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壇掀跨性別浪潮,當選參議員、副總理……她們創造了歷史

2021-01-07 騰訊網

在過去的一年裡,許多事情的變化都是戲劇性的。而剛剛落下帷幕的美國大選最亮眼的不僅是總統選舉中川普連任之路的終結,還有美國歷史上當選州參議員的首位跨性別人士——莎拉·麥克布萊德(Sarah McBride)。她無疑創造了美國的歷史。

(圖片摘自BBChttps://www.bbc.com/news/election-us-2020-54806677)

雖然莎拉當選的州是民主黨的傳統票倉,但她的當選作為一個政治符號在當前動蕩的美國政治圖景中具有相當強的模範效應和鼓舞社群的作用,尤其是在川普政府在10月份被媒體爆料將尋求在法律中只允許兩種性別存在的背景之下。除了莎拉以外,泰勒·斯默也新當選為佛蒙特州歷史上第一位跨性別州眾議員。

根據LGBTQ Victory Fund(一個致力於提高美國公開出櫃的LGBTQ政治人物數量的基金會),目前美國正在履行職責的跨性別州眾議員還是個位數,因此今年的選舉對於跨性別社群和性少數社群來說都是巨大的勝利。

放眼全球,2020年跨性別者在政治方面的可見度和代表性都有了長足的進步。2020年10月,德薩特(Petra De Sutter)成為比利時首位跨性別副總理。

巴西、厄瓜多、委內瑞拉、中國臺灣地區以及泰國的政壇也都在近幾年有了跨性別政治人物的面孔。Pinknews將這些登上政治舞臺的跨性別人士的勝利盛讚為新一波的彩虹浪潮(rainbow wave)。

(圖片來自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265106072)

可想而知的是,與跨性別政治家粉墨登場相隨的是不絕於耳的謾罵與攻擊,彩虹浪潮之下必是暗流洶湧。德薩特就被比利時國內的極右翼議員攻擊「徹底摧毀並取代西方文明的基石」。

在成為無數跨性別人士奮鬥的目標和典範的同時,這些跨性別政治家同時也承擔了社會上對跨性別群體的敵視並且成為了顯眼的攻擊目標。在莎拉等人的競選過程中面臨的威脅和各種形式的攻擊也並不少見。

在面對這些謾罵的時候,德薩特談到更希望人們對其的批評是對其政治觀點和工作方面的指教,而不是基於身份的攻擊:「我不想要被簡化為自己跨性別的過往,那只是我一部分的認同。我想要人們因為我的工作、我的政治行動談論我。我不認為你的性別、膚色、宗教或是性傾向應該這麼重要。」

筆者認為,每個人當然都不能簡單地被還原為幾個身份標籤或者標籤的綜合。並且在作為歐洲對LGBTQ+社群最友善的國家之一的比利時,身份標籤在政治生活似乎看起來並不重要,在德薩特當選的本國新聞媒體報導的標題中,跨性別身份也較少被強調。

這種有意識的低調被歐洲性別權益組織 ILGA-Europe 的總監 Katrin Hugendubel認為是比利時政治進步的一個有力象徵。這就好比房間裡的大象,雖然大家都能看到而且沒法不注意,但是大家默契地選擇了不去談論它。

媒體標題的刻意不談可以被理解為是先進國家性少數平權運動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成果,也可以被理解為是比刻意強調更加有力的傳播話語,但這絕不是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所面臨的語境。

在筆者看來,跨性別政治家在競選活動以及政見發表時對跨性別身份的合理使用不能說與最終獲得競選勝利沒有關係,選民的投票行為多多少少也是因為(如果不是完全因為)看重或者支持其性別身份所代表的強烈政治符號與長期可以發揮的政治影響。

作為一個來自性少數群體的政治人物,在行使責任與權力不應當忘記也不應當忽略其身份標籤在政治中所能發揮的能量和應該作用的方向。

道德綁架和個人政治責任之間的界限確實是模糊而曖昧的,但是身處一個仍然對跨性別群體非常不友善的世界,因為公開的跨性別身份被認知和被選舉的政治人物不能不慎重考慮其身上肩負的歷史使命,因為身份標籤已經深刻地烙印在其政治生命中。

