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類少年的抑鬱日記,《我的天》是活著的掙扎,也是自我的救贖

2021-01-09 北煙朧月

每個人內心都有一片荒原,孤獨、冷漠、痛苦。

有些人選擇活在人世間,向這個世界妥協;

而有些人卻選擇跨越人世間,掙扎著,最後把自己活成了局外人。

法國荒誕哲學的代表人阿爾貝·加繆就曾寫過《局外人》,在他的小說中,一個異類青年荒誕的活著,最後卻因意外傷人,被迫死去。

這個故事,看似絕望,可卻是對現有社會道德和規則的一種挑釁,小說主人公離經叛道的背後,是一種活著的掙扎,卻也是一種死亡的擺渡。

這種活著的掙扎,不僅僅體現在加繆的小說中,還存在於我們的現實生活中。

就如這本小說《我的天》,就是一本反映現實中,異類少年活著的掙扎日記。

在這本小說裡,作者子日山,既向我們體現了一個少年因原生家庭之傷,逃離家,卻又渴望家的悲哀,又讓我們在他一段段的愛情裡,體會到了人性的複雜以及矛盾的對立。

主人公大疆,毫無意義的活著,既對現有的情況無能為力,又一次次的在試愛裡,體會到了人情的冷暖。

文中出現的5個女人,每一個人,對於大疆都是一個臨時的港灣,也是一個臨時的擺渡人,但他們終究都無法停留。

心無著落的大疆,命運一次次的因為這些女人而改變,最後孤獨的死去。

大疆的死去,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荒誕的經歷,異類的表現,這些都是這本書帶給我們的驚喜,也是一種思考。

活著,我們該活在人世間,還是該跨越人世間?

《我的天》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個女人,她叫忘蕪。

這是一個特別的女人,因為她活著,可卻死了。

站在西藏的寺廟前,忘蕪說:

「我的人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愛情、親情、友情的美好階段,第二個階段是死灰階段,第三個階段是飄揚階段。」

