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近8成留美博士畢業不回國,美國憑什麼吸引人才?值得深思

2020-12-27 柳七看世界

毫無疑問,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是我國兩所頂尖學府,在高考中脫穎而出被這兩所大學錄取的同學都是一流人才。很多大學生在本科畢業後會進修深造,優秀高校的保送名額也不斷增加,除了能在國內讀研,名校畢業生更多的會選擇去國外進行深造,而美國、英國等國都是留學生比較喜歡的國家。

最受留學生歡迎的國家就是美國了。這是因為美國的教育水平遠超其它國家。2019年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中,排在前十的名校美國就佔了五所,前四名都是美國的大學。所以美國對於那些迫切希望提升自己實力以及對科研有追求的學子有很大的吸引力。1978年至2018年12月,我國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高達585.71萬,其中432.32萬人完成了自己的學業,有365.14萬人回國發展。

出自《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下屬的科學工程、醫學衛生、人文基金權威機構的調研顯示,我國79.4%的畢業博士生選擇在畢業後在美國發展。許多人在看到這些數據後感到非常可惜,人才大面積流失,對國家來說是很大的損失。這種現象引發了社會各界的討論,一些人認為留學生學成歸國,為國家建設出力才對得起國家的培養;一些人認為,這些選擇留在美國的人實在是忘恩負義。

不過也有人持反對意見,他們覺得這些人選擇留在美國,是因為我國沒有美國那樣對人才的高待遇。選擇留在待遇更高、更利於自身發展的美國也是無可厚非的,沒有必要對他們進行道德綁架。就這個問題的討論很難得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我們不能就這樣看著人才大量流失,畢竟在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我們應該想辦法讓人才回歸。目前在我國的努力下,每年歸國的海外留學生在大幅度增加,但是頂尖人才回歸比例還是很低。例如全球的材料科學十大頂尖人才中,有六位是在美的華人,其中五名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美國能夠吸引人才,除了自身雄厚的實力外,還得益於完備的人才引進機制。美國對於人才資源一向重視,並且在學生時代就會進行爭取,除了可以讓人才為他們所用,還能灌輸美國的價值觀。如今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為美國帶來了數百億的財富,在人才資源的保護和引入上,我們確實應該向美國學習。

在國與國的競爭中,無論是在哪個領域,其實都表現為人才的競爭,美國能夠迅速崛起為超級大國,可以說人才資源發揮了最重要的作用。近幾年,我國在吸引人才歸國和外來人才上還是取得不小的成績。中國不僅有了類似騰訊和阿里巴巴這樣的科技巨頭公司,還有不少初創公司也在我國也能發展壯大,而不是在美國的矽谷。由於我國網際網路市場發展態勢迅猛,所以我國公司能開出的條件也不比美國的同類公司差多少。

儘管我國的尖端人才選擇了留在了美國,但是我們並不能去埋怨他們,只有將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好,才會有更多的人才選擇我們的國家。強大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

