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普拉斯》,又是被名字耽誤的好電影

2021-01-09 搶先電影院

今天要推薦的這部電影已經在我的片單裡躺很久了。而且來頭不小,去年金馬金像雙提名。

之所以現在才推薦,完全是因為它的片名一度讓院長誤會這是一部宗教電影,導致興趣泛泛。

就是它——

《大佛普拉斯》

The Great Buddha+

有錢人的世界,果然是彩色的唉!

——肚財

先來解釋一下這個看起來意味不明的電影名《大佛普拉斯》。

導演黃信堯之前拍攝過一部短片《大佛》。

而這部電影就是在短片的基礎上製作的。所以就叫,大佛普拉斯=大佛plus。

這個取名思路真是沒毛病。

除了這個片名起的很趕客之外,《大佛普拉斯》還有幾個不討大眾喜歡的特質——

文藝片。

對白基本是閩南語。

全片80%的畫面都是黑白的。

「這也太枯燥了吧,我怕是會看睡著。」

沒錯,院長一開始就是心裡抱著這樣的OS去看的。

結果反手被《大佛普拉斯》一個耳光抽醒:驚豔!辛辣!刺激!

(黃暴汙又極具方言特色的臺詞)

與一般電影不同,這部電影的旁白部分全部由導演承擔,而不是電影中的角色。

導演用懶散的閩南口音時不時跳出來刷一下存在感,有一種打破次元壁的感覺。

我是始終如一的導演,

在電影放映的過程中我會三不五時出來講幾句話,宣傳一下個人理念順便解釋劇情。

電影的主角是兩個社會底層的不知名小人物。

肚財是個孤家寡人,靠撿破爛為生,一天撿的破爛只夠一頓飯錢。

菜埔是給老闆啟文看大門的,還有個八十歲的老母親要贍養。

他倆平時的娛樂活動就是看點「雜誌」,平時唯一一臺用來消遣的電視機還壞了。

沒錢啥也做不成,生活太枯燥寂寞。

肚財只能想到攛掇菜埔,偷拿老闆的行車記錄儀來看。

(菜埔和肚財)

這也是電影裡最關鍵的地方——行車記錄儀裡的秘密。

大部分人只知道行車記錄儀是為了給碰瓷提供證據的,它只能拍攝車前的視頻,但它也記錄車內的聲音。

車外是公共的空間,車內是私密的空間。

一個開著豪車的成功男人,車裡會發出什麼聲音?

果不其然,財肚和菜埔聽到的來自老闆行車記錄儀內的對話,一個比一個刺激:

有撩學生妹開房;也有小三緊逼要上位;甚至還和性感女人露骨的車震.mp3。

偷看老闆的行車記錄儀,變成了菜埔和財肚的惡趣味。

儘管能看到的畫面很少,但是光是聽車裡的聲音,就足夠滿足他們對有錢人世界的想像。

這裡也是一個有趣的設置。

電影的畫面大部分都是黑白的,只有行車記錄儀裡面的畫面彩色的。

有錢人的人生你看,

果然是彩色的!

借著這個行車記錄儀,故事發生了轉折。

他們看到聽到了老闆殺死情人的全程,屍體被老闆藏到了大佛像內。

▼▼

《大佛普拉斯》裡最鮮明的特質,莫過於對階級的刻畫。

窮人和有錢人。

肚財唯一用來撿破爛的摩託車被警察扣去。

儘管肚財最開始是反抗的 ,但他也只是在爭奪自己生存的工具,釋放以後的他沒有一點憤怒。

他們都麻木在窮人的生活狀態裡。

社會總是在說公平正義,

但是這些生活在底層的人光是捧著飯碗就需要很大的力氣,

誰又有力氣去討要公平。

窮人的生活在忙生存,富人的生活被權欲吞噬。

臺灣大佛山要進行一場護國法會,眾多高僧念經護持,現場需要一尊兼具藝術感、莊嚴感、尊貴感的大佛,供眾人朝拜。

這個大項目臺灣副議長交給高委員,高委員交給藝術家和菜埔的老闆。

於是菜埔的老闆就是大佛的建造者。(後來成了他用來毀屍滅跡的工具)

而副議長、高委員、老闆是什麼關係呢?

三人都在一個酒池肉林裡把妹。

官商勾結,酒池肉林,相互包庇,這就是富人彩色的世界。

▼▼▼

殺人的事情因為老闆手眼通天,輕易的翻篇了。

意外的是肚財死了,死於醉駕。

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一樁「意外」,畢竟誰會特意去害死一個小人物呢?

