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大佛普拉斯》——生命有時候真是微不足道!

2021-02-21 沙客有故事王國

作者 | 黃信堯

公號丨一席(ID:yixiclub)

 

《大佛普拉斯》裡的人們

各位杭州的朋友大家好,很高興來到這個地方。我在2016年的時候就拍了《大佛普拉斯》,去年電影完成,今年因為在大陸有很多朋友有資源了,看了這個電影,所以我就很榮幸地被邀請到這裡來跟大家見見面。

現場看過《大佛普拉斯》的朋友多嗎?很多。我知道大家應該都是在應用或者資源網站上面去看的,臺灣應該是在2月15日就發行DVD了,2月16號的時候,就有人發微信給我說,黃導,我們在這邊已經看到你的電影了,真的蠻不錯的。

但是有些朋友明明認識很久,還跟我說,黃導,你的片子要去哪裡看?然後我只好把資源發給他了。

▲《大佛普拉斯》電影截圖

《大佛普拉斯》基本上是一個關於臺灣中南部的故事,我把地點設定在比較偏遠的鄉村,可能是一個靠近海邊的,也可能是有農作物、農田的一個所謂的「偏鄉」。

▲ 《大佛普拉斯》電影截圖

在這樣的一個偏鄉裡面,人們有很多的生活樣貌,我希望能夠把它們集結出來。因為我本身自己也是來自於這樣的地方,我目前也還住在這樣的一個所謂的農村裡面。

這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場景,就是一個銅像工廠,我把這個銅像工廠設定為一個在城市跟農村交界處的小型的工廠。

▲ 《大佛普拉斯》電影截圖

電影一開始是一場喪禮,有出殯的隊伍,因為臺灣有喪禮的文化。

▲ 《大佛普拉斯》電影截圖

我們常常會說人的死亡是一個終點,可是就像數學家歐幾裡得講的,如果人的生命是一條線,那生命就會有起點跟終點。可是當我們把起點跟終點接在一起的時候,其實它就是一個圓,生命的圓圈就像是一個漩渦,我們誰都逃脫不了。所以我的電影是用一場葬禮作為開始,它是一個結束,其實也是一個開始。

在這個電影裡面有三個主要的人物,中間的人是菜埔,另外一邊是肚財,還有釋迦,一共有三位。

▲ 圖片來源於網絡

首先我要講一下菜埔這樣一個角色。

▲ 《大佛普拉斯》電影截圖

我當初想像的菜埔,他是一個大概五十幾歲的人,是一個單身漢。他的工作就是在銅像工廠裡擔任夜間警衛,領著微薄的薪水,他並沒有太多的專業技術,所以他只好死守著這個工作。他白天有空的時候會去參加葬儀社的樂隊,

▲ 《大佛普拉斯》電影截圖

但他技術並不是很好,經常被樂隊的指揮給修理,但是他還是忍辱偷生。

為什麼他要厚著臉皮繼續做呢?其實我就是想把他設計成有家累的人,這樣一個單身的男子他並不是有很充裕的收入,他的家累就是來自於他的父母,我設計的是他跟母親兩個人相依為命。

▲ 《大佛普拉斯》電影截圖

在農村裡面,很多務農的人到了年老的時候,身體容易產生很多疾病,因為他們年輕的時候過度勞動。他的母親也是一個體弱多病的人。所以菜埔只要有機會就會去擔任送葬隊伍的鼓手。即使再怎麼被欺負,他為了那幾百塊臺幣,還是要繼續工作,為的就是要照顧他的母親。

▲ 《大佛普拉斯》電影截圖

我想要談的就是一個人的負擔。人在這個世上就是有負擔的,人似乎跟動物不太一樣。例如小斑馬,小斑馬出生之後,媽媽照顧小斑馬。當小斑馬長大成人了,其實就是各自求生了。但是人類社會比較不一樣,你必須要照顧上一代,你要去負擔。

可是當生命的壓力壓到你喘不過氣的時候,你該怎麼做?其實在臺灣有的時候你就必須要仰賴一個虛無的、虛構的,或者是你看不見的自己內心的信仰,我就是把菜埔設定成一個具有信仰的人。

