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熊孩子哭鬧不休,咋辦?
小孩子的不成熟都是暫時的,不成熟或者犯錯是他們這個年齡段的特權,而大人若不成熟,對孩子的影響卻是一輩子的。
小孩子不成熟表現之一就是想通過哭來實現自己的願望,這可是一兩歲小孩專屬技能包,會哭的孩子有奶喝嘛。可一旦孩子學會說話,他們慢慢就會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心情、感受和訴求。
對小孩子天生的疼愛,會讓父母那顆柔軟的心疼起來,有些父母甚至馬上方寸大亂,抵擋不住眼淚的攻擊,馬上屁顛屁顛地過去給這個小祖宗擦眼淚,又是哄,又是抱,這樣孩子就會認為只要哭就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如果經常這樣,今後孩子會索取更多的東西,父母在孩子面前也會越來越沒威望,當然孩子的心智成長也會延緩,停留在低級別的層次。
這就是所謂的不成熟的父母,會讓孩子更不成熟,從而陷入一個惡性循環,欲罷不能。博的母親就經常對我,我一說,他就可以,而他一哭,基本天靈靈地靈靈,母親大人來聽令,馬上美夢成真。
一般來說,女孩是水做的,淚腺特別發達,在我們班級最喜歡哭的居然是幾位男生。每次被我叫過來,我還沒開始批評,男生馬上眼淚汪汪,好像受盡了很大的委屈,這是條件反射,可以想像平時在家情況了,這一招在家應該是千錘百鍊了。若是父母一方平時真覺得什麼虧欠孩子的,那肯定是屢試不爽。
孩子一哭,家長就哄,像滾雪球一樣,孩子的欲望肯定是越來越大,小時候他們最大的願望可能只是一塊糖,但人心不足蛇吞象,他們的欲望可能不會至於一塊糖,那是很正常的,當有一家長越來越無法滿足,直到超出家長能力範圍,這時候家長就會氣急敗壞,失去理智,就會產生負面情緒,並把這個負面情緒傳遞給小孩,孩子的負面情緒又爆發一樣的表達出來,周而復始,無解。
而且,只要通過哭訴就可以滿足自己欲望,長期以往,孩子就會缺乏解決困難獨立能力,也缺乏對這個世界全面的認識,情商低,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有一點不合他意,會用哭表達,因為只要哭,就有人替他解決,當然,這絕招使用範圍僅限於在家裡方寸地。
無論父母如何英明神武,腰纏萬貫,孩子肯定要走出家門的,一出家門,這一招基本無效,甚至討人厭。他們本以為別人對他好是應該的,一哭就可以心想事成,可在家是個寶,出門連根草都不是。沒有人會這樣無原則地滿足別人的想法,這個「小寶寶」就會很生氣,很失落,覺得整個世界都對不起他,越是如此,在班級、在社會上越是吃不開,泡在蜜罐裡的他還不知緣由,而慢慢滋生怨氣、戾氣,喜歡怨天尤人,那就麻煩大了。
所以,父母們如果不想讓孩子通過哭鬧的方式來獲取東西,態度就一定要溫柔而堅定,不被威脅,一定要學會狠下心。不要因為孩子一哭,就心軟,要什麼就給什麼。同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表達方式,無需太兇或者過於嚴肅,只需要心平氣和地看著他,微笑地看著,耐心地盯著他。
那麼家長遇到這樣的熊孩子,應該用什麼方法應對呢?
冷處理,不離不棄陪著他。當孩子發現自己的哭,引不起家長注意,那麼就會逐漸停止這種方式。孩子停止哭鬧,情緒穩定的時候,家長再跟孩子講道理,雖然,你的道理未必符合他的道理。
選擇法。讓孩子自己做選擇,好過發號施令。「不許,不能,不可以」這些命令式的語言換成「是怎麼樣,還是怎麼樣」。給出兩個選擇,讓他選擇其中之一。兩個選項之間差別應該比較大,盡力引導孩子往良性事情發展,當然,也不能給出太多的選擇項,太多的選擇,孩子不會覺得開心的,反而會犯選擇困難症。
要淡定。這是最關鍵,也是最能體現家長成熟不成熟地方。有些家長,孩子一哭,家長就亂了或者氣瘋了,家長要用理智的方法解決問題,要淡定,不要發脾氣,避免惡性循環。
當然,有時候小孩子哭了,並不是脅迫,他真的遇到什麼委屈、痛苦的事情,父母孩子要貼心安慰,讓他們受傷的心靈得到撫慰,感受家的溫暖,這也體現了家長的成熟。
成熟的家長,肯定也是智慧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