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馬親王的小說《長安十二時辰》最近被改編成了電視劇,搬上了大銀幕。親王的小說風格自不必多說,他總能將真實的史料和推理懸疑結合起來,甚至還能加入點現代元素,讀來不僅不感違和,還讓人拍案叫絕。
《長安》便是這樣一部劇,讓我欲罷不能的不僅是劇中嫉惡如仇、殺伐果決的張小敬,還有「大案牘術」加持下的靖安司、「望樓」加持下的天眼系統、比三維實景還要逼真的長安實體三維模型。
在作者筆下,一個古代旗艦版的智慧城市——長安,呼之欲出。
「智慧城市」的血液就是數據,而且是各個行業的多源數據,所謂大數據。作為智慧長安,自然不遑多讓,甚至靖安司還配備了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
這個數據中心保存著戶籍、稅收、人口、土地、軍籍、房屋、通關文牒、工商信息、營造記錄等幾乎涵蓋大唐所有行業、所有領域的各類數據。
小到普通百姓得婚喪嫁娶,官員得人事變動,大到水利土木建設,都會記錄下來,由於缺少現代信息化工具,這些數據都依賴「錄入吏」人工記錄,工程浩大,紙張耗費極大,所以劇中還提出了造紙術得改進,用低成本得竹子代替成本較高的藤樹,算是需求倒逼技術迭代得典型案例了。
數據中心都有了,智慧長安如何使用這些數據呢?大家都知道了,大案牘術其實就是現在所說的大數據挖掘,作者將這個概念引用到一千年前的唐朝,重新取了個符合古代氣質的名字,在劇中使用得活靈活現。
大案牘術以各類檔案卷宗登記的數據為基礎,提供分析結果,可以說推動了整個劇情的發展。觀劇過程中經常會聽到類似於「給我調出 5 天內出入長安的所有馬車記錄」的對話,當然這種單純的數據查詢算是牛刀小試了。
更厲害的是使用大案牘術來分析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獲取「用戶畫像」,第一男主張小敬,在劇中前半段甚至也號稱是大案牘術選出來的最佳破案人員。
這裡不得不提大案牘術的創始人「徐賓」,這傢伙是個 24K 純工科男,堅持只有數據不會騙人,並且他記憶力驚人,腦袋簡直就是個數據中心還帶高效索引的那種,不僅可以準確給出數據結果,還能快速找出數據在檔案櫃的位置。如果說靖安司的檔案材料庫是數據中心的話,徐賓就是那個中央處理器。
在劇中徐賓一度遭受信任危機,自己也被數據挖掘了一下,從家庭狀況、妻子的職業狀態,個人的過往經歷全部被扒出,甚至連從某天開始,喝的酒檔次提高了都被查了出來。
大數據在提供便利的同時,我們在大數據面前也變得毫無隱私可言,1000 多年前的徐賓在酒館喝個酒,被發現異常;1000 年後的你在京東買個牙刷,第二天在微信公眾號廣告裡就能看到各種相關產品的推薦。
大案牘術也好、大數據挖掘也罷,希望這些數據的把控者們,善用數據,不作惡。學學靖安司多幹點為國為民的好事,有點社會責任感,別光想著掙錢。
智慧城市自然缺不得可以實時監控全城街道的「眼睛」。劇中「望樓」就扮演著「天眼」的角色,坊間街道的實時狀態全靠它監控著,而且它還能快速傳遞信息。
「長安城三百零八坊,每三百步設一望樓」。站的高方能望的遠,望樓比周邊的建築物都要高,一旦發現異常,樓上的武侯會用方格幕布向臨近望樓傳遞信息,片刻即可傳回靖安司總部。
與此同時,望樓還擔任異常監控定位得作用,劇中多次出現望樓上得武侯通過發射煙彈,定位狼衛位置,方便張小敬去追捕得場景。這跟現代 GPS 定位相比也不遑多讓。
更厲害的是,望樓上的武侯還能遠程精準打擊目標,這可比我們城市得天眼系統還厲害了,畢竟咱們得天眼可不能開槍射箭~~~當然時代不同了!