我想要介紹的另外一個人物就是肚財。

▲ 《大佛普拉斯》電影截圖

肚財我設定他為一個四十幾歲的人,他可能跟北漂類似。他在年輕的時候,因為在農村裡面並沒有太好的出路,於是他去到了臺北工作。

可是在農村裡面,經濟條件不佳的人,其實並沒有很好的機會能夠受到很好的教育,去到大都市,他的競爭力相對地會減弱很多。肚財就是人生走過了一遭,可是他並沒有飛黃騰達,並沒有創造出自己的企業神話,甚至還鋃鐺入獄,最後回到了家鄉之後,只好從事資源回收。

我為什麼會這樣設定?其實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去想像,菜埔這樣的一個夜間警衛,到底會有什麼樣的朋友?有誰半夜會去找他聊天?那應該就是做資源回收的人,我們這邊應該叫做撿垃圾的,就是像這樣的人。

▲ 《大佛普拉斯》電影截圖

大家白天工作的時候把一些東西丟在外面,他就用晚上的時間回收,收到菜埔的工廠的時候,他就會進去喝個茶,聊個天,於是故事就這樣發生了。

▲ 《大佛普拉斯》電影截圖

其實臺灣中南部有挺多像肚財這樣的人。我們如果以經濟實力來判斷,他是一個失敗者,於是他想回鄉。回鄉之後他選擇了一個最容易上手且不論過去的工作,就是資源回收。

然後我在想,這樣的一個人物形象是非常扁平的。在我看來,人為什麼會立體?其實是因為人有很多很多的方面和角色。一個撿垃圾的人難道沒有理想,沒有夢想,沒有自己的世界嗎?

所以那時候我就想,要把肚財打造成一個其實是有自己內心小宇宙的人。不管他收入多麼地微薄,生命多麼地卑微,他都有自己的小宇宙。於是肚財的房子裡面有一個小小的飛碟屋。

▲ 《大佛普拉斯》電影截圖

他其實是會彈月琴自娛的,他沒有手機也沒有電視,但是他有他自己的娛樂。

▲ 《大佛普拉斯》電影截圖

飛碟屋裡面有很多他的想像,比如他對異性的想像,

▲ 《大佛普拉斯》電影截圖

他對童年夾娃娃的想像。

▲ 《大佛普拉斯》電影截圖

這都是我希望這個人能夠立體,因為我覺得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兩個人可能看起來很像,可是其實一點都不像。我希望能夠塑造出他是一個有立體感的撿垃圾的人,而不是就只是一個撿垃圾的人。

但是問題是,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不管你是大企業的老闆,還是小到像肚財一樣做資源回收的人,你都會有地盤,你都可能會遇到欺壓的問題。於是他到了這樣的一個大型的資源回收廠之後,他就面臨著社會的問題。

▲ 《大佛普拉斯》電影截圖

我常常去思考的就是,對於肚財這樣的一個人,他撿一天垃圾過一天日子,那他的夢想是什麼?

剛剛下午的時候我也接受了一個訪問,他問我未來的計劃是什麼,我說未來的計劃有很多種。例如我在跟他講話的時候,我就跟他說,其實我計劃我講完這一段話我要喝一口水,這是一個計劃,我也可能計劃待會參加完了一席的講座之後跟朋友去吃個飯,這也是個計劃,它談不上夢想。

可是我想講的是,人一旦貧窮,有的時候連計劃跟夢想都不敢想。為什麼?因為以肚財這樣子的人來講,他不知道他明天可以撿到多少垃圾,他不清楚明天的日子到底會怎麼樣。所以有的時候,在人貧窮的時候,會窮到連想像的空間就沒有。

我舉一個例子,我自己以前是拍紀錄片的,當我第一次突然有這個機會的時候,是一個監製跟我說他想要支持我拍我的劇情長片,然後預算大概有幾千萬的臺幣。

你知道像我這樣一個平常吃個十幾塊的蘭州拉麵的人,突然有人給我一百塊說你拿去吃晚餐吧,你可能會想,那我可以吃好幾碗蘭州拉麵了,其實就是你一時會不知道該怎麼花這個錢。

相對的,我覺得其實像肚財這樣子的人,他的想像力是相當地有限。為什麼?因為他告訴自己不要想那麼多,因為你想越多,你的生活就越過不下去。

接著我要介紹的另外一個朋友就是釋迦。

▲ 《大佛普拉斯》電影截圖

其實很多訪問都會問到電影裡面的階級,也會問到關於「高端」跟「低端」的問題。其實通常來說都是用你的收入來衡量你是高端人士還是低端人士,我也很簡單地用這樣的方式來區分我的電影裡面的主角。

