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文:弦歌不輟,薪火相傳

2021-01-15 中國網

按:政治交接是民主黨派換屆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在組織人事更替過程中,始終做到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立場不變,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政治信念不變,同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優良傳統不變,確保多黨合作事業薪火相傳、根基永固。

為深化政治交接,各民主黨派開展了「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專題教育,啟動了「多黨合作歷史傳統記錄工程」,中央統戰部與各民主黨派中央聯合編寫了《大道——多黨合作歷史記憶和時代心聲》。各民主黨派中央主席結合個人經歷、履職實踐等,講述對政治交接的思考感悟、認識體會,真摯的話語、生動的故事,傳遞的是濃濃的情懷、信念、傳承和力量,帶給我們太多的感動和共鳴。在各民主黨派全國代表大會即將召開之際,特將各民主黨派中央主席的傾情感悟陸續予以刊發。

今年底,各民主黨派中央將開啟新一輪換屆,人事更迭、新老交替是自然規律,但「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薪火相傳、政治交接是時代課題、歷史責任。我的理解,政治交接一定要把握好「變與不變」的關係,要在人事變化的過程中保持優良傳統不變,政治方向不變,優勢和特點不變,使多黨合作事業後繼有人、傳承有序。梳理一下我多年來個人的成長經歷和感悟思考,以期讓更多的人從中感受到國家經濟社會改革發展的脈動,感受到多黨合作制度不斷完善的節奏,權作一份政治交接的「禮物」。

我生於陝西農村,一生都與農業有著不解之緣,務農、學農、知農、愛農、為農,始終沒有離開過農業、農村和農民。中國是農業大國,農耕文化源遠流長,農村可以說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縮影,不了解「三農」就等於不了解中國。青少年時,在關中平原上成長求學,汲取了這片土地的豐厚滋養,不時地體驗著

「面朝黃土背朝天,揮汗如雨滿身泥」的艱辛;大學畢業之後,在周至縣西駱峪水庫、華陰縣二十一軍農場勞動鍛鍊近兩年,對於「三農」問題增加了一份更真實的認知;此後,調到西北農業大學,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25年,在組織的關心培養下,從一名教師逐步走上校長崗位。在校黨委的領導下,我和班子成員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技術推廣、設施改善、國際合作等方面為學校的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為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的「三農」工作做出了應有的貢獻;2000年,組織上調我到國家部委任職,開啟了八年多農業部副部長的從政歷程,作為部領導班子中的民主黨派人士有職、有權、有責、有為,任內曾主管農業機械、農墾、科教、畜牧、計劃等部門工作,為我國農業發展略盡綿力。每一筆經歷都是人生的寶貴財富,每一步成長都有黨和國家的關心關懷,從教師到校長再到部長,無論角色如何變化,從不敢有絲毫懈怠,始終堅持不斷學習、積累知識、錘鍊能力,爭取熟稔國情、知情明政,不辱使命、不負重託。

  2013年 7月,張寶文率隊在北京調研城鎮化建設,與當地農民親切交談

  2017年3月,張寶文率隊在江蘇常州東風集團調研農機裝備轉型升級問題

加入民盟,更多的是被周邊盟員的風範所吸引。在西北農業大學有不少教授是民盟盟員,他們學術上兢兢業業、學有專長,工作上樸素踏實、任勞任怨,基本上都是教學科研的骨幹,在他們身上體現出的嚴謹的治學態度、高尚的人格操守,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隨著對民盟更多的認識,我也逐漸了解了民盟前輩與中共風雨同舟、休戚與共的政治自覺和立盟為公、參政為民的價值追求,1986年我加入了民盟。在盟內,我從一個普通盟員到民盟陝西省委會副主委,後來歷任民盟中央副主席、常務副主席、主席。從加入民盟直到今天,三十多年的個人成長曆程,處在我國經濟騰飛、社會和諧、國力日隆的黃金時期,也處在多黨合作制度不斷完善發展、制度化程序化規範化不斷加強的重要階段。從 1989年中共中央 14號文件的發布,到多黨合作制度被寫入憲法,2005年中共中央 5號文件和 2006年中共中央 5號文件的實施,再到 2015年《關於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的誕生……我有幸見證了這些多黨合作制度發展的重大事件,目睹了我國多黨合作事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特別是進入民盟中央領導崗位近二十年,更真切地感受著多黨合作制度的不斷發展,在與中共中央的民主協商中坦誠進言、獻計獻策,與執政黨和廣大盟員一道共商發展大計、共襄時代盛舉,感觸尤深。

