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生活有力度,「組組通」開啟茶場村幸福路

2020-12-23 澎湃新聞

原創 章迎春 指尖嶽麓

編者按

2020年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中的第一個百年——建黨一百周年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年。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也是最客觀的見證者。百姓對小康生活有了新的期待,人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嶽麓區融媒體中心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系列策劃,將聚焦產業旺、聚焦生活美 、聚焦組織強等多方面,記錄嶽麓區百姓紅火向上、有成色的小康生活。

長沙市嶽麓區西湖街道茶場村成立於1976年,東靠嶽麓山風景區,佔地約3000畝,其中山林面積約2690畝,有6個村民小組,774戶、2257位村民,居住分散,開車入村,道路環山狹窄,複雜陡峭。盼望修路、盼望致富的迫切心情,成了當地百姓的一塊心病。

「『要想富,先修路』不過時」;「貧困地區要脫貧致富,改善交通等基礎設施條件很重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著百姓家門口的路好不好走,親自謀劃、親自推動「四好農村路」建設,強調要逐步消除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為廣大農民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實現農村「組組通」,正是嶽麓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的生動實踐。

鋪就一條致富路

建村之初,「晴天滿身土,雨天兩腳泥」是茶場村公路的真實寫照。落後的交通已嚴重製約著當地經濟的發展。

「都是爛路,我們出行一點都不方便,一下雨,鴨子在大路上都可以洗澡,平時天晴灰塵煙霧重,計程車師傅都不願把車開進村來。」說起以前的出行,茶場村居民張標就搖頭。

要想早致富,還得先修路。這個道理茶場村的老百姓又何嘗不知?但是沒資金、沒領頭人、土地協調情況複雜等原因,導致修路這件事被擱淺多年,村民依然過著「外出走一走,腳上全是土」的生活。2015年,嶽麓區城管局牽頭,將茶場村內的主要道路——麓山小路進行整治,打通村民出行的「最後一公裡」。

△ 麓山小路也是文明之路

柏油鋪路,路燈明亮,整齊劃一的停車位,沿線一路賞心悅目的文化牆……2016年完工的麓山小路,總路長3公裡,直接聯通了楓林路、白雲路、西二環和梅溪湖路,打通了城市和鄉村之間的距離,加速了城鄉之間的流動。

除了「城鄉通」,「組組通」打通了奔向小康的「最後一公裡」。2020年整改完工的一組大坡巷,擴寬的硬化道路修到了家家戶戶門口。根據地形,在一些村民門口畫出了停車位,掉頭轉向輕而易舉,極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居住和出行環境。

「有了這條路,生活方便多了,少走了好多路,下雨天也不怕打滑了」,老村民林照傑高興地說,「現在國家的政策好,我對自己的生活特別滿意」。

△ 麓山小路上的文化牆

擴寬增收致富新路子

茶場村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如今加之便利的交通條件,引來多家單位企業入駐,在這裡播下創新創業的種子,曾經閉塞的「村門」就此打開。

道路敞亮了,老鄉的心裡也敞亮了,思路變開闊了,外出務工、在家創辦特色農家樂,都成為致富奔小康的途徑。「我當年偶爾在自己堂屋裡燒魚給左鄰右舍吃,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也激發了我想創業的熱情。」就這樣,一位原本從事收魚賣魚的個體戶張國斌,創立了國盛桂魚館,一句「香樟樹下嘗桂魚」讓眾多名人都慕名前往捧場。

△ 400多平方米的國盛桂魚館

先富帶動後富。實現致富的張國斌多年來仍然不忘茶場村村民,帶動周邊村民就業。「一個人富裕不是真的富裕,在我的魚館裡面,本地村民達到70%!」在張國斌的帶領下,茶場村六組的餐飲業規模不斷擴大,已成為嶽麓山腳下的一塊響噹噹的招牌。

茶場村黨第一支部書記林可介紹,現如今,一二組村民城鄉居民醫保參保率達到90%以上,三四組於2012年全面解決職工醫保,2018年六組也全面解決醫、社保問題。

織就幸福小康畫卷

「今天我給大家推薦的文學作品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全景式表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近日,在茶場村的農家書屋內,村民張依向書友們推薦書籍,分享閱讀體會。這樣的閱讀活動,在茶場村不定期都會舉辦。

△ 農家書屋和茶場村法治圖書角

「『組組通』不僅僅是通了一條路,更是開闊視野、提速思想轉變的新途徑,讓村民們精神也逐漸富裕起來。」村主任金燦介紹,今年6月,新完工的茶場村政務中心、法治圖書角、老年人活動室正式投入使用。每到晚上或節假日,村民都會來到這裡,遛彎、下棋、參加興趣班等,逐漸成為了村民們的好去處。

