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普拉斯》:窮人的世界只有黑白,有錢人的世界才是彩色的

2021-01-09 墨落說情感

絕望的顏色是什麼?

黑白。

一部沒什麼大腕也沒有多大投資的電影《大佛普拉斯》,十項提名領跑,一舉拿下包括最佳新導演在內的五項大獎。

這部電影從頭喪到尾,以葬禮始,以葬禮終。兩個窮人肚財和菜埔出現的鏡頭都是黑白。唯一的彩色,就是垃圾回收員肚財和他的好朋友工廠門衛菜埔所觀看的,工廠老闆的行車記錄儀。

知乎有一篇影評評論的很到位:「對於上流社會的聲色犬馬,社會底層連偷窺的都是殘缺的,用一次向上的窺探,展示了小人物面對階級固化的絕望。」

這麼看來,黑白與彩色背後的階層對比好像是導演的精心設計。

後來我知道,黑白色,其實是因為電影裡的道具——一尊大佛其實是塑料製作的,導演黃信堯為了不讓人看出來,他只好拍成黑白色。

你看,一個窮導演拍了一部關於窮人的電影,裡裡外外都很成立。但卻看得人心堵堵的,如一團陰霾藏匿心中,揮之不去。

這讓我想到前不久剛看的一部評分很高的韓國電影《寄生蟲》。

兩部電影很相似,裡面都有太多的隱喻、意象、人性值得去品味挖掘。

01 命運

如果說《寄生蟲》裡面的貧富差距是赤裸的,擺在桌面上能被看得見的;那《大佛》裡面的貧富更多的是一種貼近生活的壓抑感。

《寄生蟲》裡面還有生活習慣、異國文化差異的距離感;但《大佛》有一種讓人無法適從的窒息感。

裡面沒有歇斯底裡地喊叫,也沒有鮮血淋漓的廝殺,小人物以一種坦然和無可奈何的態度接受自己的命運。菜埔當著一個值夜班的保安,肚財是個撿垃圾的,土豆是個侷促的小賣部售賣員,釋迦一個人睡在燈塔……仿佛每個人都是這樣。

很奇怪,明明那些很「該」死的人,貧窮又愛欺負比他還懦弱的菜埔的肚財,菜埔,土豆,釋迦,他們都在底層「無知」的認真地活著。

他們追求著窺探有錢人糜爛私生活的刺激,也是唯一的樂趣。哪怕是光聽聲音,兩個窮人就硬到不行。

當然,不是因為肚財多喜歡菜埔,而是只有在菜埔面前,他才能找到一點自信。

窮人們的自尊,似乎只有在比自己弱的人面前,才能蹦出來。

每當肚財完成了一天的撿破爛工作,他就跑到菜埔的值班室裡看看色情雜誌,聊聊天,生活在無聊與壓抑中,無望的流逝。

他們又都有善良的一面。

肚財在廢棄的廠房裡遇見了一位穿著體面,但是精神低迷的人,他經常碰到這樣的人,失志的人,想要尋死的人。

他們都很想幫助到對方,但都是「乞丐收養貓,自身難保」。

電影中無數次出現大佛的形象。

形形色色的人都在拜佛,護國法會人人在拜佛,貪贓枉法的高委員在拜佛,殺人的黃啟文在拜佛……

黑白色調的大佛冰冷的旁觀一切。

眾生皆苦,眾生皆拜佛,但你什麼時候看到佛祖開口說話了?

