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愛打人的熊孩子,如何做到全身而退,7招教孩子保護好自己

2020-12-28 敖爸聊教育

現在的家長確實不好當,先撇開教育競爭壓力之外不說,好不容易等到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又開始擔心孩子會不會和其他小朋友好好相處,更害怕的是孩子會不會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欺負。網上時不時被曝光的霸凌事件,讓家長們心驚膽戰,一個現實問題擺在家長們的面前:孩子在幼兒園被打了,我們如何教孩子應對?

01 孩子發生爭執和打人情況的心理成因分析

孩子所處的環境對他們來說,其實就是一個「小社會」。在這個「小社會」中,他們應該學會如何更好地和周圍的人相處,這並非是一個與生俱來的能力,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嘗試和體驗,孩子才能獲得這種成長能力,父母所要做的就是適時調整孩子錯誤的應對方式,使他們在這個「小社會」中越來越適應。

孩子在幼兒園這個集體生活環境中,難免會遇到磕磕碰碰的事情,比如兩個人都同時看上了同一個玩具、同一本書,而發生你爭我搶,在這個過程中就免不了發生身體的觸碰。

發生爭執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張,但協商處置能力卻沒有跟上,產生了脫節問題,再加上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思維處於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在不能滿足自己的願望又表達不清的情況下,爭執吵鬧就發生了。有些性格暴躁的孩子可能就會出手打人,而性格溫順的孩子往往成為被打的對象。

所以說到底,一個幼兒園孩子打人,並不是他們天生就如此,而是他們應對問題的能力還沒成長起來。這種情況發生之後,雙方孩子需要老師和父母的及時引導,如何沒有得到及時正確的引導,久而久之,那愛打人的孩子等到大了之後,就會逐漸變成愛欺負別人;而經常被人打的孩子,長大以後就容易變得性格懦弱,逆來順受。

當然,孩子在衝突中也不是一無所獲。在衝突中,孩子可以學會如何保護自己、學會如何處理與小夥伴之間的關係,等等。

02 孩子被熊孩子給打了,要打回去嗎?

但和別的孩子打架總歸是讓父母很擔心的一件事,未免會擔心自家孩子在衝突中吃虧受傷,這一點我們得面對。雖然大部分同齡孩子之間由於體格、力氣等差距並不大,孩子下手一般不會給對方造成什麼傷害。

但不怕一萬,只怕萬一,我們也難免會遇到一些不知輕重的熊孩子,特別是有些體格和力氣均超出同齡人的熊孩子,他們下起手來可能就沒輕沒重。這是一個潛在的風險,搞不好弱勢一方的孩子就可能被傷害到。而且這種傷害往往是精神和身體受到雙重的傷害,

當孩子被同學打了,要不要打回去?這不是簡單一句話就能得出結論的,我們需要引導孩子根據不同情況作出不同的回應。

第一種情況是,面對比自己力量強大許多的對方,還手很有可能要吃上更大的虧,這時候選擇退讓不還手,尋找大人的幫助,也是一種自我保護,這反而是智慧的選擇。

第二種情況是,面對和自己差不多力量的對方,除了大聲警告對方停止傷害之外,同時做好自身防護,拉開距離,不讓對方靠近,然後再尋求大人的幫助。如果大人不在身邊時,而且對方根本不聽,繼續朝你實施人身攻擊的行為,自己也可通過大聲喊叫、踢打對方等措施,直到對方停止攻擊的行為。

學會自我保護是孩子進入幼兒園前要上的重要一課,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

03 學會這七招,教孩子保護好自己

第一招:在對手實力和自己孩子差不多大的時候,要教孩子在氣勢上嚇倒對方。

古人講,先聲奪人。在對方未及出手之前先張揚自己的聲勢,以壓倒對方。這種技巧同樣適用於可能面臨被同學動手打的情況,在察覺或已經遇到對方想向你動手時,首先要以憤怒的眼神盯著對方,並對其作出大聲警告:「不許你動手打人!」以期在氣勢上壓倒對方,並能迅速引起附近老師的注意。