擔任十一屆民盟中央主席,是我人生中的一次最重要的轉變。我記得上任伊始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過,「當選民盟中央主席,我感到責任重大。我在民盟中央從事盟的領導工作多年,但今天這個崗位的轉變,對我來說是新的起點,也是新的考驗。」這確是直抒胸臆、發自肺腑之言。民盟是一個有著光榮歷史的民主黨派,成立 76年來民盟前輩的卓越智慧、廣大盟員的精神特質不斷沉澱、升華,逐漸鑄造了民盟的優良傳統。作為民盟的領導人,如何能夠帶領全盟砥礪奮進、有所作為,無愧於民盟前輩、無愧於民盟歷史,是落在我肩上的時代課題。總結我的履職經驗,可以概括為:繼承傳統,不忘初心,履職盡責,不斷前行。在這個政治交接的關口,希望我們的繼任者能夠帶領廣大盟員把民盟的好傳統繼承下去、發揚光大。

在多黨合作事業中浸潤廿載,關於民盟傳統,我體會最深的是兩條:

第一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民盟 76年崢嶸歲月不斷地佐證:堅持多黨合作制度,既是在飽經苦難滄桑、艱難曲折之後的理性認知,也是在革命洗禮、建設實踐中錘鍊出的自覺選擇。近代以來,中國遭受了空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無數仁人志士苦苦求索、孜孜探尋救亡圖存之路,但許多發展模式、道路都因脫離中國社會實際而歸於失敗。直到中國共產黨成立,才「拯斯民於水火,扶大廈之將傾」,逐漸凝聚起了全國人民的力量,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政治發展道路。記得,張瀾先生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曾經講過,「自從民主政團同盟成立的時候起,我們一貫就是與中共密切配合,時時協商,尤其是在大關節處,是一致的,是沒有分歧的」。沈鈞儒先生 1949年分析中國革命為何「不曾得到過像今天那樣徹底的勝利」時談到:「原因很簡單:二十八年以前沒有中國共產黨,二十八年才有中國共產黨。」前輩們的諄諄教誨、悉心指引,既飽含了他們個人的深思熟慮、政治智慧,也濃縮了全盟經年累積、日久彌堅的歷史經驗。

我們堅持多黨合作制度,不僅來自於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更來自於制度實踐的巨大成效。一個國家從經濟的起落、人民的富窮,到國家的強弱、文化的盛衰,政治制度是至關重要的決定因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天下將興,其積必有源」,中國的崛起首先就體現為「制度崛起」。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 95周年大會上講話時強調,「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這種自信的底氣主要來自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而我國政治制度尤其是政黨制度的實踐在其中佔有重要地位。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政治制度,「治不必同,期於利民」,只要能使國家實現良好治理、人民過上美好生活,就是適用的,就是好的。社會上一些人極力宣揚西式民主,但事實上很多兩黨制、多黨制的國家,政黨之間互相傾軋、爭鬥不休,針鋒相對、鮮有共識,近年來更是紛紛出現經濟衰退、民主亂象、安全困局。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多黨合作制度發揮著整合資源、利益表達、凝聚共識、促進和諧的重要功能,各民主黨派通過政黨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等形式,廣泛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優勢,積極履行參政黨職能。在以其作為基本政治制度的政治體系的支撐下,我國保持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民族復興展現出了光明的前景。

