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狼2》的英雄之路,是我們久違了的暴力美學

2020-10-31 東山遠志



網絡上曾經有一個熱詞,叫做「現象級」。

所謂「現象級」,我比較認同的解釋是,某人或者事物在某方面達到一定程度開始影響大眾所造成的一種社會現象。一部電視劇或電影若被冠以現象級的名號,除了要在票房上成績突出、有口皆碑外,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觀眾對某種類型片的固有認知,迎合了觀眾獵奇的心理。

比如《人民的名義》,播出之後觀眾比較一致的反映是,原來反腐題材的影視劇可以這樣大尺度的展現,人物對白可以這麼接地氣,直抵人心。如果說繼《人民的名義》之後,能稱上國字號的現象級,非賺得五十多億票房的《戰狼2》莫屬。



《戰狼2》人氣爆棚,上映期間票房一路飄紅,幾乎每一天都在翻越一個紀錄。這背後,其實是中國電影久違了的暴力美學集中迸發。

先說說本片的導演兼主演吳京

最初對這名演員有印象是N年前(說N年,是因為究竟多少年,自己也不記得了)有一部電視劇,叫《太極宗師》,吳京就是劇中男一號,天生一張娃娃臉,當時給人感覺稚氣未脫,活脫脫的一位奶油小生,挺適合太極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的形象。後來他沉寂多年,一直在二線演員這個階層徘徊,從奶油小生熬成了老戲骨,直到在《狼牙》《我是特種兵》《戰狼》等影視劇中有精彩表演,才重新回歸觀眾視野。《戰狼2》,更是奠定了他孤膽英雄、銀幕硬漢的江湖地位,有人甚至盛譽他為中國的史泰龍。



回到主題,再來聊聊這部電影的暴力美學。

臺灣作家蔣勳先生曾經寫過,「現在的電影有兩個分級標準,一個是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色情,一個是暴力,這兩樣絕對是人類跨入文明的兩大禁忌,也是人類想要又不敢要的東西。」隨著社會逐步的開放,性被拿出來討論的機會愈來愈多,可是暴力始終還沒有,因為暴力很容易被歸入不道德、野蠻、粗魯,所以暴力美學在中國,準確的說在大陸,不大容易被展現。我們的觀眾只能在歐美大片,在好萊塢的鏡頭下尋找人類最原始的快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又一個蘭博、007、超人、蝙蝠俠、美國隊長們拯救世界,只能在激情之餘記下史泰龍、施瓦辛格、皮爾斯.布魯斯南們的名字。這就像我們看世界盃,本來和你沒什麼關係,但看熱鬧也要找個名目,好吧!那就,德國、西班牙、義大利,巴西還是阿根廷……如果這個時候中國隊殺進世界盃了呢?而且還能和德國、義大利扳扳手腕了呢?這似乎是觀眾固有認知中不可能的事情。



《戰狼2》從某種程度上打破了人們固有認知中的不可能——中國人不可能成為好萊塢式的孤膽英雄;中國人不可能一個人對抗一個集團軍;中國人不可能開著坦克玩漂移……但是當吳京縱身入海,完成6分鐘打鬥的長鏡頭,當他在廢棄工廠火拼敵人一支裝甲軍隊;當反叛軍的坦克一輛接著一輛出現,他使出渾身解數,阻止他們對華資工廠進行炮擊;當他單臂擎起五星紅旗,帶領數十名中國公民和國際友人奔赴大使館,一切不可能都變成可能。正如吳京自己說的,「我就是要讓他們看到,中國軍人也是打不死的英雄,他們能做到的,中國軍人也能!」

這種久違了的壯烈殘酷,暴力之美,在我國影史上並不是沒有過,已故香港著名導演張徹,曾經把傳統京劇《盤腸大戰》搬上銀幕,唐將羅通殺到腸子都流出來了,把腸子打個結,盤在身上,繼續死戰。今天的冷鋒,更是將這樣剛毅軍人的形象藝術升華,成為中國電影暴力美學的璀璨星火。

不是渲染鼓吹,中國人確實是被溫良恭儉讓壓抑了太久,太需要這樣的銀幕英雄提振士氣,鼓舞人心。暴力之美不是手撕鬼子,不是手榴彈炸飛機,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一點氣質。

