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在身邊的小孩子身上有沒有看見以下情景:
爺爺奶奶給小孩子整理衣服,小孩不樂意,反手就拿手扇爺爺奶奶!爺爺奶奶只是不停地躲閃。小孩在把玩具扔的滿房都是,媽媽把玩具收拾到收納盒裡,小孩拿玩具扔媽媽,媽媽妥協不再收拾。一家人在一起教小孩說話,小孩直呼:某某某(爸爸的名字),旁邊家裡人樂得哈哈大笑,還繼續教:某某某,給我買挖機!快說!…… ……
#親子育兒早教#
這樣的情景一般都是出現在3歲左右的孩子身上,對於3歲的孩子,我們能要求什麼呢?捧在手裡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了!確實,孩子從出生到3歲是孩子的嬰幼兒期,還是嬰幼兒。但是你知道麼?嬰幼兒期是兒童心理和生理髮育最迅速的時期:
性格:孩子成年後的性格基本在3歲之前就定型了,3歲以後變化不大;智商:孩子的腦細胞組織在3歲之前就已經發育了60%左右,所以具有很強的吸收能力;學習:3歲之前是兒童感覺、記憶和思維的形成過程中最為敏感的時期,3歲之前的學習事半功倍;身高:3歲之前是孩子身高發育最為關鍵的時期,這時期造成的損害將永遠無法彌補;人的功能在0-3歲,在生命變化、適應性、對外界的徵服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比3歲以後直到死亡的各個階段的總和還要長
抓好早教,讓孩子在起跑線上就開始具備領先同齡人的優勢!
孩子不到三歲,不可能送到學校去教育,幼兒園都需要3歲以後才能報班,那麼孩子的教育就只能靠自己。
家庭是教育基地,父母的行為準則則是模板,在0~3歲,父母的期望、行為和一些生活標準會被孩子內化為自己的期望規則系統,它直接決定了孩子一生所依據的行為準則,所以父母在這個時期不僅要關注孩子的行為,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一個滿口髒話的父母,教不出一個彬彬有禮的孩子!
一個衛生差的家庭,培養不出一個愛乾淨的孩子!
一個連父母都不尊重的家庭,教不出感恩的孩子!
想要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父母自己在孩子面前就要是什麼樣!就要教他對應的正確的規則!真的,不要把熊孩子的行為當童真!不要把熊孩子的表現當可愛了!
3歲就被剪掉了翅膀,未來註定不能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