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攻擊行為」,不要害怕,對付熊孩子有妙招

2021-02-18 早幼教邦


幼兒的大部分行為都集中在口部及四肢,幼兒把這兩者作為社交溝通工具非常正常的。

——丸子媽

當今社會,不管是在大街上、電影院裡、火車上,隨處可見「熊孩子」們興風作浪,喜歡隨意翻動人家的東西,動不動對家長、朋友「動手」。小編看的是「氣不打一處來」,簡直忍不住「洪荒之力」,想要出手教訓。可是,聽他們的家長無辜的表示:明明有好好地教育,渴死孩子就是特別具有攻擊行。喜歡打人、咬人等攻擊行為的孩子問題究竟出現在哪裡?如果家裡有這樣的「熊孩子」,我們做家長的應該怎麼做?由於兒童基本上都缺乏語言交流能力和社交技能。當幾個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經常會引發衝突,言語上的,甚至產生肢體衝突,搶輸的孩子會引發挫敗感。推得最用力、搶的最瘋狂的孩子結果就能拿到玩具,性格比較溫和的孩子可能贏得不了勝利。兒童對玩具的佔有欲是一種適齡行為,這種行為會隨著時間自然改善。所以,當寶寶們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時,打人、咬人、推搡人或其他形式的攻擊行為就成為表達感情的必然方式。多個孩子一起玩的時候,誰也不能保證所有的孩子遭受不到一點傷害。當然,兩歲以下的孩子都需要了解,這些攻擊行為都是傷害人的行為,應該被絕對禁止。我看過太多家長們在面對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處理自家孩子的攻擊行為。首先,「講道理」是一種套路:「不能打人哦!你不能打其他小朋友呢?」、「你可不能咬人呀?咬人人家會打你的」、「你再咬人,下次人家小朋友可不理你了!」 面對一個大腦皮層仍然未發育完善的孩子說道理,肯定是沒有用的!他們聽不懂、不理解,即使理解也很難記住。「打孩子」也是很多家長們採取的另外一種應對方式,我對此也只能表示無言以對,你家的孩子喜歡打人呢,「孩子可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家長日常怎麼做,在孩子的腦海中形成很深的印象,自然而然就學會了。所以,家長在看到孩子有「攻擊行為」的時候,千萬不能衝動哦。很多家長帶孩子的時候,都會遇到孩子突然地啃咬、毆打……不要生氣,這是寶寶在發育階段出於好奇心的行為動作,他們會藉此觀察大人的反應。幼兒的大部分行為都集中在口部及四肢,幼兒把這兩者作為社交溝通工具非常正常的。他們喜歡用嘴巴咬和用手打各種不同的東西,用來觀察反應及結果。幼兒通過啃咬以及毆打,來得到內心問題的答案:如果用手毆打爸爸媽媽的臉部會怎麼樣呢?這個東西咬起來感覺怎麼樣?朋友的女兒在1歲左右的時候十分喜歡「咬人」,朋友的手臂、腳踝、下巴都是女兒眼中的「可口大餐」。每次女兒啃咬過後都給一個人咯咯咯地笑。朋友很害怕女兒有「暴力傾向」,後經過專家解答,才知道,這種」咬人」行為,並不屬於攻擊行為,只是一種適齡行為。在發脾氣時,幼兒往往會咬或者打父母,以及其他熟悉的看護人,而不是不相干的陌生人。咬和打也可能是不良的攻擊行為,可能會讓被咬被打的人受到傷害。經過對幾種幼兒「撕咬、毆打」行為的分析,小編為各位寶媽總結了幾個應對幼兒「攻擊行為」的辦法。請各位寶媽注意查收!大多數孩子從1歲2個月~3歲左右會出現打人或咬人行為,與說話發育幾乎同時產生。孩子之所以會出現打人或咬人的現象,是因為幼兒在這個階段缺乏語言表達的能力。家長需要去觀察孩子的行為模式,了解孩子在什麼情況下出現攻擊行為,例如:當他飢餓、疲憊、煩躁時,當不滿足他的要求時?或是為了引起你的注意力?家長們需要去教孩子能表達感覺的語言和動作。