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電影《 你好,之華 》上映,讓寫信這件小事重新擺在我們的生活裡。
我們每個人都曾寫過信,給家人、給朋友、給喜歡的人,表達喜悅、憤怒或者不舍的心情。
下過雨的夜晚,擰亮桌前的檯燈,鄭重其事地鋪好信箋,每一筆都認真而專注。
那些手寫的信,被摺疊得整整齊齊放進精緻的盒子裡,過去了很多年,搬了幾次家,卻仍然被小心翼翼地保存著。
就像在電影裡,最打動我們的,往往是那一封封傳達情意的信。
·《 你好,之華 》(2018)
—— 我喜歡你,請和我做朋友。
·《 情書 》(1995)
—— 你好嗎?我很好。
·《 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 》(2016)
—— 等一封信,漫長得如同一生,但是慢一點,又有什麼不可以呢,慢一點,才能寫出優雅浪漫的話語,慢一點,才能仔細尋覓盼望的愛情。
·《 查令十字街84號 》(1987)
—— 書信來往之間因延遲所造成的時間差,大抵只有天然酵母的發菌時間之微妙差可比擬。
·《 昌玉的信 》(2017)
—— 沒有給你的信,但每一封信的內容都關於你。
·《 最好的時光 》(2005)
—— 春雨綿綿,此刻營區正放著披頭四的歌《 Rain and Tears 》,就像我的心情,期待能再見到你。
·《 後來的我們 》(2018)
—— 緣分這事,能不負對方就好,想不負此生真的很難,這些可能要等你們老了才能體會到。做父母的,你們和誰在一起,有沒有成就,都不重要,只希望你們過你們想要的日子,健健康康的。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2004)
—— 花瓶將要空空地供在那裡,一年一度的在你四周吹拂著微弱的氣息,而我輕微的呼吸將就此消散。我寫不下去了,親愛的,保重。
以前的日子裡,我們見字如見人。無論是書還是信,都是我們建立起的情感和依賴。
最枯瘦的或是最豐盛的,最難熬的或是最甘飴的,都將靜寂地躺在信裡,被時光留下。
我們總會花很長的時間等一封信,也會用很長的時間記得一個人。
初冬的季節又到了,我想寫封信,由你親啟。
今 / 日 / 話 / 題
你上次手寫一封信是什麼時候,還記得嗎?
文章為 半島Ace 原創、 圖片來源於網絡
End
真 實 地 記 錄 傳 承 者
【向祖先的智慧致敬 向堅守在文化傳承路上的人致敬】
長按二維碼 關註 ·「壹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