命運,對每個人來說,又像牢籠和規則,無法突破,就像電影裡的黑白和彩色之間是難以逾越的。

每個人都自命不凡,而每個人都像雪花,近看確有不同,而遠觀卻大同小異。

02 同樣是進警察局

肚財因為垃圾車沒有牌照被問詢,這是他唯一吃飯的傢伙什,他著急了。緊接著他被兩位警察英勇地按倒在地上,抓捕了。很諷刺的的,這個竟然上了新聞版塊。兩名警察抓捕到一個撿垃圾為生的流浪漢。

更諷刺的地是,這段影片由警方人員自己提供。

但更更諷刺的還在後頭。

同樣是進警察局,有錢人黃老闆為所欲為,玩女人、巴結權貴、殺人越貨,但是當他進警察局後,副議長卻出來找了分局長,說他是個大善人,還問候了警察老母。

電影裡有正義的警察,但是沒有正義的副議長。

副議長來把黃啟文接走時說「你要搞清楚社會的規則!」什麼社會規則?

不說,所有的人也都心知肚明。

底層就是底層,沒人在乎、沒有尊嚴、甚至連色彩都不配擁有。對於菜埔和肚財來說,那些是他們想都想像不到的事情,因此他們在聽到這些內容的時候,呆若木雞。

急於尋求神佛保佑,很可惜,連入不了神廟的「蔣公」都不願意保佑他們。

有首歌,叫「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在電影裡,肚財把它改了,改成」三分靠作弊,七分靠背景「。

沒錢人活著是「三分靠努力,七分靠運氣。」有了事人人都躲的遠遠的,就像菜埔想把老母託付給自己的小叔,話還沒說出口,對方就先堵了他的嘴,還訛了他三百塊錢。

還有,一個很妙的情節安排,那就是肚財的葬禮,用的照片竟然就是這次「新聞事件」的截圖。這也是電影的優秀之處,善於在小格局中創造別樣的色彩,處處都有著黑色幽默。

03 面具

黃老闆跟菜埔聊天時摸著自己的假髮說的那句話:「這才是我的真頭髮,我現在如果一天不戴,整個人就覺得不安」。

每個人活著,都偽裝著自己,不分貧富。

就像他偽善的面具一樣,如果有一天,別人看到的是他的不堪。那也無妨,因為看到的人,都說不出來。說出來,也不會有人信。面具太逼真,真到忘我。

汽車,是私人的小空間。曾經知乎上,就有人回答,中年男人下班後,更願意在車裡呆幾分鐘,而不願意回家。這裡是最放鬆自我的地方,人性也在私人領域的空間裡展露無遺。

比如黃老闆的私人時光,面對情慾時的急色,面對達官時的諂媚,人前人後的社交面孔。

面具偽裝下的眾生,又何止他一個。面具戴久了,會長在臉上。

04 眾生皆苦

雖然故事講的是兩個分裂的社會階層,但把這一切串起的,卻是那尊大佛。「大佛」每次它出現,下面的人們都在搞七搞八,嘴裡說著阿彌陀佛心裡想的酒色財氣,他一言不發的就坐在那兒,眼瞼低垂,靜望世人。

大佛寶相莊嚴,面無表情的注視著一幕幕男盜女娼、悲苦落寞,其實這也可能是影片想要表達的另一重境界。

裡面還有一個不得不說人物,全程他只有一句臺詞,那就是釋迦。單看他的名字,就有「神佛」的意思。

他是這裡面最「高深」的一個人,他和別的流浪漢不一樣,每天乾乾淨淨的,到處「逛一逛」。

肚財死了,車禍被撞,原因酒駕。好笑的是,肚財從不喝酒,也沒錢買酒。屍體被警察帶走了,在地上畫了一個人形,肚財的屍體被人用白線勾勒出來。肚財的朋友釋迦,騎著自行車一直「逛一逛」,逛了一天,終於回去他的「海濱別墅」了。是他想明白了。

想明白什麼了?

