻子一講,她們也都同意。於是,他就找了 一塊清淨的地方,蓋了一間很特殊的房子。 房子沒有門,只有窗戶。邱生一人在房子裡一心一意讀書造律,吃喝都由母親和妻子做好了送來。

不知不覺,邱生造律已近三年。

這天,邱生妻子又來送飯。

邱生問她:「現在是什麼季節?」

妻子說:「五月端陽。」

「喲, 那不是有鮮桃了嗎?你給我帶幾個桃子來吧。」

「那好辦。」妻子轉身就走了。

邱生他二大爺家種了片桃園,離這裡不遠,邱妻就想去要幾個來給邱生吃。誰知到了桃園, 碰巧二大爺不在。邱生妻子心想,這也不是外人,就順手摘了幾個鮮桃帶回來了。 邱生吃了桃子,覺得蜜甜可口,便問妻子在哪裡買的。妻子笑著說:「哪是買的啊,偷的!」 接著便把剛才去二大爺家桃園的情況吿訴了邱生。不料邱生聽了之後,說聲:「哎呀,不好!你 犯了律條了。」翻開他造的律書,「你看,律條上明文規定:民婦偷桃,當休。」說罷便提筆鋪紙寫 起休書來了。妻子一看丈夫認起真來,想想這多年的恩愛夫妻竟要為幾棵桃子被拆散,不免哭哭 啼啼,苦苦哀求。

可是邱生全然不聽,寫好休書遞給妻子說道:「我邱生三年造律為的是嚴明法 紀,倘若自家人犯律不治,這法律怎麼施於他人?你我雖是恩愛夫妻,你犯了律條也只得如此。 趕快拿上休書,回你娘家去吧。」妻子沒法只得拿上休書去見婆母。她頭頂休書,雙膝跪倒,大放 悲聲。邱母一見兒媳這個模樣,連忙問:「怎啦?這是」邱生妻哭著把邱生要休她的事,從 頭到尾敘說一遍。邱母聽了非常氣憤,連聲責罵邱生:「白讀了那麼多書,屁事不懂,連點人情 都沒有了,這麼賢德的媳婦竟然休了!走,找他算帳去。」

邱母見到兒子,連罵帶數落,要兒子收回休書。邱生執意不肯。最後邱母急了,說:「你休 妻怎不給我當娘的說一聲啊?這又該當何罪」一句話提醒了邱生,翻開律書一看,哎呀,律條 上寫得明白:「背母休妻,該死。」於是,邱生放聲大哭起來,對母親說:「孩兒我背母休妻,犯 了律條,該當死罪,我是不能活了。」邱母一聽,啊!想不到自己一句話倒把兒子的命要了,當下 後悔莫及,說道:「兒啦,你可不能死呀,你背母休妻,為娘不怪也就是了。」邱生說:「不行, 律條是我親手制定,我更應該嚴格執行。我不執行,這部法律誰還肯執行呢?」從此以後,邱生 是米麵不沾牙,茶水不進肚,送啥好飯菜也不吃了。

一連四五天,邱母就守在邱生身邊哭。邱生也不動心,堅持著把律書全部寫好,對母親說: 「媽,孩兒不孝,不能給你養老送終,反而犯律先死。好在這部律書已經寫成,分為上、下兩部。 孩兒死後,這上部您可拿到京城去賣。若有人給一千兩銀子,您便賣給他,銀子可供您後半輩子 花用;不夠千兩銀子,堅決不賣。這下部書您就放在我的枕下,給我陪葬。千萬答應孩兒這些要 求啊!」邱母聽了非常悲痛,點頭應允。邱生見母親點頭,兩眼一閉,便死去了。

按邱生說的安葬完畢,邱母拿了上部律書到京城去賣,一連幾天沒有賣出去。誰能出那麼大 價錢哪!