無論如何,這些跨性別人士走上政治舞臺無疑對性少數群體具有極大的感召力,鼓舞更多的跨性別者積極參與政治,追求平等與權利。

畢竟,在政治舞臺與媒體中活躍的跨性別政治家的身影便是在啟發一種可能性與想像力並且召喚更多的跨性別政治活躍度。

同時,跨性別政治人物對性少數議題的關注也更可能從國家制度層面推動變革,從跨性別和性少數群體的視角出發呼籲和塑造一個更加性別友善的社會。

不過,筆者也觀察到這些跨性別政治人物絕大多數都公開出櫃為跨性別女性,跨性別群體中其他性別認同的政治人物則很少或不可見。這一點似乎與跨性別社群的普遍情況相吻合,亟待更多學者與運動人士的關注和解讀。

當我們談論跨性別在政治方面的代表性和可見度的時候,應該指涉一個更加多元而豐富的跨性別社群和跨性別政治。同時,更多的跨性別政治參與和政治可見度並不能直接樂觀地與一個烏託邦式的政治社會想像劃上等號。

歐巴馬總統執政八年中推行的與種族身份有關的政策至今還被批評為浮於表面而沒有在政策制定和政治宣言中容納更多的階級、性別視角。後歐巴馬時代的美國社會更是深陷種族主義的撕裂與衝突,這不僅僅是川普政府四年以來的作為所導致的,起碼歐巴馬政府並沒有能夠顯著修補彌合種族裂痕。

因此,應當樂見越來越多的跨性別人士願意站出來參與政治、為性少數權利奔走、建設一個更加友善的社會環境和制度環境。但同時也應該認知這樣的現實,即無論在哪一個國家和地區,跨性別群體的平權之路仍然任重道遠,需要包括跨性別政治人物在內的更廣大的盟友與社群的積極參與與合作。

(加美財經)