相關焦點

  • 北大數學系「兩大才子」,留學後留在美國,他們的話值得深思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北大相當於一個「人才的搖籃」,能夠考入北大的,不管是高考考進去的還是考研考進去的,他們都是天之驕子。北大的才子才女們,很多都對國家的發展牽腸掛肚,但還有一些從北大出來的人,他們在學有所成之後並沒有選擇留在國內。接下去我們要說的主人公,他們是北大數學系的「兩大才子」,這兩個人在去美國留學後全部留在美國,他們很乾脆地被美國「挖走」。
  • 新時代的「錢學森」,留美博士研製「發電玻璃」,放棄高薪回國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國家對科學技術的投入和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僅2019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為50175億元,同比上年增長8.74%,科研經費投入接近20000億,科教興國戰略已經被我國確定為一項基本國策。國寶科學家!美國重點保護對象,拒美國高薪,攜「發電玻璃」回國,被稱為新時代的「錢學森」,留美博士研製「發電玻璃」,放棄高薪回國。
  • 在美待了幾十年後,施一公毅然選擇回國發展,美國:又失一人才
    在過去的時候,我國的很多人才都選擇出國到美國去謀求發展。因為當時我國各方面的發展情況確實並不是很好,若這些人才想謀求更好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選擇出國的確比較明智。  不過,隨著我國各方面發展的情況不斷變好,越來越多的曾經選擇出國謀求發展的人,開始惦記起回國發展之事了。  不過這個時候,卻已經不是他們想回來發展就可以輕易回來發展的時候了。
  • 又一位北大天才少年效力美國,為何留不住人才
    他北大畢業後,到美國留學,博士畢業後留在了美國,年薪達到6位數美金!(來源:李老師講最真教育/江淳編輯)張鉞,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2014級本科生。畢業後張鉞去美國攻讀博士,兩年就畢業了,但畢業後沒有選擇回國,而是留在了美國。據說年薪高達6位數,而且是美金。張鉞就讀的北大數院,多年來人才輩出,比較有名的數學天才,像張偉、朱歆文、許晨陽等人,這些數學天才把世界範圍內的獎幾乎拿遍了,獲得的學術成就令世界矚目,但最後這些人都選擇留在了美國,和張鉞一樣為美國效力。有人感嘆,為什麼中國的人才都跑到美國了?
  • 近5年我國出國留學251.8萬人,回國佔比達八成,且就業優勢明顯!
    2月22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港澳臺辦公室主任劉錦表示,2016至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251.8萬人,回國201.3萬人,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79.9%)。同時,據《2020中國留學白皮書》統計,海歸學歷優勢明顯,就業領域廣泛,僱主認可海歸優勢。
  • 清華畢業卻放棄中國籍,替美國造出飛彈後,又想回國安度晚年?
    ,每年政府都會投入大量的資金,來為我國培養人才,希望他們學成後能夠為祖國的建設作出貢獻。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才都選擇為祖國奮鬥,曾經就有一位,在清華畢業卻加入美國國籍,替美國造出了飛彈。而到了晚年的時候,又想回來「落葉歸根」。
  • 中國物理天才哈佛畢業,就加入美國國籍,人才流失何時休
    話雖如此,可面臨「中國製造」,且花巨資培養出來的31歲帥小夥,卻加入美國國籍,成為哈佛最年輕華人教授一事,依然引起無數網友及社會各界的熱議。 少年天才已早成 尹希,出生於1983年,不同於學渣們「上課打瞌睡,下課唾沫飛」的「流水線」童年。
  • 赴美國等國留學逾期不歸,川外已辭退4人,人才強國要留得住人才
    近日,四川外國語大學卻爆出多名在職人員赴美留學逾期不歸,在目前中國崛起的關鍵時期,在大量的崗位上無疑是格外的需要人才,感性的講他們的行為無疑令人寒心,在自古以來「一個巴掌拍不響」,在我們譴責國內許多人出國以後就再也回來的同時,也需要好好的反省一下自身,自己到底還有哪些問題呢?畢竟,我們想要人才強國首先就要留得住人才,沒有人才,哪來的強國啊?
  • 2016至2019年我國留學生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
    中國日報12月22日電(記者鄒碩)22日,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劉錦在教育部發布會上介紹,2016至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251.8萬人,回國201.3萬人,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79.9%)。
  • 拋棄美國重金「誘惑」,8名博士回歸中國,只因祖國發展需要我