雖然明明他不喝酒,也沒錢喝醉酒。

影片的最後一幕,導演又開始了他的旁白:

「這一天,在臺灣南部發生了兩件最重要的事,一件是護國法會,一件是肚財出殯。」

護國法會上,是那尊「相上莊嚴無比,肚裡藏著屍體」的大佛,高僧護持,眾人膜拜。

而肚財找不到一張遺像,只能用之前被警察逮捕拍攝的截圖。

照片裡的肚財,被警察死死地按在地上,表情猙獰並不適合做遺像。

▼▼▼▼

《大佛普拉斯》的電影類別是「劇情、喜劇」。

而喜劇的內核往往是悲劇。

全片並無太多懸念感,也無意塑造強烈的懸疑情節,只是帶點幽默地平視幾個活生生的人。

平視地看臺灣鄉鎮的生活,畫面有心,疏離感和荒誕感值得品味。

一個辛辣諷刺,包含了窺私、色慾、懸疑、謀殺...各種元素的電影,基調中意外的夾雜著黑色幽默和調侃。

臺詞中就能體現:

(跨越次元壁的官方調侃)

(不帶髒話和屎尿屁的高級段子)

幾個草根社會底層的邊緣人物,莫名其妙捲入一起政商黑箱、色慾蒙蔽的謀殺案。

在這其中,我們可以真切看到市井小人物的卑賤生活,以及亂象叢生的臺灣社會。

看似魔幻荒誕的情節發展,無處不是對現實世界的反諷和隱喻。

對底層人民悲慘生活的描述了裡,沒有哭天搶地的悲號;沒有振臂高呼的吶喊。

只有用最少的語言的最沉默的畫面,揭示現實。

(老闆和他用來藏屍的大佛)

