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孩子,給你添麻煩了

2020-12-23 浮塵微光

所謂父母與子女一場,不過是一場漸行漸遠的關係。

而最令我們難過的是有時侯真正拉開這份距離的並不是成長,亦不是生死,而是愛,一份怕添麻煩的愛。

/1/

去年陪公公做直腸手術守在手術室外面時,旁邊坐了一位約摸六七十歲的年長老人,因為當時探病家屬很多,他每一次要上洗手間或去茶水間加開水間隙便會和我打招呼代為佔座,來回幾次便和我熟絡起來。

我頗為好奇等了一個上午不見他的兒女和其它家人,他這般年紀怎麼還能經起如此折騰。

他一臉淡然地回答我:手術裡趟著的是他老伴,他不陪誰陪呢?孩子們都在外地,工作也忙,也有自己的孩子要照顧。

我當時實在不能理解以忙為由而不來探望照顧生病父母的子女。這本是為人子女應盡的最基本的孝道。便說了一句:不來他們能放心呀。老人笑著說:嗨,孩子們都不知道,沒告訴他們,他們都在外地工作,這已經是第二次手術了,去年也做了一次,兩次的腫瘤都是良性的,沒事。

我依然不理解追問他為什麼不告訴孩子呢?他停頓了數秒後很快便舒展開了笑容說:我們自己能應付得過來,就不給他們添麻煩了。

這位樂觀、懂事得讓人心疼的老人,讓當時的我有一種為人子女的的慚愧和無能為力感。

從小我們依戀父母,父母老去依賴我們,本是人之倫常,卻生生地被這樣「懂事」和「客套」的父母阻隔和斬斷。

現實看來,子女對父母的愛多是依賴,而父母於子女卻是越來越「客套」。

/2/

著名的歌手李健每次談及對自己「客氣」無比的父親就情不能已,心疼難捺。

他在致父親的撰文中回憶的最多也最深刻的都是父親對自己的滿滿的客氣和歉意。一次是父親做腸癌手術,自己和姐姐籌夠手術費準備去交費時,一向堅強的父親感動得哭了起來,說:孩子們懂事了,給孩子們添麻煩了。讓當時本就心急如焚的李健心如刀割,父親為他奉獻了一生,解決了的麻煩無數,而自己只不過在為父親盡著本是兒女該盡的孝道,卻能讓他感動到愧疚不已。

還有一個細節是花光了所有的積蓄,帶著健康狀態每況愈下,身體越來越虛弱的父親坐火車回老家的路上,因為父親行動不便,每次上洗手間都需要他背著才能去,在一次起身背的時候,父親突然對他說了一句:原諒爸爸。

那一刻這個大男人心裡哭得像個孩子,他無法承受父親在生病彌留之際竟還在為麻煩到孩子而感到抱歉客氣。

如果說父母養育愛護子女是責任,更不如說是天性使然,小時候小心翼翼怕摔怕磕,長大了戰戰兢兢怕麻煩。

這個世間再沒有任何情感能愛得如此深切卻又如此卑微。就如同他後來在《我是歌手》舞臺上翻唱的那首《父親寫的散文詩》,哭紅了無數觀眾的眼。

明天我要去 鄰居家再借點錢

孩子哭了一整天哪 鬧著要吃餅乾

藍色的滌卡上衣

痛往心裡鑽蹲在池塘邊上

給了自己兩拳

想一想未來

我老成了一堆舊紙錢

那時的女兒一定會美得很驚豔

有個愛她的男人 要娶她回家可想到這些

我卻不忍看她一眼……

年輕時的父親是傾盡所有,恨不能把自己的整個生命都奉獻給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每一個願望都是他的夢想,哪怕是一快餅乾。

而已過風燭殘年,卻甘願選擇默默退出,只是遠遠地看著便心安,生怕打擾到孩子們的世界。

父母對於孩子,年少時愛得濃烈,年邁時疼得隱忍。

/3/

奇葩說裡有一期的辯論主題是父母提出要去養老院子女該不該同意。

大家有一個很大的爭論焦點並不是聚焦在子女同不同意,而是父母是不是真的想去。換言之,了解和關注父母內心的真正聲音才是前提和關鍵。

當時辯手馬薇薇說了一段關於父母和自己的特別故事,哭到不能自己。

她說自己的父母親辛辛苦苦來北京看望她,卻不願意到她和別人租住的房子裡,而是自己去開了個旅店。

她當時很不能理解,而後她的父母親說出了心聲:薇薇是最不喜歡和別人住的,如果今天我們去了她那,明天後天以後別的室友的父母親也都去,那薇薇會煩死的,我們不能去給孩子添那麼大的麻煩。