「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我常思忖,多黨合作之所以能夠彰顯巨大的制度優勢,有沒有更深層次的根源呢?當我們在觀照這一制度的本質特徵時,會習慣於從文化視角去審視,會發現:它的形成與發展,體現著和而不同、兼容並蓄、美美與共的中國文化傳統。在多黨合作中,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不是在野黨,更不是反對黨,民主黨派與執政的中國共產黨「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建立了合作共存、體諒包容的和諧政黨關係;民主黨派與執政黨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就是為人民謀福利,在基本目標上也是一致的,那就是共襄中華復興。費孝通先生曾形象地談到,「我們是和共產黨唱一臺戲,一臺使中國興旺發達起來的戲,而不是像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你罵我我罵你那種虛偽的政治遊戲」,「民主黨派和共產黨的關係,就像是一個合唱隊,共產黨是指揮,民主黨派是合唱隊中的一員,大家在共產黨的指揮下,唱出和諧美好的歌聲」。

第二 ,堅持「奔走國是,關注民生」的傳統

民生是中共的執政之基,也是民盟的參政之要。民盟作為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的參政黨,廣大盟員素來具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強烈社會責任感,關注民生是盟員作為知識分子的自覺追求。古人講:「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民盟關注民生,目的是要通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強中國制度的吸引力、向心力,協助執政黨解決好民心向背這一根本問題,這是參政黨的政治覺悟和政黨意識。民盟關注民生的側重點隨著時代變化在不斷調整,從發軔成立之始關注民主民權,到改革開放初期關注民富民利,到新世紀更多地關注公平共享。因此,解決民生問題沒有止境,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關注人民群眾不同的民生訴求。

民盟成員主要分布在教育、文化、科技等領域,「身在其中,方知其味」,這是民盟參政議政的優勢所在。比如,在 28萬盟員中有近 15萬在教育界工作,佔全體盟員的 53%,搞好中國教育,民盟責無旁貸。自成立伊始,諸多民盟先賢如張瀾、黃炎培、梁漱溟、陶行知等,就秉承教育救國、教育興國的理想,開展了大量教育實踐和探索。改革開放後,費孝通、錢偉長、丁石孫、蔣樹聲等領導提出了大量卓有建樹的教育理念,推動了我國教育改革發展進程。民盟十一大以來,我們分別就完善和鞏固教育經費投入保障體系、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創新、大學生就業創業環境優化、提升我國特殊教育水平、促進高校辦出特色和水平、發揮教育扶貧的治本作用、推進民族地區教育發展等一系列熱點、難點問題深入調研,積極建言,為促進教育事業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全盟廣泛開展的「農村教育燭光行動」,為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推動城鄉教育公平做出了積極貢獻。

2014年 4月,張寶文率隊在南昌大學實習實訓基地開展『大學生就業、創業政策優化』調研

『燭光行動』榮獲 2011年度中國扶貧創新2015年 4月,張寶文在浙江桐鄉烏鎮雅項目獎 園養老項目調研

在擔任主席的四年多時間裡,我提倡參政議政既要咬住老問題,也要盯緊新趨勢,注重實地調查和追蹤研究。我們積極關注經濟新常態下的新問題,就服務貿易發展、消費品工業產能國際合作、開發區轉型創新升級、大數據安全保障、二維碼產業體系建設等提出建議。連續開展社會保障專題調研並提出建議,為推進養老服務產業化發展、推進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實現社會保障定型、穩定和可持續發展作出了積極努力。持續關注區域統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就西北旱區農牧業可持續綜合開發、赤水河流域連片扶貧開發、蘆山地震災區生態建設、大別山區綜合性生態補償、野生東北虎和東北豹保護、南海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太湖、漢江、洞庭湖、塔裡木河、長江中下遊、淮河中下遊的水資源保護利用等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得到中共中央、國務院的重視和採納。

2013年 10月,張寶文在寧夏賀蘭縣立崗鎮蘭光村開展「西北旱區農牧業可持續發展」調研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民盟的優良傳統要繼承,也要創新,既不能忘本逐末,也不能固步自封。我體會,繼承和發揚好民盟的優良傳統,需要具備「四氣」:

