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窮窩窩」,走上小康路
——紅領巾尋訪安順市西秀區彩虹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作者:鎮寧思源實驗學校 趙永富
文字修改把控:安順市第八小學 楊紅林
圖片攝影:安順市啟新學校 王 瑾
活動設計實施:楊紅林、趙永富 、王 瑾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71年來,中國人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20年11月23日,對於4000多萬貴州人民來說,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貴州省最後9個貧困縣宣布脫貧摘帽,這標誌著全省66個貧困縣全部出列,貴州已經撕掉了貧困的標籤!作為全國搬遷規模最大、任務最重的省份,貴州188萬人的易地扶貧搬遷,讓住了一輩子窮窩窩的山裡人,一下子成為掉進福窩窩的城裡人。國家的關愛和政策,像一道陽光溫暖人民的心房,為山區群眾繪就一幅移民幸福生活新畫卷。
01一、好,走上小康路
2020年11月24日,為了記錄這難忘的一刻,安順市啟新學校紅領巾小記者社團的少先隊員們走進西秀區彩虹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開啟了主題為——搬出「窮窩窩」,走上小康路的紅領巾尋訪之旅。一走進彩虹社區,我們就被一張張笑臉圖片深深吸引,那些微笑是那樣燦爛如花。隨之映入我們的眼帘的是一棟棟漂亮的樓房,一條條整潔的街道,一張張喜悅的笑臉……都是社區居民們搬出「窮窩窩」、走上小康路的見證。
當我們來到彩虹社區啟新學校,校門外圍牆上掛著一些照片,隊員們第一眼就記住了那個帶著紅領巾的小女孩,她的微笑是那樣的幸福、甜美。
經過隊員們討論,大家決定去啟新學校尋找微笑背後那段故事的答案。進入啟新學校,我們聯繫到學校大隊部,找到了照片中的那個小女孩——齊齊,並對她進行了採訪。通過採訪,隊員了解到齊齊是易地搬遷子女,她以前每天要走幾個小時的山路上下學,爸爸媽媽都不在家,她成為了一名留守兒童。2018年7月,她們一家人搬進了彩虹社區裡的新家,每天上下學只要10分鐘,爸爸媽媽就在家附近工作,小女孩每天都能見到他們。過上好日子,走上小康路的小女孩感覺很幸福,每天臉上都掛滿了微笑。
02二、贊,漂亮的新家
安順市彩虹社區有來自西秀區10餘個鄉鎮的3851戶16965名貧困群眾在這裡安家落戶。住在彩虹社區裡的人們告訴我們:彩虹社區以新起點、新天地、新生活為抓手,以黨建為引領,優化環境,優化服務的「彩虹模式」,遵循搬遷跟著規划走、服務跟著搬遷動的原則,安置點設到哪,跟蹤服務就跟到哪,讓搬遷戶們搬得出、穩得住。我們懷著激動地心情走進易地扶貧搬遷戶家裡,看到屋內寬敞明亮,家具樣樣齊全,三室一廳滿足了全家人的住房。家裡的電器和生活用品,都是國家免費配置的,牆上都掛著一幅新舊對比的住房圖片,記錄著他們從窮窩窩裡挪出的好日子。尋訪中,張大爺告訴隊員們:「我家以前住的是又矮又黑的石板房,雨天漏雨。現在,享受到國家的好政策,搬到了彩虹社區,交通出行、生活條件、環境設施等都變得更好。漂亮的新家是我這輩子住過最好的房子!」話語中,張大爺的臉上掛滿了幸福的微笑!
03三、棒,我為彩虹點讚
我們走進彩虹社區,裡面的公共服務設施齊全,活動廣場、銀行、便民服務大廳等應有盡有,滿足了人們的生活需求。在社區廣場上,我們看到許多閒聊的爺爺奶奶,他們的生活真愜意。於是,我們對他們進行了採訪,爺爺奶奶們微笑著紛紛感嘆:我們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要感謝國家,感謝黨!在尋訪活動中,我們隨時隨地都能看到小區樓房的牆面上,老百姓們感謝黨和國家的標語。如今的彩虹社區裡,有啟新學校、幼兒園、醫務室、圖書室、警務室、社區管理服務中心、跟蹤管理服務中心等設施配套齊全,「彩虹模式」開啟了搬遷群眾的幸福新生活,社區居民對未來的生活更有盼頭!
隊員們紛紛豎起大拇指為彩虹社區點讚,並發出感嘆:「我們的黨和國家真好,我們要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好好學習,奮發向上,努力成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讓紅領巾相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