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周三

2020-12-25 荒然一夢

在濟南府的泰安州,有一個名叫張太華的人,此人家中富裕,是當地有名的富吏,原本生活的無憂無慮,然而,最近,他卻十分的苦惱,因為他的家中常常有狐狸騷擾,讓他不勝其煩。他找人多次進行驅趕,想要遏制住它們騷擾的步伐,但卻沒有效果。他將這件事說給當地的知州聽,知州也沒有辦法,只能任由狐狸騷擾下去。

當時在泰安州的東面也有一隻狐狸住在村民的家裡,而且很多人都見過他,那隻狐狸是一個白髮老者,這人十分的守禮,經常和村裡其他的人互通往來,如同一個真正的人一樣。他自稱在家排行老二,因此人們都喊他胡二爺。

當時恰巧有一位書生來拜訪知州,談話間將胡二爺的奇異之處說了出去。於是知州就為那名富裕的州吏出主意,讓他去問問胡二爺,州吏聽完也覺得方法可行,但是不知道胡二爺這件事是真是假,剛好當時在衙門當差的有一位是胡二爺同村的人,向他一打聽,果然如此,於是,二人便一起回到了衙役的家裡,在衙役家裡設宴,請胡二爺前來做客。

做客的時間到了,胡二爺欣然來到宴席前,大家行禮之後開始喝酒,張太華仔細觀察胡二爺,發現果然如傳聞一樣,胡二爺如同一個正常人一般,於是便請求胡二爺幫他驅趕自己家裡的狐狸。

胡二爺聽完,說道:「我早知您家裡發生的事情,但是我卻不能親自去幫您,我有一位朋友,叫周三,他住在岱廟,平日也不問世事但他的本領卻十分大,他一定可以降服它們,我替您求他一下,讓他幫您。」張太華聽完之後大喜,再三的向胡二爺致謝,酒足飯飽之後,胡二爺與張太華約好,讓張太華第二日在岱廟的東面設好宴席等著,張太華欣喜的答應,一定照辦。

第二天,胡二爺果然領著一個人來到了約定的地點,只見那人的臉看起來如同鐵一樣,上線長滿了捲曲的鬍鬚,穿一身騎裝,看起來十分的有精神。酒過三巡,周三開始說話了:「剛才胡二弟已經將您的情況告訴了我,我已經將此事了解的十分詳細了,只是,您家裡的那位他有很多的同夥,只怕好言相勸是沒有用的,難免要用到武力。因此需要借住在您家,有什麼事情您請吩咐我一聲,只要我能辦到定然在所不辭。」

聽完這話,張太華有些猶豫,這不就是趕走一隻狐狸,再住進來一隻狐狸,那不就是用兇暴換兇暴嗎?這在本質上並沒有什麼變化啊。他心裡在默默思索,有些遲疑不決,遲遲不敢答應。似乎是看出了張太華的心思,周三說道:「您不用害怕,我和那些狐狸是不一樣的,而且我和您有同住的緣分,您不用懷疑我的用心。」張太華想了一下,便答應了。於是周三又囑咐張太華明日和全家人一起關上房門在屋裡等待,萬不可喧譁,張太華表示一定照做。

張太華回到家之後,全都按照周三的囑咐一一照做安排好了,到了第二日,一家人坐在屋裡,聽到了院子裡傳來了攻擊以及打鬥的聲音,又過了大約一個時辰,聲音漸漸消失了,張太華才打開房門出來,看到院子的臺階上,灑落了許多的鮮血,臺階上放著好幾個狐狸頭,有的像碗一樣大,有的如同一個小碟子般大小,他知道自己院子裡的狐狸已經被除去了。

再來到了為周三整理好的房間,看到周三正端坐在屋裡,看張太華過來,周三拱手說道:「蒙您重託,您院子裡的妖怪已經全部除去。」從此以後,周三便住在了張太華的家裡,兩人見面,如同賓主一般,張太華的家裡再也沒有狐狸騷擾他了