心氣要正:正則品端,直則人立。人的價值取決於他的情感、思想和行動對增進公眾利益的作用有多大。作為盟員,實現自身價值,最首要的是保持政治上的堅定,為人正派,做事磊落,以實際行動弘揚正氣;

志氣要遠:器大者聲必閎,志高者意必遠。古往今來,立志者芸芸,遂志者寥寥,作為盟的領導幹部,應當志存高遠,胸懷全局,時刻牢記國家和人民的重託,牢記多黨合作的偉大使命,在歷史的進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勇氣要高:惟道義之交,可以終身。執政黨真聽意見、聽真意見,作為參政黨,建諍言、獻良策是應有之責。要有實事求是的勇氣,不人云亦云,不講違心話,不作違心事,不唯上,不唯書,不媚俗,不改忠直;

底氣要足: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就是要有真本事,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服務國家、造福人民,勤於學習,潛心積累,功底紮實,專業精湛,水平高,能力強,善工作。

政治交接,不惟一時;薪火相傳,期在綿久。政治交接既需要通過思想領域的政治學習、自我教育來實現,也需要通過切實的工作思路、方法和舉措來實現。我認為,搞好政治交接,從當前工作整體部署上需要把握好四點:

做中國道路的擁護者,繼承傳統,同心同行。引導廣大盟員繼承多黨合作優良傳統,始終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最大的政治共識;深刻理解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性質、特點和優勢,明確參政黨的政治地位、時代責任,為促進民主政治建設作出努力;堅決摒棄實行西方兩黨制、多黨制、三權分立等錯誤思想。

做參政黨職能的履行者,參政議政,獻計出力。發揮智力密集、視角客觀、氛圍寬鬆、渠道暢通的優勢,圍繞經濟建設中心,把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作為發揮作用的重點方向;堅持以人為本,把改善民生作為參政議政、服務社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毫不動搖地做改革的促進派,圍繞改革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積極建言。

做執政黨建設的學習者,固本強基,求真務實。作為參政黨,唯有切實加強自身建設,才能跟上執政黨勵精圖治、銳意進取的步伐,承擔起參政黨的重任。要以執政黨為師,深入研究分析自身建設面臨的形勢、問題,積極探索參政黨建設規律,不斷提高「五種能力」,努力把民盟建設成為高素質的參政黨。

做中國夢的踐行者,追尋幸福,共創和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體現道路優越、理論先進、制度健全、文化自信的最佳途徑。要把中國夢作為引領民盟前進的目標指向和價值追求,引導廣大盟員立足本職、愛崗敬業,把個人夢與中國夢聯繫起來,既實現自身價值,又能夠為中國夢的實現盡職盡力。

回溯歷史,民盟在多黨合作進程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華章,一批政治家、科學家、藝術家、大學者雲集於斯,在他們身上體現出的道德操守、人格魅力、學識修養、氣度胸襟,經過歲月積澱,形成了凝聚民盟組織的重要精神力量。我們這一輩盟員沐浴在他們的璀璨星輝當中,唯有載兢載惕,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做到知盟愛盟興盟、知國愛國興國,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民盟中央主席)