△ 政務中心二樓的綠色網吧

安裝道路波形防護欄、加固滑坡地段山體……茶場村還將每年村物業租金收入120餘萬,投向於民生領域。為了實現一二組184戶村民的安全飲水,茶場村啟動造價398萬元的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工程全面完工後,村民由自己挖井打水變成自來水到家到戶,目前該工程正在緊張施工過程中。

△ 加固過的滑坡山體被裝飾成假山

△ 三四組2公裡的波形護欄保護了大家的出行

「茶場村的十年,是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十年,是看得到摸得到感受到一直在發展進步的十年。」林可表示,「這裡絕大多數的村民依舊住在茶場村、生活在茶場村,他們都是茶場村奔向小康最有發言權的見證人。我相信,未來,幸福的茶場人還可以更幸福!」

記 者 | 章迎春

編 輯 | 謝 汀

校 審 | 潘振興 羅 瑤 楊 剛

原標題:《小康生活有力度,「組組通」開啟茶場村幸福路》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通村路、產業路修好了,萬裡村的小康路好走了!
    初夏時節,在遵義市餘慶縣花山鄉萬裡村的田地裡,辣椒苗和烤菸苗翠綠養眼,剛修剪好的茶葉香氣襲人,平坦的通村公路上車來車往,水泥路通組入戶,一棟棟小別墅建築精美,1016戶4088位村民的小康之路越走越寬闊。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這條路,通往幸福
    >邁向更加壯麗的新徵程此刻每一個人都心懷激蕩、充滿期盼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曾經,我們無數次憧憬小康如今,全面小康終於觸手可及決戰決勝的最後階段從今天起,甘肅日報及「新甘肅」客戶端等甘肅日報報業集團所屬各媒體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並派出多路全媒體採訪小組,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講述我們身邊發生的巨大變化。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交通巨變,見證幸福小康生活
    放眼神州大地,我們除了日行千裡的高鐵,還有翱翔藍天的飛機、翻山越嶺的高速、通村達戶的鄉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這些各具特色風採的大路小路,不僅標註著交通出行發展的速度,也在不斷串聯起人們的小康、幸福與希望。交通是基礎性、服務性、引領性、戰略性產業,是興國之要、強國之基。時間鏡頭回溯至1949年,彼時我國交通運輸面貌十分落後。
  • 暢亮綠美 好一條奔小康的幸福路 宛城區奮力打造「四好農村路」
    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近年來,南陽市交通扶貧取得了史無前例的輝煌成就,在確保實現交通扶貧「三個100%」(通村公路硬化率100%,通村客車率100%,通村郵政率100%)目標完成基礎上,圍繞鄉村振興戰備總要求,積極開展「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創建工作。其中,宛城區「四好農村路」建設工作走到了全市前列,躋身首批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縣。
  • 鋪築脫貧攻堅小康路——黔東南州雷山縣交通扶貧工作紀實
    如今的雷山,無論城鎮或鄉村,展現在眼前的是一條條寬闊、平坦、整潔的公路,縱橫延伸、連接城鄉,不斷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輸血送氧,讓生活在這方熱土的人們感到振奮與憧憬。」12月8日,雷山縣交通運輸局局長楊昌傑接授記者採訪時說。雷山縣交通運輸局局長楊昌傑現場指導公路建設民生優生,小康提速,在交通扶貧中,雷山縣鋪築一條條脫貧攻堅小康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遂川:世外桃源脫貧路 別有洞天新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遂川:世外桃源脫貧路 別有洞天新生活 2020-11-29 15: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仁懷:「四好農村路」阡陌縱橫在鄉村 鋪就群眾「幸福坦途」
    2019年6月路修通後,他和妻子種了10餘畝高粱,自己還買了一輛三輪車來賣粱和回收廢品,當年就賺了10多萬元,順利脫了貧。說到現在的幸福生活,劉永現提到最多的就是村裡的「絕壁天路」,「以前這條路沒有修的時候,我們想背點東西出去,只能爬山,那會賣高粱需要兩三個小時才能到,又遠又辛苦,路修好後,我開三輪車只需要20分鐘就能到,現在還能開車收點廢品,收入有保障,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做一個幸福的農民」①昔日屋漏布衾寒 今朝...
    【開欄語】凝聚決勝全面小康正能量,共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貴州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關鍵在農民。2013年11月,貴州出臺《關於實施貴州省「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的意見》,實施貴州省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六項行動計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阿布洛哈村——通了村公路 走上致富路
