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見死不救,違法嗎?

2020-12-24 澎湃新聞

【民法典】見死不救,違法嗎?

2020-07-13 16: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該項法條繼承2017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同款法條,旨在保護「見義勇為」者的合法權益。

但「見死不救」的相關法條,卻並非寫在《民法典》中,而是作為刑事犯罪中的不作為犯罪,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相關規定進行處罰。也即是說,見死不救,依照情節和嚴重程度,可以被判拒不執行判決罪、玩忽職守罪、遺棄罪、故意殺人罪等等。

那麼什麼情況下,「見死不救」會被判為刑事犯罪呢?首先,行為人負有法定義務,比如監護人和被監護人,因監護人失職造成被監護人死亡的,可以認定為刑事犯罪。其次,行為人有救助的能力,如果沒有救助能力而不救助,不算做不作為犯罪。最後,要達到情節嚴重或情節惡劣。反過來說,上述只要有一條沒有滿足,在這種情況下的「見死不救」,是不觸犯我國法律的。

案例釋法

以2018年發生的,幾人相攜去江裡遊泳,一人溺水死亡的案件為例。2018年7月,吉林省通化市人謝某邀朋友至渾江遊泳,謝某先下水,朋友李某接著下水,其他三人不會遊泳,沒有下水。李某下水後,發現河水渾濁,不適合遊泳,呼喚謝某往回遊,隨即遊向岸邊。李某上岸後,幾人發現謝某不見蹤影,向江中漁船求救,並且報警,但沒能救回謝某。謝某死亡後,謝某家屬認為岸上四人沒有下水搜救,對謝某的溺亡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要求賠償喪葬費9217.65元、被扶養人生活費30076.5元、死亡賠償金169914元、精神損失30000元,合計239208.15元。

法院經審理後認為,謝某等五人結伴去野外遊泳,因為遊玩在五人之間產生結伴互助的依賴和信賴,具有臨時互助團體的共同利益,但該五人之間並不存在管理與被管理的關係,相互之間並無安全保障義務。因此,五人之間既無合同上的約束關係,也無法律上的監護義務,李某等四人對謝某的死亡原則上不承擔責任。謝某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應當具有準確識別危險和辨認風險的能力,且李某等四人向江面的漁船進行了呼救,同時撥打了報警電話,已經盡到了相關救助義務,不應再承擔賠償責任。故法院對謝某家屬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吉林省通化縣人民法院溫馨提醒:「見義勇為」和「見死不救」均是道德指標,當落實到法律條文時,因為嚴格的規定,可能會顯得不近人情,難以接受。事實上,見義勇為有風險,我們不應推薦一個不善遊泳的人跳河救人,也不應推薦一個小孩子去阻攔搶劫。力有不逮的情況下,見死不救,也是在保護您個人——我國公民的合法權益。