菜埔與肚財基本上已經算是社會的低端,他們的收入比較少,可是在低端裡面還有收入比他們更少的,就是釋迦這樣的一個角色。釋迦基本上是一個流浪漢,他沒有任何的收入來源。

為什麼沒有收入來源還可以生活?其實我也對流浪漢非常的好奇,他們有他們的生活方式,我覺得他們有他們的生活的哲學,但是我暫時不去探究,因為我並不是要拍一部關於流浪漢的電影。

我在這部電影裡面設計了釋迦這樣的一個角色,其實我是想把他設計成一個高尚的流浪漢。他有一個自己的海邊「別墅」,

▲ 《大佛普拉斯》電影截圖

有一間看起來還不錯的廚房,整理得很乾淨,其實我覺得還蠻不錯的。

▲ 《大佛普拉斯》電影截圖

其實釋迦這個角色,是我曾經遇到過的人的綜合體。我簡單地講一下,我在剛開始學習紀錄片的時候,有一次在臺南的海邊就遇到這樣的一個碉堡,不過那就只有一層樓,然後有一個老先生住在裡面。

▲ 《大佛普拉斯》電影截圖

我很好奇,我就進去跟他聊天。我就問他,你為什麼會住在這邊呢?然後他就跟我說,因為碉堡旁邊就是一個村子,他的家就在那邊,他家是在那種兩三層樓的樓房裡面,他以前是遠洋貨輪的船員,然後退休了住在家裡。

他覺得家裡非常地吵,他就是喜歡到這個碉堡裡面,沒有水,沒有電,晚上可以看到星星,又靠近海。在這邊,他覺得自己像是還在船上一樣,可以很安心地睡著。

另外一個人就是在我們家鄉,有一個人總是騎著腳踏車,以前有農忙的時候他可以幫忙,可是這幾年因為耕種農作物的人越來越少,老人凋零之後,越來越少的人找他幫忙,後來他也開始像釋迦一樣,騎著一臺腳踏車到處撿垃圾為生。我把這兩個人綜合在一起,是因為我覺得他們有他們的生活哲理,接著我會講為什麼。

在這部電影裡面我們可以看到,有一場在浴池裡面的戲是酒池肉林的,充滿了欲望跟金錢的遊戲。

▲ 《大佛普拉斯》電影截圖

但是我們往下看,其實每個人都是在討生活,不管是肚財、菜埔,還是啟文、副議長跟高委員,都是很努力地在討生活。

▲ 《大佛普拉斯》電影截圖

像菜埔,樂隊的指揮欺負他,樂隊的指揮其實也是為了討生活。因為菜埔打不好的話,會影響他以後的生意,所以在這電影裡面,大家都是在很認真的討生活,包括他的小叔也是。

▲ 《大佛普拉斯》電影截圖

可是我們來回想一下,這些人的討生活是為什麼?基本上就是為了賺錢。我在寫這個劇本的時候就想到一件事情,我覺得這整部電影其實是非常浮躁的,就像這個浴池一樣,非常的躁動。

每個人都是為了生活在一直不斷地努力,如果我們把它想像成在西湖上面有一隻小舟,這群人其實就是坐在這條小舟上面。小舟沒有動力,然後風一吹,它就迎風搖曳了。

我覺得整部電影非常的浮躁,我覺得它很需要一個錨固定去這一艘船。這個錨雖然沉在水底,看不到,可是它卻是固定這一艘船的最重要的元素,於是我就在寫劇本的最後創造了釋迦這個角色。

▲ 《大佛普拉斯》電影截圖

因為釋迦這個人,第一,你不知道他的過去,你也不知道他的未來。他每天都穿同一件衣服,每天都沒有在工作,他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騎著腳踏車到處繞。所以我就覺得這艘船雖然如此地躁動,釋迦他可以是無所求的人,就像是沉在水底的那個錨,固定了這艘船。

很多人會覺得釋迦是一個不需要的角色,拿掉也對電影無所謂,可是我覺得釋迦是一個讓大家去思考的角色。我們為什麼要活著?我們活著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我一直覺得釋迦是一個「人」的原型。人的原型是什麼?就是活著。