肚財死了,但是有人給他畫人形,有人給他收屍,自己死了,或許爛成一灘泥,也不會有人發現。從這一點來看,肚財的死挺有「價值」的。

他在片中只說了一句話「到處逛逛」,無論是朋友死了還是天降暴雨,他都面無表情,他的名字和心境,就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象徵,靜靜地看著世人「作」。

黃啟文所代表的的階層和菜埔、肚財所代表的的階層,看似天差地別,其實都一樣,都不過是在生命的輪迴中中受苦。

眾生皆苦,佛不渡人,唯人自渡。

(作者:墨落)

相關焦點

  • 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彩色的,關於《大佛普拉斯》的色彩與批判
    《大佛普拉斯》的故事就是圍繞著肚財和菜埔偷看行車記錄儀的事情而展開。可以說,一切就是從欲望開始的。來自社會底層對上流社會的欲望。藝術品加工廠老闆黃啟文是一位海歸人士,老婆孩子都在國外生活。他一個人在臺灣做生意,不需要花費時間照料家庭,他便開著一輛大奔到處風流快活。在他行車記錄儀的影像裡,世界是彩色的。
  • 《大佛普拉斯》 | 電影·黑白世界
    「沒錢沒權勢的小人物瘋狂曲  諷刺意味濃厚的悲喜劇」這部電影的創意來源於之前黃信堯執導的短片《大佛》,而《大佛普拉斯》片名的含義,正是《大佛》的「plus版」,雖然片名和宗教相關,但是影片講的卻是一個荒誕又現實的故事。
  • 「有錢人的世界你看,果然是彩色的」
    [大佛普拉斯]前段,肚財拿著快過期的咖喱飯,到警衛室找菜埔看電視,坐下來才發現電視壞了。他嘴裡嚕嚕囌蘇,罵了句「靠北」,突然眼前一亮,要菜埔去偷老闆行車記錄器裡的卡,回來當電視看。這是一部黑白電影,只有行車記錄器裡的畫面,是彩色。
  • 有錢,世界未必是彩色的,《大佛普拉斯》的色彩與批判(上篇)
    佛是像《大佛普拉斯》中的釋迦一樣靜靜地看著世界的悲喜劇。沒有身份,身無分文的釋迦在金錢和權力至上的社會什麼也做不了。也許根本就沒有辦法自渡。導演黃信堯認為,人不能擺脫自己的命運。活著的時候,工作賺錢的話,會被什麼牽引,生病,疲勞,痛苦。
  • 窮人的世界都是黑白,有錢人的世界才是彩色
    2017年有兩部無法忽視的臺灣電影,一部是讓年僅14歲的文淇摘得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的《血觀音》,另一部就是辛辣諷刺臺灣現實社會的《大佛普拉斯》。導演: 黃信堯編劇: 黃信堯主演: 莊益增 / 陳竹昇 / 戴立忍 / 張少懷 / 陳以文 / 更多...類型: 劇情 / 喜劇製片國家/地區: 臺灣語言: 閩南語 / 漢語普通話上映日期: 2017-06-29(臺北電影節) / 2017-10-13(臺灣)導演黃信堯把自己原來的短片《大佛》擴充成長片,就有了這一部《大佛普拉斯
  • 電影《大佛普拉斯》:現實一片黑白灰暗,彩色的永遠是別人的世界
    鍾孟宏、葉如芬監製,黃信堯導演的《大佛普拉斯》金馬獎十項入圍,囊括了最佳新導演、最佳劇情片、最佳美術設計、最佳攝影、最佳電影原創音樂、最佳剪輯等十項提名,儼然是當年金馬入圍名單的最大贏家。作為一部要走進院線的電影,《大佛普拉斯》做了很大膽的嘗試,全黑白的影像搭配臺語發音,讓人想起五十年代的黑白臺語片,但經過導演黃信堯的黑色幽默風格式口白在旁講解,插入導演本身想傳達的核心概念,相信即使是一般觀眾也不會覺得難以觀看或是感覺枯燥。導演積極地想打破電影的「第四道牆」,讓演員或口白跳脫電影的劇情對觀眾說話,與其說《大佛普拉斯》是一部電影,不如說更像是電影與紀錄片的結合。