    英雄是值得敬畏的,他們的精神更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那麼都有哪些愛國人士呢? 鄧稼先在美國進修時,不滿兩年就修滿了學分。 年僅26歲就取得了博士學位,在取得博士學位9天後,登上威爾遜總統號輪船回國。鄧稼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世界先進水平,被追授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 曾經火爆的美國唐人街,如今卻20多萬華人回國,其中原因值得深思
    90後旅行,只為遇見:曾經火爆的美國唐人街,如今卻20多萬華人回國,其中原因值得深思我國的發展越來越強大,人民收入也越來越好了,所以很多人不止是宅在家裡,而是把目光放到旅遊,這些生活模式。而且,現在不止是去我國的發達城市,包括美國、日本、等一些國家都是國人的首選。對於其它國家的生活,中國人還是很感興趣的,現在生活收入條件高了,有這個能力去國外闖闖了。所以,中國遊客在這個各個國家也是越來越多。基本上不僅在美國,包括在一些其它的國家,都會看到中國人的身影,所以因為我們國家出國旅遊的多了,對這個國外的旅遊業務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 第二個「錢學森」:在美國待遇優厚,卻毅然決然選擇回國
    當時美國為了阻止他回國,曾許諾給他許多好處,沒想到錢學森不為所動,無奈之下美國還採取了強硬手段,但都沒能留住錢學森。最終克服了重重苦難,錢學森還是順利回到了國內。 無獨有偶,另一位科學家也做出了同樣的選擇,他放棄了美國的優渥條件,毅然回國做建設,被稱為"第二個錢學森",他的名字叫做施一公,同樣是一位著名的科學家,推動了我國科學事業的發展與進步。
  • 他師從錢學森,從美國學成回國,愛惜人才,破格錄取殲20總設計師
    他是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展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說錢學森一個人頂5個師,這說法一點也不為過!當初美國百般阻撓,不讓錢學森回中國,可見錢學森有多厲害了!而錢學森帶出的學生,實力也是槓槓的!
  • 世界頂級科學家棄美歸國,放棄美國終身教席,毅然回國入清華
    錢學森因為回國被美國軟禁5年,但是他並沒有放棄回國的希望,並且在軟禁的5年期間編寫了工程控制論。其中有兩個原因:第一點就是,段路明並不是在美國學業有成,而返回中國的,他出生於安徽桐城市,畢業於桐城中學,因為化學競賽的成績十分的優異,便被報送到了中國科技技術大學,並在此學校先後獲得了學士和博士兩個學位。
  • 祖國公派赴美留學的三位科學家,如今都成了美國人
    為了培養人才,我國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理、財力,經過多年的努力、改革,已經制定了一整套促進人才成長,解決他們後顧之憂的公派留學制度。但是很多學生拿著公費留學的資格,到了外國後卻再也沒有回來。比如這三位祖國公派赴美留學的科學家,如今一個個都成為美國人,這是最讓人感到遺憾的地方。1977年,文小剛憑藉非常高的成績考上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物理系,他千裡迢迢從陝西省來到安徽省求學。
  • 中國博士加入美籍失敗,被遣返後成無國籍人,竹籃打水一場空!
    在我國高等學府畢業的優秀人才,每年都有很多人選擇外出,這些人中大多數別有都選擇回國效力,但也有少部分人想留在美國發展。而我國就有著這樣一位博士,一心想加入美國國籍,但最後卻已失敗告終,被遣返回國後,發現自己成了無國籍人,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 先是清華顏寧,後是北大許晨陽留學人才回國後為何跑路?
    由於他們是自費留學,留學後可以自由去,自由留。據調查,留學生畢業後不願回國,留在國外工作已成為普遍現象。留學生回國比例低至個位數,且連年下降。這就暴露了一個問題。是什麼原因導致留學生大量流失?而一些留學生,回國工作幾年後,又去國外工作。這是怎麼回事?。
  • 他放棄美國大學的終身教授職位,毅然回國,只願為祖國培養人才
    在如此水生火熱的環境中,望也望不到底,內鬥外鬥混為一談,老百姓叫苦不迭。許多傑出的學者鄙視舊官僚,背井離鄉,遠走他鄉。新中國成立後,有詳細的統計數據表明:在此之前,我國有多達5000名科學家定居國外,新中國成立後,有2000多名定居國外的科學家主動回到祖國大陸,為新中國的建設貢獻力量,而新中國也因為有了他們,科技、文化等領域都在飛速發展。
  • 段路明35歲成美國大學終身教職,八年後辭職回國任清華全職教授
    在校期間,段路明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量子領域,並一路讀到了博士學位,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題,還在念書的段路明就已經在科學界頗有名氣了。博士畢業之後,在母校的邀請之下,段路明決定留校任教,這下他就可以更加專心做研究了。
  • 寧願在美國刷碗打工,也不願回國的北大留學生,現狀如何?
    對於中國來說,如果派出的留學生能夠學成歸來回報祖國的話,是一件對祖國建設非常有利的事情,畢竟西方社會的先進技術值得我們學習,但如果說一些留學生拋棄祖國定居國外的話,對中國而言也是一種人才流失。在留學生的隊伍中,就曾有這樣一位北大的高材生,在來到美國之後,他就表示自己寧願在美國刷碗打工,也不願意回到中國,那麼,現如今的他過得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