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豐、劉駿\文 市場永遠不會飽和,因為需求永遠在變化。
傳統汽車從設計到生產有5年周期,而汽車售出後廠家與用戶隔著幾層渠道無法掌握第一手需求反饋,與傳統汽車截然不同的是,網聯車形成需求閉環、網絡協同效應。
具有傳感器和OTA功能的網聯車讓汽車售出後,仍能形成需求反饋的產品服務閉環,從手機產業鏈的變革中我們發現Z世代消費者最喜愛持續領先的硬體與個性化軟體服務的生態創新產品,千篇一律的硬體與更新緩慢的軟體服務將徹底被新能源智能汽車所顛覆。產業網際網路滲透較慢最後兩塊價值「黃金窪地」是重資產的汽車與房地產,2020年均被蔚來汽車、貝殼找房為代表的新勢力深度改變。智能汽車、智能充電設施、駕乘用戶組成了具有網絡協同效應的三張高價值AIoT網(智能物聯網)。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全球電動汽車展望》,預計2020年全球電動汽車的保有量將近1000萬輛,同時在2019年全球已經約有730萬個充電樁。並且根據國際能源署和中汽協預測,未來幾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都將保持非常高的增速。
汽車革命的路徑
智慧型手機、智能汽車、智慧機器人引發了21世紀的三輪「AIoT浪潮 」。在「後摩爾定律」時代(相對於大型機、PC階段),計算升級通信,通信驅動產業,產業改變社會,智慧型手機主導前20年的1-4G的窄帶商業服務,智能汽車主導未來30年的5-6G超寬帶服務生態,智慧機器人引領最後50年的空天一體通信服務生態。
汽車革命與智慧型手機遵循同樣的發展路徑:
第一個階段:重構產業鏈形成新一代硬體「入口」。智慧型手機完全顛覆了整個消費電子產業鏈,取代功能機形成了80億的「手機-App」商業服務入口。以此為鑑,新能源車通過電池、電機、電控重構了傳統內燃機車的產業鏈,傳統產業鏈的技術優勢變成劣勢,呈現產業網際網路的「馬奇諾防線」效應,第一批新能源汽車廠商是按照製造業估值的硬體入口模式,在幾百億美金量級,對新一代產業鏈的控制能力至關重要。
第二個階段:智能化將「效率」提升到極致。通過智慧型手機的新入口,阿里巴巴解決了「人與商品」的實時高效匹配,美團解決了「人與服務」的自動匹配,騰訊解決了「人與人」的自動匹配,字節跳動解決了「人與信息」的自動匹配,消費網際網路新一代商業模式以倍增效率徹底改變了第三產業,網絡協同效應持續提升商業邊際效益、降低邊際成本,「網際網路+產業」使算法匹配效率產生「飛輪效應」達到極致。按照相同邏輯,新能源汽車的第二階段是比拼「出行效率」,L3級高級輔助駕駛與L4-5級自動駕駛會將公共/家庭出行、快遞物流、中短途旅行的運輸效率提升到極致,催生出千億美金市值的智能公司,按照網際網路公司模式估值,所以很難再用製造價值來評估現在造車新勢力,真正實現「智能製造」的產業升級,從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快速演進。
第三個階段:跨行業的基礎設施成熟,成為新商業服務平臺。從電商衍生出的雲計算、大數據、網際網路金融,從視頻應用進化出的機器視覺、VR/AR/5G、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所有行業的新一代基礎設施,全生產要素的產業網際網路升級蓬勃發展。所以當新入口產生、新效率躍遷之後,智能汽車將成為「智能生活基礎設施」、「移動地產運營商」,每個城市10%的道路面積升級為商業服務場景,智能汽車+餐廳、+便利店、+旅館、+展廳、+服裝店等等,形成各行各業的商品、服務的展示/營銷/服務基礎設施。按照新商業基礎設施、平臺型網際網路生態、新地產公司的估值模式,將出現萬億美金的基礎設施服務公司。
全球第一汽車大國是誰?
