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賭你不知道!香港街頭小吃背後隱藏了這麼多小秘密!

2021-02-16 港漂圈

早在來到香港之前,圈君就不知道吃過多少傳說中的正宗港式蛋撻,魚蛋,燒麥,外加所謂的鴛鴦奶茶。直到來了香港發現,輸了……原來香港的街頭小食遠不止這麼簡單的幾樣就能概括的,而且街頭小食也是香港文化的重要標誌之一。今天圈君就帶你好好扒一扒這些誘人的地道香港街頭小食。


 

其實,香港香港街頭小吃的發展還是很有歷史的,早在19世紀開始,香港就已經出現了路邊攤檔,推著手推車在街頭叫賣,不過在當時都是為了維持生計或是滿足社會低下層人們的溫飽需求。到了上世紀5、60年代,街頭小吃突然在香港流行起來,種類也開始變得多起來,因為價格又特別低廉,所以喜歡的人也越來越多。

 


圖片來源於《香港的另一面》蒙敏生著

不過,很快就跟內地的地溝油小吃一樣,香港的路邊攤檔因為衛生問題被政府一點一點取締了!但香港政府也不是這麼沒人性的,也是想出了一個雙方各退一步的結局方案,就是把這些路邊攤請進店鋪,各自有獨立店面繼續維持經營。雖然已經沒了路邊的「推車仔」,但小吃中的街頭情懷卻越發濃厚,逐漸形成了香港街頭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


其實,每次,圈君好基友們來香港的時候除了要帶他們飲早茶什麼的之後,這幫吃貨還強烈要求嘗試一下各種街頭小食,但是!種類也太多了吧,圈君實在不知道該推薦哪個了!雞蛋仔、碗仔翅、臭豆腐、魚丸丶魚蛋、砵仔糕、牛雜、格仔餅、炸魷魚須、串燒、燒賣、煎釀三寶、腸粉、貢丸、糯米餈等等……

 

現做現賣,現買現吃,每每經過旺角街頭穿著白襯衫的圈君都特別特別怕被各種醬汁蹭到,驚慌到也是沒誰了!不過這些種類豐富的小吃背後的故事你們都知道嗎?

 


說到吃魚蛋,圈君相信香港認第一絕對沒人敢認第二,說起來已經是十四年前了,2002年有新聞報導說香港人每天要吃掉55公噸,約375萬粒魚蛋,是學生最喜愛零食的第一位,足見魚蛋的地位。

 

想當年街邊攤為了降低成本,便用潮州白魚蛋的下欄,或不太新鮮的魚肉,溝勻再以油炸熟,誰知道居然大受歡迎,成為了香港街頭小食的「頭牌」!

 

說到魚蛋誰家的最好吃,圈君覺得其實真的都差不多,要出奇制勝的話只能靠個汁了,誰有推薦就別藏了快來告訴圈君!


說起這個,肯定有人要來爭說不都說澳門的葡式蛋撻最好吃麼?其實,下午茶來個蛋塔配上一杯奶茶,是不少香港人的固定搭配。雖然蛋塔是來源俞英式甜點custard tart,但香港的做法卻有所不同:以餅皮盛著蛋漿一起烘焗,製法獨一無二,在香港,蛋撻又有牛油餅皮和酥皮之分,牛油餅皮與西點的餡餅相近,口感爽脆之餘較完整結實;酥皮則由一層層薄酥組成,較為鬆脆。白菜蘿蔔各有所愛嘛!圈君最愛酥皮!不過最近特別火熱的芝士撻也不錯哦!

 


當然,雖然四處都有各種賣蛋撻的麵包店,但最棒的還是要數泰昌餅家了吧!那個人盡皆知的故事更是被被認為算是香港人集體回憶的一部分。就是在香港主權移交前最後一任總督彭定康,非常愛泰昌餅家新鮮出爐的蛋撻,好多次都是親自前往品嘗,誇讚說是「世界上最好味的蛋撻」,餅店內也有掛有店主和彭定康的合照與致謝信,不知道你有沒有試過呢?


根據圈君調查到的民間小料顯示,雞蛋仔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時已經出現,是以雞蛋、砂糖、麵粉、淡奶等造成蛋漿,然後夾在鐵製模板中在炭爐上烤烘而成,是香港地道街頭小食,傳統由街邊小販販賣。

 

其實這個雞蛋仔的來源歷史上並沒有特別清楚的記載,有個較可靠的說法是從前在雜貨店,每天都有為數不少的雞蛋破裂、破爛,為了不浪費棄掉,於是就嘗試加入麵粉牛油等物料弄成漿狀,然後倒模烘焗,後來為了美觀遂將模具設計成小小的雞蛋形狀,也因為這樣才有了「雞蛋仔」這個名稱。

 

現在,這雞蛋仔已經火到美國去了!各種創新吃法已經把圈君看呆了!