他過得很自在。白天人家遊泳的地方,晚上就是他洗澡的地方。

他唯一發出的對生命價值的判斷,是在看到肚財離開的時候。他看到肚財死在溝渠裡,他才開始去想人為什麼活著,活著到底意味著什麼。

電影裡的旁白有說到,肚財死掉之後,留了一個人的形狀,可是像釋迦這樣的流浪漢,在死了很久之後,可能屍體都壞了,到時候只能畫出一個圓形。

▲ 《大佛普拉斯》電影截圖

我一直覺得我們把自己想得太重要,例如時常會糾結我要穿什麼樣的衣服和鞋子。因為我很重要,我要買一臺比較安全的車子,萬一撞到別人,我會比較安全。於是對方也會想,那我也很重要,所以我也要買一臺。於是大家都開著很安全的車子,也不知道到底哪一臺車比較安全。

這就像是我今天穿得西裝筆挺的,一副玉樹臨風的樣子。但是我們把衣服脫掉之後,把皮囊脫掉之後,我們的內心到底是什麼樣的?就像佛裡面到底裝的什麼,我們並不知道,而且如果你把佛拆開,其實就是人組成的。

這一直是我在思考的,為什麼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為什麼要以這個面貌去呈現。例如說,我站在這個臺上,大家可能會覺得我長得正義凜然,但私底下說不定我就是一個雞鳴狗盜之士,內心非常地奸詐狡猾。

長久以來,我面對外面,面對媒體,都要裝成一副玉樹臨風的樣子,我都自己覺得自己就是玉樹臨風了。這就像是啟文的假髮,戴久了,他會覺得那才是他的真發。

我覺得人有的時候其實跟螻蟻一樣,其實我們一點都不重要。我們走了,地球還是一樣,一天還是二十四小時,明天太陽還是一樣會升起來,並不會因為你走了而有什麼改變。我就覺得人就是一直把自己想像得太重要,才會有那麼多問題。

在電影裡面他們到忠貞廟去問卜,到了一間被人遺棄的廟宇,看到了被人遺棄的神明,可是這被遺棄的神明竟然也還遺棄了他們。

▲ 《大佛普拉斯》電影截圖

所以他們基本上是被人遺棄之後再遺棄。所以生命有的時候真的是微不足道,微不足道到你無法去想像。

在片尾的時候,開始是一場喪禮,然後是一場法會。有一萬人參加,大家都在祈福。

▲ 《大佛普拉斯》電影截圖

在臺灣,不管是什麼宗教,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祈求的都是身體平安,事業順利,最好能夠賺大錢。然後我就想說,釋迦牟尼佛不就是一個公子嘛,他就是不要權,不要名,也不要金錢,我們為什麼要去向他祈求他不要的東西?那我們為什麼要這些東西?這是我在《大佛普拉斯》裡面想要去探索的,我們到底求的是什麼。

在電影的最後,還是以一場喪禮作為結束。

▲ 《大佛普拉斯》電影截圖

就像我剛剛講的,歐幾裡得的數學那是一條線性,我們把死亡作為一個開端的時候,那就是另外一場開始。

唯一不一樣的是,菜埔的喪禮是比較「掉漆」的,就是臺灣所謂的比較差的,就只有一個走調的俚歌和寥寥幾個人。我想這一條淹起來的河其實就像是山禿川一樣,把人跟魂隔離開來,肚財就在這裡跟朋友告別。

▲ 《大佛普拉斯》電影截圖

人終究要一死,我們死的時候我們到底是什麼?我們活著又到底是為了什麼?為的是一張沒有太多人會記得的照片嗎?如果你們有看過電影,你們就會知道電影裡面為了這張照片起爭執,但是釋迦一點也不為所動。

▲ 《大佛普拉斯》電影截圖

我有的時候會照鏡子——其實我很少照鏡子,但是中午出門的時候還是會稍微看下,讓自己的頭髮不要太亂,但是有的時候我會認不清楚自己的樣子,尤其現在又戴了一個麥克風,我從來沒有戴過這種麥克風,我只有在看韓國少女時代的時候會看到這種,其實還蠻不習慣的——有的時候看著自己,你會想我為什麼會存在在這個世界上,為什麼會在這裡。

就像我站在這個講臺上,被聚光燈照著。但是我必須要說,今天會有《大佛普拉斯》這部電影,是很多人一起努力的成果,我只是比較幸運地擔任了導演這個角色,然後有機會站在這個講臺上。

假設我沒有拍這個電影,我不存在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大佛普拉斯》,今天還是會有另外的講者站在這個地方,大家還是會來這裡聽演講。所以人真的不要把自己想得太重,有的時候退一步世界真的會寬闊一點。