  • 影評:《大佛普拉斯》有錢人的世界五顏六色,窮人的世界只有黑白
    如果擁有一個完備的精神世界,就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護自己和他人,免於走向極端。胡適的話,做學術是可以比談戀愛更有趣的。在公眾場合帶著的面具,其實上層和底層都是有的,只不過上層社會的人需要始終保持著面具,而底層人們更隨意一些,畢竟根本沒人在乎你是誰。而肚財和釋迦,其實也帶著面具,只不過直到最後,我們依然不知道他們面具下面藏著的是什麼,正如菜所說「人的內心依然無法看得清」。
  • 《大佛普拉斯》豆瓣8.7,窮人監視富人私生活,引起殺身之禍
    影片背景《大佛普拉斯》是由黃信堯於2017年上映的犯罪喜劇電影。這部影片榮獲五項金馬獎,五項臺北電影獎。早在《大佛普拉斯》之前,黃信堯導演過《大佛》這部影片。只不過《大佛》時長有限,被列為了短片,並且獲得了金馬獎最佳短片的提名。
  • 影評第342話《大佛普拉斯》——彩色與黑白,壟斷與剝奪
    本片透過「黑白」與「彩色」兩種手法來描述不同身份的人,有著完全不同的處境和命運,劇情中大多數時間以黑白畫面方式呈現,以「人生是黑白的」方式表達處在社會底層者的各種無奈。肚財、菜埔和釋迦是三位十足的屌絲。
  • 這才是文藝片良心,《大佛普拉斯》十年內諷刺窮富差距最辣的電影
    而黃信堯的《大佛普拉斯》則將故事核心聚焦在窮人和富人的生活差異上。在今年的金馬獎上,《大佛普拉斯》獲得十項提名,最終斬獲五個獎項,其中包含兩AN最佳電影獎。是什麼樣的一部電影能讓金馬獎給予如此高的評價呢?今天我跟大家來一起聊一聊。儘管《大佛普拉斯》在內地上映的可能性較小,但相信很多人看過之後,一定會有一個想法:這是部極具創意的影片。它殘酷又好玩,笑中帶淚。
  • 大佛普拉斯:其實電影是彩色的,人心是黑白的
    《大佛普拉斯》是一部極具風格特色的臺語片,不僅把幽默與悲涼的比例拿捏得非常好,在又好氣又好笑的觀影體驗後,留下的或許是一種深深的無奈。文/解憂電影院大佛普拉斯 (2017)大佛普拉斯這個命名是因為這部片改編自導演14年的金馬提名短片《大佛》。同時也意味著這裡的大佛還多了點什麼,故事主角就是菜脯跟肚財,他們兩個就是社會底層最滷的那種滷蛇(loser)。在某一天的日常裡,他們卻意外的捲入一場兇殺案之中,無助的菜脯跟肚財,該怎麼面對這一切呢?
  • 豆瓣8.7臺灣閩南語喜劇犯罪電影《大佛普拉斯》推薦
    電影取名《大佛普拉斯》實際上是《大佛Plus》的諧音,類似於蘋果手機取名一樣。 電影《大佛普拉斯》主要講了兩個窮鬼和一個有錢人的故事。兩個窮鬼一個叫菜埔一個叫肚財,是倆個處於社會最底層的人,菜脯是佛像工廠的夜班保安,肚財以靠撿破爛為生;有錢人叫黃啟文,海歸藝術家,有一間佛像工廠,開著大奔各種約炮,跟市裡的高層人物來往密切,黑白兩道都有人。
  • 豆瓣8.7分,有錢人的生活是彩色!
    ╱《大佛普拉斯》╱上一次,我們聊過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蟲》,窮人寄生在上流家庭中,貧富階級發生了各種意義上的戲劇衝突。「有錢人家的小孩連衣服都沒有褶皺,錢就是熨鬥,把一切都燙平了,所有褶皺都被燙得平平的。」