例如:想要吃東西的時候,用咂咂嘴巴的聲音;想想睡覺了,用揉揉眼睛表示。如果孩子打了你、要了你,你不能還手打回去或者同樣咬他一口。如果家長以不成熟的行為回應幼兒不成熟的行為,會讓問題變得更嚴重。孩子可能會變得更暴力。父母制止攻擊行為時,說話的語氣和神情很重要,不是說你對孩子越大聲音吼叫,越有用。關鍵是展現出你的眼神和態度,這個是需要你自己摸索的。我發現我對2歲兒子,不論是大聲說話,還是數1,2,3,都沒有我說話時語調低沉,語速平穩,神態堅定來的給力。簡短的話語:「打人疼!或咬人痛!「等。不要對3歲以下的孩子,說太多道理,簡短有效。如果你覺得你的孩子身上有暴力傾向,可以教他玩較為溫和的遊戲。如果你不能判斷你的孩子是否有暴力傾向,你可以觀察一下,你的孩子會不會動不動就摔玩具,扔車,撕壞洋娃娃,如果有的話,就說明他的身上有一點暴力傾向。雖然這些行為也是正常的,但是家長最好要及時用溫和的遊戲來平衡暴力的遊戲。攻擊自己家的親人,我們可能覺得還可以接受。但是如果孩子在外面毆打其他的小夥伴呢,作為家長,要負起很大的責任,到時候難看不說,萬一留下遺憾會悔恨終身。有時打人或者咬人的事情瞬間就會發生。即使一個正抓著媽媽的孩子也會在瞬間去咬去打旁邊的小朋友,而身邊的母親則始料不及,無法避免孩子發生這種行為。喜歡攻擊別人的孩子的家長一定要隨時看管好自己的寶貝,在有暴力苗頭的時候及時制止。孩子們一起玩之前,各自的媽媽們應該先了解其他的寶寶的性格以及其他的爸媽對孩子的養育態度。寶寶們在處於易怒、愛打人、咬人的階段時,身為父母親應該提前互相告知父母親,以便於各自留意各家的寶寶,以避免傷害。如果把兩個進攻型的孩子放在一起,打架是免不了的。碰巧遇到這種情況,你們就不能坐在一旁很輕鬆愜意的聊天了,需坐在孩子中間給他們當」裁判」,引導他們和平相處。玩伴的組合還是很重要的,我自己的孩子,天生性格溫和不好鬥。之前,有接觸活潑好動,易鬥的小朋友,兒子總是很被動,隨後我就開始在小區尋找與他性格相似的小夥伴,他們相處的確更融洽些。如果你的孩子咬了或打了別的孩子,立即把他們分開,讓咬人的孩子單獨待一會。讓幼小的孩子充分開發溝通技能需要足夠的時間,對每個孩子來說,分開冷靜一段時間是很有必要的。獨處時要適當的對他有所警告:「咬人會疼,把別人弄疼是不對的,我們就坐在這個椅子上,想一想為什麼你不應該咬人。「 如果寶寶足夠的語言能力和理解能力,鼓勵他說」對不起「。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性格,讓他有1~5分鐘的時間暫停活動,乖乖在椅子上坐著。如果他不合作,你可以和他一起坐下來。讓他說出他的想法,或者你來幫他說出想法。不要期望幾次暫停就能終止不理想的行為。可能需要幾百次這樣暫停,暫停次數越多,孩子就能越快的了解觸犯規則不如遵守規則來得有趣。如果小朋友不可避免的要和其他小朋友相處,例如:在幼兒園或託兒所,儘量給孩子隨身帶一個能咬的小工具,別在孩子的衣服上,幫助孩子了解可以去咬磨牙棒,但是不能去咬別人。給孩子做示範還是很重要的,教孩子怎麼與其他小朋友和平相處。例如:一個18個月的小男孩與另一個年齡相當的小男孩,因為搶一個火車頭玩,其中這個18個月的寶寶直接伸手打人。這時作為家長,應該用語言和示範動作教他。「你是不是也想玩這個火車頭?我們可以等其他小夥伴玩完了,我們再玩,但是你不能打人(這時語氣要堅定,最好讓孩子看著你的眼睛)。」或者說「如果你真的很想玩,你可以拿其他的玩具跟他換(這時你需要拿一件玩具,做示範)。」家長一定要理解孩子的發育過程,很多時候孩子犯錯誤,家長採取的「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是毫無用處的,孩子根本無法理解。他們只能夠通過「感覺」來了解這個世界。由於心智發育程度的限制,幼兒可能無法很好地領悟「不可以打人」、「不可以咬人」之類的道理,所以,還是要勞煩家長們細心照料啦。

