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整理學》:閱讀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2020-12-23 星語愛讀書

這是個講究速度的年代,所有的事情都以快為勝,以速度為中心。就拿讀書來說,有人一個月讀六本書,有人一天讀一本書,還有人一年讀一千本書。

大家都講速讀,認為讀書越快越好。但書一定是讀得越快越好嗎?在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們看似讀完一本又一本的書,卻沒有時間靜下心來去認真品味閱讀帶給我們的快樂與安靜。

日本作家外山滋比古的《閱讀整理學》一書中,作者將閱讀分既知的α型閱讀,與閱讀未知的β型閱讀。

作者認為,既知的閱讀就是一看就懂的閱讀,這樣的閱讀,儘管可以很快地讀完一本書,但是一種沒有多少意義的閱讀。真正意義的閱讀是閱讀那些自己認為讀不懂的東西,也就是未知的β型閱讀。

未知的β型閱讀就好像是在登山一樣,需要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前進。這種閱讀是一種穿透紙背的閱讀,是弄清楚文字背後的深層次含義的閱讀。

作者講了一種閱讀的方式叫素讀,就是「先不考慮文章含義,只是朗讀表面文字」,也就是既知閱讀,是語音閱讀。如小孩子讀唐詩,他們只是讀出了聲音,但不知道詩中的含義。

到了上學的時候,學生的閱讀就是一種未知的β型閱讀,學生每天都要學習自己未知的知識。

讀小說是一種既知型的閱讀,而要理解小說中作者要表達的深層含義就是未知型的閱讀。既知閱讀可以向未知閱讀轉化。

作者認為,一本好書,經典的、古典的書,一定要不厭其煩地一遍遍地閱讀才好,這也一個由既知閱讀向未知閱讀轉化的過程,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想到蔣勳老師,有人說蔣勳一生只讀了一本書,這本書就是《紅樓夢》,他把《紅樓夢》的骨頭腦髓都請透了。《蔣勳細說紅樓夢》,將《紅樓夢》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徵細細道來,每每讀來都叫人慾罷不能。

作者在《閱讀整理學》中提到的素讀,讓我想到《如何閱讀一本》中所說的基礎閱讀,是一種最基本的閱讀,而未知的閱讀就是深度閱讀。基礎閱讀是深度閱讀的基礎,沒有基礎閱讀就無法完成深度閱讀。

同樣,素讀,也就是既知型的閱讀,是未知型閱讀的基礎。對了,未知型閱讀就是閱讀那些難以理解的內容,比如哲學。

大多數的人都喜歡既知型的閱讀,以為自己能夠讀懂的書才是好書,如果自己讀不懂就是作者沒寫好,或者不會寫。

實際上,我們的閱讀都是既知型閱讀和未知型閱讀的總和。我們讀故事的時候就是既知閱讀,而研究作者隱藏在文字背後的含義時,就變成了未知型閱讀。

作者還認為,真正能獲得高評價的閱讀,應該是第一次讀的時候不是很理解,或者根本不理解。不斷重複閱讀,做到讀書百遍,一定得耗費時間,但是何時能理解卻沒有保證,這就是所謂的β型閱讀。而且,不能因為不懂就要求別人教你,必須運用自己的力量去領悟。

《閱讀整理學》的作者外山滋比古是日本著名的語言學家、評論家、散文家。文學博士。著有《思考的整理術》、《修辭的殘像》、《近代讀者論》、《後窗的風景》等,對於文學方面的讀者方法論頗有見地,並在《莎士比亞與近代》中展現了其前衛視角。