謝謝大家。

—End—

戳藍色字體即可查看喔《大大故事》·《畢業遊學》·《環球演講》·《悄悄對你說》 歡迎投稿:職場、校園、情感、成長故事,郵箱:Dong@CloudU.cc。

相關焦點

  • 《大佛普拉斯》丨生命有時候真是微不足道,微不足道到你無法去想像
    《大佛普拉斯》電影截圖我們常常會說人的死亡是一個終點,可是就像數學家歐幾裡得講的,如果人的生命是一條線,那生命就會有起點跟終點。可是當我們把起點跟終點接在一起的時候,其實它就是一個圓,生命的圓圈就像是一個漩渦,我們誰都逃脫不了。所以我的電影是用一場葬禮作為開始,它是一個結束,其實也是一個開始。在這個電影裡面有三個主要的人物,中間的人是菜埔,另外一邊是肚財,還有釋迦,一共有三位。
  • 《大佛普拉斯》之後,他的下一部電影是什麼?
    「在我看來,生命的本質是孤獨的。生命有時候真是微不足道,微不足道到你無法去想像。」黃信堯的這句話,是與駱思典教授那場對談的主旨。他對生死有著獨特而達觀的思考,也對複雜的臺灣文化有著清醒而辯證的認識。如何通過電影傳遞思考,又如何在認清生命的本質後依然毫不畏懼地擁抱它?黃信堯始終都在摸索和實踐中找尋答案。
  • 《大佛普拉斯》之後,他的下一部作品是什麼?
    「在我看來,生命的本質是孤獨的。生命有時候真是微不足道,微不足道到你無法去想像。」黃信堯的這句話,是與駱思典教授那場對談的主旨。他對生死有著獨特而達觀的思考,也對複雜的臺灣文化有著清醒而辯證的認識。如何通過電影傳遞思考,又如何在認清生命的本質後依然毫不畏懼地擁抱它?黃信堯始終都在摸索和實踐中找尋答案。
  • 分享一部電影《大佛普拉斯》
    《大佛普拉斯》出來,很多人都說這是臺灣資本主義底層群像,批判現實主義,我覺得導演黃信堯可能一開始沒有想那麼多,而是以一種類紀錄片的方式記錄生活的本原,用他獨有的幽默的方式,對抗一點人間的苦難。人有沒有高低之分?從《大佛普拉斯》的表象來看,高低分的特別明顯,就像黑白和彩色一樣。
  • 電影:大佛普拉斯
    關注後可查看更多電影信息,這裡值得關注.
  • 來看《大佛普拉斯》
    微不足道的依然微不足道,肆無忌憚的依然肆無忌憚。似乎,世界本來就這樣。當然,不理解、不理睬這個世界的,也有人在。比如釋迦,他是一個流浪漢,穿著胸口印有一隻烏龜的T 恤,獨自住在海邊廢棄的哨亭裡,早上忙著騎自行車巡街,晚上要聽著濤聲才能入睡。無人關注的他,唯一的朋友就是肚財。
  • 《大佛普拉斯》,又是被名字耽誤的好電影
    今天要推薦的這部電影已經在我的片單裡躺很久了。而且來頭不小,去年金馬金像雙提名。之所以現在才推薦,完全是因為它的片名一度讓院長誤會這是一部宗教電影,導致興趣泛泛。——肚財先來解釋一下這個看起來意味不明的電影名《大佛普拉斯》。導演黃信堯之前拍攝過一部短片《大佛》。而這部電影就是在短片的基礎上製作的。
  • 電影《血觀音》和《大佛普拉斯》
    2017年10月13日,電影《大佛普拉斯》在臺灣上映,一個多月後,《血觀音》上映,兩部類型相似,內容雖不同,卻同樣精彩的電影不約而同地被看過的影迷拿來做比較。耐人尋味的是,在第54屆臺北金馬影展上,獲得10項提名觀眾口碑極佳的《大佛普拉斯》卻不敵獲得7項提名的《血觀音》,後者將最佳劇情片、最佳女主、最佳女配和觀眾票選最佳影片一一收穫囊中,成為金馬最大贏家。究竟哪一部是你心中的最佳,相信還是要看過才能知道。
  • 電影資源丨《大佛普拉斯》
    2017年最讓人回味無窮的臺灣長篇劇情片,非《大佛普拉斯》莫屬。
  • 《大佛普拉斯》:又是一部充滿負能量的電影
    1年前看了《大象席地而坐》,年後看了《狗十三》《大佛普拉斯》,這三部都是負能量滿滿的電影。