你看,「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本就是一句充滿暴力之美的鏗鏘誓言。


相關焦點

  • 《掃毒2》:文化工業與暴力美學
    警匪片都有一種暴力美學,這種暴力美學如何體現在《掃毒2》當中?所有類型片都有一定的標準,是特定的類型片贏得觀眾,還是有標準的類型片都能在商業上取得成功?《掃毒2:天地對決》上映10天,票房近9億。以這樣的勢頭,這部電影超10億不成問題。作為一部標準的香港製造,這部電影從導演到演員,再到製作公司,都是清一色香港陣營。
  • 【觀影】戰狼2影評(1):英雄之路
    但是正義經常遲到,因此這時候對於很多無助的你我來講,就需要英雄的出現,哪怕這個英雄做的是違法的事情,但是他符合人們對於正義的渴望,所以李逵的狂砍和武松的亂殺照樣是時代相傳。《黑暗騎士》裡面的蝙蝠俠的彷徨也是如此。因此可以說每個時代、每個民族都需要英雄。(各個民族的神話就可以看出)問題是如何塑造這個英雄?
  • 《戰狼2》為何不能取代《英雄》的影史地位?一個指標是關鍵
    但是我們再回看影片《戰狼2》,這部影片上映於2017年。所以我們看《戰狼2》時會發現,無論是影片的演員陣容,還是故事題材,幾乎沒有太多的國際傾向。而《戰狼2》五十多億的票房,也幾乎全部是由國內電影市場所貢獻。在這點上,影片《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也不例外。究其原因,和《戰狼2》比較雷同。經過了18年的發展,國內電影市場有了發展到了一定的承載能力,所以從市場對影片成本的承載而言,國內電影市場對影片成本的承載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 吳宇森 | 浪漫式「暴力美學」
    吳宇森在這些年裡,動作片無疑是他最為亮眼的成就,他通過影片的創作形成了強烈的個人影片風格,他也因此而成為全世界知曉的華人導演,給全世界展現了一種新的視角來審視電影中的暴力元素。   他所導演的《英雄本色》《喋血雙雄》《縱橫四海》等動作片,都具有吳宇森式的電影風格,動作片把他對於英雄的刻畫,以及對於男性之間的情義和英雄情懷展現的淋漓盡致。
  • 「昆汀最愛的導演:吳宇森」暴力美學英雄夢,廉頗老矣能飯否?
    吳宇森和他的御用演員---白鴿這個世界公認的「暴力美學大師」;其實「暴力」就是從他開始變成「美學」的。而這部影片的出現,奠定了他暴力美學的電影風格。當然,該片不僅是吳宇森的人生轉折點,也是香港電影的一座豐碑。影片一舉成為當年香港票房冠軍,並斬獲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獎,掀起了一股「英雄熱」。
  • 拍攝技巧 | 英雄情結浪漫本色,這是屬於吳宇森的暴力美學
    對於現在的90後00後來說,你可能沒有看過《縱橫四海》《喋血雙雄》,但至少說起《赤壁上》,還是有很多人會有印象,它的導演就是被稱為「暴力美學大師「的吳宇森。1986年執導的槍戰片《英雄本色》奠定其暴力美學的電影風格,並獲得第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獎。1988年創辦了香港電影導演會。
  • 昆汀·塔倫蒂諾與他的暴力美學
    最簡單的答案就是追求刺激,吸引觀眾,但是如果除去這些商業因素,電影中出現的暴力到底是為何就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了。在我們所熟知的電影中,暴力一般分為這幾種類型,暴力是對現實的反應,呈現暴力是為了反抗暴力;暴力是人們必然承受的命運,呈現暴力是為了感受生命的困境;暴力是英雄主義的體現,呈現暴力是為了突出個人的人格魅力等。
  • 自帶炸裂演技與暴力美學的《殺破狼·貪狼》
    暴力美學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從美國西部的黑幫片到好萊塢的後現代主義,不同的大師有不同的風格化處理。到了wuli天朝,具有東方美感視角的暴力美學則更注重槍林彈雨的對抗與拳拳入肉的打戲,警匪加動作的港片儼然已經找到了一條成熟且細緻的工業化加工模式,把暴力美學演繹得十分出彩。
  • 影評分析:獨家《戰狼2》
    電影風格:這是一部極具吳京個人特色的作品。沿襲了戰狼和我是特種兵那股子狼勁。《戰狼2》在人物形象構建上擁有好萊塢超級英雄氣質的特種兵冷鋒,其極強的單兵作戰能力、能打善戰的英雄形象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電影中「一朝是戰狼,終身是戰狼」信念,尤其是在華僑和難民需要他們時挺身而出,一句「我去」擲地有聲,將電影的愛國主義精神展露出來,跳出了傳統動作片只注重武打動作,不注重對主旋律、人性閃光點發掘的旋渦。就如同是文學評論家評論簡·奧斯汀的小說時所說的一樣: 誠然,暴力、性、愛情能夠很快奪人眼球,但通過生動的語言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則更加傳神,深入人心。
