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專家:楊景哥主任醫師 講師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胃腸外科
談到減肥,很多人都認為那是愛美的追求,是為了擁有一副傲人的身姿。實際上,肥胖,已經構成威脅人類健康的全球性問題。
有研究顯示,肥胖者的壽命比正常體重人群至少縮短7年。肥胖給人們帶來的不僅僅是外貌體型上的影響,它還會引發一系列的身體和心理問題。於是,不少人都成了減肥這項事業的終身奮鬥者。
可有那麼一些人,無論是通過控制飲食、運動、還是藥物治療等方法,都無法奏效,需要通過手術才能解決問題。
這不,近期網上關於楊天真要做切胃手術這件事,就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熱烈討論。甚至很多人都表示不太理解,為了減肥去切胃?這是連命都不要了嗎?
一、傳統減重方法效果有限,減肥手術應運而生
事實上,對於嚴重肥胖以及伴隨糖尿病的肥胖人群來說,通常的減肥方法,如:控制飲食、運動、藥物、針灸等等,所能達到的減重效果非常有限,也很難徹底有效的根治肥胖症。
於是,減重外科手術應運而生。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楊景哥醫師告訴我們,很多肥胖患者術後一個月後就能減掉幾十斤,大基數的、幾百斤的重症肥胖者術後一個月能減重100多斤。目前減重手術最常用的有胃旁路手術和袖狀胃切除術。
胃旁路手術是將胃部分為上下兩個部分,較小的上部,和較大的下部,然後截斷小腸,重新排列小腸的位置,改變食物經過消化道的途徑,減緩胃排空速度,縮短小腸,降低吸收。因為該項手術還對2型糖尿病能有效緩解,因此也被稱為減重及糖尿病的「金標準」手術。
而袖狀胃切除術會切掉8成的胃體積,剩下的胃容量大概是八十到一百毫升的容量。做完手術之後胃的容量變得很小,除了會降低食量外,還會減少刺激食慾的荷爾蒙分泌量,因此食慾也會降低。對於那些BMI較高 (超過40) 而又難以減低食量的人來說,此手術能達致理想的減重效果。
經過數十年的臨床沉澱,減肥手術已經成為治療肥胖症及2型糖尿病、血脂代謝異常、高血壓等代謝性疾病切實有效的方法,而且是獲得長期而且穩定減重的唯一方法。
而且,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楊景哥醫師告訴我們,這些手術都可以在微創的技術下完成,可以用三個小孔、四個小孔、五個小孔甚至只用一個小孔就可以完成這樣的手術。它的併發症少、風險低。術後患者的疤痕非常不明顯,並且術後當天可以下地活動、術後第一天可以喝水、術後2~3天可以出院。
二、什麼適應症患者適合做減重手術?
既然手術效果這麼好,是不是所有肥胖的人群都可以採用手術來減肥呢?當然不是,減重手術是有嚴格的把控指徵的:
1、年齡
根據2019年中國的指南介紹:年齡在16到65歲之間可以接受減重手術。
年齡在12歲到16歲之間需要評估患者的肥胖程度,也可以在家屬、監護人的要求下進行減重手術。
2、腰圍
另外,還可以參考腹圍指標,一般男性腹圍超過90釐米,女性腹圍超過85釐米,可酌情考慮手術。。
3、BMI體重指數
BMI體重指數是國際通用的評判肥胖的重要依據。一般來說,亞洲人群的BMI≥32.5,即可採用減重手術;27.5≤BMI<32.5,如果同時合併糖尿病、脂肪肝、高尿酸血症等代謝性疾病,也可以考慮手術;25≤BMI<27.5,要考慮代謝性疾病的嚴重程度,慎重選擇手術;BMI<25者基本不考慮手術。
那麼,問題來了,BMI體重指數怎麼算?
BMI體重指數,用體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m)。下面就請對號入座。
過輕:低於18.5
正常:18.5~23.9
過重:24~27.9
肥胖:28~32
嚴重肥胖:大於32。
按照中國的標準,成年人中,無論男女,大於24就是超重,大於28就是肥胖。
三、減重術後需要注意什麼?
減重手術改變了胃腸道結構、改變了胃的容量,因此術後的管理非常重要,患者要積極配合醫生,做好飲食等各方面的管理。
術後早期除了要流質飲食外,還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合理補充營養劑,以維持機體健康所需。
減重手術是讓肥胖患者更加容易地控制自己的飲食、也減少飢餓感,同時減少吸收,給肥胖患者更好的條件去養成新的飲食習慣。如果患者術後不嚴格按照醫囑飲食,依舊過量進食,那可能會再次把胃的容積撐大,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當然了,有些人為了儘快達到效果,為此過度的控制飲食,這種行為也不可取,很容易導致營養不良,影響機體健康。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楊景哥醫師表示,做了減重手術是一定會瘦下來的,但並不是一勞永逸!手術可以給肥胖患者提供1~2年非常理想的體重下降黃金期,但也需要患者自身的配合,如果過了2年之後患者把做過手術這事給忘了,繼續攝入過多熱量,同樣會發生體重反彈。
最後,提醒大家,減重手術一定要都正規的三甲醫院,尋求專業的醫師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