新能源汽車重塑全球汽車產業鏈格局,並開啟全球新能源革命、智能出行革命。目前全球汽車市值的排行榜前十的公司裡有3家中國車廠(比亞迪第4,蔚來第5,小鵬汽車第10)、2家德國車廠、2家美國車廠、2家日本車廠、1家義大利車廠,而在TOP20排行榜上,8家中國車廠佔比40%,超過美德日陣營。每一次產業浪潮都會帶來巨大的時代紅利,以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大幅提升了中國領軍企業的比重和影響力,而智能汽車新大陸的探險才剛剛開始,中國正在從「汽車大國」升級為「汽車強國」。
從全球範圍來看,新能源汽車已成為領袖型國家的核心戰略,中國、美國和歐盟構成「新能源驅動力「:
1. 中國:2020年11月2日國務院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到2025年,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kWh/百公裡,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產業。」中國計劃2060年實現「碳中和」,推動清潔能源的生產與消費。
2. 美國:2019年6月、2020年7月,拜登反覆重申「(上任後)停止對化石能源提供補貼,提供4000億美元用於清潔能源技術研究與發展。到2035年實現無碳發電,到2050年實現100%的清潔能源經濟。」按此規劃,美國電動汽車市場份額到2026年至少達到25%,美國電動車年銷量將達到400萬輛。10月拜登競選團隊發布《清潔能源革命和環境計劃》,聯邦政府的採購系統(每年花費5000億美元)來實現能源100%清潔和車輛零排放。制定更加嚴格的燃油排放新標準,確保100%新銷售的輕型/中型車輛實現電動化。拜登將在上任後第一天,宣布重新加入《巴黎協定》。在2030年底之前在全美部署超過50萬個新的公共充電網點,同時恢復全額電動汽車稅收抵免。美國超過35個城市設定了到2050年減排80%的目標,超過400個市長遵守了《巴黎協定》。除此之外,特斯拉聯合優步、Rivian、Lucid、西門子、ABB等28家公司,成立了一個組織「零排放交通協會(ZETA)」,這個組織倡導美國到2030年只銷售電動車。
3. 歐盟:到2025年,歐盟委員會要求所有在售新車中,15%為電動或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低於50克/公裡二氧化碳);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達到30%。全歐盟清潔汽車採購機制正在提議中,在未來兩年有望達到200億歐元;規劃400-600億歐元清潔汽車投資動力系統方向;歐盟準備在充電系統的投資增加一倍,用於在2025年前建設200萬個公用充電樁;計劃對零排放車型免徵19-25%的增值稅。
拐點到來
在下一個十年,智能網聯車存在三個拐點:
1) TCO拐點:上汽集團預測,伴隨電池包成本的持續降低,2022年電動車TCO(全生命周期擁有成本)會與傳統汽油車一樣,消費者迎來平價純電動車,尤其是在養車成本上僅相當於汽油車的一半;
2) 動力拐點:美國銀行預測,2024年全球在售的汽車產品中新能源(電動、混動、燃料電池)佔據半壁江山(相對於內燃機),此時內燃機車廠將向新能源車廠採購可觀的碳排放積分,傳統動力是一種沉重的可變成本;
3) 服務拐點:麥肯錫預測,2030年,汽車軟體服務產業鏈規模翻倍,整車成本中電子半導體佔比接近50%,摩爾定律對汽車服務業加速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硬體走量,軟體出利潤,賣車不如賣服務。
我們預測,在智能網聯車的十年變局中存在三大發展趨勢:
1) 產業鏈新基建:5G、雲計算、晶片、自動駕駛已成為汽車產業新一代基礎設施。
2) 軟體定義汽車:硬體模塊化,軟體標準化,OTA、車載OS、應用市場將實現私人定製的個性化效果。
3) 感知網絡:未來全球最強大的傳感器網絡,將由3000萬輛智能汽車組成,數字孿生世界呼之欲出。
用科技變革的「S曲線」來分析,2020年新能源汽車在全球乘用車銷量中佔比3%,正處於汽車革命的第一階段「導入期」;2022-2023年預計佔比接近10%,將迎來指數級成長階段;當佔比超過40%時,智能網聯車的全球服務市場將成為主流,想像空間巨大。
產業鏈如何分工?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呈現出與半導體產業鏈類似的「設計-製造分離模式」(Fabless-Foundry)和「全棧研發模式「(IDM)。首先,半導體產業鏈Fabless-Foundry模式中,上遊晶片設計商與下遊製造代工廠完全分離,例如「華為海思-臺積電」產業分工;而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在實現「服務-軟體-硬體-模組」的專業化分工,例如「蔚來-江淮-寧德」、「小鵬-海馬-寧德」等,上遊從服務出發進行整車設計,下遊則專注於硬體製造、質量提升。其次,半導體行業中貫穿「設計-生產-檢測」的全能型IDM模式也曾經風靡一時,例如Intel,而目前特斯拉正在採用「設計-製造」一體化模式,自研電池組、FSD晶片與自動駕駛算法,形成全棧核心競爭力。產業鏈進一步細分,有助於新勢力的輕資產模式創新、汽車服務業興起、傳統廠商的產能共享,每一個產業環節都能發揮出自己的獨特優勢,網聯的歸網聯,智能的歸智能,造車的歸造車,能源的歸能源,自動駕駛服務商、新能源電池供應商、車載作業系統服務商、充電樁/換電站服務商帶來了巨大的汽車服務業新市場空間。
未來二十年,新一代汽車是AIoT領域的最大「變量「和」入口「。從十四五規劃中能夠清晰看出,光伏、風能帶來了新能源革命的「第一公裡」,而智能網聯汽車帶來了新能源革命的「最後一公裡「,汽車的清潔能源化、智能化、服務平臺化升級是中國智能製造的核心驅動力與轉型路徑。
(田豐系商湯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劉駿系商湯智能產業研究院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