這一日,邱母來到相府門前,正趕上蕭何丞相下朝回府。邱母連聲高呼:「誰買律書?誰買律書?」蕭何一聽是律書,心想,眼下朝廷正在商議治國大法,正要用到律書,便叫過邱母,要 來律書觀看。哎呀!這本律書寫得好哇!什麼偷牛盜馬、鑽牆挖洞、殺人放火,犯啥罪,怎治 法,都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下蕭何可高興啦,忙問多少錢。邱母說一千兩銀子。蕭何丞 相說:「不貴,不貴,我買了。」隨即付了銀子,將律書帶進相府。

上朝的時候,蕭何把律書呈獻給漢高祖劉邦。劉邦一看,果然是好書,便把蕭何誇獎了 一番, 加封為鄭侯。蕭何心中好不得意。劉邦看到最後,說:「噫,這部書不完啊!還有下部呢!」蕭 何說:「我也不知道。」劉邦說:「這半部律書,如何治國?命你速去查訪,三個月內將下部律書 找到,不得有誤。」蕭何只得領旨。

下朝後,蕭何派人到處打聽,知道下半部律書已給邱生陪葬了,便急忙從京城往酇城趕。那 時候路不好走,丞相行動又要擺威風,颱風不走,下雨不走,來到鄭城已過去快兩個月啦。算算 趕回京城時間很緊迫了,蕭何也不見邱母,就下令趕快扒墓。果然在邱生墓中得到了律書的下部。 因為時間很緊了,蕭何看也沒看,就帶上律書打馬直奔京城去見皇上,來到金鑾殿上,蕭何把書 獻給劉邦,並把得書經過細奏一遍。劉邦大喜,翻看律書。誰料律書下部的頭一條,便是「私扒 民墓,定斬不饒」。劉邦將這一條一念,蕭何立時嚇傻啦,當時無言對答,劉邦便把蕭何殺啦。這 是邱生早就算好了的。

究竟蕭何是不是被殺死了,說法不一。因為那時的大官侯爵往往有人「代罪受刑」。也有說殺 死了的,也有說沒殺死,後來老死的。不管怎麼說,反正打那以後,漢高祖便使用邱生所造的律 書來安邦治國。只是邱生無官無銜,是個平頭百姓,.便不說律書是他造的,而說是蕭何丞相造的。 後來又在蕭何的封地酇城高築臺,修建廟宇,稱為「造律臺」。其實,這地方正是邱生的家鄉, 是邱生造律的地方。當地群眾都知道漢家律書實際是邱生造的,民間一直流傳著邱生造律的故事。

