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世界未必是彩色的,《大佛普拉斯》的色彩與批判(上篇)

2020-12-28 姜先帥說科技

眾生皆苦,唯自渡。

應該如何渡過,佛沒有說。

佛是像《大佛普拉斯》中的釋迦一樣靜靜地看著世界的悲喜劇。

沒有身份,身無分文的釋迦在金錢和權力至上的社會什麼也做不了。

也許根本就沒有辦法自渡。

導演黃信堯認為,人不能擺脫自己的命運。活著的時候,工作賺錢的話,會被什麼牽引,生病,疲勞,痛苦。

就像是他故事裡的菜埔和肚財。

一個是看門人,一個撿破爛的,對於他們來說,只有吃飯的事倒,飄洋過海,或掙扎的力量。

肚財裡是典型的邊緣人。進入牢房的緣故,脫離社會,只拾破爛的生活。

黃信堯是娃娃發出獨特的癖性的設定,他的心還沒有完全「增長」,而且還天真爛漫的剩下部分。

菜埔浦藝術工廠做了10年的保安夜班,白天沒事的時候打工。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年老體弱的母親。

他老實怯懦,經常受人欺負。

知道之後,肚財裡唯一被欺負的地方。

如果暫時解決飲食問題,就會像很多人一樣感到溫暖。

考慮自己的命運?

實際上,他只帶來了幾本成人雜誌。

不知從何時起,藝術工廠的警備室成了他們的秘密陣地。

他的「我貨腹經理分享的菜埔浦」的,但是,照片也不說厭倦後,肚財裡的材料和想找點別的東西,結果總是比照片影像感。

電視機壞了,電腦沒有聯網,真遺憾。

剩下的唯一的辦法,就是拿著藝術工廠的汽車自動儀看看。

肚財「大佛(波斯)」的故事是圍繞材料和菜浦偷看的行車記錄儀。

說是因為所有的欲望。

社會底層對上流社會的欲望。

藝術工廠的老闆黃啟文海外人士,妻子和孩子在海外生活。他一個人做臺灣的生意,坐著守著不花時間的家庭的他一臺大到處風流快活。

他發球錄音機的影像中,彩色的世界。

用「富人的世界是彩色」的簡單定義,電影裡的黑白和彩色的設置是完全正確的。

彩色部分只行車記錄儀的畫面實際上嘲弄土豆導演角色是粉紅色的摩託車的戲謔一次。

如果富人的世界是彩色的,黃啟文招待的時候如何是黑白的「感情」的呢?