分享一下,你所看到的,也許正是別人所需要的。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掃碼免費領取早教中心招生寶典!

1、微信招生(落地方案)

2、電話招生(技巧、話術、轉化、禮儀、名單獲取方式)

3、招生文案(標題、文案)

4、諮詢話術(常見問題、經典話術)

5、家庭教育講座(教案、幼兒教育36計、常見話題)

6、如何打造招生團隊

7、48個機構落地節日活動方案

8、必讀的營銷創意案例100

9、180項幼兒園人力資源管理

10、微信招生策劃-培訓機構微信招生策劃案(一招致勝)

11、C公開課前臺所需文件及接待流程

12、微信營銷實操乾貨,微信運營技巧大匯總

13、微信招生實戰-微信招生實戰乾貨(直接落地)

識別二維碼,關注後

回復「領取」免費領取整套資料!

回復「領取」免費領取整套資料!

相關焦點

  • 孩子常打人有攻擊行為?挫折攻擊理論:與常受「挫敗感」有關
    還有一回,孩子考差了,老師布置了家長籤名的任務。孩子並沒有將他的試卷交給我。我一問,孩子竟然說,他太生氣了,所以就把試卷給撕了。孩子經常打人有攻擊行為,遇到這種情況,父母一定要格外留心。根據挫折攻擊理論,這通常是與孩子經常遭受"挫敗感"有關。孩子的"攻擊行為"與"挫敗感"有關挫折攻擊理論主要是由拉爾德、梅爾、米勒等人提出的。
  • 狂扁小朋友:對付熊孩子,還得靠熊孩子
    從他熟練而又輕蔑的肢體動作來看,在遇到這個男子之前,這個孩子一定用同樣的方法多次挑釁過別人,所以才會這樣肆無忌憚。而他之前在進行這樣類似的行為時,一定沒有收到過任何懲罰。首先,世界對於孩子來講,並非是是非黑白的。換言之,大部分小孩都會隨心而為,不考慮道德及後果。講得再直白一點,人性本非惡,但也絕非善。因為對於大部分小孩來說,他們對善惡沒有太大概念。
  • 「熊出沒」對付「熊孩子」——消防員播放動畫片為兒童取戒指
    原標題:「熊出沒」對付「熊孩子」 ——消防員播放動畫片為兒童取戒指「疼啊!」2020年6月30日下午,一名4歲小孩在玩耍中不慎將鐵環套在右手食指,孩子的父親通過網絡視頻摘取鐵環的方法自行處理後,由於拆解保護不當孩子食指被劃破出血。
  • 救助父母:孩子有推人、抓人、打人等攻擊行為,需要這樣管教
    文/笑雪育兒思考有的孩子對人有攻擊行為,無論是跟小朋友還是大人,總會出現一些不良行為,例如掐脖子、咬人、踢人、咬人、揪頭髮、吐別人口水、打人巴掌、擰人、抓人等等,都屬於攻擊行為,那麼這樣的孩子需要怎麼管教呢?
  • 看圖就頭大【成長必備】對付孩子吵鬧壞脾氣的10個理性小妙招
    這裡有最詳細的原創親子早教心得、有最真實的親子遊旅行功略、有最全的國內外育兒資料、有最熱心的媽媽群提供各種好東西資源分享。如果你和More媽一樣,覺得一個陽光燦爛的童年可以帶給孩子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請點擊標題下方「Lovemore創意親子時光「關注我們。
  • 不要再把熊孩子的行為看成童真了!
    不知道各位在身邊的小孩子身上有沒有看見以下情景:爺爺奶奶給小孩子整理衣服,小孩不樂意,反手就拿手扇爺爺奶奶!爺爺奶奶只是不停地躲閃。…… ……#親子育兒早教#這樣的情景一般都是出現在3歲左右的孩子身上,對於3歲的孩子,我們能要求什麼呢?捧在手裡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了!確實,孩子從出生到3歲是孩子的嬰幼兒期,還是嬰幼兒。但是你知道麼?
