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宗教左派」再掀投身政治熱,牧師當選參議員

2021-01-13 撈熱點聞

喬治亞州民主黨聯邦參議員當選人沃諾克是牧師從政,卻擊敗競選連任的共和黨對手羅夫勒。路透社指出,這是川普總統執政下美國「宗教左派」再掀投身政治熱的最新跡象。

沃諾克(Raphael Warnock)本月10日上午在喬治亞州首府亞特蘭大(Atlanta)知名的埃比尼澤浸信會教堂(Ebenezer Baptist Church)講道,一如過去15年每個周日。但這回他還有準國會議員身分,他將是喬治亞州首位非裔聯邦參議員。而民權鬥士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當年也曾在這座教堂講道。

沃諾克在競選期間坦言:「牧師投入政治這樣的麻煩事並不常見。」但他把從政視作上帝召喚傳教的延續,說自己是「聽從下個召喚準備服事,而非走下講道壇」。他在5日決選打敗曾任加密貨幣交易平臺Bakkt執行長的富商羅夫勒(Kelly Loeffler)。

路透社指出,川普執政期間,美國許多進步派基督徒、自由派天主教徒、非裔新教徒和左傾猶太教徒在政治上變得更活躍。他們的禮拜場所提供庇護給遭到川普政府鎖定的移民,教徒紛紛參與醫療相關和「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反種族歧視等抗議活動。

沃諾克還是牧師時,就活躍在主張擴大平價醫療法(Affordable Care Act)中醫療補助(Medicaid)的抗議前線,並在2017年於國會山莊外一場相關抗議活動中被捕。沃諾克並推動赦免死刑受刑人,還主持過一場跨宗教氣候變遷會議。這些都是促成他當選的因素。