窮人的看法,因為只有他們怎麼樣的世界才是彩色。

客觀的視點,在他們的世界,社會底層一樣,黑白的。

東西都是苦的,有錢人也一樣。

黃啟文雖然是富家女,卻只能過著吃飽飯的吃醋生活。不亞於他的痛苦才是真正的肚財裡承受材料和菜浦的少。

他時隔多年走進菜埔的那間保安室時,說到了自己戴了多年的假髮。

與其說這是假髮,不如說這是一副假面具。

在上流社會生存,需要這麼一副面具,把自己包裝地風光得體,否則別人看都不會看你一眼。

相關焦點

  • 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彩色的,關於《大佛普拉斯》的色彩與批判
    《大佛普拉斯》的故事就是圍繞著肚財和菜埔偷看行車記錄儀的事情而展開。可以說,一切就是從欲望開始的。來自社會底層對上流社會的欲望。藝術品加工廠老闆黃啟文是一位海歸人士,老婆孩子都在國外生活。他一個人在臺灣做生意,不需要花費時間照料家庭,他便開著一輛大奔到處風流快活。在他行車記錄儀的影像裡,世界是彩色的。
  • 電影《大佛普拉斯》:現實一片黑白灰暗,彩色的永遠是別人的世界
    鍾孟宏、葉如芬監製,黃信堯導演的《大佛普拉斯》金馬獎十項入圍,囊括了最佳新導演、最佳劇情片、最佳美術設計、最佳攝影、最佳電影原創音樂、最佳剪輯等十項提名,儼然是當年金馬入圍名單的最大贏家。作為一部要走進院線的電影,《大佛普拉斯》做了很大膽的嘗試,全黑白的影像搭配臺語發音,讓人想起五十年代的黑白臺語片,但經過導演黃信堯的黑色幽默風格式口白在旁講解,插入導演本身想傳達的核心概念,相信即使是一般觀眾也不會覺得難以觀看或是感覺枯燥。導演積極地想打破電影的「第四道牆」,讓演員或口白跳脫電影的劇情對觀眾說話,與其說《大佛普拉斯》是一部電影,不如說更像是電影與紀錄片的結合。
  • 《大佛普拉斯》——富人的世界原來是彩色的嘢!
    今天讓我們來聊一聊由黃信堯導演的、在2017年上映的電影《大佛普拉斯》,該片上映後在當年的第54屆金馬獎上獲獎眾多。電影的絕大部分是用黑白畫面來呈現,只有極少部分的彩色畫面出現,導演用黑白畫面與彩色畫面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顯得諷刺而又真實,比如對菜埔和肚財的描寫時畫面全部都是黑白的,當兩人偷看行車記錄儀時,那小小的屏幕上卻是彩色的,但是屏幕之外依舊是黑白色。
  • 戲謔、荒誕、黑色幽默,《大佛普拉斯》批判和關懷了什麼?
    因為《大佛普拉斯》不僅直接體現佛教信仰的元素並不多,整部電影也絲毫不沉悶,反倒是全程都有一種荒誕的、戲謔的黑色幽默!看完之後的一個感覺就是:這真是一部令人回味無窮的電影!它有很多的妙處,不僅能夠觸碰到觀眾的笑點,還能抵達觀眾的內心。
  • 大佛普拉斯丨有錢真好,可以為富不仁
    三個人代表著一條波濤洶湧的食物鏈:有錢人是可以開著好車在聖誕燈下玩弄感情,窮人是看偷情錄像讓自己爽一把,一個是彩色,一個是黑白。有錢人牛嗎?答案是很牛。甚至可以牛到在這部黑白電影中,黃老闆的行車記錄儀內容都是以彩色形式出現的,在流光溢彩的畫面中,我們聽到的是他如何玩弄女性、巴結權貴、殺人越貨。有錢人真的是可以為所欲為,而這些對於菜埔和肚財來說,這些是他們想像都想像不到的事情,因此他們在聽到這些內容的時候,才會呆若木雞。
  • 分享一部電影《大佛普拉斯》
    《大佛普拉斯》出來,很多人都說這是臺灣資本主義底層群像,批判現實主義,我覺得導演黃信堯可能一開始沒有想那麼多,而是以一種類紀錄片的方式記錄生活的本原,用他獨有的幽默的方式,對抗一點人間的苦難。人有沒有高低之分?從《大佛普拉斯》的表象來看,高低分的特別明顯,就像黑白和彩色一樣。
  • 《大佛普拉斯》黑白的真實人生彩色的夢
    《大佛普拉斯》這個名字念起來很像是什麼!?是不是很像《大佛plus》。這是因為導演之前拍過一部短片叫《大佛》,有了資金去運作一部長片之後,就把長片的名字叫做《大佛普拉斯》。故事的主角是兩個社會的底底底層的人物,一位叫菜埔,幫大佛工廠守門,美名其曰夜間警衛人員。一位叫肚財,撿破銅爛鐵為生,美名其曰資源回收員。
  • 大佛普拉斯丨被遺棄的神明,也遺棄了人間
    》出來,很多人都說這是臺灣資本主義底層群像,批判現實主義,我覺得導演黃信堯可能一開始沒有想那麼多,而是以一種類紀錄片的方式記錄生活的本原,用他獨有的幽默的方式,對抗一點人間的苦難。從《大佛普拉斯》的表象來看,高低分的特別明顯,就像黑白和彩色一樣。整部電影幾乎都是黑白,只有行車記錄儀裡的生活是彩色的,因為那屬於有錢人,窮人的世界只有黑白。導演說,這部電影裡所有的人,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都在努力的討生活。在這個層面上,所有人都一樣,沒有高貴低賤的分別,無非生活而已,我們去區別高下,只是用世俗的物質標準去判斷,有錢為高貴沒錢為低下。用這把世俗的標尺去衡量,未免失之武斷。
  • 《大佛普拉斯》 | 電影·黑白世界
    「沒錢沒權勢的小人物瘋狂曲  諷刺意味濃厚的悲喜劇」這部電影的創意來源於之前黃信堯執導的短片《大佛》,而《大佛普拉斯》片名的含義,正是《大佛》的「plus版」,雖然片名和宗教相關,但是影片講的卻是一個荒誕又現實的故事。