    村裡到最近的烏依鄉,要沿著不足1米寬的小路,爬上高差近2000米、70多度的陡崖,稍不小心,就有滑下山崖的風險。身體強壯的成年人, 出去一趟也要走4個小時。建村57年,許多村民都不曾走出大山。「買支牙膏得爬懸崖走上整整一天。」「出去賣羊,得把羊綁在腰上,手腳並用拽著繩索溜過河。」這是幾年前,村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 奮鬥脫貧路 幸福來敲門
    原標題:奮鬥脫貧路 幸福來敲門幸福是什麼?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什運鄉便文村脫貧戶王澤思說:「幸福就是家門口有產業,自己的腰包有錢,成功戒酒,然後就盼著娶個媳婦回家,生個胖娃娃!」幸福是什麼?海口市紅旗鎮墨橋村73歲脫貧戶鄧開積說:「幸福就是心裡很踏實,有新房住,不再擔心颳風下雨時房屋漏雨。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寧河鎮小月河村:吹響豐收曲 走上幸福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寧河鎮小月河村:吹響豐收曲 走上幸福路 2020-10-16 16:1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打卡小康線上線下網絡傳播超5000萬,幸福小康照相館傳遞幸福生活...
    大伙兒通過合影、留言、互動等方式「打卡小康」訴說幸福,從1月10日開始的13天時間裡,#幸福小康照相館#的累積傳播關注量已經超過5000萬次。線上、線下打卡小康幸福生活1月10日是2020年春運第一天,南京南站的旅客便驚喜的發現,車站候車大廳裡充滿濃濃年味和時代感的「幸福小康照相館」。
  • 決戰決勝時 「蘇」影小康路丨幸福南通的小康密碼,藏在奮鬥創造中
    8月,微訊江蘇開展了「決戰決勝時 『蘇』影小康路」影像徵集活動,用影像呈現江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新答卷,用鏡頭見證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新徵程的精彩篇章。活動開展以來,我們收到了各設區市的踴躍投稿。今天,我們一起來看——南通篇,跟隨徵集的影像,感受鏡頭下的美麗江蘇。
  • 走上幸福路 日子有奔頭
    「十三五」以來,陝西省全力推進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協調發展,「四好農村路」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基本建立起了責任以縣級政府為主體、投入以公共財政為主體、養護以市場機制為主體、監管以交通行業為主體的管理養護新格局,鋪就了一條條富民幸福之路。
  • 將幸福定格!「圓夢小康路 開心全家福」正式啟動
    2020年,在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之年,83歲的譚大伯有一個心願,就是想好好地給自己的小家拍一張全家福照片。杭州電視臺西湖明珠頻道重磅啟動的「圓夢小康路 開心全家福」活動,就幫譚大伯圓了這個夢想。
  • 搬出「窮窩窩」,走上小康路
    國家的關愛和政策,像一道陽光溫暖人民的心房,為山區群眾繪就一幅移民幸福生活新畫卷。01一、好,走上小康路2020年11月24日,為了記錄這難忘的一刻,安順市啟新學校紅領巾小記者社團的少先隊員們走進西秀區彩虹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開啟了主題為——搬出「窮窩窩」,走上小康路的紅領巾尋訪之旅。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會昌:產業興道路暢 增收致富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會昌:產業興道路暢 增收致富奔小康 2021-01-14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幸福小康路」主題文藝晚會精彩上演
    為全面展示2020年度紹興市群眾文藝創作新成果,歌頌新時代,12月19日晚,「幸福小康路」主題文藝晚會暨2020年度紹興市群眾原創精品節目展演在紹興市文化館百姓劇場精彩上演。 晚會以「幸福小康路 我們向前衝」為主題,以文藝精品展演為媒,分「最戀是故鄉」和「點讚新時代」兩個篇章,通過器樂演奏、歌舞、戲劇、小品等多種藝術形式傾情演繹。
  • 泰順「三條路」通向幸福小康!
    從11月3日開始,市政府新聞辦推出「小康中國·溫州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陸續邀請各縣(市、區)主要負責同志介紹各地小康社會建設的相關情況。泰順縣無區域生態移民區 陳祥磊 攝3通好「致富路」從「三杯香」茶等特色農產品享譽大江南北,到啟動佔地10000畝的溫州西南生態產業集聚區建設,
  • 四川涼山:阿布洛哈村的「小康路」
    中新網涼山8月31日電 題:四川涼山:阿布洛哈村的「小康路」記者 賀劭清 張浪「以前上學天不亮就要起床,沿著陡峭山路走3個小時,才能到最近的公路搭車。」2020年6月30日,隨著最後的「兩隧一橋」完工,客運班車駛進了阿布洛哈村,這座中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建制村正式迎來「車路」雙通。阿布洛哈村新貌。 張浪 攝這是阿達麼色牛與同學第一次在村門口坐車返校開學。阿布洛哈村的通村公路雖然全長只有3.8公裡,但由於村莊位於高山峽谷地帶,地質結構複雜,巖層破碎,施工難度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