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是眾多考生嚮往的院校,如果在兩年前的話,河北理科考生需要707分才能夠被北大錄取,如果比707分低的話,那你想都別想。能夠考進北京大學,那這個學生肯定是學霸。
今天筆者介紹的這個人就是北京大學的數學天才,但在學成後,他寧願在美國當服務員,端盤子,也不願回國任教,這個人就是張益唐。
抓住機會,一舉成功1978年,年僅23歲的張益唐抓住了這次機會,通過高考順利地進入了北京大學數學系,在北大的這幾年,他的數學天賦展現的淋漓盡致。
從小他的天賦令人吃驚,在九歲時,他就學完了中學所有的知識,在九歲之後,她便自學大學數學,這也是為什麼她一參加高考就考上北大的原因。北大畢業後出國深造他在北大拿到了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後,便前往美國的普渡大學攻讀博士,並且成為了莫宗堅的弟子,在美讀博期間,他的論文竟然證明了雅克比猜想,但是他的論文中運用了他導師的觀點,讓莫宗堅非常憤怒,甚至師徒之情都決裂了。一直到37歲,他才讀完博士。
但因為論文事件,他的導師莫宗堅不會為他寫推薦信,他也沒有辦法申請博士後,所以在拿到博士學位後就直接失業了。
維持生計送外賣丶當服務員因為他沒有辦法申請博士後的工作,所以為了維持他的生活,他只能夠去美國做一些小工,比如當服務員端盤子洗碗,有時也會送一些外賣,這些都是不穩定的工作。
但在這期間,他並沒有放棄數學。而是一直在堅持研究數學,在此期間,北大教授非常同情他,所以就想引薦張益唐回北京大學任教。
但令人沒想到的是,他居然非常果斷地拒絕了,他為什麼沒有選擇回國任教呢?有人猜想他是下定決心要在美國好好闖蕩一番,也或許是害怕自己辱罵了母校的名聲。真正原因我們不得而知。
寧可在國外端盤子,也不願回國任教的他,現狀如何?無論張益唐從事哪一個行業,哪怕是當服務員,給人端盤子刷碗,他都不會忘記他的數學研究。可以說數學是他人生最大的事。而就在幾年前,他發表了《素數間的有界距離》解開了困擾數學界的「孿生數學猜想」這一難題。使他一舉成名,眾多高校紛紛向他拋來了橄欖枝。在2016年,他便到加州大學任教,雖然現在已經65歲,但他仍是加州大學的一位教授。
我們要尊重每一個人的選擇,或許當時他確實下定決心想在美國轟轟烈烈的大幹一場,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真的成功了!
因為他不懈努力和不斷堅持,更在於他有著一顆愛數學的心,他把數學當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能夠最終破解數學難題,成為,加州大學的一位數學系教授。
此文由小波談教育原創,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