佛像的出現,再一次擴大了影片主題縱深。注視著一切,也成為所注視一切中的一員。

消弭罪惡的佛像裡,藏著罪惡。

倉促之間,佛頭安裝錯位,跪拜者跪拜的是「垂頭喪氣的佛陀」,希冀從中獲得祝福。

影片結尾,護國法會上一陣風吹滅了蠟燭,大佛裡傳來一聲敲響,畫面變暗,字幕拉起。

一切戛然而止,意猶未盡。

<END>

相關焦點

  • 那些被名字耽誤的「好電影」
    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有時候再好的電影,也怕被片名耽誤。
  • 《大佛普拉斯》:又是一部充滿負能量的電影
    1年前看了《大象席地而坐》,年後看了《狗十三》《大佛普拉斯》,這三部都是負能量滿滿的電影。
  • 分享一部電影《大佛普拉斯》
    《大佛普拉斯》出來,很多人都說這是臺灣資本主義底層群像,批判現實主義,我覺得導演黃信堯可能一開始沒有想那麼多,而是以一種類紀錄片的方式記錄生活的本原,用他獨有的幽默的方式,對抗一點人間的苦難。人有沒有高低之分?從《大佛普拉斯》的表象來看,高低分的特別明顯,就像黑白和彩色一樣。
  • 被名字耽誤的好電影——《利刃出鞘》
    這是一部被名字耽誤的好電影。上映於2019年11月底,與12月中旬的《誤殺》,同為優秀的燒腦片。在點進這部電影的簡介以前,我以為「利刃出鞘」會是一部動作片,但沒想到它是一部犯罪劇情片,與我想像中可能會有的精彩肉搏沒有絲毫關係。陰鬱灰暗的天空,茂密的深綠色樹林,破損的磚牆,獨自坐落於林間的幽暗大宅。處處透露出詭秘、陰暗,正如影片開場,偵探布蘭克感嘆的那樣,「這完全是一座懸疑小說裡的宅邸。」
  • 電影:大佛普拉斯
    關注後可查看更多電影信息,這裡值得關注.
  • 周末薦片:大佛普拉斯
    這就是畢贛的好,他讓不會欣賞詩歌的人欣賞詩歌,他讓不喜歡看文藝片的人喜歡看文藝片。現在,又有一部文藝片,甚至可能比《路邊野餐》還要好,好到我在周末需要專門推薦一次,它就是臺灣導演黃信堯的《大佛普拉斯》。大佛普拉斯就是大佛plus,模仿蘋果手機的命名。黃信堯導演原先拍了一部短片《大佛》,在這個基礎上擴展為102分鐘的長片,所以叫做《大佛普拉斯》。
  • 大佛普拉斯 (2017)(富含電影網盤資源)
    看完後在巴士站等車,阿餘說:「這電影好是好,就是人物不夠立體。」 我倒不這麼認為。所以,這部電影固然有諷刺臺灣本土社會的意味,但我認為如果要如此簡單地,又一次常規地把導演鏡頭下的人物分為幾個類型,然後劃位置,進行對比,進而得出批判角度是不太好的。
  • 電影《大佛普拉斯》——生命有時候真是微不足道!
    《大佛普拉斯》裡的人們各位杭州的朋友大家好,很高興來到這個地方。我在2016年的時候就拍了《大佛普拉斯》,去年電影完成,今年因為在大陸有很多朋友有資源了,看了這個電影,所以我就很榮幸地被邀請到這裡來跟大家見見面。現場看過《大佛普拉斯》的朋友多嗎?很多。我知道大家應該都是在應用或者資源網站上面去看的,臺灣應該是在2月15日就發行DVD了,2月16號的時候,就有人發微信給我說,黃導,我們在這邊已經看到你的電影了,真的蠻不錯的。
  • 豆瓣8.7臺灣閩南語喜劇犯罪電影《大佛普拉斯》推薦
    國產喜劇電影《大佛普拉斯》豆瓣評分8.7,在豆瓣TOP250 上排第224名
  • 電影資源丨《大佛普拉斯》
    2017年最讓人回味無窮的臺灣長篇劇情片,非《大佛普拉斯》莫屬。
  • 《大佛普拉斯》是地道的臺灣電影,趕緊點進來看看吧!
    《大佛普拉斯》是地道的臺灣電影。奮侯孝賢、楊德昌之餘烈,關注底層,有血有肉。所不同之處,侯是散文詩,楊長於社會解剖,大佛則是黑色幽默。大佛普拉斯好比蘋果Plus,商業社會,百舸爭流,信仰市場,烈火烹油,佛也不甘寂寞,坐享人間香火。這是電影極熱之處。
  • 《大佛普拉斯》:這部臺灣限制級電影直面貧富差距
    認真安利一部華語小成本電影《大佛普拉斯》 一個華語電影為什麼取這樣一個「洋氣」的名字呢?是因為導演之前拍過一個叫大佛的短片,而這部電影是大佛的加強版,所以用了「plus」的諧音《大佛普拉斯》作為片名。一句話總結電影就是「小小的行車記錄儀引發的一場大大的危機」現在每臺車上都有行車記錄儀,它記錄了你的出行路線,違規行為甚至隱私。你在車上與人違法交易的通話,出軌偷情的聲音,全部被記錄在案,當有一天你的行車記錄儀視頻被人看到的話會發生什麼呢?
  • ——電影《大佛普拉斯》
    很早有人推薦這部臺灣電影《大佛普拉斯》,後來才知道普拉斯就是手機Plus的意思。)其實也沒什麼,幾個社會最底層的缺少性與繽紛物質生活的屌絲中青年,平時沒事就湊一塊看色情雜誌,乍一看也不是什麼好東西。有一天,他們心血來潮偷看老闆的行車記錄儀,想找點車震之類的小刺激,結果,卻親眼目睹一樁殺人案,殺人者正是留美歸來、道貌岸然的藝術家老闆黃啟文,他惱羞成怒殺掉威脅他的舊情人,連夜把屍體裝藏進大佛內部,焊上封好。
  • 【福利:送影票】金馬獎創紀錄獲獎電影《大佛普拉斯》北美上映
    《一一》之後,最重要的臺灣電影」— Look Chi Man, HK01「《大佛普拉斯》成為了一幅人類精神的悽美肖像」— Kamran Ahmed, Next Projection「臺灣導演黃信堯的電影《大佛普拉斯》充滿了在自行嚴肅的藝術電影世界裡長期稀缺的幽默感。」
  • 1/26金馬獎創紀錄獲獎電影《大佛普拉斯》舊金山上映
    負評臺語片《大佛普拉斯》打動國際影壇 1月26日起北美上映
  • 《大佛普拉斯》 | 電影·黑白世界
    「沒錢沒權勢的小人物瘋狂曲  諷刺意味濃厚的悲喜劇」這部電影的創意來源於之前黃信堯執導的短片《大佛》,而《大佛普拉斯》片名的含義,正是《大佛》的「plus版」,雖然片名和宗教相關,但是影片講的卻是一個荒誕又現實的故事。
  • 電影不要廢話太多!《大佛普拉斯》攝影再次入圍金馬獎
    >《大佛普拉斯》日本名字的臺灣攝影又入圍金馬獎。本片採用偽紀錄片的手法,透過九個小美接觸過的人的訪談與回憶,宛若拼圖般地,逐漸拼湊出小美這個邊緣少女的形象輪廓。《大佛普拉斯》導演黃信堯,在本片中延續《大佛》的風格,獻上了非常幽默的旁白聲音演出。臺灣知名電影評論FB「尋向影誌」分享了關於本片的觀後所感:
  • 《大佛普拉斯》:佛也有Plus?
    《大佛普拉斯》是紀錄片導演黃信堯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在他的紀錄片《沉沒之島》獲得臺北電影獎百萬首獎之前,黃信堯就一直在關注臺灣社會的底層生態,也曾投入多項社會運動,在拍攝了多年的紀錄片之後,終於從短片《大佛》開始進入劇情電影的世界。
  • 《大佛普拉斯》之後,他的下一部電影是什麼?
    美國老牌雜誌《綜藝》(Variety)評價《大佛普拉斯》:「編劇兼導演黃信堯和監製兼攝影師鍾孟宏才華橫溢地玩轉了電影概念,創造了這部爆笑又犀利的抨擊階級社會的草根民謠。這或許是臺灣電影回魂的一整年中最好的作品。」
  • 電影《血觀音》和《大佛普拉斯》
    2017年10月13日,電影《大佛普拉斯》在臺灣上映,一個多月後,《血觀音》上映,兩部類型相似,內容雖不同,卻同樣精彩的電影不約而同地被看過的影迷拿來做比較。耐人尋味的是,在第54屆臺北金馬影展上,獲得10項提名觀眾口碑極佳的《大佛普拉斯》卻不敵獲得7項提名的《血觀音》,後者將最佳劇情片、最佳女主、最佳女配和觀眾票選最佳影片一一收穫囊中,成為金馬最大贏家。究竟哪一部是你心中的最佳,相信還是要看過才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