  • 《狙擊手》反觀東西方硬漢差異 史泰龍的「暴力美學」 任天野的「俠」
    反觀東西方硬漢差異 史泰龍的「暴力美學」 任天野的「俠」日前,電影《狙擊手》在某視頻平臺熱映,自上線以來,該片不僅取得超高口碑,並且取得超過千萬的收益。也可以說這是自吳京掀起軍事題材電影浪潮後的又一波高潮,戰狼之後又來猛虎!
  • 以《英雄本色》為例,淺析吳宇森鏡頭下的暴力美學
    看完後鼻子很酸,但是卻有種說不出的舒爽感,不知道是被兄弟情義所感染,還是被英雄的豪氣薰陶,總言之情緒上得到了釋放。不得不說,《英雄本色》絕對是吳宇森導演的翻身之作,通過他的鏡頭,呈現出來的人物英雄情懷,兄弟情義都能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這就是我們理想中的英雄豪氣。
  • 拳拳到肉的6部暴力美學電影,錯過可惜了!
    1、《突襲2:暴徒》;第一部全程無腦無劇情純打,即使打的再漂亮以本人的審美水平也只能給出三星,第二部有劇情了,還是三國那種,甚至還有松田龍平,雖然劇情難免俗套了點,但是配上這無敵的動作和血腥的場面還有精彩的人物設定,立刻升華到五星,2、《不汗黨》;黑+黑,黑白的分界是痛苦的。賢秀和張克萊有著同樣的「勁」,任時完的眼淚很有氣氛。監獄長鏡頭再配樂,生機勃勃。
  • 《殺破狼·貪狼》狠狠地給《戰狼2》上了一堂溫情課
    最近一段時間熱映的《戰狼2》也是這個主題嵌入愛國的符號,從而贏得影迷。然而,《戰狼2》面對了以中戲女老師為首的一種指責:電影打戲雖然硬朗明快,卻淪為殺人的工具符號,並未有對生命的敬畏之情,平民被殺的鏡頭更是透露主創人員的冷血,每一次暴力場面都是前一次的故伎重演,疊加嚴重,卻沒有新的內涵。反對中戲珊珊老師的聲音不少,但是願意聽聽的也有。
  • IMDB250之059《被解放的姜戈》:人性困境的暴力美學
    關鍵詞:暴力美學 奴隸制 人性囚籠 走進電影的背後談到這部電影不得不談到如今依舊活躍在美國影壇上,並且保持著旺盛創造力的昆汀·塔倫蒂諾,是天才?鬼才?還是奇才?這些標籤若是放在他的身上貌似都正確,在他從導的這麼多年內,暴力美學、風格化、對人性的深度剖析等等讓他的電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絕美至死,暴力至上 暴力美學電影推薦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後開始流行,延續至今,此詞有了它約定俗成的特定含義:指電影中針展現對暴力而來的形式主義美學,導演通過發掘在槍戰、武打動作、殺戮或其他暴力場面中的特殊美感展現不同的暴力,並將這種形式美感發揮到美麗炫目的程度。此外,導演還會刻意以暴力、血腥的鏡頭或者場景來營造一種令人刺激難受的視覺效果。
  • 誰將殺死《戰狼2》裡的超級英雄?
    今年國內的暑期檔,《戰狼2》一騎絕塵,目前票房已經突破 21 億,吳京化身中國版邦德和美國隊長,在大屏幕上宣洩著雄性荷爾蒙,調動著觀眾對民族英雄的崇拜情緒
  • 在美國看《戰狼2》的「愛國主義」
    而這個中國式超級英雄的載體正好是「中國崛起」的故事。在重慶發布會上,吳京表示,「中國的觀眾憋得太久,我們太需要在銀幕上看到一個中國的超級英雄了,我只是恰好點燃了觀眾的愛國熱情。」今年剛出版的新書《跟超級英雄學領導力》(Lead Like a Superhero),分析了12個美國經典的超級英雄偶像,以及他們代表的各種不同形式的領導力。作者塞巴斯蒂安·李察以為,我們需要超級英雄的原因是幫助我們逃離枯燥平凡的日常生活,借著沉溺在兒時的幻想,尋回一點我們失去的夢想,而特別對男性而言,找回一點男子氣概。
  • 《急先鋒2》能成《戰狼2》?中外英雄電影差別,成龍吳京的探索
    我們是強調集體主義的國家,英雄題材電影都是強調為了國家為了人民怎麼樣怎麼樣,這樣的模式在80年的黑白抗戰電影就確定下來了。但是唐季禮的《急先鋒》和吳京《戰狼2》卻有著質的差別。吳京的《戰狼2》票房驚人,影響力大到上至喜歡靳東的大媽下至小天使幼稚園大班的小朋友都知道這電影。但是作為開啟新時代的個人英雄電影,不可避免地遭受吐槽,如劇情太扯,主角光環瓦數太大,高光尷尬等等。
  • 《戰狼2》:愛情與戰爭,英雄與愛國,人道與和平
    《戰狼2》:愛情與戰爭,英雄與愛國,人道與和平       ——從人物,情節,主題精神來解讀這部「
  • 不止是電影,暴力美學還頻繁出沒於時尚和藝術領域
    其實,不止是影視行業,不少時尚設計師和藝術家也洞察到暴力美學的受歡迎程度,將其收入囊中,為其所用。 暴力美學發展史 「暴力」和「美學」,原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詞,然而不知從何時起,它們結合成一個新的——暴力美學,並逐漸演化成為一個流行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