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播出 從火光中「走出」的電影膠片

2021-01-12 騰訊網

光影傳奇 2

今日19:23

從大火中走出,一卷卷歷經磨難的電影膠片跌跌撞撞邁進了新中國。

中國電影膠片的安家之旅始終被裹挾在時代的洪流之中,也從未脫離國家的命運與民族的興衰。這些承載著民族影像記憶的電影膠片在新中國又將經歷怎樣的故事?它們將如何在新中國的守護下結束流離,順利安家?

AI夢想曲 5

今日19:03

在上海大學正在籌建的人工智慧研究院裡,楊幫華教授帶著學生們開啟了一場「解碼之路」——採集大腦活動信息,再將腦電波信號用人工智慧的方式進行解碼。

這項技術在醫學領域中的運用,會讓人們對生命產生怎樣的新的認知?

大地迷圖 2

今日18:04

巨石古蹟遍布歐洲各地。它們歷經滄海桑田仍然屹立不朽,見證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這些獨特的石陣究竟成於「天工」還是源於「匠心」?

今晚,邀您一起探尋「巨石結構」!

荒野生存密碼 5

今日17:00

動物之間的弱肉強食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則。「獵手」與「獵物」之間存在著激烈的生存競賽。它們隨時隨地都可能展開生死攸關的較量。

今晚,掠食者的野外生存之道了解一下?