#跨性別#、#參議員#、#副總理#

作者:柳橙

責編:小浣熊

相關焦點

  • 美國「宗教左派」再掀投身政治熱,牧師當選參議員
    喬治亞州民主黨聯邦參議員當選人沃諾克是牧師從政,卻擊敗競選連任的共和黨對手羅夫勒。路透社指出,這是川普總統執政下美國「宗教左派」再掀投身政治熱的最新跡象。但這回他還有準國會議員身分,他將是喬治亞州首位非裔聯邦參議員。而民權鬥士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當年也曾在這座教堂講道。沃諾克在競選期間坦言:「牧師投入政治這樣的麻煩事並不常見。」但他把從政視作上帝召喚傳教的延續,說自己是「聽從下個召喚準備服事,而非走下講道壇」。
  • 卡拉澤擔任喬治亞副總理 前米蘭大將步入政壇
    米蘭前球星卡拉澤,在10月8日晚被任命為喬治亞副總理以及地區發展部部長
  • 卡拉澤當選喬治亞副總理 成球員從政成功案例
    北京時間10月9日,34歲的前AC米蘭球星卡哈·卡拉澤被任命為喬治亞副總理以及地區發展部部長,去年才退役的他,上星期才剛剛當選國會議員。在卡拉澤之前,也曾有過貝利、濟科擔任巴西體育部長,坎通納和維阿競選法國和賴比瑞亞總統的先例,但卡拉澤的從政之路無疑是最順利也最高效的。
  • 美國政治地位最高的跨性別者:她終於可以堂堂正正作為女性生活
    原創 奧布雷 全現在 收錄於話題#全球大事熱點68個作者 | 奧布雷全文共 3728 字,閱讀大約需要 3 分鐘30歲的民主黨人薩拉·麥克布萊德(Sarah McBride)在美國大選中創造了歷史。
  • JK羅琳女士請回答,為什麼魔法世界容不下跨性別?
    那個曾一手締造出和平世界讓魔法師與麻瓜熱情相擁的《哈利·波特》之母,近年來持續以一些迷惑發言和舉動,直接毀掉了她親手創造的魔法世界,毀掉了數十年來世界各地的追隨者的想像空間。@Kiko香港1 魔法之母怎麼了引起公憤的是,JK羅琳女士近年來多次發表對跨性別人群的偏頗言論,特別是她最近在推特上轉發的文章:《為來月經的人,創造一個更平等的後新冠肺炎世界》。
  • 一個跨性別女性犯罪時,應該被關在男子監獄還是女子監獄?
    史密斯的經歷是監獄系統中跨性別女性(尤其是有色跨性別女性)所特有的。2007年一份針對加利福尼亞監獄性侵犯的報告發現,跨性別女性被性侵犯率是同一監獄中男性的13倍。懲教人員本身可能是改善監獄中性暴力情況的主要障礙,因為他們不接受跨性別者,對性暴力持容忍態度,不願幹預,而且對告知囚犯性暴力的普遍性也沒有興趣。
  • 【盤點】除了英國第二位女首相,這些政壇女傑也是「美貌與智慧並存」!
    倫敦由此獲得一位「英國版」的德國女總理默克爾。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7月12日報導,現年59歲的特雷莎·梅被認為是當代英國政界人物中的一大「另類」,是德國女總理默克爾的「英國版」。英國脫歐危機中脫穎而出的這位女首相備受關注,特蕾莎•梅成為繼柴契爾夫人之後英國歷史上的第二位女首相。而環顧國際政壇,世界政壇女傑層出不窮。
  • 跨性別紀錄片list
    影片是一部夜店時尚大片,也是對那些因勇於追求自我而被逐出家門的同性戀、跨性別者的一份家一般的慰藉。雖然籠罩在愛滋病與偏見的重重陰影之下,《巴黎在燃燒》依舊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炫魅與激情,夢想與渴望的盛宴。它更是引領著迷失的人們不屈畏懼而繼續前行、不屈審視而繼續閃耀、不屈於世俗而勇做自我。
  • 當選美國副總統,也逃不過蕩婦羞辱
    2016年,她當選加利福尼亞州參議員,成為該州首位非裔參議員——在以開放、多元的加州,這個「首位」也不過出現在幾年前。同時,她也是參議院中的首位南亞裔。母親的這句教導,哈裡斯用在了勝選演講中。「我可能是白宮第一位女性(副總統),但我不會是最後一個。」身著白色西裝和襯衫的哈裡斯神採奕奕地說道,「因為今晚,每一個電視機前的小女孩都能看到,自己身處在一個充滿可能性的國度。」
  • 寶萊塢一部跨性別電影,激怒了真正的跨性別者
    一部90年代著名的寶萊塢電影《戰鬥》(Sangharsh)中,反派打扮成一個犧牲孩子跨性別女性,至今仍被認為是對這個群體最暴力的呈現之一。在90年代的另一部名為《路》(Sadak)的影片中,一名男演員扮演了一名經營妓院的反派跨性別女性。印度電影業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影中心之一。
  • 前米蘭球星卡拉澤當選喬治亞副總理
    本報訊 昨天,34歲的前AC米蘭球星卡哈·卡拉澤被任命為喬治亞副總理以及地區發展部部長。今年退役的他,上星期才剛剛當選國會議員。  1978年2月27日,卡哈·卡拉澤出生在喬治亞伊梅列季省的一個小鎮。在2000—2001賽季加盟AC米蘭後,他迎來了自己球員生涯的巔峰。