相關焦點

  • 西南聯大:弦歌不輟 薪火相傳
    西南聯大:弦歌不輟 薪火相傳 2020-09-11 19: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弦歌不輟 薪火相傳
    弦歌不輟,薪火相傳,我們學校就這樣在經歷各種艱難困苦中越來越走向輝煌。想到這裡,我突然感到想為學校寫點什麼的文章有了,那要完成的責任可以實現了。心上的一塊石頭落了地,頓時感到渾身輕鬆愉快起來。
  • 百年根脈系邢襄 弦歌不輟薪火傳_邢臺日報_邢臺網
    百十載砥礪耕耘,百十載風雨兼程,新時代的邢臺學院,紮實踐行「純德實學」校訓,堅守初心,擔當使命,弦歌不輟,為黨和國家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斷開創建設特色鮮明的應用型高水平大學新局面。    心懷家國情,薪火相傳志更堅    回顧歷史,這所百年學府,胸懷家國情懷,始終以「應國家之需要」作為根植血脈的精神內核。
  • 「弦歌不絕 薪火相傳」 2019新尚之夜文藝晚會閃耀蓉城
    5月18日,由新尚集團主辦的「弦歌不絕 薪火相傳」——2019新尚之夜文藝晚會在五糧液成都金融演藝中心舉辦。名校學者、一線大咖、優秀藝術家等齊聚晚會,給觀眾朋友們奉獻了一臺精彩紛呈的文藝晚會。薪火相傳 助力教育從未停歇本次晚會是為了紀念石室中學辦學2160周年,慶祝重慶大學建校90周年。由學生們共同排練演出的啦啦操《Runnin》、音詩畫 《多想對您說》、舞蹈《春回滿庭芳》、主題歌《創享未來》等節目也為文藝晚會增色不少。在與知名藝人合作演出的節目中,同學們表現出了可以媲美專業人士的藝術素養和舞臺感染力。
  • 華彩醫聲|鳳凰花開 弦歌不輟——不一樣的「雲端」畢業季
    華彩醫聲|鳳凰花開 弦歌不輟——不一樣的「雲端」畢業季 2020-06-12 03: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統文化公益講堂弦歌不輟,張其成詳講《黃帝內經》與智慧養生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夏和順/文 嚴秉珂/圖 弦歌不輟,薪火相傳。9月6日上午,著名學者、國學養生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創院院長張其成博士作客深圳戲院,詳講《黃帝內經》與智慧養生。
  • 天涯明月刀手遊薪火相傳怎麼做?薪火相傳任務完成攻略[多圖]
    天涯明月刀手遊版本更新之後帶來了很多新玩法,其中就有薪火相傳,想要完成薪火相傳任務需要怎麼做?接下來,小編會在下方的攻略中,為大家帶來最新的薪火相傳任務攻略,幫助大家了解薪火相傳的玩法。天涯明月刀手遊薪火相傳任務完成攻略
  • 弦歌不輟一甲子 豪情滿懷再出發 江蘇航運職業技術學院舉行建校60...
    中國江蘇網訊 甲子黌序,弦歌不輟,薪火相傳,砥礪前行。11月21日上午,江蘇航運職業技術學院舉行「新起點新徵程新輝煌」建校60周年高質量發展大會。
  • 「詩潮湧動 弦歌不輟」——記高新一中2018屆初三學子畢業典禮
    詩潮湧動     弦歌不輟顧偉利 相逢是一種蕩漾的詩潮是大浪滔天  洗禮了  無數載日月精華的   小平島是驚濤拍岸  激蕩了  千萬重豪情壯志的   心跳是洪波湧起  峻峭了  不勝數春華秋實的  人文學校讓我們   在水千條山萬座後    深情擁抱
  • 粉絲投稿|歲月如歌,弦歌不輟.
    常說」歲月如歌「。每當回想起前段歲月,總能想起那年最印象深刻的歌曲,或輕快、或沉悶、或啟迪、或銘心。雖然先天欠缺五音不全,還是積累一些對音樂和歲月的體悟。就像雖然長得醜,可是終究你不能阻止我追求美的權利。姑且,選擇幾首具有代表性的寫一下。《2002年的第一場雪》 ,這首歌應該是刀郎最紅的廣為傳唱的歌曲。2004年下半年開始流傳到付店鎮,在大街小巷口耳相傳。
  • 傅謹:戲曲藝術——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
    戲曲藝術的薪火相傳,靠的是一代代戲曲藝術工作者的長期共同努力,靠的是戲曲優良傳統的接續傳承,靠的是守正創新,靠的是從弘揚中華文化戰略高度推動戲曲藝術健康發展的使命和責任。  戲曲藝術薪火相傳,既要十分重視經典劇目的傳承傳播、戲曲表現技法的代際傳承,還必須致力於符合戲曲藝術規律的新劇目創作。