  • ——電影《大佛普拉斯》
    ◎ 電影《大佛普拉斯》海報,來自網絡  2020年01月17日     寫作調心60分鐘
  • 《大佛普拉斯》 | 電影·黑白世界
    「沒錢沒權勢的小人物瘋狂曲  諷刺意味濃厚的悲喜劇」這部電影的創意來源於之前黃信堯執導的短片《大佛》,而《大佛普拉斯》片名的含義,正是《大佛》的「plus版」,雖然片名和宗教相關,但是影片講的卻是一個荒誕又現實的故事。
  • 大佛普拉斯 (2017)(富含電影網盤資源)
    電個爆炸頭 在大佛前與自我閒談《大佛普拉斯》來廣州巡演,恰逢寒意退散,豔陽高照,人格外精神。電影也好看,攝影一流,林生祥的配樂夠入味,行車記錄儀的視覺別出心裁,總體而言就是一部有生命力的電影。  從這幾句臺詞就能稍微看出導演的用意,他不是侯孝賢,不是蔡明亮,他的電影在一開始就沒有試圖讓觀眾去窮盡一個人的生命,他要告訴我們的恰恰是:我們並不能完全去了解一個人,沒有人辦得到。
  • 臺灣電影《大佛普拉斯》優於國產喜劇片的這幾點,決定了它的優秀
    《大佛普拉斯》是一部讓人很難暢快地笑出來的喜劇片,你可以說它是一部黑色幽默電影,也可以說它是一部正劇,電影中的笑點十分真實,沒有刻意的誇張和過分的偶然,真實又諷刺。你甚至可以說它是一部懸疑劇或者是犯罪片,不過這並不是電影中要突出去表現的。
  • 《大佛普拉斯》我們不講電影,只談人物
    一部《大佛普拉斯》開啟了內地觀眾對臺灣電影的新看法。導演是拍紀錄片的,突然有一天被一位監製找上門,說要投資幾千萬臺幣給他拍長片,當時他就懵了。就像是他自己說的那樣,一個吃慣了十幾塊一碗「蘭州拉麵」的人,突然有人拿著100塊請你吃飯,誰都會不知所措,人一旦變窮,就沒有什麼夢想可言,底層社會待得久了,就算你拿著100塊錢卻還在想,我今天能吃多少碗「蘭州拉麵」呢?
  • 《大佛普拉斯》成了臺北電影獎贏家,還有幾部片你也值得看
    第十九屆臺北電影獎頒獎禮 7 月 15 日晚間在臺北中山堂舉行。先前就受到不少人關注的《大佛普拉斯》,不負眾望成了本屆大贏家,一共拿下五個獎項,包含最高獎項 「百萬首獎」 以及最佳劇情長片等獎。
  • 豆瓣8.7臺灣閩南語喜劇犯罪電影《大佛普拉斯》推薦
    國產喜劇電影《大佛普拉斯》豆瓣評分8.7,在豆瓣TOP250 上排第224名
  • 《大佛普拉斯》 :展示人性「荒謬」和「荒誕」 更新臺灣電影面貌
    電影《大佛普拉斯》海報參考消息網2月8日報導 西媒稱,黃信堯執導的電影《大佛普拉斯》大獲成功,令他成為臺灣電影界的新星,得到李安、侯孝賢、蔡明亮等國際導演的肯定。《大佛普拉斯》在2017年獲得臺灣電影金馬獎5大獎項,包括最佳新導演獎和最佳改編劇本獎,並且在最近的臺北電影節.和多倫多國際影展「亞洲影評人聯盟獎」中斬獲5大獎項。在網絡發達、務實和商業化的臺灣,影院被商業片霸屏,但是《大佛普拉斯》卻在影院上映將近4個月,引起觀眾的極大興趣和討論。
  • 【福利:送影票】金馬獎創紀錄獲獎電影《大佛普拉斯》北美上映
    《一一》之後,最重要的臺灣電影」— Look Chi Man, HK01「《大佛普拉斯》成為了一幅人類精神的悽美肖像」— Kamran Ahmed, Next Projection「臺灣導演黃信堯的電影《大佛普拉斯》充滿了在自行嚴肅的藝術電影世界裡長期稀缺的幽默感。」
  • 1/26金馬獎創紀錄獲獎電影《大佛普拉斯》舊金山上映
    負評臺語片《大佛普拉斯》打動國際影壇 1月26日起北美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