相關焦點

  • 膠片電影可能真的要在中國消失了
    隨著人們的腳步越來越快,那個屬於「從前慢」時代的事物也正一一離我們遠去,而作為一門十分年輕的藝術,電影的每一次革新都是伴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顯得尤為飛快。新技術的流行總是宣告著老技術的淘汰,隨著數位技術的井噴式發展,在人們今日為VR技術和CGI特效驚嘆的同時,曾在電影領域長期制霸的膠片也將退出歷史的舞臺。
  • 電影膠片的重生路
    2020年,張藝謀的《一秒鐘》喚醒了大眾關於電影膠片的記憶,然而,其實在2016年底,上海電影技術廠的最後一條膠片生產線關閉,標誌著中國電影膠片時代的結束。同年上映的電影《長江圖》,也成了中國大陸最後一部膠片電影。
  • 最後的膠片電影?《長江圖》膠片電影絕唱
    《長江圖》膠片絕響版海報 片方供圖華龍網9月6日11時57分訊(記者 董進)或許正如昆汀·塔倫蒂諾所言「電影若不能以35毫米膠片形式呈現,那人們不過是在電影院中看電視。」9月8日,一部全程採用膠片拍攝的電影《長江圖》,即將登陸全國院線。然而,想在當前國內影院原汁原味欣賞這部膠片電影,已經成為一種奢望。殘酷的現實是,如今全國7000多家影院中,能正常放映膠片電影的寥寥無幾。《長江圖》若想大規模上映,只能轉為數字格式。不知不覺間,膠片電影竟已成為過去。
  • 《光影傳奇》:膠片的故事與膠片電影守護人的崇高禮讚
    中國電影誕生至今已有百年之餘的歷史。在人人都愛看電影的今天,我們常談數字電影、普通銀幕與寬銀幕等等,卻很少提及早期電影的物質承載者——電影膠片。電影膠片不僅記錄著中國電影的發展,還見證著中國的歷史變遷。為了守望民族記憶,致敬電影膠片守護者,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製作的六集紀錄片《光影傳奇》於1月9日-14日在CCTV-9紀錄頻道播出,講述中國電影膠片「前世今生」的故事。
  • ——電影膠片的發展史
    /彩負/那麼電影膠片發展中有哪些重要的時刻呢?一起了解一下吧。1889 第一款商業透明膠捲在伊士曼先生和他的研發化學工程師的完善下推向市場。22mm碳棒放映機1912 伊士曼向新澤西州奧林奇郡的託馬斯-愛迪生公司提供以醋酸纖維為片基的電影膠片, 應用於家用活動電影 柯達供應市場的22mm電影膠片:包括膠片上的3條有齒孔線性排列的影像。
  • 膠片已經被淘汰了,為什麼有的電影還用膠片拍?
    這個是最近一直都在討論的問題。數碼幾乎都是抱著替代膠片的態度,但是我依然覺得,數碼還不夠成熟,不足以完全替代膠片。我這裡也只是介紹為什麼現在還在用膠片的原因。電影喜歡用膠片主要有三個原因:直到《阿凡達》等3D/IMAX等,必須用特效的片子的出現才算是完全顯示出數碼的優勢,所以從那以後,北美市場的3D電影和數碼放映幾乎在4年間侵佔了全部市場。加上現在各種錄像設備的視覺媲美膠片的感覺,導致一直沒有在改變的膠片行業接近死亡。
  • 當放映機啟動旋鈕開啟,伴隨著電影膠片緩緩轉動的,是最珍貴的觀影記憶!
    >「噠噠噠」的聲音我們華夏膠片電影致力於膠片電影的技術修復和保存工作,同時也有意讓老電影可以走出塵封的資料庫,重新被廣大觀眾所欣賞。膠片電影的美學得以在現代繼續,歷經歲月,保存完好的膠片再度滾動,放映在銀幕上,更是發散著經典的香氣,是值得珍藏的觀影記憶。
  • 電影膠片工的「遲暮時代」
    這個問題一次又一次擺在了各國專家、學者面前,膠片一次又一次被認可,數碼影像的保存一次又一次被質疑。影像的使用和儲存完全是兩回事,數碼在使用方面的確比膠片方便快捷,但在儲存方面至今無法跟膠片相提並論,只有膠片能在使用和儲存中兩者兼顧。膠片可以數碼化後方便使用,而數碼的膠片化儲存成本極為昂貴。冉君他們也承認,的確如此。但前提是,膠片需要被很好地保護。
  • 電影膠片是如何記錄聲音的?
    最近張藝謀導演的電影《一秒鐘》正在熱映,影片以電影膠片作為故事的線索,演繹了一場惺惺相惜的相遇。勞改犯張九聲(張譯飾)從一封來信中得知自己的女兒出現在第22號新聞簡報裡,但卻沒趕上一分場的電影場次。為了看一秒鐘銀幕裡的女兒,他跟著放映員到下一個生產隊放映地,穿山越嶺,發瘋似地尋找這盤膠片,與想要用廢舊膠片做燈罩的劉閨女(劉浩存 飾),以及放電影從未失誤過的範電影(範偉 飾)結下了不解之緣。但是你有沒有想到電影膠片裡是如何記錄聲音的呢?其實膠片電影的聲音信號就儲存在膠片裡,其設計非常巧妙。
  • 2020,膠片電影還能存活多久?
    35mm膠片形式呈現,那觀眾不過是在電影院中看電視。」要說近幾年好萊塢膠片電影的大製作,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敦刻爾克》當屬第一。諾蘭是當之無愧的膠片迷,早在《蝙蝠俠:黑暗騎士》和《星際穿越》中他就使用IMAX 70mm格式拍攝了一部分。
  • 電影《一秒鐘》:一代人的膠片記憶