這就是一個加州的冰淇淋店叫Cauldron Ice Cream 新推出的「Puffle Cone」在 Instagram 上一炮而紅,這「Puffle Cone」其實是我們在香港街頭最常見的「雞蛋仔」!店主 Desiree Lee 將香港的街頭小吃引進美國,外脆內軟的雞蛋仔,內裡夾帶是冰冷香甜可口的冰淇淋,簡直是最好的配搭!

是不是超級心動?!沒關係!雖然沒有辦法跑到那麼大老遠去嘗嘗,但是據說灣仔的一家Oddies 甜品店也有賣「Puffle Cone」,經過的時候不妨來一下!吃到的小夥伴記得給圈君私信圖阿喂!

 

圈君想說,當年有多少單純的小夥伴被這個名字騙了,以為裡面真的有魚翅的?


碗仔翅其實就是一種香港街頭仿魚翅羹小吃,材料以粉絲為主,以澱粉將湯煮至濃稠,並加入老抽和生抽成棕色,冬菇絲和雞肉絲常被加入一起烹調,使湯羹的口感更為充實。


至於為什麼會叫這個名字呢?因為大概也是在50到60年代,香港街頭開始出現一批專門出售這類平民仿翅的小販,因為外觀上看起來和香港一些高級的酒樓或酒家飲宴時供應的魚翅羹相似,又是因為在小碗裡面盛著,所以「碗仔翅」就是它啦!據說早些時候,一些小販還會出售碗仔翅拌通心粉,能增加裹腹感,可作為簡單的午餐,但現在已較為少見。

講真,圈君一直不太能理解為什麼這麼多香港人鍾意吃這種沒什麼味道的通心粉,誰來解答一下?!

 


缽仔糕其實並不算是地道的香港小食,而是廣東的傳統小吃糕點,源自臺山四邑;傳統以粘米粉、紅豆及黃糖等材料放於臺山的小瓦缽中蒸熱製作而成,這種瓦缽現在基本已經絕跡了,據圈君調查,應該目前只有深水埗還有家店叫生隆餅家是以瓦缽來裝盛的!現在基本都改用小瓷碗或小膠碗作盛器,用糖方面也不單以黃糖製作,也有以白砂糖,冰糖或蔗糖的製作。



這貨在香港少說也有八十年歷史,它之所以叫糖蔥餅,因為夾在薄餅的糖有如一段段蔥白,是幾十年前小孩子的平價零食。圈君記得每次路過九龍塘地鐵站,在那個天橋的拐角邊上就有一個伯伯在賣。

 

糖蔥要由經驗豐富的師傅才做得好。做法是將麥芽糖加熱融化,以棍棒持續拉扯,令它由金黃色逐漸轉成白色,當糖拉至條狀時就以剪刀剪成一段段,冷卻後的糖就會變成脆身。


 

不過,圈君講實話,這糖蔥餅也是有點齁甜了,一口還行,再往後的話,圈君只能就著水吃了。


因為長得像豬腸,光滑的卷狀腸粉便叫豬腸粉,一般會淋上芝麻醬和甜醬,這可是圈君的最愛!早於60年前,街邊豬腸粉已經是十分流行的早點選擇了!

 

豬腸粉多是蒸熟而食,做得好的入口滑溜,帶淡淡的米香。2016的米其林一星街頭小食店合益泰在十幾年前開始經營豬腸粉工場,專營腸粉批發,他們的豬腸粉就曾批發到很多大酒店比如香格裡拉、香港酒店等。每次去深水埗圈君都必須來一盒!不過要自備好零錢哦,不然會被罵!

 


其實,「雞蛋仔」、「碗仔翅」、「魚蛋」這些小吃的出現,本就是承傳著強烈的民間智慧,是民間高手技藝的最佳體現,除了「廢物」再利用外,也有著減低成本或以吸引客源等道理潛藏其中。

雖然現在城市生活的改變也連繫著這些小吃,很多便利店都有冷藏的「咖喱魚蛋」和「碗仔翅」,讓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的在家裡就能吃上,但相信大多數人還是非常享受站在街邊舉著一串魚蛋沾了滿嘴醬汁的街頭時光的。

 


街頭小吃是香港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隨著社會發展,街頭小吃也見證和跟隨了香港的改變,成為了很多人的香港情結和記憶。

當年,涼茶成功申請成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時候,立法局議員周梁淑怡就曾寫了篇文章呼籲香港人要重視自己的飲食傳統。所以,吃貨們!在享用這些美食的時候,也好好理解一些這背後的文化內核吧,這樣也許這些內核就會成為你更愛香港的理由!