  • 熊孩子不禮貌的行為有哪些?以下四種,要早早了解
    都說孩子是「天使」,但是有些熊孩子就是「惡魔」。孩子們通常有著旺盛的精力和好奇心,但是一旦用在別的地方,情況就十分不妙了。再加上現在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給予孩子太多的溺愛,有些孩子的行為簡直無法無天。不要小看熊孩子,他們的破壞力是極強的!誰家有個熊孩子,真是要好好管教,要是你身邊小朋友有以下行為,那你就要小心點了,趕快遠離他。亂發脾氣小孩子發脾氣一般是有原因的,寶媽們只要先讓孩子冷靜下來,再慢慢問清楚原因就行。但是熊孩子就不一樣了,他們發脾氣根本毫無原因,隨時都能發脾氣。
  • 遇到愛打人的熊孩子,如何做到全身而退,7招教孩子保護好自己
    現在的家長確實不好當,先撇開教育競爭壓力之外不說,好不容易等到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又開始擔心孩子會不會和其他小朋友好好相處,更害怕的是孩子會不會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欺負。網上時不時被曝光的霸凌事件,讓家長們心驚膽戰,一個現實問題擺在家長們的面前:孩子在幼兒園被打了,我們如何教孩子應對?
  • 陽奉陰違、磨蹭、故意犯錯:警惕孩子的「隱形攻擊」行為
    這些行為,比起正面發脾氣、哭鬧,更令家長感到氣憤、無語。於是,孩子就通過這樣隱蔽的方式,達到了激怒父母的目的。這種心理機制,常被比喻為「隱形攻擊」。美國心理學家蒂姆·墨菲在《隱形攻擊》一書中做了這樣的定義:「關係中弱勢的一方通過拖延、躲避、故意激怒、暗中報復等非直接方式,向強勢一方表達因地位不平等而累積的憤怒。」
  • 熊孩子爬鄰居家裡偷桃吃,摔斷雙腿,孩子家長:賠償醫藥費
    孩子年紀小的時候,都會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什麼東西都想試試想看看,甚至有些孩子會表現得有點調皮。孩子在年幼的時候,稍微有一些調皮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孩子沒有原則地闖禍,那就成了「熊孩子」。我們通常會發現,「熊孩子」的背後往往會有一個蠻橫不講道理的家長。
  • 這樣說會害了孩子 | 他還是孩子,不要計較
    圖片來源於電影《罪途1之死亡列車》在很多公共場所,最糟心的就是熊孩子了。每次熊孩子一犯錯,只要你跟他置氣,熊孩子媽媽立馬就說,他還是個孩子,不要計較。實際上,對於孩子來說,這樣的母愛最毒了。記得曾看過一則新聞:在上海一展覽上,一個1.8米的尼克狐剛展出一個小時,就被一個熊孩子推倒了。
  • 想治理熊孩子,試試這樣做
    只要孩子高興,想要什麼都立馬給他買。漸漸地,孩子是越來越嬌縱任性,越來越熊。之前看過這樣一個消息,發生在美國,因為家裡的大人都出去了,幾歲的熊哥哥把才出生幾個月的妹妹塞進微波爐玩,還按了開關鍵,結果妹妹就……可以說熊孩子真的是即天真又邪惡得可怕,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釀出慘案,特別是家裡有兩個娃的。怎麼現在的熊孩子越來越多呢?
  • 為什麼人類會有攻擊行為?因為"挫折"