  • 青藍相繼 弦歌不輟
    千年國醫,百年家學,青藍相接,薪火相傳。系統國醫第六代弟子們將牢記恩師教導,精勤不懈,以身載道,將系統國醫發揚光大,為振興中華傳統醫學而不懈奮鬥!
  • 佛山IN35 薪火相傳
    總教練:勞碧瑩Meko教練:IN22崔紅茵 , IN27廖成坤 無論您是介紹人,Buddy或教練,邀請你5月7日(星期日),晚上7點半回來IN35的薪火相傳,見證不一樣的他們
  • 【不忘初心 薪火相傳】吳忠市公安局舉行人民警察榮譽儀式
    1月22日,吳忠市公安局隆重舉行「不忘初心、薪火相傳」人民警察榮譽儀式,進一步增強全市公安民警的職業榮譽感、歸屬感、自豪感,傳承優良作風、弘揚主旋律、唱響正氣歌、傳播正能量,激勵全市公安機關和廣大民警、輔警進一步增強責任擔當,以更加高昂的鬥志和紮實的作風投入到平安吳忠建設中。
  • 民盟上海市第十五次代表大會舉行 張寶文出席並講話
    張寶文主席講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張寶文出席開幕式並代表民盟中央致賀詞,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尹弘代表中共上海市委出席開幕式並講話,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民進上海市委主委蔡達峰代表本市各民主黨派市委、市工商聯向大會致賀詞,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沙海林宣讀了中共上海市委賀信。
  • 寧夏:第十二屆「薪火相傳」宣講活動舉辦
    中國網11月17日訊 11月17日,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文物局)聯合主辦的第十二屆「薪火相傳」宣講活動在銀川舉辦。 本屆「薪火相傳」活動主題為「匠心扶貧 與愛同行——尋找匠心傳承 助力扶貧傑出貢獻者」,旨在全國範圍內尋找文化遺產領域內,通過傳統手工藝振興鄉村經濟,或具匠人之心紮根某一領域而造福一方的傑出個人和團隊。
  • 薪火相傳為夢想!我州這個文學社成立20周年啦,有你的回憶嗎?
    薪火相傳為夢想!我州這個文學社成立20周年啦,有你的回憶嗎?當年杏壇文學社的創始人,現任該校黨委書記、校長張兵在講話中,寄語杏壇新老學子應謹遵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勤學、修德、明辨、篤實」「愛國、勵志、求真、力行」的要求,高揚自信的風帆,蕩起進取的雙槳,追夢不止,圓夢不輟,讓青春因夢想而激揚、因奉獻而厚重、因拼搏而出彩,在拼搏奮鬥中書寫無愧於時代、無愧於青春、無愧於人生的壯麗詩篇。
  • 《最美的鄉村》薪盡火燃,薪火相傳
    這就是俗話說的「薪火相傳」吧!在中國人的傳統之中,有著一種很執拗的「利他」精神,所以也只有中國的文人,才會能說得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種話。
  • 【花開松外 新城 黨建】上外松外學校「讓初心薪火相傳 把使命永擔...
    2020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99歲生日,為慶祝黨的生日,上海外國語大學松江外國語學校黨總支下屬各支部圍繞「信仰如山、信念如鐵、信心如磐——讓初心薪火相傳 把使命永擔在肩」主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黨日活動。
  • 薪火相傳 | 中國芭蕾為何自成一派?
    半個多世紀以來,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排演的薪火相傳,迄今為止6代「瓊花」及演員們的精彩表現,讓這部中國芭蕾經典深入人心。  從最初的創編者到後來的表演者,他們都深刻認識到,表現《紅色娘子軍》這樣的革命歷史題材,必須要走芭蕾舞本土化、民族化的道路。劇目的創演,是不斷向生活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