  • 《大佛普拉斯》——富人的世界原來是彩色的嘢!
    今天讓我們來聊一聊由黃信堯導演的、在2017年上映的電影《大佛普拉斯》,該片上映後在當年的第54屆金馬獎上獲獎眾多。電影的絕大部分是用黑白畫面來呈現,只有極少部分的彩色畫面出現,導演用黑白畫面與彩色畫面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顯得諷刺而又真實,比如對菜埔和肚財的描寫時畫面全部都是黑白的,當兩人偷看行車記錄儀時,那小小的屏幕上卻是彩色的,但是屏幕之外依舊是黑白色。
  • 《大佛普拉斯》,又是被名字耽誤的好電影
    有錢人的世界,果然是彩色的唉!儘管能看到的畫面很少,但是光是聽車裡的聲音,就足夠滿足他們對有錢人世界的想像。這裡也是一個有趣的設置。電影的畫面大部分都是黑白的,只有行車記錄儀裡面的畫面彩色的。窮人和有錢人。肚財唯一用來撿破爛的摩託車被警察扣去。儘管肚財最開始是反抗的 ,但他也只是在爭奪自己生存的工具,釋放以後的他沒有一點憤怒。他們都麻木在窮人的生活狀態裡。
  • 富人風流,窮人用色情雜誌止渴,這就是成人世界
    除了插入導演旁白這個形式之外,電影畫面以黑白狀態呈現,只有行車記錄儀中的畫面是彩色的,而那個彩色的世界,也是生活在黑白中的人無法觸及的。菜埔是一個年紀不小話不多的窮人,他半天做一些不穩定的兼職,晚上則在工廠做夜班警衛,他還有一個年老的母親,時常有些病痛需要他去照顧。
  • 《大佛普拉斯》黑白的真實人生彩色的夢
    《大佛普拉斯》這個名字念起來很像是什麼!?是不是很像《大佛plus》。這是因為導演之前拍過一部短片叫《大佛》,有了資金去運作一部長片之後,就把長片的名字叫做《大佛普拉斯》。故事的主角是兩個社會的底底底層的人物,一位叫菜埔,幫大佛工廠守門,美名其曰夜間警衛人員。一位叫肚財,撿破銅爛鐵為生,美名其曰資源回收員。
  • 影評 | 評《大佛普拉斯》:有錢人的生活是卡樂佛,窮人在一旁拍手喊萬得佛
    《大佛普拉斯》主要講述了以收垃圾為生的肚財和看大門的好友萊埔在偷看後者老闆的行車記錄儀時,意外發現了一起謀殺,二人的命運就此改變的故事。片中從未有過對於肚財家裡的展示,當影片結尾好友萊埔來到肚財家時,他才知道肚財喜歡收集娃娃。當肚財對著觀眾說出他喜歡娃娃時,是他為數不多的吐露心聲或是真實自己的時刻,在那個現實殘酷的世界,他無人傾訴,只能藉由和畫外之人來求得認同和連結,多少有些悽涼和悲哀。
  • 分享一部電影《大佛普拉斯》
    《大佛普拉斯》出來,很多人都說這是臺灣資本主義底層群像,批判現實主義,我覺得導演黃信堯可能一開始沒有想那麼多,而是以一種類紀錄片的方式記錄生活的本原,用他獨有的幽默的方式,對抗一點人間的苦難。人有沒有高低之分?從《大佛普拉斯》的表象來看,高低分的特別明顯,就像黑白和彩色一樣。
  • 《大佛普拉斯》富人的世界裡多姿多彩, 窮人的世界裡只有黑白
    電影的色彩主要採用的是黑白色,中間穿插彩色。肚財和菜譜的戲份全部採用黑白色,而他們通過行車記錄儀偷窺到的菜譜老闆黃啟文的戲份全部採用的是彩色畫面。導演用色彩區分了有錢人和底層人生活的不同。這也是這部電影的特點之一。整個電影看完之後,讓人感到非常的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