相關焦點

  • 拜登正式當選,民主黨控制參眾兩院,美國國策大幅左轉不可避免
    美國國會正式確認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當選美國總統,民主黨贏得喬治亞州兩個參議員席位,這是自2011年以來,民主黨再一次掌控總統、參議員和眾議院,手握行政、立法大權。專家預測,美國內外政策大幅度左轉將不可避免。
  • 世界政壇掀跨性別浪潮,當選參議員、副總理……她們創造了歷史
    而剛剛落下帷幕的美國大選最亮眼的不僅是總統選舉中川普連任之路的終結,還有美國歷史上當選州參議員的首位跨性別人士——莎拉·麥克布萊德(Sarah McBride)。她無疑創造了美國的歷史。
  • 33歲的喬恩·奧索夫當選參議員,上一次要追溯到30歲的喬拜登
    據商業內幕網報導,喬恩-奧索夫(Jon Ossoff)成為自1973年喬·拜登贏得參議院席位以來,當選美國參議員的最年輕民主黨候選人。據美國非黨派選舉信息網站Decision Desk HQ消息,周三(1月6日)凌晨,33歲的奧索夫在喬治亞州的兩場第二輪選舉中,擊敗了現任共和黨參議員大衛·珀杜。奧索夫也是第一位當選參議員的新一代政治家。目前,最年輕的在任參議員是共和黨人喬希·霍利,他今年41歲。奧索夫此前曾擔任美國眾議院幕僚,是一家調查性紀錄片公司的CEO。
  • 左派當選,有啥新機會?
    熱熱鬧鬧的市選已經落幕,各地主角(新市長)和演員陣容都已確定,未來4年的政治大戲要由他們來演,我們作為觀眾也是群眾演員將和他們一起經歷風雨和彩虹!● 這次溫哥華雖然依舊是左派政府,但在市議會中出現相對平衡的局面(除市長外,5位左派議員,5位右派議員),並且有5個黨派(NPA、綠黨、COPE、OneCity和Vision)進入執政團隊中,這在溫哥華歷史上可能是沒有的,但在學務委員和公園局委員中左派都佔據絕對優勢,所以溫哥華未來4年將繼續左行。
  • 美媒:喬治亞州參議員選舉民主黨已贏得一席
    CNN截圖現年51歲的沃諾克是一名牧師,當選後他將成為喬治亞州史上首位黑人參議員,也將是該州近20年來首名當選參議員的民主黨人。根據喬治亞州法律,參議員候選人必須贏得50%以上的選票才能當選參議員,而在去年11月的選舉中沒有候選人達到這個要求,因此候選人還需再進行一場決選。今年1月5日的這場決選,將最終確定該州的兩個參議員席位。
  • 哈裡斯打臉拜登:不確定拜登能否當選總統,拒絕辭去參議員職位
    理論上來講,哈裡斯作為拜登的副手,將來那可是副總統,當選之後她就應該儘快辭去聯邦參議員的職位,讓加州的民主黨州長再任命一個民主黨的參議員,然後她就可以投入到交接工作中去了。而且作為副總統的話,她應該就成為參議院的議長。對於任何黨派,如果贏了大選,拿到參議院議長這一職位,那都是非常重要。
  • 拜登當選美國總統,成為繼甘迺迪之後信仰天主教的第2位美國總統
    那天深夜,當無法明顯確定美國大選的獲勝者時,拜登對支持者發表了講話,他敦促大家保持耐心,拜登告訴他們,他相信自己會當選美國總統,並要求他們「保持信念」這位新當選的總統擁有強大信心,美國各大新聞媒體預測,拜登已經獲得了足夠的270張選舉人票,足以贏得2020年美國大選,因此,喬·拜登將成為繼約翰·甘迺迪之後信仰天主教的第2位美國總統。
  • 美國大選的另一面——參議員和眾議員選舉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基本落下帷幕,美國參眾兩院的選舉結果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參眾兩院的選舉結果無疑是重要的,拜登代表民主黨當選總統,設若民主黨在兩院選舉中落敗,那麼拜登這位總統就是所謂的「跛腳總統」了,也就是拜登日後的總統行政工作將受到兩院的掣肘。
  • 牧師:神將揭示2020美國總統大選真相
    (圖片來源:Adobe stock) 202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發生了史無前例的全國範圍選舉欺詐,目前川普總統的競選團隊已經在多個州提起選舉舞弊訴訟。知名牧師葛福臨(Franklin Graham)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神將會幫助人們了解本屆美國總統大選的真相。
  • 拜登:「從美國最年輕參議員到最年長的總統候選人」
    美國時間8月18日前美國副總統拜登以270選舉人票正式提名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即將走向他政治生涯的頂峰時刻。1968年拜登畢業於敘拉古法學院獲得法律博士學位,先後又選修了歷史學與政治學雙學位,並與他的第一任妻子娜塔莉結婚,1969年獲許進入德拉瓦律師會並以民主黨員身份活躍在德拉瓦洲政界,1972年30歲的拜登當選德拉瓦洲聯邦參議員,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參議員,但在不久後,他的妻子個小女兒因車禍死亡,兩個兒子也重傷。
