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普拉斯》——富人的世界原來是彩色的嘢!

2020-12-22 熱點時事雜談

今天讓我們來聊一聊由黃信堯導演的、在2017年上映的電影《大佛普拉斯》,該片上映後在當年的第54屆金馬獎上獲獎眾多。

拾荒者肚財與門衛好友菜埔在某天晚上一起偷看菜埔老闆黃啟文行車記錄儀時,偶然間發現了黃啟文勾結官僚、殺害情人後藏屍大佛的事情,電影的故事就隨之展開了。

電影的主角其實是兩個小人物和一個大人物。

第一個叫菜埔,在一個鼓樂團當鼓手,這個樂團經常接一些婚喪嫁娶的單子,菜埔由於技術不行經常被領導臭罵,家中還有一位80歲的老母,身體不好,經常要打針吃藥,菜埔的主業是在葛洛伯文創藝術中心當夜班的保安。第二個人物是菜埔的朋友肚財,沒讀過書,整天以撿破爛為生,性格膽小,經常到了晚上去和菜埔聊聊天,他唯一的愛好就是抓娃娃,覺得可以用抓娃娃的方式給予內心的安慰。

大人物則指的是葛洛伯文創藝術中心的董事長黃啟文,一位真正的成功人士:海外歸來、才華橫溢、多財多金,每天開著奔馳,遊走在社會上層,自己經營了一家工廠,而最近在忙的事情就是給不久後的護國法會造一尊大佛。

電影中還有一位人物叫釋迦,住在海邊的小屋裡,沒有人知道他從哪裡來,每天都在村子裡面閒逛,能算是肚財的一個朋友,光聽釋迦這個名字就知道他是一個象徵意義的角色,代表著佛的目光,遊歷著人間,旁觀著眾生。

電影的絕大部分是用黑白畫面來呈現,只有極少部分的彩色畫面出現,導演用黑白畫面與彩色畫面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顯得諷刺而又真實,比如對菜埔和肚財的描寫時畫面全部都是黑白的,當兩人偷看行車記錄儀時,那小小的屏幕上卻是彩色的,但是屏幕之外依舊是黑白色。對於菜埔與肚財他們這樣的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來說,生活其實就是黑白的、沒有色彩的,每天奔波於城市間,為了生存而忙碌著,掙扎著卻毫無希望。而在屏幕中呈現的黃啟文的上層人士的生活,對他們來說卻是彩色的,他們也只能通過這小小的屏幕來一窺上層的社會,看到的只有車窗外的世界,聽到的只有車內的聲音,即使車內的畫面再香豔,也只能自己去幻想發生的一切。

在電影中,一次肚財在撿垃圾時遇到了一位要尋死的失意者,除了一句「有困難嗎」外他也說不出什麼,自己作為一個社會最底層的人,每天一睜眼就是數不盡的困難在眼前,自己沒有資格也沒有時間去安慰別人。

片中一共三次出現了大佛,第一次黃啟文磨砂情婦前在大佛前跪拜祈禱,隨後殺人埋屍大佛,第二次是菜埔和肚財偷看行車記錄儀發現秘密後拜佛尋求慰藉以撫平內心惶恐,第三次則是在護國法會上,肅穆莊嚴的大佛受萬人禮拜。

影片中肚財的「意外」死亡也不算是意外,畢竟偷窺了別人的秘密,但有些秘密別人卻是希望他人永不知道的,所以肚財的死看似意外,實則意料之中。

影片的最後,護國法會如期進行,各式各樣的人都在這禮拜著,朗誦經文,希望從大佛處得到慰藉、洗脫罪孽,但大佛中突然傳來的敲打聲打破了現場莊嚴的氣氛,誦經之聲戛然而止,眾僧臉上說不出時驚恐還是什麼,這些我們都不得而知,電影的畫面就在這樣的沉默中緩緩消失。