因為幼兒園的特殊性,老師一般都不會離孩子們太遠,因此,這種方法適用於大多數場合下。

第二招:在對手實力遠超自己孩子的時候,要教孩子先把學會自我保護放在第一位。

當發現對方是力量遠超自己的熊孩子時,此時學會保護自己不失為明智之舉,即使對方用言語進行挑釁時,也置之不理,快速離開對方,尋找能幫助你的大人。

第三招:遇到攻擊時請大聲向他人發出聲音,一方面是警告對方,一方面是尋求幫助。

如果對方已經朝你發起了攻擊,此時還手又打不過對方,跑又跑不掉,這時候就大聲向他人發出呼救,以尋求周圍人的幫助,千萬不能一聲不吭地默默地等著被動挨打,這樣只會更助長對方的囂張氣勢。

第四招:教孩子遠離愛打人的熊孩子

在孩子身邊可能有那麼一兩個特別愛動手打人的熊孩子,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防止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就只能教自己的孩子儘量遠遠地離開他們,不給對方製造動手的機會。

第五招:鼓勵孩子要大膽捍衛自己的正當權益

我們會發現,在學校最經常被「欺負」的孩子,一般都顯得比較懦弱,即使是面對自己的正當權益,也不敢理直氣壯地進行維護;同時,也不要過于謙讓,讓別的孩子誤以為自己軟弱可欺。「柿子專揀軟的捏」,時間長了,這種性格的孩子就很容易被熊孩子給盯上,諸如玩玩具、玩遊戲等合法權益常常受到熊孩子的侵犯,最後發展到人身權益都得不到保障。

應對措施就是要鼓勵孩子在合法權益面前,一開始就不能輕易讓步,大膽捍衛自己的正當權益,熊孩子看到這種情況,一般都會知難而退。

第六招:教孩子掌握正確的交往方式

讓孩子掌握正確的交往方式,提高社交能力,這樣孩子在社交中才會越來越有信心,交上越來越多的朋友,好朋友一多,愛動手打人的熊孩子在動手之前恐怕都要先掂量掂量一下。

第七招 經常鼓勵孩子進行體育鍛鍊,強壯自己的體格

孩子如果有強壯的體格,一方面不容易受到熊孩子的威脅,一方面在遇到對方動手打人時能更好地保護好自己。因此,家長經常鼓勵孩子進行體育鍛鍊、強壯體格,也不失為一種保護自己的好方法。