《閱讀整理學》一書中,作者淺顯易懂的語言,講述了既知的α型閱讀,與閱讀未知的β型閱讀。倡導讀者靜下心來認真閱讀一本,閱讀不要圖速度,而要講質量和深度。

因為作者是日本人,所舉的例子都是與日本有關,而且書中還有一些日文,對於我這樣不懂日文的人來說,就有讀不懂的現象。

相關焦點

  • 名師談名著閱讀:親子閱讀具重要意義
    名師談名著閱讀:親子閱讀具重要意義 高凱 攝中新網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 高凱)「名著經過歷史、文化、種族的考驗,流傳至今,但是十三四歲的孩子不一定看到這點,尤其是成年人咀嚼起來內涵豐富的名著,對於閱歷淺的孩子讀來說,讀起來有困難,這種時候
  • 復旦附中語文特級教師黃榮華:語文考試中的閱讀命題,「閱讀意義...
    這對學生來說是極大的損失,也是我們教育極大的損失,更重要的是,這迎合了教與學中很不好的一種傾向,那就是聚焦提高考分的技巧和套路,而不是全面能力的提升。雖然要讓考試真正發揮出引領學生成長的功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不能因「非常之難」,就放棄考試超越考試的意義。
  • 從小閱讀的孩子vs從不閱讀的孩子,真正的輸贏就在「閱讀差異」
    人們熱衷於把孩子送進學前班提前去學拼音、學外語,熱切期待孩子每次考試都能拿好成績,熱情地給孩子報許多個課外班,培養各種才藝,他們認為這就是在起跑線上領先一步了。而早期閱讀做沒做,暫時看不出什麼差異。從學前到小學畢業,甚至到初中,課外閱讀少的同學如果只針對各種考試學習,常常表現出成績方面的優越。
  • 所謂「原版英文閱讀課」,究竟學什麼?(上)
    很多家長這樣問過,如何眾的教育機構提供的原版閱讀推薦中進行甄選,即便選擇了也不知道閱讀課上會上什麼。家長在給孩子選課的時候,希望能有一個展示,例如有課件的內容,作業的模樣,老師的風格和聲音等等。我們來看看在一堂英文原版閱讀中能學到什麼。斯隆原版閱讀進階熟悉斯隆教育的家長和同學們都知道,我們的閱讀課是以北美的教學大綱為設計框架,在此基礎上,知識、思考、溝通與應用四個能力的維度貫穿於學習中。在思考的環節中則是以批判性思維、分析性思維、創造性思維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和構建為主要的教學目標。
  • 【教育】突然愛上了自主閱讀,米樂的自主閱讀啟蒙之路,可以借鑑!
    旅行的點滴及攻略,還需要些時日慢慢整理慢慢分享。今天暫且不說行萬裡路,重點說說讀萬卷書。這個暑假,一年級的米樂突然愛上了自主閱讀,讀起書來如痴如醉。一個暑假讀完了十本書,共計151萬字。分享一下米樂的自主閱讀啟蒙之路,供家長們借鑑。
  • 閱讀,賦予我們什麼?培育了什麼?激發了什麼?
    人們崇學善學,認為學海無涯、學無止境,閱讀傳統和好學精神推動了中華民族文明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從孔子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到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從于謙的「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到蘇軾的「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從「鑿壁借光」到「囊螢映雪」,中國人對書本的熱情、對閱讀的推崇以及讀書之刻苦、學習之勤奮,可見一斑。
  • 毛道生:給教師的閱讀建議
    例如,閱讀了霍華德·加德納的《智能的結構》,就可以主動用多元智能理論去豐富自己的教育理論,改進自己的教育方法;閱讀了馬克斯·范梅南的《兒童的秘密——秘密、隱私和自我的重新認識》,就要學會尊重兒童和理解兒童,提升與兒童交流溝通的能力;閱讀了珍妮特·沃斯和戈登·德萊頓合著的《學習的革命》,就要用於教學改進和學法指導,提高教學和學習的效益。
  • 解讀《如何閱讀一本書》,閱讀的中級階段——分析閱讀
    是什麼造成了這種差別呢?這與讀者想獲得成長的閱讀目標有關,也造成了閱讀主動程度的不同。主動閱讀是比較好的閱讀,我們前面說過的檢視閱讀就是充滿主動、需要付出努力的閱讀方式。主動閱讀有一個核心,超越基礎閱讀層次的閱讀,都要以一定的順序提出適當的問題。具體說來,就是要帶著四個基本的問題去閱讀,並在閱讀的過程中做出回答。
  • 怎麼做一個優秀的閱讀者?
    「閱讀」幾乎是所有受過學校教育的人都能夠做的事情,但並非每個人都是優秀的閱讀者。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閱讀應該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讀文本」,另一個是「理解文本的含義」,而現實情況是,很多人在第二部分做得並不好。
  • 英語閱讀不是非「懂」其中文才叫「閱讀」:西藏達瓦節 Saka Dawa