相關焦點

  • 尊蕭何為祖的巨人家族:蘭陵蕭氏
    一、崛起的巨人名相之後底蘊深厚蘭陵蕭氏追根溯源,應是名相蕭何之後,據《南齊書》記載蕭齊王朝開國皇帝蕭道成系「漢相國蕭何二十四世孫也」,而蕭道成是蘭陵蕭氏的後世子孫,且《南齊書》中同樣記載到「蕭何居沛,侍中彪免官居東海蘭陵縣中都中都裡」,意思是蕭何的幼孫蕭彪在罷官後遷居於東海蘭陵郡,故由此可推斷出蘭陵蕭氏系漢相蕭何之後。
  • 在科舉考試出現之前,如何才能從寒門入仕途,這些人都做到了
    在科舉考試出現之前,如何才能從寒門入仕途,這些人都做到了隋文帝能夠在國際知名,在於他真的發明了很多有用的制度,比較經典的一夫一妻制,便是由隋文帝發起執行的。而最為後代所適用並且流傳千古的便是科舉制度與制度,一改隋唐之前幾乎由貴族政治全面掌局的局面。
  • 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蕭何為什麼要追韓信?
    後韓信多次與蕭何談論,為蕭何所賞識。劉邦至南鄭途中,韓信思量自己難以受到劉邦的重用,中途離去,被蕭何發現後追回,這就是小說和戲劇中的「蕭何月下追韓信。」此時,劉邦正準備收復關中。蕭何就向劉邦推薦韓信,稱他是漢王爭奪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將之材,應重用韓信。劉邦採納蕭何建議,七月,擇選吉日,齋戒,設壇場,拜韓信為大將。從此,劉邦文依蕭何,武靠韓信,舉兵東向,爭奪天下。
  • 是蕭何追上韓信,還是韓信在路上磨磨蹭蹭地等蕭何?
    說明:韓信很了不起、很重要;把他追回來為漢王劉邦效力的蕭何,是伯樂式的人物,更了不起、更重要。另一個是能力問題——蕭何算文臣,韓信是武將;蕭何年長,韓信年輕;就算追的方向正確,真的就能追上嗎?其二,韓信以某種方式讓蕭何甚至還有別人,知道他往什麼方向去。不管怎麼,蕭何追對了方向,又是怎樣彌補了能力問題而竟然很快就追上韓信了呢?
  • 蕭何:善濟天下,星耀西漢
    正在登記糧物的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驚得手上的筆也掉了下來。愣了小片刻,蕭何推開案牘急切地吆喝侍從「快些備馬、快些備馬。」問明韓信離去的方向,蕭何來不及報告漢王,揚鞭催馬火急火燎地追趕。為此,蕭何自導自演了一出「蕭何月下追韓信」的經典歷史劇。劉邦得知蕭何「逃跑」的消息,勃然大怒,發瘋似地掀翻成堆的竹簡,踹翻案幾,酒甕茶碗滾落了一地。誰料,僅過了一兩天時間,蕭何興高採烈地回來了,劉邦聞訊怒喜交加。
  • 蕭何慧眼識英雄
    (賢相蕭何)二、人傑蕭何識真主蕭何〔公元前256—前192年〕,名列「漢初三傑」,西漢開國宰相。他以精通治道,勤勉公事,廉潔自律,不爭名利而著稱,又以慧眼識人,力舉賢才而家喻戶曉,是我國歷史上著名賢相。蕭何,聰慧過人,見識不凡,目光敏銳,巨眼識才,他力舉韓信為帥,推薦曹參為相,這都是不爭史實。
  • 蕭何是如何從老大混到老二的?
    但在《史記》中,蕭何的形象,卻有很多模糊之處。不知其生於何等人家,父母從事何種工作,社會地位如何。「蕭相國何者,沛豐人也。以文無害為沛主吏掾。」蕭何,乃是沛縣豐邑人氏,有「文無害」之能,以此當上了沛縣的「主吏掾」。這是《史記》中蕭何出場的情況,與其相比,劉邦、項羽都有關於其家庭背景的描述,與蕭何同列於「世家」中的張良、陳平、周勃等人,也有這方面的內容。
  • 蕭何月下追韓信
    漢王到了南鄭,拜蕭何為丞相,曹參、樊噲、周勃等為將軍,養精蓄銳,準備再和項羽爭奪天下。但是他手下的兵士們卻都想回老家,差不多每天有人開小差逃走,急得漢王連飯也吃不下。有一天,忽然有人來報告:「丞相逃走了。」漢王急壞了,真像突然被人斬掉了左右手一樣難過。到了第三天早晨,蕭何才回來。漢王見了他,又氣又高興,責問蕭何說:「你怎麼也逃走?」
  • 蕭何月下為什麼要追韓信?
    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膾炙人口,那麼,蕭何為什麼要追韓信呢?
  • 【名人百科】榮立一等功的「後勤部長」——蕭何
    只任迎賓小吏,卻因犯法被處斬刑,刀口下出狂言,驚動滕公夏侯嬰,薦為治粟都尉;是蕭何發現了韓信這奇才,但仍未獲重用。軍至南鄭,韓信自覺出頭無日,便隨眾將逃亡。蕭何未及請示,便月下追韓信。有人向劉邦報告丞相也逃亡了,劉邦驚怒。過了兩天,蕭何回來,劉邦且喜且怒,怒曰:「你為何也逃跑?」蕭何曰:「我不敢逃跑,是去追逃跑的人。」
  • 古文閱讀-蕭何追韓信(司馬遷)