  • 純福音教會李永勳牧師當選韓國基督教總聯合會新任會長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副局長蔣堅永為李永勳牧師的當選發去賀電 李永勳牧師於北京崇文門堂講道(圖:福音時報) 日前,韓國汝矣島純福音教會主任牧師李永勳當選為韓國基督教總聯合會(簡稱「韓基總」)第21任會長。
  • 美國大覺醒運動:宗教信仰自由的鬥爭
    這場運動使得北美人民的思想突破了宗主國帶來的重重枷鎖,讓十三個殖民地逐漸走向了統一,與此同時,統一的地域和統一的思想造就了統一的美利堅民族,為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宗教改革運動由於移民來自歐洲的各個國家,他們信仰著以路德教、再洗禮教、加爾文教為主等諸多的教派,但是當時的執政者將上層人民所信仰的教派作為官方教派的同時,對勞動人民廣泛信仰的教派進行打壓
  • 美國喬治亞州參議員選舉花費8.3億美元,創國會歷史紀錄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當地時間1月5日,美國喬治亞州參議員決選正式展開,這場決選將確定美國國會參議院最後的兩個席位的歸屬,進而決定拜登上任後的參議院局勢。這場至關重要的選舉,其競選開銷自然是相當得高昂。
  • 當選美國副總統,也逃不過蕩婦羞辱
    11月8日,將成為美國首位女性副總統的卡瑪拉·哈裡斯發表勝選演講。罕見地,這次勝選演講的出場順序和往常不一樣,當選副總統(Vice president-elect)在當選總統(president-elect)之前發言。哈裡斯的母親生前常對她說:「你可能會在很多事情上創下『第一次』,但請確保你不會是最後一位。」
  • 美國式意識形態、政治認同與公民宗教
    在此意義上,政治國家認同在時間上與理念上均優先於民族身份認同,這正是美國被稱作「各民族的熔爐」的要旨所在,也是美國對於政治共同體的創建史乃至政治共同體的締造者的絕對神聖化態度的思想根源。美國的政治認同,貫穿於政治實踐、學校教育、公共事務、日常生活乃至休閒娛樂之中,與其特定的宗教教育融為一體,被賦予了類宗教式的神聖意味,或說,化作公民宗教的內核。
  • 八談香港之三:政治攪棍的香港宗教是怎麼做的
    香港天主教樞機主教陳日君在政治立場上堅定支持反中反共立場。據維基解密透露,美國駐港總領事於2009年12月向美國上報的電文中,提到陳日君,並稱其為「泛民五老」之一。其餘四老分別為李柱銘、陳方安生、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和李鵬飛。香港基督教和天主教,一直都是非常積極參與政治,而且是反中的政治活動,基本上是逢中必反。
  • 美國最本土的宗教,都已經200年了
    第一次大覺醒開始於1730年代,牧師們試圖恢復殖民地民眾的宗教熱情,浸信會和衛理宗先後興起,同時也激起了殖民地民眾作為美利堅人的身份認同。第二次大覺醒發生於19世紀初。在稍早前,啟蒙運動思想盛行,再加上脫離英國統治的獨立戰爭,美國的傳統宗教受到衝擊。除了政教分離以外,人們還倡導個性自由與理性思想。
  • 王建勳談《聯邦黨人文集》與美國政治運行的理想
    眾所周知,「民情」是託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中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意指人們的「心智習慣」(habits of heart and mind),包括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宗教信仰等。在他看來,有三個因素有助於維繫美國的民主,即自然條件、法律制度和民情。自然條件不如法律制度重要,而法律制度又不如民情重要。也就是說,民情是維繫美國民主最重要的因素。而在民情中,首要的元素是宗教(基督教)。
  • 美國的宗教信仰與中國的敬天法祖
    說起美國的宗教信仰,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美國電影裡的一些橋段,94年得了奧斯卡大獎的阿甘正傳就是一部非常能夠體現美國宗教文化的電影,當中有許多經典橋段:丹中尉和阿甘前幾次捕蝦失敗,阿甘認為是沒有去教堂做禱告的原因,起初丹中尉是不願意去的,後來拗不過阿甘的執著也一起跟著去教堂,因為颶風的原因他們捕蝦大獲成功
  • 因支持推翻美國大選結果,共和黨參議員新書被取消出版
    喬什·霍利 美知名出版商西蒙與舒斯特公司(Simon⪼huster)於當地時間7日表示,將取消出版參議員喬什·霍利(Josh Hawley)所撰寫的新書。據悉,霍利是試圖扭轉此次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的國會議員之一。 據《紐約時報》7日報導,霍利是密蘇裡州的共和黨參議員,也是現任總統川普的盟友。他的新書《科技巨頭的暴政》(The Tyranny of Big Tech)原定於2021年6月出版。而在1月6日的「佔領國會」事件後,出版商最終決定取消該書的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