馬薇薇知道後心裡很不是滋味,那一刻她明白了父母其實就是一個口是心非的「騙子」。

沒有父母不願意和子女一起享受天倫之樂,只不過是他們更在意子女的喜樂。

他們時常謹言慎行,左思右慮,只不過更在意的是否有給子女造成了困擾和麻煩。

/4/

我的外公年近八十,因為太想念女兒了,瞞著外出幹活的舅舅一個人拖著蹣跚的步履跋涉了整整一天來看望遠嫁了幾十公裡的母親。

母親看到外公那一刻,一邊氣惱地數落一邊心疼地給他拍打著一路的風塵。母親說:爸,您以後可不能再這麼任性了,這麼大年紀了萬一摔哪磕哪了,萬一迷路了怎麼辦?這不給我添麻煩嗎!外公只是笑嘻嘻地回應著母親:好好好。

那次外公在我們家住了三天,母親到哪他便跟到哪,就像一個老小孩,母親拿他沒辦法,任由他跟著,即便他什麼活也幫不了母親,只是乖乖地坐在一旁默默地看著。

送外公回家時,母親往他布包裡塞滿了吃的,還有花的。臨上車時外公對母親說:對不起,閨女,爸爸是不是又給你添麻煩了?

母親哽咽無語,哭著送外公上了車。半年後,外公去世了。

後來是舅舅告訴我們其實外公是知道自己沒多長時日了。所以那次是強打著精神和體力最後一次過來探望母親。他一直要求舅舅不要告訴母親,免得他讓母親擔心,給母親帶來負擔和麻煩。

原來父母於子女之情,愛到極致便是不忍再去麻煩。

這麼多年過去了,母親一直為此耿耿於懷和愧疚,她後悔最後見到外公的那一天對他心疼的責怪,她後悔沒有對外公說出一句不怕麻煩的真話。

遺憾的是孩子於父母之愛,年少時不懂,懂得已是不惑年。

龍應臺說: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而其實最令我們難過的是有時侯真正拉開這份距離的並不是成長,亦不是生死,而是愛,一份怕添麻煩的愛。