  • 打破「第四面牆」,運用色彩劃分階級,《大佛普拉斯》展現眾生苦
    與此同時,《大佛普拉斯》將黑色幽默玩得爐火純青,頗具荒誕色彩的人物行為投射了導演對現實狀態的觀察與思考。每一句玩笑的背後都包含著深刻的寓意,令觀眾在笑完之後,只剩下無盡的心酸和悲憫。黑白色調風格,富人的生活也不全是彩色雖然影片在整體的色調風格上採用了黑白的處理方式,但為稱道的是,故事中出現的所有行車記錄器畫面都是彩色的。黑白色原本是絕望的色彩表示。
  • 影評第342話《大佛普拉斯》——彩色與黑白,壟斷與剝奪
    今天教授為大家推薦一部2018年的文藝佳片《大佛普拉斯》。本片是由2014年黃信堯入圍金馬獎最佳短片的作品《大佛》發展而來,片名中的「普拉斯」為英文「加號」(plus)的音譯,代表加長版或是加強版。2017年10月13日,臺北正式上映。
  • 「有錢人的世界你看,果然是彩色的」
    ©️[火車大劫案],黑白畫面裡的部分彩色和[大佛普拉斯]不同。到底是一百多年前的片子,說叫「色彩運用」,但完全稱不上是有意識的表達,只是簡單的描述存在。彩色畫面,是她的夢境。這是影史首次有意識地運用色彩。自此,電影人開始咂摸黑白和彩色。1945年,希區柯克拍了[愛德華大夫],全程黑白,唯結尾一抹紅,像傷口呲出血。那是一位精神病院長,拿槍對準了英格麗·褒曼的頭顱,突然,又將槍口轉向自己,扣動扳機。
  • 近年來少有的華語佳作,《大佛普拉斯》為什麼獲得眾人青睞?
    眾人都說它十分草根本土,觀眾亦能清晰辨識片中彩色vs黑白影像策略裡的「好野人的卡樂佛生活vs貧窮人的黑白人生」的批判意味,這些特別讓時下吃不飽也餓不死、活得像條狗的年輕觀眾深感共鳴。電影將貧富二元化,當中某些社會層面和人物設定可能較為刻板,但這種設計無損編導對貧窮階層的細緻描寫。幾位無財無勢的角色肚財、菜埔和釋迦的世界雖然沒有色彩,他們的故事在整部電影都以黑白呈現。
  • 大佛普拉斯 | Buddha or Puta?
    影片中綜合運用了色彩、旁白、隱喻、蒙太奇等元素與技巧,實現了敘事的完善與觀念的傳達,用大佛般哀而不傷的視角引導我們關注小人物內心的宇宙。肚財是個拾荒者,衣著破爛,備受歧視,卻喜歡抓娃娃;而他的好友菜埔,白天兼職在送葬隊中打鼓,晚上作為佛像廠的夜班門衛,最重要的職責是給啟文董仔開門。肚財、菜埔,他們二人只有著舊社會窮人孩子的賤名,如果你懂閩南語,就能發現其中的惡趣味。
  • 銳評|張越揚:《大佛普拉斯》:嵌套空間中的階層固化與性狂歡
    而「行車記錄器的內容是彩色的」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迸發的靈感。後來,黑白影調與彩色行車記錄器被保留,沿用至長片中。同時被保留的還有飾演肚財和菜埔的兩位演員多層敘事空間的嵌套是《大佛普拉斯》的一大特色。這種空間結構近些年較為常見,例如韋斯·安德森的作品《布達佩斯大飯店》便是通過畫幅的變化來嵌套不同的空間。
  • 廖偉棠│用劇照重拍一部《大佛普拉斯》
    在《大佛普拉斯》上映之前、在它獲得極多獎項而終於從小眾電影成為經典之前,是劉振祥拍攝的海報、劇照,先聲奪人搶盡眼球。▲《大佛有抑無》攝影集內頁二首先耐人尋味的是色彩,這些劇照和電影一樣,是黑白與彩色混用的,局部區域有色彩,電影裡是窮人的部分是黑白,只有富人的行車記錄儀裡有彩色影像,這樣來隱喻臺灣社會裡少數人富裕的狀況
  • 電影資源丨《大佛普拉斯》
    2017年最讓人回味無窮的臺灣長篇劇情片,非《大佛普拉斯》莫屬。
  • 《大佛普拉斯》:窮人的世界只有黑白,有錢人的世界才是彩色的
    一部沒什麼大腕也沒有多大投資的電影《大佛普拉斯》,十項提名領跑,一舉拿下包括最佳新導演在內的五項大獎。這部電影從頭喪到尾,以葬禮始,以葬禮終。兩個窮人肚財和菜埔出現的鏡頭都是黑白。唯一的彩色,就是垃圾回收員肚財和他的好朋友工廠門衛菜埔所觀看的,工廠老闆的行車記錄儀。
  • 來看《大佛普拉斯》
    因為他們的世界是黑白的,只有在電腦的屏幕上,他們才看到:原來有錢人的世界是彩色的。他們是兩個窮人。他叫菜埔,白天要伺候老母,晚間在佛像工廠擔任夜間警衛。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為老闆晚歸時開門。可是沒有人在乎他們的困惑,那些人,仍然在按自己的方式生存,把這個世界當做一塊爛肉,只想著自己怎樣能多啃幾口。即使是要修建一尊大佛,也擋不住在人前阿彌陀佛、在人後情慾橫流與種種勾結。黑白的依然黑白,彩色的依然彩色。微不足道的依然微不足道,肆無忌憚的依然肆無忌憚。
  • 豆瓣評分8.7:《大佛普拉斯》反諷手法,揭露社會底層人物的掙扎
    《大佛普拉斯》無疑是電影中的一匹黑馬,一部文藝片,沒有流量明星,拍攝底層人民的生活。因對人性深刻的思考,社會現實的真實反映,哲學思想的思辨獲得了良好的反響。《大佛普拉斯》講述的是雕塑廠的夜間保安菜埔和拾荒者肚財,他們是彼此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