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對於每個國家而言,無論其處在何種發展狀況之下,都會有一些不熱愛自己的祖國,而嚮往外國的情況出現。對於中國來說,由於我國在建立之初的發展水平還比較落後,因此就滋生了一批崇洋媚外的年輕人,他們認為國外的環境要比中國國內自由很多,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之下,許多年輕人就以留學作為自己的跳板,最終定居在國外。
對於中國來說,如果派出的留學生能夠學成歸來回報祖國的話,是一件對祖國建設非常有利的事情,畢竟西方社會的先進技術值得我們學習,但如果說一些留學生拋棄祖國定居國外的話,對中國而言也是一種人才流失。在留學生的隊伍中,就曾有這樣一位北大的高材生,在來到美國之後,他就表示自己寧願在美國刷碗打工,也不願意回到中國,那麼,現如今的他過得如何呢?
01
這個不願回到祖國的北大學生就是
張益唐,他出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上海,由於其父母的文化水平都比較高,因此他從小就有一個非常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很小的時候,張益唐在就對數學方面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當我國恢復高考之後,他也憑藉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北京大學數學系。在當時的北大,張益唐的成績是非常出眾的,基於這種原因,他也成為了被北大很多導師實名推薦的公派留學生,在國家的支持之下,張益唐開始了他在美國的留學生涯。
但就在其攻讀博士學位的時候,由於張益唐在引用理論方面出現了一些錯誤,因此他的畢業論文也經過了很多年的修改,當他最終拿到博士學位的時候,他已經37歲了。在他的影響之下,他的導師學在學術研究方面出現了一些障礙,就這樣,兩人之間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因此,在張益唐畢業之後,他的導師也沒有為他寫推薦信,就這樣,已經畢業的張益唐也沒能如願在美國找到一份好工作,為了維持生計,他也只能到一些餐館中刷碗打零工。
02
在得知了這件事情之後,北大方面表示,希望張益唐能夠回到北京大學任教,這一提議本是希望能夠幫助張益唐解決困境,但沒想到卻他被無情拒絕了。在那個時候,張益唐表示自己就算刷碗也要留在美國。隨後的幾年中,基於校友的幫助,張益唐也終於擺脫了困境,來到了一所美國的大學擔任講師,這時他的生活狀況才有所好轉。但對於這樣一個數學人才來說,多年以來只能擔任講師一職,也是比較屈才的一件事了。
直到2013年,當張益唐發表了自己多年以來的研究成果之後,他才在美國社會中成為被學術界重視的科研人才。面對美國方面對其進行的採訪,張益唐也說出了自己當初為什麼不回國的原因。
在他看來,中國的學術環境並不純粹,如果留在中國的話,恐怕自己也不能在數學研究領域有什麼突破,而在美國社會中,即使自己只是一個刷盤子的人,也會得到他人的尊重。因此,他願意留在自由的美國,而不願回到自己的家鄉中國去發展。
結語
面對張益唐的這種說法,很多國人都表示不理解,畢竟在我國的數學界中,也曾出現過像華羅庚和陳景潤這種聞名世界的數學家,他們在多年研究的過程中,一直都沒有拋棄祖國,同樣獲得了非常出色的成就。
現如今的張益唐在美國社會中可以說是功成名就了,他也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實際上,如果沒有北京大學在前期對他的栽培,恐怕他也很難來到美國,進行自己所謂純粹的學術研究。
在我國的發展過程中,由於綜合國力水平不斷提升,因此我國各個領域內的風氣都逐漸好轉,相信在未來的中國,也會出現很多學術型人才,在他們的努力之下,我國社會的發展水平也將進一步提高。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