    韓信又多次和蕭何談天,蕭何認為韓信與眾不同。漢王的部下多半是東方人,都想回到故鄉去,因此隊伍到達南鄭時,半路上跑掉的軍官就多到了幾十個。韓信料想蕭何他們已經在漢王面前多次保薦過他了,可是漢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把此事報告漢王,就逕自去追趕。有個不明底細的人報告漢王說:「丞相蕭何逃跑了。」漢王極為生氣,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 漢初三傑中,為什麼蕭何為首?
    在漢初三傑中,又以蕭何為首。關於這三個人的能力高低,也是後世學者和百姓津津樂道的話題,按照約定俗成的習慣,漢初三傑的排名是蕭何、張良、韓信,不過後兩位大才的擁躉卻常常提出異議,認為蕭何的作用被高估了。劉邦和蕭何影視形象的確,在以劉邦為第一視角的《高祖本紀》中,蕭何出現的次數寥寥,從高祖沛縣起兵一直到入關前,都看不到蕭何的事跡,只有在入關後,蕭何才第一次被重點提及。在蕭何推薦了韓信後,蕭何的存在更是稀少,這也是漢初三傑排名被人質疑的原因。
  • 蜀道艱難,蕭何不辭而別,嚇壞了劉邦
    直到有一天深夜,蕭何不辭而別,讓劉邦的心涼了一大截。那一刻,他似乎覺得天都要塌了。 劉邦和蕭何的關係,可不是朋友這麼簡單,那真是人人皆知的莫逆之交。蕭何在沛縣認主吏掾的時候,就和劉邦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曾多次利用職權暗中袒護劉邦。
  • 蕭何為什麼要獻計殺韓信?
    其實這句話我們並不難理解,相信讀者一定都對「蕭何月夜追韓信」記憶猶新。換句話說,韓信之所以能被劉邦重用,完全是蕭何的功勞。當時他不斷地向劉邦推薦,並且不惜追出千裡去追這個人才,才使得這個當年默默無聞的人才得到了劉邦的重用。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後,韓信終於走上了歷史的舞臺,特別是東歸時他對漢中三王初試牛刀後,其天才般的軍事才華終於有了用武之地。因此,功成名就後的韓信感謝了很多人。
  • 《蕭何追韓信》 粉彩 梅瓶
    琺瑯彩與粉彩工藝結合,仿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瓶身腹部繪製故事背景,畫面之外配有包相花纏枝,綠色的底,本金填繪,裝飾繁縟,罕見佳品,值得珍藏。
  • 【名人故事】蕭何追韓信的歷史典故
    漢王到了南鄭,拜蕭何為丞相,曹參、樊噲、周勃等為將軍,養精蓄銳,準備再和項羽爭奪天下。但是他手下的兵士們卻都想回老家,差不多每天有人開小差逃走,急得漢王連飯也吃不下。  有一天,忽然有人來報告:「丞相逃走了。」  漢王急壞了,真像突然被人斬掉了左右手一樣難過。  到了第三天早晨,蕭何才回來。
  • 劉邦殺韓信,斬英布,為何獨獨放過了蕭何呢?
    劉邦早年在鄉間時,是個連父親都嫌棄的浪蕩子,蕭何半點看不起他,說他愛講大話,幹不成什麼大事。等呂太公對劉邦另眼相看,將女兒許配給劉邦後,蕭何立馬改變了對劉邦的態度,和他成了好朋友。起事之初,蕭何與曹參是縣吏,身份最高,本來應該他們當頭領,但他們怕兵敗後連累家人,竭力推舉劉邦為帶頭大哥。
  • 科舉朝堂文,科舉成幼兒園園長
    《科舉反面教材全解》九月流火★★★☆☆備考科舉時,親戚花式鬧事,想讓他考試失利,怎麼辦? ——以上答案,盡在《科舉反面教材全解》。本書涵蓋家宅紛爭、科舉疑難、官場煩惱、權臣守則等模塊,適用於廣大有志於做反派大權臣的科考學子。一書在手,科考我有,教不會全額退款!後來勳貴家族教導子弟讀書時,總會拿蕭景鐸作例子:「好好讀書,莫走歪路。不要學他,沒得辱沒了聖賢之言。」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是怎樣的人?司馬遷只用兩個字評價
    蕭何跋山涉水,戴月追趕,勸回韓信,再向劉邦推薦,劉邦設壇拜將,韓信終成大將軍。這裡的蕭何是「伯樂」。但為大漢立下汗馬功勞的韓信結局令人唏噓,韓信被告謀反,由蕭何設計所擒殺。所以就有了一個流傳至今的俚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比喻事情的成敗都因為同一個人。也有人稱蕭何助紂為虐,是「小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 「蕭何月下追韓信」是真的嗎?
    韓信是個待業青年,秦末大起義開始地時候,他去投靠項梁了,帶來一把佩劍投奔項梁了,項梁沒有認出來,這就是將來鼎鼎大名的韓信,然後韓信主動找到蕭何,跟蕭何又長談了一番,談完以後蕭何覺得韓信可不得了,韓信這個人可不是一般的人,立即向劉邦推薦,結果劉邦推薦以後,劉邦還沒有反應,沒有回答,說我考慮考慮,這個韓信一聽蕭何說給領導推薦了,給漢王推薦了又沒有消息,韓信就跑了,韓信這一跑,蕭何就去追了,這一追後來就成了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