相關焦點

  • 石隱園:《聊齋志異》誕生地
    蒲松齡書館工作人員介紹蒲松齡與《聊齋志異》的故事(資料片)。畢氏一族興衰變遷、《聊齋志異》創作成書都與一座名園緊密聯繫在一起,這座園子就是石隱園。明朝尚書畢自嚴隱居於此  石隱園是魯中地區古代園林建築的傑出代表,其主人原為明朝崇禎元年戶部尚書畢自嚴。西鋪畢氏家族,世稱「淄西畢氏」,原籍為冀州棗強,第二世畢敬賢因樂其風水,再遷崔家莊為業。
  • 《聊齋志異》與中國狐鬼文化
    自古以來,狐鬼觀念深入人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狐鬼文化是一種堅定信念,也是一種無形的束縛,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展示了神仙狐鬼精魅的千姿百態,跨人、妖、鬼、狐四界,揭露社會黑暗,批判科舉弊端,歌頌人鬼相戀,追求美好理想。本文將深刻分析狐鬼的性格特徵,並以各類文學作品為例,詮釋狐鬼文化之所以崛地而起並且經久不衰的原因。
  • 數據集示例【聊齋志異】
    很多影視作品的創作都是從傳統文化汲取營養和尋找靈感,在所有被改編的古代文學作品中,《聊齋志異》是其中最重要而特別的文化ip,瑰麗奇譎的神魔鬼怪、逼真奇趣的妖法幻術帶給觀眾的感官刺激,在高超的拍攝技巧和後期特效製作方面更顯得遊刃有餘。《聊齋志異》不像《封神榜》在厚重的歷史背景下演繹利益鬥爭和壯烈的國家戰爭,也不像《西遊記》需要搭建龐大的仙魔體系和完整的敘事結構。
  • 《聊齋志異》與道教思想
    《聊齋志異》打上了道教思想的深刻烙印。用道教思想解讀《聊齋志異》,或許可以更好地揭示這部傳世經典獨特的思想內涵。 蒲松齡(1640—1715)世稱聊齋先生,他出生於沒落的儒商家庭,少年時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第一,稱為神童,名震一時。
  • 【聊齋】孫啟新:聊齋志異刪去唐夢賚納婿的篇章
    淄川翰林編修唐夢賚以事至青,試之果驗,遂以其女字之,淄川蒲松齡以登《聊齋志異》。逾數年,知識不異常人。今國學生懷曾,其子也。"文中的「華齡」,《青城縣誌·選舉志》記載,其為歲貢。按乾隆《青城縣誌·祥異志》記載,唐夢賚將女兒許配神童範祖禹,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間專門記述此事,但現有《聊齋志異》篇目中卻沒有此文。對此深感意外。
  • 《聊齋志異》與西方奇幻文學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聊齋志異》於19世紀末葉傳入法蘭西。當時,法國東方學學者於維樂率先將蒲松齡的《種梨》譯成法文,刊載在《亞洲志》上。于氏的法譯文相當準確,且保留了「異史氏曰」的作者結語,表達蒲松齡對「蠢爾鄉人」慳吝昏聵的鄙棄,讓法國讀者得以對《聊齋志異》管中窺豹。
  • 聊齋志異之小謝——唐寧
    當初的《聊齋志異》系列真的聚集了好多美人,風情靈動的女子、古靈精怪的女子、妖豔動人的女子在小編心目中,既溫柔又可愛的女子就是唐寧姐姐飾演的小謝啦當初真的好喜歡小謝哦,她溫柔知禮,又不缺乏可愛的師妃暄也是驚豔了小編的童年那個時候年少,關注的點竟然是在師妃暄的名字上,就覺得怎麼會有人叫這麼好聽的名字呢嘿嘿嘿戴著面紗也難掩唐寧姐姐的盛世美顏,她在小編心目中也是小仙女般的存在了電視劇中的小謝最後投胎重生成人啦,和陶望三幸福的生活在一起霍思燕姐姐也在《聊齋志異
  • 《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是達摩祖師轉世?!
    2017年9月2日至13日,我把25集電視劇《聊齋先生》慢慢看完,這之前有通讀《聊齋志異》的基礎,第一次通讀時間是2013年11月24日到2014年4月18日。這首次的通讀,與我1989年6月18日在廈門新華書店購買《聊齋志異》這本書,竟然相隔25年。我的深切體會是,學佛修行到需要「打開窗戶」看「六道」的時候,通讀《聊齋志異》有助於更深地理解佛法奧妙。
  • 《聊齋志異》——「起死回生」現象分析
    引言:《聊齋志異》中經常出現人或鬼或狐或精等的起死回生現象,其中不同故事中的死亡與復活都有著各自的獨特之處,起死回生的奇妙在蒲松齡的筆下顯得不再如往常我們所讀過的故事那樣平淡。02《聊齋》中的「起死回生」世界在《聊齋志異》當中的起死回生又是如何體現的呢?
  • 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說《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又名《鬼狐傳》、《異史》,因為書中很多篇幅描寫了書生與鬼和狐狸精的故事而得名。《聊齋志異》因為傳世版本太多,篇幅多少不一,一般認為是491篇到496篇左右(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