相關焦點

  • 有錢,世界未必是彩色的,《大佛普拉斯》的色彩與批判(上篇)
    佛是像《大佛普拉斯》中的釋迦一樣靜靜地看著世界的悲喜劇。沒有身份,身無分文的釋迦在金錢和權力至上的社會什麼也做不了。也許根本就沒有辦法自渡。導演黃信堯認為,人不能擺脫自己的命運。活著的時候,工作賺錢的話,會被什麼牽引,生病,疲勞,痛苦。
  • 《大佛普拉斯》豆瓣8.7,窮人監視富人私生活,引起殺身之禍
    影片背景《大佛普拉斯》是由黃信堯於2017年上映的犯罪喜劇電影。這部影片榮獲五項金馬獎,五項臺北電影獎。早在《大佛普拉斯》之前,黃信堯導演過《大佛》這部影片。只不過《大佛》時長有限,被列為了短片,並且獲得了金馬獎最佳短片的提名。
  • 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彩色的,關於《大佛普拉斯》的色彩與批判
    《大佛普拉斯》的故事就是圍繞著肚財和菜埔偷看行車記錄儀的事情而展開。可以說,一切就是從欲望開始的。來自社會底層對上流社會的欲望。藝術品加工廠老闆黃啟文是一位海歸人士,老婆孩子都在國外生活。他一個人在臺灣做生意,不需要花費時間照料家庭,他便開著一輛大奔到處風流快活。在他行車記錄儀的影像裡,世界是彩色的。
  • 《大佛普拉斯》 | 電影·黑白世界
    「沒錢沒權勢的小人物瘋狂曲  諷刺意味濃厚的悲喜劇」這部電影的創意來源於之前黃信堯執導的短片《大佛》,而《大佛普拉斯》片名的含義,正是《大佛》的「plus版」,雖然片名和宗教相關,但是影片講的卻是一個荒誕又現實的故事。
  • 電影《大佛普拉斯》:現實一片黑白灰暗,彩色的永遠是別人的世界
    鍾孟宏、葉如芬監製,黃信堯導演的《大佛普拉斯》金馬獎十項入圍,囊括了最佳新導演、最佳劇情片、最佳美術設計、最佳攝影、最佳電影原創音樂、最佳剪輯等十項提名,儼然是當年金馬入圍名單的最大贏家。作為一部要走進院線的電影,《大佛普拉斯》做了很大膽的嘗試,全黑白的影像搭配臺語發音,讓人想起五十年代的黑白臺語片,但經過導演黃信堯的黑色幽默風格式口白在旁講解,插入導演本身想傳達的核心概念,相信即使是一般觀眾也不會覺得難以觀看或是感覺枯燥。導演積極地想打破電影的「第四道牆」,讓演員或口白跳脫電影的劇情對觀眾說話,與其說《大佛普拉斯》是一部電影,不如說更像是電影與紀錄片的結合。
  • 「有錢人的世界你看,果然是彩色的」
    ©️[大佛普拉斯],儀器拍不到車內的畫面,但能聽見車內的聲音,引人遐想窮人想像富人的校園生活,催生了[小時代];想像富人的性生活,催生了[五十度灰];想像富人的日常生活,便有了[大佛普拉斯]。片中,黑白是窮,彩色是富,來迴轉換,將富人和窮人的世界區別開,也暗示後者對前者的嚮往。這樣的手法,它不是第一個。01.
  • 《大佛普拉斯》:這部臺灣限制級電影直面貧富差距
    認真安利一部華語小成本電影《大佛普拉斯》 一個華語電影為什麼取這樣一個「洋氣」的名字呢?是因為導演之前拍過一個叫大佛的短片,而這部電影是大佛的加強版,所以用了「plus」的諧音《大佛普拉斯》作為片名。(當然光明磊落的小朋友是不需要害怕的哦)「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窮人與富人的生活有雲泥之別,貧富差距一直都是每個國家主要的社會問題之一,《大佛普拉斯》直面這個問題。電影講的是兩個窮人看到一個富人的行車記錄儀所記錄的一場命案而引發的一系列危機。兩個窮人,一個叫肚財,他是個孤兒,靠撿垃圾為生,愛好抓娃娃和看色情雜誌。
  • 豆瓣8.7臺灣閩南語喜劇犯罪電影《大佛普拉斯》推薦
    《大佛普拉斯》是由黃信堯執導,陳竹升、莊益增、戴立忍、納豆、張少懷等主演的臺灣喜劇犯罪電影,也是一部典型的閩南語電影。因為是中國臺灣拍攝的電影,所以用了當地比較常用的閩南語方言,這也是電影一大特色。電影取名《大佛普拉斯》實際上是《大佛Plus》的諧音,類似於蘋果手機取名一樣。
  • 《大佛普拉斯》黑白的真實人生彩色的夢
    《大佛普拉斯》這個名字念起來很像是什麼!?是不是很像《大佛plus》。這是因為導演之前拍過一部短片叫《大佛》,有了資金去運作一部長片之後,就把長片的名字叫做《大佛普拉斯》。故事的主角是兩個社會的底底底層的人物,一位叫菜埔,幫大佛工廠守門,美名其曰夜間警衛人員。一位叫肚財,撿破銅爛鐵為生,美名其曰資源回收員。
  • 《大佛普拉斯》影評
    觀《大佛普拉斯》有感《大佛普拉斯》是一部黑白影片,儘管影片大部分都運用了黑白灰三種色調,但整部影片卻很有質感,讓人意猶未盡。更有特點的是整部影片並沒有全部是黑白,而行車記錄儀的放映片段引用了彩色影像,讓人眼前一亮。