    在演藝圈或社會新聞中,我們早已對家暴的案例習以為常,男人因女方提出分手,而拳打腳踢,試圖報復;丈夫因為工作不順利,而回家對自己的妻子、孩子拳打腳踢;有人因為生活的不順遂,而隨意攻擊路人、小動物作為發洩。但這些看似陳腔濫調的故事,仍舊一直不斷地在我們的周遭發生著。
  • 全世界都討厭熊孩子!看看美劇《路西法》裡是怎麼對付熊孩子的!
    我們之所以討厭熊孩子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總是會損害到我們的權益,比如打壞了某樣我們心愛的東西又比如開口說出一些中傷我們的話語。  如果這些熊孩子只是無心的話,我們還能夠認為他們舉動帶有幾分天真呆萌,可是有相當一部分熊孩子,是知道自己作惡會受到寬恕後故意地去傷害別人,這些熊孩子既沒有小孩的可愛也沒有小孩的善良。
  • 如何在五一假期討好親戚與熊孩子?TCL·XESS旋轉智屏電視有妙招
    對於筆者來說,節假日最難受的不是無法出門旅遊,而是無窮無盡的倒黴熊孩子們。筆者身處一個大家庭,每次逢年過節都會有一大群八竿子打不到的親戚到家裡做客。不是吹噓,筆者看到這款電視的第一眼就被吸引住了,想必對這個世界"有太多問號"的熊孩子們也能被這款電視迷住——打開TCL·XESS旋轉智屏,點開豎屏專區,筆者已經能想像到熊孩子們的小腦瓜隨著這款55圓角的大屏電視,慢慢地旋轉成90度。
  • 對付汙漬有妙招,醋和牙膏就解決,水杯鍋底都乾淨
    對付汙漬有妙招,醋和牙膏就解決,水杯鍋底都乾淨 有些東西用久了之後,上面的汙垢就特別難清理掉,因此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想要找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清理汙漬,但是方法用的不對,無論大家怎樣做都不能把汙垢去掉,尤其是水杯的杯體和鍋底清理起來會更困難一些。
  • 熊孩子掰斷14輛豪車車標被家長罰跪:你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態度
    孩子的問題多半是家長的問題,家長教育疏忽,孩子就容易成熊孩子。 一提到"熊孩子",我們腦海裡可能就冒出一系列熊孩子做的壞事,甚至想起來就恨得牙痒痒。 然而,有時候,我們無法原諒的不是熊孩子,而是熊孩子背後的熊父母。
  • 孩子撒潑打滾不管用了?90後媽媽:我就是熊孩子,他還能熊起來?
    相信有過育兒經驗的寶媽寶爸都知道,熊孩子最「賴皮」的一招就是躺在地上撒潑打滾,妄圖通過這種方式打動自己的父母,達成自己的某些目標。如果是上一代家長的話,說不定看不下去就會遂了孩子的心意,制止他的這種行為。
  • 小魔王秒變「雄孩子」,老母親下套有妙招
    調皮搗蛋、人小鬼大、哭鬧不止、挑肥揀瘦……這組熊孩子系列詞語安置在自家娃身上,好像都很貼切。老母親我也曾束手無策,以為孩子會扣著混世小魔王的帽子慢慢長大,誰曾想居然守得雲開見月明,而這一切要歸功於一部動畫片……汪汪隊 汪汪隊 我們馬上就到無論大小麻煩出現冒險灣萊德狗狗小隊出動不困難每當這熟悉的旋律響起家裡的小魔王秒變「雄孩子」自帶正義感的英雄戲碼輪番上演
  • 孩子總愛「撒謊」怎麼辦?用對這3招,熊孩子秒變「寶誠寶」
    孩子還告訴我,其實每個孩子都渴望寬鬆式的教育方式,不要逼得過分緊張,讓人透不過氣來,打罵式的教育只能使人雪上加霜,起不到任何本質的作用,還不如用鼓勵式的教育要好得多。孩子總愛「撒謊」怎麼辦?用對這3招,讓熊孩子秒變「實誠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