  • 好書推薦——蒲松齡與《聊齋志異》
    好久沒寫書評了,今天給大家講講耳熟能詳的《聊齋》故事。記得最開始知道這本書,還是在語文書上《聊齋志異》中的選段《狼三則》,大致講的是一位屠夫夜晚挑著擔子回家,途中被兩隻狼跟隨,屠夫躲到稻草中,一隻狼站在前面假裝睡覺,想讓屠夫放鬆警惕,另一隻狼從後面悄悄靠近,最終被屠夫識破,手起刀落,成功反殺兩匹狼的精彩故事。書頁的下面小字部分會對這些古文中一些字詞進行解釋,《聊齋志異》的解釋,一直印象深刻。
  • 淄博聊齋俚曲:蒲松齡繼《聊齋志異》之外的另一大創作
    聊齋文化,是一張舉世皆知的名片,是山東淄博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日前,「六藝秀淄博」系列活動之「寫淄博」媒體採風活動拉開序幕,媒體採風團一行來到淄博淄川夢幻聊齋城、蒲松齡紀念館品讀聊齋文化,穿越時光的輪迴與一代文豪蒲松齡相遇。
  • 我與聊齋志異結緣是從席方平開始的
    從此就對蒲松齡和聊齋志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了解到蒲松齡後人闖關東的坎坷經歷,以及聊齋志異手稿輾轉流失的曲折過程,也就有了去山東省淄博市蒲松齡的故鄉遊覽的願望。一個秋高氣爽的時節,我到山東青島的途中正好路過淄博,就決定順路去蒲松齡故居看看。
  • 聊齋志異10件服飾撞衫,劇組雖窮,聊齋群星卻經得起貨比三家
    今天我們來扒一扒聊齋志異中的10次撞衫,劇組雖窮,聊齋群星卻經得起貨比三家,一起來比比看。2、《聊齋志異》李冰冰飾演小翠VS《秦王李世民》陳秀麗飾演長孫瓏兒3、《聊齋志異》5、《聊齋志異》蔣欣飾演蛇姬VS《聊齋志異》萬妮恩飾演明霞公主
  • 好看的古裝神怪電視劇推薦:《新聊齋志異》
    最近劇荒,酷愛看古裝劇的我在記憶裡找出了一部讓我童年印象深刻的劇,那就是我要推薦的這部2005年播出的《新聊齋志異》。《新聊齋志異》劇照《新聊齋志異》由六個小單元構成,全部改編自蒲松齡的小說《聊齋志異》。作為新式系列劇的典範之作,你仔細看這部劇的劇照你就會發現,這部劇簡直是眾星雲集。
  • 外國人視角的《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根據聊齋短篇故事改編的電影《倩女幽魂》《畫皮》可以說在中國家喻戶曉。
  • 「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聊齋志異》
    ——蒲松齡《聊齋志異》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成書於清朝初年。它的出現造成了志怪傳奇類小說的再度繁榮。在《聊齋志異》出現之前,也曾有不少志怪傳奇類的小說,但《聊齋志異》卻超越了它們,成為了這一類小說最傑出的文學名著,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它將宗教迷信意識轉化為文學的審美方式。
  • 聊齋志異「特殊版本」入手記
    作者 | 北平狂人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曾經有一段時間,對收集聊齋志異的各種版本特別熱情。大小書攤,不同的書店,網上幾大平臺,都留下了我孜孜尋找的足跡。聊齋志異對於人的這種魔力,應該是影響了不同層次的人,影響了不同城市,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愛好者。它從最開始的傳抄本,到後來的木刻本,再到後來的石印本鉛印本,一直到今天的膠印本,版本不可謂不複雜,所以想收集齊全也相當不容易。在收集了一部分當代印刷本以後,又開始接觸影印本。
  • 《聊齋志異》中的「夜半女子」為何都是美人?
    《聊齋志異》 敘述的大多是燈前月下的「夜間」故事,給人以煙雲般模糊感。因而,作者筆下的女性多是美的,便不足為怪了   ■《聊齋志異》善於通過寫男性之「狂氣」,影寫女性「嬌韻」之美。按照古代禮法,男子狂放地看女性是「犯規」的,但《聊齋志異》中的男子並不管那一套。
  • 同樣都是經典,《聊齋志異》為何沒有當選四大名著?
    《聊齋志異》是清朝文學家蒲松齡創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蒲松齡通過491個精彩的鬼怪狐仙故事,將文言短篇小說推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那以後,文學家再也沒有創作出與《聊齋志異》相提並論的文言小說了。既然《聊齋志異》如此經典,為何沒有當選四大名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