本文部分資料來源於文匯報、香港旅遊發展局,圖片來源於網絡。

又到了傳統春節了,這一年的春節你想做點什麼不一樣的事情?你們家的過年方式和別人家的一樣嗎?一定會吃餃子嗎?會去逛花市嗎?你的家鄉還有什麼好玩的過年習俗,快來點擊閱讀原文,和超帥一起說一說吧!

快來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或「Read more」,完成問卷。

如果你有勁爆的、好玩的問題可以點文章右下方的「寫評論」留言~要是覺得幾句話說不清楚,也歡迎投稿給我們,投稿請聯繫這個郵箱:

nancy.zou@gangpiaoquan.com




相關焦點

  • 這家店居然把香港街頭小吃Ctrl+C到虎門,六款小吃,1元全天候送!
    虎門人對香港一點都不陌生從小看到大的TVB每一次去都要拍照的香港街頭當然,最讓人難以忘懷的大概是香港街頭小吃奶茶、煎釀三寶、豬皮蘿蔔、車仔面. 自製咖哩魚蛋 最能代表香港街頭小吃的一定是咖喱魚蛋,這裡的咖喱魚蛋100%還原了香港街頭味。口感彈牙,咖哩味超濃鬱!
  • 逐漸消失不見的街頭小吃,我賭你只知道龍鬚酥,第四90後也沒見過
    想必大部分的人都對於童年有非常深刻的回憶,因為在童年的時候有非常多好吃的東西,零食,美食是孩子們的最愛。不過不同年齡的人,所接觸的童年美食是不一樣的。就比如說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幾種,已經出現的時間很早,所以現在基本上都在慢慢的消失不見,並且在這些逐漸消失不見的街頭小吃裡面,小編可以打賭,除了龍鬚酥,生下的幾種很多人都不知道,或者是說壓根就不認識。第一種,龍鬚酥首先第一個就是龍鬚酥,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能夠記得這個小吃。
  • 去香港你不能不打卡的9種街頭小吃(脫水強安利版!)
    這次KLOOK吐血整理的香港街頭小吃脫水強安利版,其中不乏米其林推介,只花幾十塊,就能品嘗到「美食聖經」的名品。:¥ 35香港美食千千萬萬,其中街頭小食可謂是香港美食特色。:¥ 29狗仔粉是香港街頭著名的一款小吃,用熱水混合粘米粉搓成細長條狀,再煮滾後進食,配上濃稠的湯汁和蔥花、蝦米、香菇等配菜,口感軟糯,鮮香十足。
  • 2018香港【米其林街頭小吃】重磅推薦
    狗仔粉是香港街頭著名的一款小吃,用熱水混合粘米粉搓成細長條狀,再煮滾後進食,配上濃稠的湯汁和蔥花、蝦米、香菇等配菜,口感軟糯,鮮香十足。在以前,狗仔粉因為價格低廉,被視為貧民的食物,但現在儼然已變成香港的傳統美食之一。
  • 香港街頭小吃 雞蛋仔製作方法
    雞蛋仔是經久不衰的香港街頭小吃!是香港流行幾十年的街頭小點心,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發展使之在各地流行起來,是很受人喜歡的一個小吃。
  • 很多人不知道日本和服背後隱藏的小秘密,能辨認姑娘是否單身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這個世界經過了上千萬年的發展,才有了現在的模樣,而經歷過如此多的地球,也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秘密,從古至今,人們都在努力探究這些未解之謎,但是即使如此,仍然有一些東西是我們的科學不能解釋的,而小編就來帶大家看看這些讓你嘆為觀止的奇聞異事。
  • 帶你逐一打卡資深TVB迷才知道的香港街頭小食!
    香港作為國際化城市,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美食,中西融合是它的一大特點。但其實香港本土的街頭小吃,本身就獨具特色!
  • 香港街頭飲食文化:用平民價格吃到超讚的在地小吃!
    這次清莉就帶大家一起來尋覓《香港米其林指南》的街頭美食,用平民價格就能品嘗到的米其林級別街頭小吃!1. 十八座狗仔粉 2. 合益泰小食3. 第三代肥仔小食店4. 文記車仔面5. 奇趣餅家6. 公和豆品廠7. 媽咪雞蛋仔8. 坤記糕品9. 佳佳甜品10.
  • 傳統vs新派|18種香港街頭小吃品鑑指南