  • 掀新生浪潮|2020梅賽德斯-奔馳頭號領地主題活動杭州站
    新生奪目,成團掀浪用新生力量,演繹頭號ICON!讓"新生浪潮"不斷席捲蔓延釋放新生力量,遇見頭號玩家在這裡,體驗新鮮,佔領高點,掀起潮流!11月14號,梅賽德斯-奔馳集結"頭號青年",以及梅賽德斯-奔馳新生代車型齊聚杭州嘉裡中心,秀出行動範兒,演繹了一場真正屬於年輕人的新生浪潮
  • 33歲的喬恩·奧索夫當選參議員,上一次要追溯到30歲的喬拜登
    據商業內幕網報導,喬恩-奧索夫(Jon Ossoff)成為自1973年喬·拜登贏得參議院席位以來,當選美國參議員的最年輕民主黨候選人。據美國非黨派選舉信息網站Decision Desk HQ消息,周三(1月6日)凌晨,33歲的奧索夫在喬治亞州的兩場第二輪選舉中,擊敗了現任共和黨參議員大衛·珀杜。奧索夫也是第一位當選參議員的新一代政治家。目前,最年輕的在任參議員是共和黨人喬希·霍利,他今年41歲。奧索夫此前曾擔任美國眾議院幕僚,是一家調查性紀錄片公司的CEO。
  • 寶萊塢拍了一部跨性別題材電影,卻激怒了一批真正的跨性別者
    在90年代的另一部名為《路》(Sadak)的影片中,一名男演員扮演了一名經營妓院的反派跨性別女性。印度電影業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影中心之一。截至2019年,印度電影業的產值估計為1000億印度盧比(約合14.3億美元,94.54億人民幣)。它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電影生產國,是第二大電影市場。在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每年有超過20億張電影票被售出。
  • 反對羅琳,就是支持跨性別嗎?
    6月7日,羅琳針對一篇題為《為來月經的人創造一個更平等的後疫情世界》的文章發表了意見。因為羅琳激發了恐跨人群的信心,而且羅琳的恐懼是假裝成女性的男性,這與跨性別者無關。包括羅琳,可能大多數網友都並不真正了解跨性別究竟是什麼。首先,跨性別是在社會性別理論下的概念。
  • 時差播客:酷兒、跨性別與情感理論
    但是當我開始寫博士論文以後,我發現自己並不能用一篇博士論文解決世界上所有的問題。我現在的博士論文其實說窄也蠻窄的,是從美國的跨性別政治出發,然後從美國跨性別政治的這樣的一個視角,去探討在跨性別政治中我們所預設的自我和身體的一個關係。因為,近兩年來跨性別被放在了美國政治的聚光燈下,我們可以從這裡去看看美國社會對於性別的一個焦慮。
  • 創造歷史的10位優秀素食女人,她們正在溫柔的改變世界
    歷史的創造者從來就不缺乏女性角色文中的這10位也改變了歷史的進程橫跨社會、政治、體育、藝術領域留下了自己微弱但堅定的聲音她們有一些共同的特質:堅強、勇敢、博愛、理性而且,她們都是純素主義者多洛雷斯還開展了一個「食物賦權項目」,旨在通過鼓勵人們選擇食物的力量來創造一個更加公正和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她說:「作為素食主義者和致力於正義事業的人,我強烈支持食品賦權項目努力將農場工作者、食品和動物的正義問題聯繫起來,保護環境並提供平等的健康食品。」
  • 掀新生浪潮|2020梅賽德斯-奔馳頭號領地主題活動杭州站_易車網
    新生奪目,成團掀浪用新生力量,演繹頭號ICON!讓「新生浪潮」不斷席捲蔓延釋放新生力量,遇見頭號玩家在這裡,體驗新鮮,佔領高點,掀起潮流!​11月14號,梅賽德斯-奔馳集結「頭號青年」,以及梅賽德斯-奔馳新生代車型齊聚杭州嘉裡中心,秀出行動範兒,演繹了一場真正屬於年輕人的新生浪潮
  • 跨性別者:無處可逃,便無需再逃
    可因為她的跨性別身份,讓她在人們眼裡連真愛都不配擁有。如果插足了別人的婚姻是「壞」女人,因為她的跨性別身份,她連普通「壞」女人會受到的待遇都接受不到,甚至加倍糟糕。再前兩年由小雀斑主演的電影《丹麥女孩》,對這位世界上最早有記錄的跨性別女性處境的刻畫,又顯得過於浪漫了一些。
  • 川普跨性別參軍禁令被批「大開歷史的倒車」
    在最高法院的裁決得出前,美國共有四家地方級法院籤髮禁制令,全力阻止「跨性別禁令」的實施。換句話說,這道政策成形兩年以來,從未對美國軍方發揮過任何作用。然而,最高法院22日的裁決打破了這一僵局:5名保守派大法官一致同意將地方法院先前發布的兩項禁制令予以移除。在輿論看來,最高法院的態度明顯是在為「跨性別禁令」的正式實施鋪設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