  • 《大佛普拉斯》,又是被名字耽誤的好電影
    有錢人的世界,果然是彩色的唉!儘管能看到的畫面很少,但是光是聽車裡的聲音,就足夠滿足他們對有錢人世界的想像。這裡也是一個有趣的設置。電影的畫面大部分都是黑白的,只有行車記錄儀裡面的畫面彩色的。窮人的生活在忙生存,富人的生活被權欲吞噬。臺灣大佛山要進行一場護國法會,眾多高僧念經護持,現場需要一尊兼具藝術感、莊嚴感、尊貴感的大佛,供眾人朝拜。
  • 資源031| 《大佛普拉斯》電影高清
    《大佛普拉斯》是由黃信堯執導,葉如芬、鍾孟宏監製的劇情片。由陳竹升、莊益增、戴立忍、納豆、張少懷等主演。
  • 豆瓣評分8.7:《大佛普拉斯》反諷手法,揭露社會底層人物的掙扎
    兩人也發現了有錢人黃啟文的殺人秘密,窺探出富人的另一個世界。電影其中一大亮點即反諷手法的運用,導演從上帝視角反映臺灣光怪陸離的社會現實,本文將重點分析影片怎樣用反諷手法來反映電影主題。1 色彩的反諷本篇整體以黑白為底色,而行車記錄儀中的錄像則是彩色。
  • 臺灣電影《大佛普拉斯》優於國產喜劇片的這幾點,決定了它的優秀
    《大佛普拉斯》是一部難得的佳作,片中喜劇手法、敘事手法的運用以及在內容上對兩種社會階級的刻畫都有值得稱道的地方,我在這裡僅從電影中的三個片段來分析它的以上特點。黑白與彩色《大佛普拉斯》用黑白色調和彩色劃分出了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讓窮人和富人兩個階層始終處在對立之中,又通過旁白緩和了這種緊張的關係,藉助窮人的眼光來審視和評價電影中的各色人物,使得原本疏離的兩個階層的人物在藕斷絲連中保持著某種聯繫,不至於使電影有一種撕裂感。
  • 打破「第四面牆」,運用色彩劃分階級,《大佛普拉斯》展現眾生苦
    與此同時,《大佛普拉斯》將黑色幽默玩得爐火純青,頗具荒誕色彩的人物行為投射了導演對現實狀態的觀察與思考。每一句玩笑的背後都包含著深刻的寓意,令觀眾在笑完之後,只剩下無盡的心酸和悲憫。黑白色調風格,富人的生活也不全是彩色雖然影片在整體的色調風格上採用了黑白的處理方式,但為稱道的是,故事中出現的所有行車記錄器畫面都是彩色的。黑白色原本是絕望的色彩表示。
  • 這才是文藝片良心,《大佛普拉斯》十年內諷刺窮富差距最辣的電影
    而黃信堯的《大佛普拉斯》則將故事核心聚焦在窮人和富人的生活差異上。在今年的金馬獎上,《大佛普拉斯》獲得十項提名,最終斬獲五個獎項,其中包含兩AN最佳電影獎。是什麼樣的一部電影能讓金馬獎給予如此高的評價呢?今天我跟大家來一起聊一聊。儘管《大佛普拉斯》在內地上映的可能性較小,但相信很多人看過之後,一定會有一個想法:這是部極具創意的影片。它殘酷又好玩,笑中帶淚。
  • 《大佛普拉斯》:現實世界愈荒誕,才愈顯得人心世界的精彩與璀璨
    「這世界上有一種人,對他們而言,無論是晴天還是下雨,都會有困難,但他們其實也沒有辦法去思考有關生命的困難,因為光是生活裡面,就有著解決不完的困難。」「這種人,就是底層人。」這是電影《大佛普拉斯》中一句觸及人心的臺詞。
  • 《大佛普拉斯》:現實世界愈荒誕,才愈顯得人心世界的精彩與璀璨
    「這世界上有一種人,對他們而言,無論是晴天還是下雨,都會有困難,但他們其實也沒有辦法去思考有關生命的困難,因為光是生活裡面,就有著解決不完的困難。」「這種人,就是底層人。」這是電影《大佛普拉斯》中一句觸及人心的臺詞。
  • 《大佛普拉斯》:一部讓你笑不出來的荒誕喜劇片
    這世界上從來都是這樣,只有你沒聽說過的,卻從來都沒有不可能的事情,這部電影就是《大佛普拉斯》。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簡單的表面現象,小成本荒誕喜劇片能夠奪得大獎,在它的背後一定是有原因的。很多觀眾頭一次看的話會認為這又是一部揭露當今時代貧富差距過大的電影,然而當你細心的發現時你就會知道,這部電影涵蓋的信息內容過於強大。
  • 佳片推薦:橫掃5項金馬大獎,小人物的荒誕人生,富人的窮奢極惡
    ——《大佛普拉斯》今天TOP君給大家分享的電影是關於幾個底層人物的荒誕而悲慘的人生——《大佛普拉斯》。片中充滿了很多對立的元素——貧窮與富裕,窺視與被窺視,黑白與彩色,悲憫與戲謔,文藝與粗俗,含蓄與放蕩,等等。這些對立的元素帶來了影片的衝擊力,而貫徹影片始終的旁白又將它們統一起來,影片的基調,始終是臺灣底層小人物的絮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