    二:不是每一個英語單詞都需要用到,它們頂天了只是「閱讀詞彙」,而非「使用詞彙」,不是每一個「生詞」都「照單全收」,強力記憶它們的中文,不是每一個都要「知道」它的中文意思才叫「掌握」。我們學英語無非就是為了走出「學了忘,忘了學」的「怪圈」。就為這個,該怎麼學?
  • 閱讀(1)
    我不停地想工作,不工作也沒有什麼幹的。放下工作,吃,不喜歡,遊山玩水,沒有意思。工作就是一種最好玩的事情。」正頹廢之時,新年看到這段文字,感慨萬千。1月2日閱讀《黃永玉八十》至P180。「不能說我的每張畫都有深刻意義,明明沒有意義嘛!……什麼意義啊、崇高啊都是扯蛋的。比如有人問畢卡索的畫什麼意思啊,他用鳥的唱歌來比喻,畫畫就是這樣,不一定要講出意思。不要為講意思而畫畫。
  • 英語學到什麼程度,才能流利閱讀外刊雜誌?
    於是大家心裡發出過這樣的疑問:到底英語學到什麼程度才能流利看懂英文啊?今天,我們為大家帶來了,最適合基礎薄弱的同學進行高強度閱讀的集訓計劃:精華閱讀資源【Science頂級外刊】年度禮包。↓↓↓想要流利閱讀外刊,看懂英文原著快速蛻變英語大神?
  • 小升初閱讀2:《學溜冰》
    《學溜冰》  從前有一位體育老師,教我們溜冰。  開始時,我不知道技巧,總是跌倒。所以,他給我一把椅子,讓我推著椅子溜。
  • 顏荻評《閱讀希臘悲劇》《奧瑞斯提亞》︱悲劇為何要被閱讀?
    此標題似乎是說:悲劇是用來「閱讀」,而非「演繹」或者「觀看」的。這個與戈德希爾熱火朝天的舞臺事業看上去頗為矛盾的書名不免讓人疑惑:他為什麼認為希臘悲劇是要被「閱讀」的?他對悲劇的「閱讀」和他對戲劇作為表演藝術的熱衷又有什麼關係?要回答這兩個問題,我們需要先從戈德希爾對悲劇語言的持續關注談起。
  • 批量輪迴閱讀:孩子們天生就會的閱讀法
    01從大量閱讀到批量閱讀人們都知道大量閱讀的諸多益處。那麼,如何閱讀才能在量的積累上實現質的突破呢? 如何讓看過的書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呢?但「量大」只是有效閱讀的前提條件,它不能讓人們自然而然地做到「有效」。因為,如果不那麼上心,常規的或隨遇而安的閱讀裡容易弱化以下幾個重要學習環節:【關聯】人們閱讀大量的書籍,必然意在獲取大量的信息。如果不刻意去整理和關聯,這些信息都是以零散的點狀存在的,並不能構成系統的知識網絡。
  • 從5位民國大師的閱讀方法中,整理出7條適用於今天的高效讀書法則
    後來楊絳整理出來錢鍾書部分讀書筆記,外文筆記有3.4萬頁,中文筆記有1.5萬頁。錢鍾書說,一本書第二遍再讀,總會發現讀第一遍時會有很多疏忽。所以重讀是非常重要的。魯迅:閱讀技巧大匯總魯迅為我們整理出來一套非常完整的閱讀方法,可以說是非常全面了,而且簡單易懂。
  • Peggy專欄:什麼是真正的早教【Gymbo一周精華閱讀】
    什麼是早教?早教的對象是誰?內容是什麼?對我們會有什麼樣的影響?自從我們有了孩子,甚至準備有孩子,我們可能都考慮過這一系列的問題。早教的第一個對象是0-3歲的孩子。孩子成長發育的每個階段都有屬於那個階段的任務,而且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教育是個不可逆的過程,很多時候我們錯過了就錯過了,可能沒有機會彌補,或者需要花更長的時間和更多的精力去扭轉由於錯失教育時機而帶來的後果。
  • 以群文閱讀提出者趙鏡中閱讀理念為例 說說教師的寫作與積累
    閱讀趙鏡中在《從課文教學走向真正的閱讀教學》(《小學語文教師》2012年第四期)一文中認為,所謂閱讀,指的是從書面文字資料獲取意義的過程,而閱讀教學則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閱讀各種書面文字資料的實作中,逐步發展閱讀能力的過程與活動。
  • 對話閱讀推廣人|鮑盛華:閱讀讓寂靜的星空會說話
    因此,閱讀其實就是一場對話,是一個人與理想的對話,與行動的對話,與人的世界的對話,與自我內心的對話。當我們真正讀懂了天、地、人、己,那麼當我們抬頭仰望的時候,寂靜的星空也會說話。記者:您長期關注並支持吉林省的全民閱讀工作,多次參加「書香吉林講書堂」等全民閱讀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您感受如何?您對我省全民閱讀活動的現狀如何評價?
  • 呱呱閱讀讓英語閱讀繪本更智能化,讓孩子在英語閱讀中找到樂趣
    兒童英語閱讀作為輔助孩子全面提升英語能力重要的一環,也被細分了學科。嘰裡呱啦出品的「呱呱閱讀」就以其科學合理的分級與豐富的學習資源為優勢,在英語閱讀的細分賽道上脫穎而出。如大名鼎鼎的牛津閱讀樹、柯林斯大貓系列、尼爾森PM分級閱讀、學樂Sunshine等經典分級讀物。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英語閱讀繪本基礎與閱讀習慣,增強孩子的聽說能力。呱呱閱讀的分級體系對標藍思值和新課標要求,可以滿足不同孩子的閱讀目標、興趣和水平,基於兒童英語閱讀的路徑和特點,設計符合中國孩子英語能力進階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