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小朋友A打另外一個小朋友B,這個時候小朋友A媽媽就會過來告訴A:「不可以打小朋友的,你打他他會很疼的!」
但是小朋友A仍然會打,有時候還會表現出高興的樣子。
很多時候,我們直接告訴孩子,你不可以做什麼,他就一定要做什麼,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不要直接拒絕他。
小朋友打人很常見,他們在打人的時候不一定真的是想打人家,很多情況下只是他不知道怎麼表達,下手重了些。
孩子在玩的時候,本來想摸對方的頭髮,一伸手變成了抓頭髮;本來是想拍對方的肩膀,沒想到就變成了打肩膀……
這些都是因為孩子的精細動作還沒發育完整造成的,當然也有些是模仿成人打人的,這比較少。
小朋友經常打人,時間久了會讓別的家長孩子見到他就躲著,不願和愛打人的小朋友玩,所以家長需要正確引導,整治愛打人的孩子。
01.教會孩子表達
生活中教會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喜歡別的小朋友搶自己的東西,鼓勵孩子說出來,讓他告訴別的孩子自己不喜歡這樣。
不高興的時候說自己不高興,難過的時候說自己難過,有什麼情緒想法說出來,靠打別人是理解不了的。
02.告訴孩子如何和小朋友相處
想加入小朋友玩耍的隊伍裡,可以先拿出自己的玩具,或者先幫助他們,稍微熟悉一點後主動說想和他們一起玩,這樣就容易被接受了,靠武力解決只能讓別的孩子更不願意一起玩。
03.和孩子一起做手工活
手工活可以訓練孩子的手部精細動作能力,比如捏橡皮泥,串珠子等等,生活中多讓孩子做些手共,手部精細動作精確後,他就更能夠掌握自己的力度,不至於摸人家,人家以為你打人家。
04.家長教育孩子不靠打
引導教育孩子的前提,家長一定要改自己的習慣,很多家長被孩子惹惱後忍不住打孩子,孩子有樣學樣,別人惹自己他也會學自己的家長,打人家。
所以,家長要先改打孩子的問題。
05.反向遊戲訓練
家長說向上,孩子向下;家長說向下,孩子要向上;家長說蹲,孩子要站起來;家長說站起來,孩子要蹲下去。
反向遊戲主要為了鍛鍊孩子的自控能力,讓孩子更加理性,這樣當他不高興惱火的時候可以控制住自己的脾氣,不動手打人。
如果你的孩子喜歡打人,可以試一試上面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