    影片用一位父親為了看去世女兒的「一秒鐘」影像的故事,串起了那個年代人們對電影的熱愛,同樣也表現出張藝謀對膠片時代的情懷,可謂是他回歸初心的又一力作。目前,豆瓣評分高達7.8分,貓眼評分8.6分。據貓眼專業版統計,該片單日最高票房2500萬元,首周票房6900萬元,上映八天破億,截止至12月11日,累計票房1.25億。
  • 電影《一秒鐘》:一代人的膠片記憶
    95後市民王女士表示,「《一秒鐘》算是一部比較有情懷的電影了,講的是七十年代的事情,整個故事也是由一場膠片電影作為引子串聯起來的,雖然自己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但是也有聽父母提過,他們以前扎棚看電影算是村裡面的大事,很熱鬧,小孩都早早的去佔位置,和我們現在電影院看電影的感覺不一樣,今天通過《一秒鐘》也算是體驗了一次。」
  • 電影《火光》開機,鍾雯冠主演劇中女一朱如玉
    電影《火光》開機,鍾雯冠主演劇中女一朱如玉 時間:2020.12.09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影視口碑榜
  • 這些「絕版」膠片和電影可以在廈大看到啦
    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系列活動來襲從今日起,連續四天在廈大科學藝術中心由專業團隊修復的經典膠片電影輪番上映!即將掀起一陣復古風潮!這些頗有年代感的膠片電影是如何被重新搬上大熒幕的呢?當時臺灣臺南藝術大學井迎瑞教授正在貴州調研,聽說此事後,連忙趕至麗江,在一個不起眼的廢品站中,找到了這批膠片。當時這批膠片保存狀態非常差。有的保存在破舊的原裝鐵盒中,有的甚至直接暴露在光線下,折損嚴重。井迎瑞教授不忍這些膠片就此損毀,希望能收下這批膠片,帶回臺灣珍藏。但由於膠片本身隸屬國有資產,海關方面有頗多限制,最終只有部分膠片被運往臺灣,剩餘的膠片只能滯留。
  • 膠片之美 ▏這十年最美的電影都是柯達膠片拍的
    也許我過時了,但還是想說更愛膠片電影:豐富細膩的色彩,畫面空白處都會說話,即使陰影中也隱藏著迷人信息。前幾年柯達停止生產民用膠捲以後,那些恪守傳統追求膠片質感的導演們也越來越覺得危險。幸運的是,昆汀·塔倫蒂諾、克里斯多福·諾蘭、賈德·阿帕圖和 J·J·艾布拉姆斯4 位大導演攜手,促使環球、華納兄弟和韋恩斯坦在內的一些影業大公司同意,每年從柯達購買一定數量的電影膠片。這事能不能使膠片電影以及柯達公司得以長久倖存還不知道,但不可否認的是,膠片的確為我們奉獻了無數經典。
  • 電影膠片詳解與電影機選擇
    現在說起電影膠片或者電影卷大家往往會想起那些碟片分裝的電影卷。但我們今天講的是它最原本的面貌。有時大家往往對電影卷不熟悉,容易鬧出非常多的烏龍,那麼今天我就帶來這份詳細的科普貼供大家參考。先來說說我們最常見的規格,35mm膠片,1892年由威廉·迪克森和託馬斯·愛迪生發明,1909年電影膠片每四個齒孔一幀的標準被接受作為國際標準,至此以來,35mm一直是最為主流的規格。
  • 《心火》他們的愛情在半明半暗的火光中跳躍,是欲望,也是人性
    電影的名字與整部電影角色的基調形成強烈的對比。時間跨度七年,這部電影的畫面一直是冬天。導演用這種強烈的對比來詮釋兩位主角內心的欲望與現實環境的冷竣之間的掙扎和糾結。故事的結構非常普通,但是電影的不同之處在於,一樁有違道德的交易,借腹生子引來真情。
  • 楊紫黃景瑜疑要主演《他從火光中走來》,一部關於消防員的劇
    今天看到不少關於楊紫黃景瑜要一起主演《他從火光中走來》這部劇,這是一部消防員題材的劇。《他從火光中走來》男主消防員,女主模特,至今為止還沒有官宣,所以不少粉絲表示要等官宣,其實不說現如今黃景瑜的緋聞,單純只說這部劇的話,其實楊紫還是更適合演消防員一些,本身楊紫就是中國消防宣傳的公益大使,所以各省市消防也放的都是楊紫的宣傳照,楊紫還在電影《烈火英雄》中飾演的消防員這個角色,所以楊紫本身,適合演消防員一些。
  • 又見膠片電影!《陽臺上》一個弱者報復弱者的故事 | 專訪
    導演張猛這次張猛導演走出了東北,走出了創作舒適區。《陽臺上》改編自任曉雯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整日無所事事的張英雄(王鏘飾)一直生活在父母的溺愛下。生性懦弱、搖擺不定的他卻在不斷偷窺、跟蹤的「復仇」過程中,對陸志強的女兒陸珊珊(周冬雨飾)產生了複雜而衝動的感情.張猛導演說這個一個弱者抱負弱者的故事。從《鋼的琴》《勝利》到《陽臺上》,張猛一直在堅持用膠片,而這也是張猛認為拍電影有魅力的地方,他喜歡拍攝膠片的儀式感,更喜歡拍攝膠片的慢。而慢讓電影充滿了神奇,也減少了拍攝電影的急躁。
  • 燃情暖心小說,《他從火光中走來》烈焰火光中的赤誠之愛
    今天帶來的是燃情暖心小說,《他從火光中走來》烈焰火光中的赤誠之愛。如果大家有想看的類型可以留言評論小編哦。《他從火光中走來》 作者:耳東兔子原文案:十六歲的南初家中失火,她被困在房間裡,迷糊之間,看到一個男人,身穿制服,從火光中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