最後提一下,望樓還真不是作者虛構的,古代一直都有,而且多次出現在詩作中,比如唐朝邵謁的「繁華朱翠盡東流,唯有望樓對明月」。
歷史上的望樓
按馬親王的說法,望樓的靈感來自於烽燧堡的傳播原理和軍中望樓,但做了一定的誇張,畢竟唐代沒有衛星也沒有手機,只能靠人肉基站了。
作為智慧城市血液得數據,其安全至關重要,靖安司得數據中心裡得存量靜態數據不僅有武侯把守,還有大鑰匙鎖著,安全性還是不錯的。但是望樓上頻繁傳遞得動態信息得安全性該怎麼保證?
智慧長安自然考慮到了這一點,望樓上的「通訊員」按照約定的規則,通過「拉帘子」把要傳遞的信息加密轉譯成符號傳遞出去,這可比各種古裝劇中用爛的飛鴿傳書要靠譜、新穎多了。
這種「拉帘子」方式,讓我很容易想到的加密方法就是二進位,帘子不拉就是 0,拉起就是 1,合起來可以轉為一個十進位數值, 通過這個數值去密碼本裡找對應的漢字。
按劇中姚衛率的說法,望樓信令是以八卦卦象變化而來,設計繁複,短時間難以記憶。網上也有人根據這個提示通過算籌、先天八卦卦象、先天八卦數字等知識破解了「狼進入西市」這句話,我看了一下分析過程,不明覺厲!有專家說,二進位也是受中國八卦圖的啟發而發明的,也許真的是殊途同歸呢!
信息加密方法固然重要,信息的傳播載體也同樣重要,劇中給靖安司通傳望樓消息的「通訊員」陸三就是個內奸,任你加密方法多麼複雜,也無可奈何。
內奸陸三
在量子通信出現之前,世界上沒有絕對安全的加密算法,破解無非是時間問題,而且隨著計算機性能越來越高,這破解時間也會越來越短。從目前來看信息安全問題,任重道遠啊~
數據分析結果需要有一個展示平臺,作為智慧長安的「服務中心」靖安司,自然不會忽視這一點。
靖安司指揮中心裡,大塊面積被長安 108 坊三維實體模型佔據了。
這些三維模型可不是擺著撐場面,是真有使用的,比如劇中實時監控狼衛的位置:當望樓傳回狼衛的當前位置,就會將人偶標記在模型的對應位置。
在 16 集中,三名著白衣的「工作人員」在模型旁邊,控制三個人偶在三維模型中模擬三個狼衛在前面駕馬車長奔,畫面右下角有個紅色的人偶就是張小敬在後方追擊。當前敵我態勢一目了然,給決策者提供了關鍵的參考信息。
追擊的張小敬
雖然沒有計算機等信息化工具,但靖安司卻用最樸素的手段把三維地圖和實際應用場景緊密結合,發揮其最大作用。相比較而言,我們一些智慧城市項目中的三維球展示,除了效果酷炫外真的看不出有什麼實際應用價值,希望近來 GIS 和 BIM 得結合能給智慧城市中三維應用注入新的生機。
光是三維模型靖安司覺得還是不夠,二維平面地圖他們也用上了。
長安平面圖,侵刪
劇中,張小敬查出狼衛是要火燒長安,於是徐賓這個計算中心,調出相關信息,在地圖上分析出火災會對長安造成的損害。
徐賓在地圖標註受災點
如果把牆上掛的地圖做成電子地圖,那根標記用的杆換成滑鼠,此時徐賓就是 21世紀 GIS 從業人員。
基礎數據、信息安全保障、天眼系統、大數據挖掘系統、二三維可視化工具都有了,智慧長安自然水到渠成,但這也僅存在于靖安司。
1000 多年前,憂國憂民的徐賓給政府上雲計算的理想實現不了;1000 多年後,太平盛世下的我們衣食無憂,享受著社會進步、技術進步帶來的便利,珍惜當下吧~~~
最後畫了一張智慧長安的系統架構圖,止增笑耳。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視頻截圖,侵刪。
本文轉自公眾號:碼上GIS,內容有趣,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