    米其林全球總監Michael Ellis說:「街頭美食不僅是香港飲食界一份子,過去幾年,評審員更發現這些食店非常注重食物品質,並選用本地時令食材,故希望街頭小食店能在指南中佔一席位。」香港小吃又開始受到熱捧,有些排好久的長隊才能吃上一口。下面這些從香港旅遊局抓來的榜單食物,除了最老的店、最經典的做法,還有一些大膽又好玩的新式食物(尤其是最後一個),敢嘗試嗎?
  • 2017香港米其林街頭小吃重磅推薦
    ,地道的小吃也不可錯過。Pic | Instagram@fenfengeorgiou狗仔粉是香港街頭著名的一款小吃,用熱水混合粘米粉搓成細長條狀,再煮滾後進食,配上濃稠的湯汁和蔥花、蝦米、香菇等配菜,口感軟糯,鮮香十足。
  • 2017上榜香港米其林街頭小吃推薦~
    香港作為世界聞名的美食天堂除了高級餐廳以外地道的小吃也不可錯過這次要推薦的是10家上榜《
  • 2019夏季香港吃貨指南!香港網紅美食從港式街頭小吃到米其林全攻略!
    小吃在大家心中有多重要?走慣了高大上路線的米其林,每一年在香港都會推薦一些不錯的街頭小吃!深水埗的福榮街市香港有名的一條小吃街,而車仔面是香港代表的一種特色麵食。這家文記車仔面雖然沒有早年推著小吃在街邊賣售這麼接地氣,但是味道妥妥的有保證!店裡光是面底就有多達14種選擇,配菜更有50多種選擇,每個月去一吃,都要一年多才能品嘗完呢!
  • 關於香港的十個小秘密,你肯定不知道丨香港回歸20年(附股票池)
    幾乎每一份「香港情懷」都離不開陪伴我們成長的港片,從街頭走到巷尾,都是人間四月天。緊密排列的各色燈箱照出的不只是燈紅酒綠,還有世間百態。不管你的「香港情懷」是來自《新不了情》的廟街情緣,還是《食神》裡的黯然銷魂飯,這片充滿人情味的土地都無法讓人拒絕,只是拒絕不了的除了神往,還有歲月。
  • 這有正宗香港「街頭小吃」清單等你來
    圖:文匯報每次來香港,小夥伴們一定會吃香港馳名的菠蘿包和蛋撻,還有光顧一下翠華餐廳和許留山,可是,你知道嗎?地道的香港人對翠華餐廳並無感哦!其實香港人平常會光顧的小吃店是別有洞天!而且選擇多的是,這篇文就先公開地道香港人街知巷聞的店吧!如果想下次來時體驗最地道的香港,那就不要錯過這攻略文了!
  • 米其林這麼接地氣?國內這幾家街頭小吃入選米其林菜譜,你吃過嗎
    大家都覺得「米其林」這個稱號似乎特別高大上,像什麼米其林三星級餐廳,覺得自己不好好穿一身西裝禮服進去都會怯場。而米其林,又怎麼會和街頭小吃有關係呢?實際上,還真的有,下面這10家街頭小吃,成功入圍米其林餐廳的名單。
  • 【探店·小食】滬上六家香港街頭小吃之雞蛋仔
    )雞蛋仔是香港地道的街頭小吃之一雞蛋·砂糖·麵粉·蛋奶等製作成汁液在蜂巢狀模具中烤呈金黃色在「吹風機」冷卻些許固型裝袋完成!第一家 香港十三座這是最近吃的一家,所以蹦的比較早因為是第一家,所以呢,話比較多一點雞蛋仔幾乎每家都是現做的 ,人不多的話基本一個要等上5至10分鐘人多的話那我也沒辦法(為了美食不怕等原則)這家店的裝潢比較有意思港風fu特別到位一個個燈牌燈泡的,照的我吆,此地應該來張自拍哈哈哈哈
  • 這些誕生自街頭的香港小吃,才是這座城市最真實的靈魂
    看過很多部美食紀錄片,香港這座城市的美食入境率都極高,甚至走出國門到達海外,依然有很多港式餐廳成為當地人喜愛的頭牌,不得不從心底稱讚一句:香港人真的老厲害了!不過,香港這個以美食和樓價著稱的城市,她的靈魂並不是體現在高大上的星級酒店裡,而是在於熙熙攘攘的街頭,在那些不起眼的店鋪或者攤檔裡,就像香港人的性格:熱鬧、隨和、有生氣、充滿著煙火味的同時又有一點點洋氣。
  • 去香港必吃的街頭小吃是?
    如果你吃過一次真正美味的雞蛋仔,也許你就不會好奇,為什麼那麼多人覺得去香港一定要去嘗嘗香港的雞蛋仔。
  • 香港美食:香港星級街頭小吃 旺角肥姐小食店
    肥姐小食店的所在地登打士街上有很多小吃攤點,臺灣面線、炸雞排、章魚燒、雞蛋仔…賣和肥姐差不多品種的攤位也有幾家,但只有肥姐這個攤從下午兩點(其他攤都是中午12點或者更早就開了)就開始排隊。我去的時候是下午1:20,看見肥姐在那收拾,問「您幾點營業?」「兩點!」(心想真牛)只好晚些時候再來,下午五點多到的時候始終保持在20人左右的排隊長度,可見粉絲有多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