撰稿:趙嘉雯

原標題:《【民法典】見死不救,違法嗎?》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見死不救最後被判14年,見死不救也犯法嗎?
    要說見死不救犯不犯法,大多數人第一反應可能是這怎麼會犯法呢?儘管這麼想也沒錯,但它並不適用於所有見死不救的場合。例如溫州就有這樣一個經典案例——債主攜三人一同追債,沒錢還的欠債人無路可走跳了河,但他並不會遊泳,岸上討債的四人對他的呼救無動於衷,最後甚至直接揚長而去,欠債人就此溺亡。
  • 睡別人老婆不違法、不犯罪?民法典新規:出軌方後果很嚴重
    這名律師說,睡別人的老婆這種情況要是在你情我願的情況下,這既不違法也不犯罪的,丈夫和妻子無權要求任何賠償或上訴。而如果對方的丈夫以其他方式威脅自己,還可以用法律來保護自己。那麼,在你情我願的情況下,和別人老婆上床真的不違法嗎?事實上,這種說法有很大的漏洞。
  • 劇中看法第一期 |《隱秘的角落》中見死不救犯法嗎?
    劇中看法第一期 |《隱秘的角落》中見死不救犯法嗎?見死不救犯法嗎?在刑法理論中,有一種以不作為形式構成的犯罪。所以,如果滿足這些條件卻「見死不救」,是可能構成刑事犯罪的。
  • 三分鐘學法175丨看《隱秘的角落》隱藏的「民法典」知識!
    ​三分鐘學法175丨看《隱秘的角落》隱藏的「民法典
  • 見死不救變「故意殺人」!見死不救到底是不是犯罪?
    在我國法律中,對「見死不救」到底是如何規定的呢?一、見死不救是否屬於犯罪?在一般情況下,「見死不救」是道德範疇內的事,當事人不需要擔當法律責任。承擔法律責任的前提是法律設定了其應當承擔實施某種行為的特定義務,這個法律義務是法律責任的前提條件。
  • 民法典究竟是什麼
    對普通百姓而言:民法典是一部社會生活的規範大全。可以說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屬於民法典的規範內容。按照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行為和做事就不會違法,因為法律是最低的道德底線。換個角度也可以說道德不允許的事就是違反民法典。侵犯個人隱私的騷擾電話被民法典列為非法行為,侵權者需要為此承擔賠償責任。
  • 【民法典解憂雜貨鋪】②:見義勇為,錯了嗎?
    【民法典解憂雜貨鋪】②:見義勇為,錯了嗎?見義勇為,錯了嗎???走進福清法院 「民法典解憂雜貨鋪」給你答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條 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 法制在線丨路人「見死不救」有法律罪名嗎?
    每一次的「見死不救」事件都會引發網絡上一場集體討論,民眾曾就此提議:應該用法律懲治見死不救的行為,那麼依據我國現行法律規定,「見死不救」構成犯罪嗎? 湖南潭州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徐玉蓮: 我國《刑法》理論中並沒有與「見死不救」直接相對應的罪名。
  • 三人談|民法典實施與刑事司法高質量發展
    刑法是保障法,或者說後盾法,當一個民事違法行為嚴重到構成犯罪時就應當受到刑罰制裁。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刑法對民法具有一定的從屬性。民法的授權性規定,也即民法中所規定的民事主體的民事權利,不僅民法要保護,刑法更要保護。周光權:刑民關係的處理是一個世界性難題,這個問題在之前的刑事司法中就一直存在。
  • 民法典來了|保證人被騙後還用擔責嗎?
    民法典來了|保證人被騙後還用擔責嗎?民法典來了|除了離婚冷靜期,這些婚姻家庭編的亮點你了解嗎?民法典來了 | 繼承範圍、遺囑形式、遺產管理人……快看看有哪些新變化!
  •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話說民法典 | 學好用好這部百科全書
    5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實實施民法典」舉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民法典被稱作「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所有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都屬於民法典調整的範圍。
  • 不懲治見死不救,是整個社會的冷漠
    如果經過小悅悅身邊的18個路人,知道自己不去救會被追究刑事責任,知道不去救會坐牢,他還敢選擇走開嗎?不敢!如果經過這名被撞女子的幾十個人,知道自己見死不救,有罪,他們還能從容的離開嗎?不能!亞歷山大·W·路德辛斯基研究發現,歐洲十五個國家已經確認「見死不救」的刑事責任。
  • 民法典實施對檢察工作帶來哪些影響?這場會議釋放重要信號!
    頒布實施民法典將有力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有力保障人民各項民事權利,有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檢察機關在貫徹實施民法典中肩負著雙重責任:既要在辦案中嚴格踐行民法典,又要通過法律監督保障民法典統一正確實施。
  • 崔智友:讓民法典成為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守護神
    來源:廣西檢察院 崔智友到南寧二中宣講民法典,強調讓民法典成為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守護神11月3日下午,自治區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崔智友來到南寧二中,以南寧二中法治副校長的身份為師生們上了一堂題為《民法典與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法治課。
  • 民法典公開課摘要來了!
    切實加強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顯著提高侵犯智慧財產權的違法成本,充分發揮法律的威懾作用。 第五,完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規則。為鼓勵助人為樂,規定無償搭乘人在交通事故中受到損害的,應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但是機動車使用人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除外。 第六,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責任。
  • 民法典來了!(九)二十元買個文具盒,很過分嗎?
    民法典來了!(九)二十元買個文具盒,很過分嗎?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民法典來了
  • 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30條)|怎樣理解民事主體按照自己的意願依法...
    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26條)|民事主體可以享有法律規定的其他民事權利和利益嗎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25條)|民事主權可以享有股權和其他投資性權利嗎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24條)|自然人的私有財產可以繼承嗎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23條)|權利人就哪些客體享有智慧財產權
  • 「民法典時代」來臨,出版人準備好了嗎
    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真正屬於中國人民自己的民法典誕生了,經過60餘年民事立法探索,我國的民法制度將迎來「民法典時代」。  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將因這部法典的誕生而被深刻改變。就出版行業而言,民法典具有怎樣的裡程碑意義?它會對出版行業造成哪些影響?什麼類別的法律圖書將受到讀者期待?
  • 摔倒老人不敢扶,見死不救算犯罪嗎?什麼是不作為犯罪?
    嚴重了說,算是見死不救。那麼對於這一類「見死不救」的事件,構成犯罪嗎?今天聊聊見死不救算犯罪嗎?見死不救從行為性質上講屬於不作為,先了解一下什麼是不作為犯罪不作為犯罪,是指行為人違反法律直接規定,負有法定義務而拒絕履行,情節嚴重或情節惡劣的行為。簡單概括不作為犯罪,用六個字簡述就是應為、能為、不為。
  • 【民法典】「人的聲音」受法律的保護嗎?
    【民法典】「人的聲音」受法律的保護嗎?撰稿:孫媛鑫原標題:《【民法典】「人的聲音」受法律的保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