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會很雲淡風輕地告訴你:我們很好。

卻會在放下電話或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因為太想念自己的孩子而淚流滿面。

就和我們在外經常和他們報的平安一樣。說著讓彼此放心的真心話,但卻未必是實話。我們只不過是彼此不願讓對方擔心和牽掛。

而父母也只不過是這個世上最愛你又最怕給你添麻煩的老人。

相關焦點

  • 不給別人添麻煩,是對人最基本的禮貌
    禮貌,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它不僅體現在「謝謝你」、「對不起」、「請」這些禮貌用語,更體現於人的自身行為。現在正處於大學畢業季,很多大學畢業生正在四處找工作,那麼家裡人基本都會將孩子送到親戚家暫時安置,等到工作有著落再搬走。
  • 英語口語:「佔用您這麼多時間,給您添麻煩了!」怎麼說?
    Hello, a coffee, please (你好,請給我來杯咖啡)你越有禮貌,咖啡就越便宜!The moral of the story is that everyone should be polite. When we trouble others, we should always show our appreciation.
  • 知乎獲得萬贊的回答:日本人不給別人添麻煩到什麼程度?
    不給人添麻煩到,很多時候自己活著就是給人添麻煩了。於是有名言——生まれて、すみません。中文意思——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或我錯不該誕生於世。存在並不總是合理,對不起我不夠好,我自責,給集體帶來了麻煩,再見。我們看來好像這孩子有心理問題,但並不是,這反映了日本人的精神常態。死生亦大矣,活著的人也是把不給人添麻煩貫徹到極致。比如和朋友出去吃飯喝多了,回來坐公交的時候被晃吐了,也要吐在自己的公文包或者用脫下外套兜著,然後到站趕緊下車不影響別人。我師姐蘇菲跟日本男生出去看電影,看到一半對方問她,請問我能翹二郎腿嗎?
  • 知乎獲得萬贊的回答,日本人不給別人添麻煩到什麼程度?
    不給人添麻煩到,很多時候自己活著就是給人添麻煩了。於是有名言——生まれて、すみません。中文意思——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或 我錯不該誕生於世。存在並不總是合理,對不起我不夠好,我自責,給集體帶來了麻煩,再見。
  • 「不想給人添麻煩」的5種表達,你都會說嗎?
    在學習日語的時候,我相信大家肯定看到過「迷惑をかけたくない」和「世話をかけたくない」,大家都知道這兩個其實都是表達「不想給人添麻煩」的含義,但是它們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吧。從簡單的角度來說,其實兩者之間的含義相似,只是在語義上有些略微的差別。
  • 不給人添麻煩,是一種高級的修養
    人際交往中,人們常常以「給你添麻煩了」,作為一種客套的說辭,表達歉疚和謝意。誠然,不怕麻煩的關係,必定融洽和諧。但有的人,卻以大不了說一聲「給你添麻煩了」,就肆無忌憚地給別人添麻煩。這種「明知故犯」,擺出的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和不把別人放在眼裡的輕蔑姿態,自己以為很是了不起;給人留下的卻是蠻橫無理、愚昧無知的的印象。
  • 不給別人添麻煩
    以前,年少不懂事的時候,經常會給別人添麻煩,現在想起來,很後悔,那個時候,真的是很糊塗,說話辦事,都不過心的。當然,現在也依然不咋懂事,但是,比以前要小心一些了。理還是那個理,當一個人以自我為中心去想問題的時候,心裡只有自己的利益得失,給別人添麻煩,壓根就沒有想到這是個不對的事情。很多時候,都是靠別人的包容和原諒,一路過下來的,但自己以為是天經地義的。直到有一天,有人和我絕交,疏遠我,甚至,當頭一棒。為此,我失去了很多好朋友,乃至人生的機遇。自作自受吧。
  • 一個人最好的教養,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
    遇到別人製造的麻煩,你肯定會憋一肚子火,恨不得掐死對方。比方說,上班的時候,忽然有人蹭了一個你的胳膊,你在電腦上寫的報告,都沒有來得及保存,就因為「小手一抖」,全部都沒有了。 一個人最好的教養,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不麻煩別人,是素質很高的體現,也是一種很高的情商。你真的不必總是麻煩別人,否則你會令人討厭。
  • 我沒有對不起任何人,唯獨對不起我自己
    一個善良的人,懂得感恩的人,經常會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害怕讓別人受委屈,對不起別人。殊不知在這個世界上,對於善良而懂得換位思考的人來說,最對不起的只有自己。明明自己平時幫助了那麼多人,而當自己有難時,卻不想給別人添麻煩。這樣的人是敏感的,而敏感的人,總會替別人考慮,特別在乎他們的感受。即使在別人看來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都會被敏感的人思考許久,最終說不出口。敏感的人,只會在內心深處折磨自己。因為很多時候,都是我們庸人自擾。
  • 認真向孩子道歉的家長,你說對不起的樣子很棒