相關焦點

  • 已經反覆教育孩子「打人不對」了,可他為什麼就是一言不合就動手?
    5、……一番修理操作之後,娃也哭了不少場,你卻發現,熊孩子沒有什麼變化,依然一言不合就動手,力氣好像反而還更大了些!我管也管了,教也教了,熊孩子怎麼依然打人呢?這不能怪孩子不聽話,因為你只告訴他不能打人,但是沒有教會他,再遇到這種事,不打人要怎麼解決啊!
  • 孩子總愛「撒謊」怎麼辦?用對這3招,熊孩子秒變「寶誠寶」
    用對這3招,讓熊孩子,秒變「實誠寶」01有人說愛「撒謊」的孩子情商和智商都高於常人,為什麼這樣說呢?請聽我慢慢道來。孩子總愛「撒謊」怎麼辦?用對這3招,熊孩子秒變「實誠寶」這本故事裡講述的道理是,熊孩子因為太愛說謊最終被狼吃掉的下場,讀來可悲可嘆。2.給孩子灌輸「誠實」背後的人格規範「言出必行」是每個人潛在的內在素質,並且一定要告訴自己的孩子,不管和什麼人交流都應該做到守信,今天我說了什麼話就應該對所說的話負責任,說到並且做到。
  • 孩子出現「攻擊行為」,不要害怕,對付熊孩子有妙招
    大多數孩子從1歲2個月~3歲左右會出現打人或咬人行為,與說話發育幾乎同時產生。孩子之所以會出現打人或咬人的現象,是因為幼兒在這個階段缺乏語言表達的能力。家長需要去觀察孩子的行為模式,了解孩子在什麼情況下出現攻擊行為,例如:當他飢餓、疲憊、煩躁時,當不滿足他的要求時?或是為了引起你的注意力?家長們需要去教孩子能表達感覺的語言和動作。
  • 孩子打人或被打了,家長怎麼做?
    相反,他們會認為這是「別人惹到自己了」,並且以此作為自己的藉口。2、幼兒咬/打人如何處理家長可通過以下辦法減輕或避免孩子的攻擊行為:(1)充滿愛的家庭幼兒和學前時期,給孩子提供穩定、安全的家庭生活,充滿愛的管教和全天候的陪伴。
  • 孩子總打人、攻擊性太強?五大根源媽媽要了解,八招搞定「熊孩子」
    他是沒有「他人」概念的,這時的孩子眼裡除了他自己,就只有媽媽。如果因為打人、搶東西挨了批評,孩子也不會意識到「自己欺負了別人」,而是覺得「我惹媽媽生氣了」。對於一個3-5歲的孩子來說,這個世界上最容易上癮,也最容易讓人痴迷的遊戲,就是與爸爸媽媽的鬥爭,與爸爸媽媽之間鬥爭與反鬥爭的遊戲。你越讓我改正,我偏不改!孩子不停地打人,說明這個孩子缺乏愛,內心缺乏安全感。或者是受到大人的冷落,而採取的極端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
  • 大慶交警教大慶市人力資源家長如何讓熊孩子安全度
    要謹防「熊孩子」偷開車冬季穿著厚重注意瞭望加強學生交通安全教育韓清富表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數家庭都有了自家的車輛,而如今青少年接受能力較強,個性很突出,很多家長偷偷教孩子學習駕駛車輛,這是不可取的。
  • 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慣的:教育路上,永遠別指望孩子「自覺」!
    每一個熊孩子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每一個好孩子都是家長悉心培養出來的。千萬別指望孩子能夠天生優秀,每個孩子優秀的背後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生活中,我們最怕遇到熊孩子,關於熊孩子的三大怕:出行坐車坐飛機遇到熊孩子,看電影遇到熊孩子,熊孩子到你家玩。● 下班高峰期,小學生騎著共享單車在南湖隧道裡飆車。
  • 遇到熊孩子哭鬧不休,咋辦?
    遇到熊孩子哭鬧不休,咋辦?小孩子的不成熟都是暫時的,不成熟或者犯錯是他們這個年齡段的特權,而大人若不成熟,對孩子的影響卻是一輩子的。小孩子不成熟表現之一就是想通過哭來實現自己的願望,這可是一兩歲小孩專屬技能包,會哭的孩子有奶喝嘛。可一旦孩子學會說話,他們慢慢就會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心情、感受和訴求。
  • 家有愛搗亂的「熊孩子」,這3招幫你輕鬆擺平
    因此,想要「管」住熊孩子,父母就得先弄清楚孩子這種行為背後的真實原因。 尤其是3歲以後,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並逐漸形成,他們會意識到「我」的力量,並想按照自己的意願去了解這個世界,並通過各種嘗試,發現自己的能力。
  • 超實用的自我保護繪本,是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還有家長微課!
    這是一套有溫度的繪本,在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的同時,也教會孩子如何去愛。每則故事裡,最後都是圓滿的結局,包含希望。我想,只要我們在孩子們的心裡播下「最後總能好」的種子,在今後成長的風風雨雨中,他們心底最深層就能有溫暖的火苗抵禦消極,點燃樂觀。
  • 孩子打人或被打,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如果孩子是有意識地打人,並且情節比較嚴重的話,就需要通過適當的方法來規範孩子打人的行為了。方法可以是:如果再次發生打人的情況,事件發生當天就不允許孩子看喜歡的卡通片或者不允許孩子做他比較喜歡的事情。當孩子意識到打人帶來的後果是他不願意接受的,以後再想做類似的事情的時候,他也會考量自己是否願意承擔這個後果。
