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讓我們來聊一聊由黃信堯導演的、在2017年上映的電影《大佛普拉斯》,該片上映後在當年的第54屆金馬獎上獲獎眾多。
拾荒者肚財與門衛好友菜埔在某天晚上一起偷看菜埔老闆黃啟文行車記錄儀時,偶然間發現了黃啟文勾結官僚、殺害情人後藏屍大佛的事情,電影的故事就隨之展開了。
電影的主角其實是兩個小人物和一個大人物。
第一個叫菜埔,在一個鼓樂團當鼓手,這個樂團經常接一些婚喪嫁娶的單子,菜埔由於技術不行經常被領導臭罵,家中還有一位80歲的老母,身體不好,經常要打針吃藥,菜埔的主業是在葛洛伯文創藝術中心當夜班的保安。第二個人物是菜埔的朋友肚財,沒讀過書,整天以撿破爛為生,性格膽小,經常到了晚上去和菜埔聊聊天,他唯一的愛好就是抓娃娃,覺得可以用抓娃娃的方式給予內心的安慰。
大人物則指的是葛洛伯文創藝術中心的董事長黃啟文,一位真正的成功人士:海外歸來、才華橫溢、多財多金,每天開著奔馳,遊走在社會上層,自己經營了一家工廠,而最近在忙的事情就是給不久後的護國法會造一尊大佛。
電影中還有一位人物叫釋迦,住在海邊的小屋裡,沒有人知道他從哪裡來,每天都在村子裡面閒逛,能算是肚財的一個朋友,光聽釋迦這個名字就知道他是一個象徵意義的角色,代表著佛的目光,遊歷著人間,旁觀著眾生。
電影的絕大部分是用黑白畫面來呈現,只有極少部分的彩色畫面出現,導演用黑白畫面與彩色畫面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顯得諷刺而又真實,比如對菜埔和肚財的描寫時畫面全部都是黑白的,當兩人偷看行車記錄儀時,那小小的屏幕上卻是彩色的,但是屏幕之外依舊是黑白色。對於菜埔與肚財他們這樣的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來說,生活其實就是黑白的、沒有色彩的,每天奔波於城市間,為了生存而忙碌著,掙扎著卻毫無希望。而在屏幕中呈現的黃啟文的上層人士的生活,對他們來說卻是彩色的,他們也只能通過這小小的屏幕來一窺上層的社會,看到的只有車窗外的世界,聽到的只有車內的聲音,即使車內的畫面再香豔,也只能自己去幻想發生的一切。
在電影中,一次肚財在撿垃圾時遇到了一位要尋死的失意者,除了一句「有困難嗎」外他也說不出什麼,自己作為一個社會最底層的人,每天一睜眼就是數不盡的困難在眼前,自己沒有資格也沒有時間去安慰別人。
片中一共三次出現了大佛,第一次黃啟文磨砂情婦前在大佛前跪拜祈禱,隨後殺人埋屍大佛,第二次是菜埔和肚財偷看行車記錄儀發現秘密後拜佛尋求慰藉以撫平內心惶恐,第三次則是在護國法會上,肅穆莊嚴的大佛受萬人禮拜。
影片中肚財的「意外」死亡也不算是意外,畢竟偷窺了別人的秘密,但有些秘密別人卻是希望他人永不知道的,所以肚財的死看似意外,實則意料之中。
影片的最後,護國法會如期進行,各式各樣的人都在這禮拜著,朗誦經文,希望從大佛處得到慰藉、洗脫罪孽,但大佛中突然傳來的敲打聲打破了現場莊嚴的氣氛,誦經之聲戛然而止,眾僧臉上說不出時驚恐還是什麼,這些我們都不得而知,電影的畫面就在這樣的沉默中緩緩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