    在教育孩子承認錯誤、講禮貌、學會負責任的過程中,你,有沒有做到認真向孩子道歉呢? 我們欠孩子一句「對不起」 有天我在家辦公忙著和甲方battle,白豆豆滿屋子亂跑,非常吵,說了幾次都不聽。
  • 我不想給孩子們添麻煩,一句話道出父母心聲,戳中千萬兒女淚點
    當還能為子女付出的時候,他們選擇「在線」,拼命地為孩子「閃爍」。當年老,不能為子女付出的時候,他們選擇「隱身」,寧願病著,受著委屈,也不願意麻煩孩子。我不想給孩子們添麻煩!他們不怕被麻煩,卻不忍心給子女添麻煩這世上的父母,永遠都會把子女放在第一位。前段時間看到過一個視頻,至今想起仍感動不已。一個國外的留學生,邀請朋友聚餐。眼看朋友們快到了,自己做菜還是沒頭緒,於是向老媽求助。由於發給兒子的語音聽不清,遠隔重洋的父母直接起床,現場錄視頻遠程教學。最後,留學生依葫蘆畫瓢的番茄炒蛋倍受歡迎,他自己也格外興奮。
  • 看《都挺好》一句「不想給你們添麻煩」戳中天下兒女的淚點
    他說「說好了,我不給你們添麻煩,結果還耽誤你們上班,還讓警察把你們批評一頓......」,讓人不禁淚目,什麼時候父母對女子開始這樣的「客氣」。一句「不想給你們添麻煩」說盡了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們小的時候,父母細心照顧,外出求學,父母牽腸掛肚,長大成人,父母幫忙娶妻生子,有了孩子,父母背井離鄉幫忙帶娃......而當父母老了,身體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卻不肯告訴我們,總擔心給我們添麻煩。昨天看個新聞,說是有個大媽外出時心臟驟停,被搶救過來的第一句話居然是千萬別給女兒女婿打電話,他們工作太忙了,令人心酸不已。父母對我們是不是太客氣了,客氣到性命攸關的時候還擔心打擾到孩子們的工作。
  • 為何你從不給別人添麻煩,人際關係卻一般?
    為何你從不給人添麻煩,人際關係卻一般?其實問題的關鍵就在這:你的不喜歡麻煩別人,其實是在一步步地把想要關心你的人,靠近你的人,拒之千裡。那些不喜歡麻煩別人的人,生活中總是排斥與別人的交往,反感參加社交活動,內心有一種社交恐懼心理在作祟。不喜歡麻煩別人的人,總是讓人覺得很高冷。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並不少見。
  • 為人處事,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教養
    別給他們添麻煩,別做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也許在你眼中,一些無足輕重的事託給別人,會改變他一天的所有計劃安排。 你永遠都不知道,你的麻煩,會帶給別人多大的困擾。
  • 疫情之下,不給別人添麻煩是最基本的教養
    我本意只想做個和事佬,沒想到八樓鄰居懟我說:「你有口罩你厲害,我們口罩不夠,就不給社會添堵了。」並且反問:「誰可以戴口罩上體育課?做來給我看看。」我心想戴著口罩不能跳繩嗎?而且,我們廣州驕傲鍾南山教授不是說了嗎?空曠的地方可以不戴口罩。七樓和八樓兩家人在業主群裡唇槍舌劍互不相讓,我沒當成和事佬,也就不再多嘴。八樓的鄰居打著「不給社會添堵」的旗號,實實在在地給七樓製造了麻煩。
  • 4個小孩劃數十臺車被索賠150萬:最好的教養是不給人添麻煩
    危害自身安全和健康,違背道德,給別人添麻煩,打擾到別人,破壞公共環境和秩序,這些行為,都不必須管。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是愛自己的,但自己的一些行為是不恰當的,需要改變。03、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換位思考有時,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換位思考。將心比心,自己不希望的,別人當然也不想。
  • 教養不是所謂的不給人添麻煩
    當事情發生時,我不會佔別人的便宜,不給他們添麻煩,更不用說讓他們難堪了。但是幾天前,我被母親教訓了一頓。她說有時候你所以為的教養不是教養而實實實在在的冷酷與漠不關心。我們的社區不大。星期天我早早下樓去取快遞。當我遇見媽媽買菜回家時,社區門口的保安幫她把大包和小兜的菜拿到家門口。我說,「媽媽,別給別人添麻煩。」我媽媽向我解釋道:「這不是第一次別人想幫我了。
  • 孩子需要的道歉能力,不是他人說對不起時,娃說的「沒關係」
    但不久,兩個孩子就為了玩具吵起來了,這一搶一拽玩具壞了,於是小李對孩子說「你這麼大了,怎麼這麼不懂事,不讓著點妹妹,害的妹妹都哭了,快點說對不起」,但無論怎麼說,小李的孩子就是不張口說對不起。氣的小李差點沒動手揍孩子。
  • 父母的一句「對不起」,可以療愈孩子的半個人生
    心理諮詢師代桂雲 | 作者秋裡、Ansia | 編輯雲心理| 來源「對不起!」有多少已經成年的「孩子」,渴望從父母口中聽到這句話。「對不起!」父親一邊哭著,一邊搖著頭,「真希望我們能回到從前,把一切都改過來。可是太遲了,現在還能做什麼呢?太遲了。」他哭著,身體在顫抖。他的呼吸裡摻雜著抽泣,我聽不下去了。接著,他又說了那句話:「我對你有虧欠。」
  • 家長要告訴孩子這件事:別人跟你說了對不起,沒必要回答他沒關係
    記得小時候,爸爸媽媽教育我們要懂禮貌,做錯事情一定要說"對不起"而當其他的小朋友欺負了我們跟我們說"對不起"的時候,要跟他說"沒關係"這樣我們才是禮貌的好孩子。"對不起","沒關係",這是很常見的一個對話,說了上句就要回答下一句,但真的是這樣嗎?說了"對不起"就一定要回答"沒關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