  • 秦昊談女兒被欺負心疼落淚,孩子打人或被打,全齡解決方案來支招
    2、幼兒咬/打人如何處理家長可通過以下辦法減輕或避免孩子的攻擊行為:(1)充滿愛的家庭幼兒和學前時期,給孩子提供穩定、安全的家庭生活,充滿愛的管教和全天候的陪伴。即使對方是熊孩子就是不道歉,家長也應該讓孩子知道雖然對方有錯在先,但打人也是不對的行為。
  • 孩子總愛公共場合大聲喧譁?做到這幾點,輕鬆搞定熊孩子
    相信在公共場合大喊大叫的熊孩子,都讓每對父母頭疼不已。那麼如何有效地教導孩子不要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呢?首先我們要從根本上找到原因。一、孩子們為什麼會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1.孩子的天性使然。就像有的孩子天生比較愛鬧,有的孩子天生比較安靜。有的孩子生來就底氣十足,我們所界定的大聲喧譁,可能只是小朋友的自然流露。
  • 包貝爾打女兒巴掌,只因她打保姆,孩子打人時家長應如何處理?
    孩子是我們生的,我們疼他、愛他毋庸置疑,但孩子成長中會犯一些錯誤,我們不能縱容。比如,孩子動手打人,往往不知道這樣的做法對與否。所以我們家長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1、立即制止孩子不管是什麼原因,孩子打人時,大人都應該趕緊制止孩子,告訴他不可以這樣子做,但不要馬上破口大罵。
  • 善良不等於懦弱,孩子被打該如何反抗?
    例如:☞【1】角色扮演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扮演各種「熊孩子」,假設各種場景。在遊戲中,教會孩子如何去談判,如何大聲震懾對方,如何在爭執中保護自己。比如如果經常有孩子來搶自己的玩具,可以根據情節輕重教孩子說一些話,像:「我可以把玩具借給你玩一會,但是我也想玩一會你的那個玩具」,「我願意跟你做朋友,我們一起玩怎麼樣?」
  • 當孩子遇到這世界的不友善,我們能教給他什麼?
    ,家長也很糾結,有的說必須要打回去,不然會一輩子被欺負……也有的說不能打,以暴制暴自己早晚也會變成熊孩子。王小騫寫道:「好孩子,心地純良,為人著想。但是,親愛的寶貝,除了替』肇事者』解釋和不打擾其他睡覺的小朋友,你也該知道讓自己免受傷害是底線,無論對方出於善意還是惡意。下一次,再遇到類似情況,爸爸媽媽希望你可以第一時間推開他,可以大聲制止他,也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這不是告密。」
  • 孩子打人怎麼辦?培養有自控力的寶寶,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很多寶媽都認為自己的寶寶不到三歲,總是很愛打人。不是拽媽媽的頭髮,就是抓破爸爸的臉,而是在和小朋友玩的時候,把其他小朋友推到地上。擁有一對雙胞胎的的寶媽小麗同樣遇到了這個問題,她說道:兩個孩子其他方面都挺好的,就是愛打人,不論她怎麼勸說教育,孩子就是不改,兩個寶寶有時候更是為此大發脾氣。為此,一家人煩惱不已,不知道該怎麼辦。
  • 感受不到愛意的時候,儘量讓自己全身而退
    許多電影的劇情之所以可以打動人心,就是因為我們在劇情中找到了自己的某些影子,所以才會隨著電影中的情節起伏而讓自己的心情也起伏跌宕。關於愛情總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許多人之所以在感情中感到迷茫,不是因為自己的付出太少,而是在自己感受不到愛意的時候,一定要讓自己全身而退,這樣才有機會遇到更好的愛情。可是,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有許多人的痴情讓我們非常不理解。明明感覺不到任何愛意了,為什麼還要讓自己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 男孩因計程車拒載辱罵司機被掌摑:在家不教好,社會替你教育
    「熊孩子」這個形容詞,主要描述的就是一些喜歡調皮搗蛋,又不聽管教的孩子。最可怕的不是熊孩子太皮,而是熊孩子的父母選擇睜眼說瞎話,還用「他只是個孩子」的話語來替犯錯誤的孩子開脫。所以也有很多人說,之所以有那麼多熊孩子,就是因為父母的管教有問題,正所謂「子不教父之過」。在陝西,一位計程車司機就讓熊孩子提前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毒打」。當時已是大晚上,計程車司機遇到3名小孩搭車,年齡看起來大概在八九歲左右,身旁沒有成年人陪同。
  • 《親愛的自己》:魏亞雲這個小三夠狠,她想全身而退哪有那麼容易
    電視劇《親愛的自己》中劉洋的報應來了。張芝芝發現他出軌後,她覺得張芝芝無理取鬧。他在外面租了房子,光明正大的和小三住在了一起。劉洋以為遇到了真愛,結果關鍵時刻,魏亞雲立馬出賣了他。真的是報應啊。回到家中,魏亞雲早搬走了。這下,劉洋該傻眼了吧。辜負了愛自己的妻子,情人負了自己,工作丟了,真的是活該。劉洋得到報應了,那麼魏亞雲呢?她真的就全身而退了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魏亞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