她說,她現在活在死灰階段,可她嚮往飄揚階段,所以她來了西藏。

渴望飄揚階段的人他們都是彼岸世界的局外人,他們要尋求跨越人世間的道路。

而忘蕪,她的親人全都死去,她受到了苦難的壓迫心如死水,所以她寄希望於來到西藏,去尋求縹緲的彼岸世界,渴望有人來拯救她,指引她道路,並祈求她能夠超脫。

忘蕪拋棄一切的東西,選擇了走向飄揚的階段,可是對於陪她一起來西藏的少年大疆來說,他的人生,卻才剛剛開始。

如果說忘蕪走向了人生的第三個階段,那麼對於大疆來說,他的人生還處於第一階段。

主人公大疆是個有父有母卻無人收養的孩子,14歲之前,他還是幸福的,可過了14歲,他的父母選擇離婚,而大疆只能一個人居住。

自從父母離異,大疆一個人做飯、一個人學習、一個人生活。

他曾經哭著睡哭著夢哭著醒再哭著睡再哭著醒,挨過漫漫長夜的恐懼,他也曾經無數次夜晚拿著菜刀想將自己的手砍斷。

缺失的親情,就像斷了線的風箏,大疆心無找落。

年幼的孩子,從擁有到失去,在苦痛中第一次學會了掙扎,在掙扎中活著。

所以,大疆學會了叛逆,學會了沉默,也學會了在孤獨中,去深究細節。

大疆說:「我從十四歲開始就不信任這個世界了。」

不信任這個世界,卻無奈還要活著,大疆的目得很簡單,就是簡單的活著,直到死。

遇到念雪,對於大疆來說,就是多了一個給他付錢的人。

沒什麼深情,也沒什麼可惜,就是有人追,他就同意了,這個胖胖的女孩,帶給他的是一種短暫的溫情,可他用冷漠應對。

用作者的話來說就是:大家都在彼此的生命中交匯過,都無意中充當了彼此世界的龍套。

念雪就是出現在大疆生命中的一個龍套,只是她留下了足跡,可大多數人卻只是擦肩而過。

大疆的人生,從14歲之後,就已經沒有了希望。

「我和別人不一樣,真的,別人是行走在世界裡,而我是在空氣中遊泳,我很累,我要小心我要看護好自己,否則我會嗆死的。」

一個年輕的生命,終日行走在鋼絲繩上,對於這個少年來說,是殘忍的。

考上大學,對於大疆來說,是逃離這個家,逃離這個傷心地的唯一途徑,所以他奮力一搏,只是為了逃離,就這麼簡單。

他如願以償的考上了大學,來到了武漢。

這是大疆人生中的第二次掙扎,可這種對於自由的嚮往和對於現實困境的逃離,對於他而言卻是殘忍的。

來到武漢,大疆遇到了陳靜這個本地女人。

他不曾愛過她,她也不曾愛過她,他們各取所需的在一起,又在不需要的時候,轉身離開。

陳靜就像是一個姐姐,給了大疆短暫的溫暖,卻又無法長期的駐足,所以她在結婚以後,就很少再出現過。

這個時候的大疆,在他鄉遇到一個本地的女孩,讓他孤獨的心有了暖意。

但他知道,那不是愛情,他不需要女人,他也不需要愛情,那不過是各取所需而已。

對於大疆來說,念雪和陳靜,只是給他帶來了短暫的興奮和記憶,她們不過是他空蕩內心中擺放的家具。

就因為拒絕人麻煩,所以大疆遇到追他的第三個女人張顏,他們就戀愛了。

和張顏在一起的時光,都讓大疆內心有著不一樣的感覺。

「張顏說,看你學習其實也是一種享受,因為你完全進入了一個荒原,一個只有你自己的荒原。」

其實我倒是覺得,大疆的內心是一座孤島,島裡只有孤獨的自己,困住了自己,也拒絕別人的進入。

兩個戀愛的人,兩顆無法靠近的心,因為張顏另一個男朋友的出現,就宣布劇終。

真相總是那麼殘忍,可置身其中的人,總是無力改變。

可看似短暫的愛情,對於大疆這樣一個尋求簡單的人來說,卻更像是一場臨時的擺渡。

張顏用愛情讓大疆甦醒,可大疆卻硬生生的在這場愛情裡,感受到了背叛的快感。

活著總是充滿了各種變數和掙扎,殘忍和痛楚讓活著的人應接不暇,可你卻還不得不去接受。

大疆總是矛盾的活著,卻硬生生的把自己活成了局外人。

他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被老師稱之為活著也是浪費生命。

從前人們稱他呆,稱他無趣,說他傻,而今又說他異類,這些他都接受。

遇到風塵女覃婉婷,大疆才覺得自己活得像個正常人。

他愛上了婉婷,並且第一次學會了主動出擊,而非被動接受。

從前那些和他發生過關係的女人,都是主動要和他在一起,他不懂拒絕,所以選擇了被動接受。

而今,遇到婉婷,大疆才覺得,那就是愛情。

他在日記中寫道:

「我已經痊癒了,我的人生是個飽滿的渾圓,我不需要日記了。」

愛情讓大疆感覺人生有了方向,也嘗到了快樂的滋味,如果一直這樣,那麼大疆就再也不是孤獨者大疆,而是一個正常的人。

但局外人終究是局外人,他的心太過敏感和脆弱,也習慣了用冷漠和孤獨來偽裝自己。

標榜異類的他,不合群的他,總是和別人保持距離的他,終究是拜倒在現實的真相裡。

那個愛他的婉婷,竟然是某個首長的小四。

而他,也只是婉婷曾經愛過的一個人。

大疆對於現實很無奈,得知真相的他和婉婷分手了。

如果說,選擇自我拯救的大疆以為遇到婉婷,他已經痊癒,可這種有了希望,卻被現實斬斷的希望,無疑對於他來說是雪上加霜。

大疆在現實中又一次的掙扎,他覺得人生做什麼都毫無意義。

「我覺得我一直游離在社會之外,周圍都把我當成自己人,但我把自己當成異物,我想或許有一天我這個異物會原形畢露的,是跟風塵女毫無二致的。」

這是大疆對於自己的形容,也是初次見到婉婷,大疆的內心寫照。

他總是把自己當做異物,所以,他想想自己,當他沒有期望時,就把自己擺正了位置也就是為自己找到了節奏。

大疆從自我救贖的道路上失敗之後,選擇了一條捷徑,那就是攀關係。

所以市長女兒小跳,成為了大疆的狩獵目標。

大疆運用各種泡妞手段,成功的抱得美人歸,可是對於這個相貌平平的女孩,他卻吝嗇於他的真心。

大概被愛情傷害了,所以他的心就再也不會跳了。

他讓這個女孩懷孕,運用心理戰術,讓小跳的父親接受。

可是這一切的結果看似很完美,可誰又能知道這是走上了一條不歸路。這世上,最難猜的是人心,最難懂是人性。

大疆死了,他死的突如其來,卻又在室友的意料之中。

其實,大疆一直在玩火自焚,生生的把自己玩死了。

大疆在生前就曾經說:「我就想孤獨地活著,和這世界玩耍,然後忘記自己。」

可是,他怎麼也沒想到,他把自己玩死了。

大疆死後,曾經和他發生關係的五個女人一個都沒出現,就連他的父母也沒有出現。一個曾經那麼在乎父母之愛的男孩,卻在死後,都沒實現父母愛他的願望。

他的死,充滿了諷刺和荒誕,這種諷刺,是對既定現實中人性溫情缺失的諷刺,也是對人性涼薄的諷刺。

大疆曾經以一人之力掙扎著,卻又對抗著社會帶給他的條條框框的束縛,他討厭道德和既有規則。

「我在這個世界裡不是為了做配角也不是為了做主角,我要在舞臺之外。」

這句話是大疆對於自己的定義,他活在這個世上,卻又讓自己活在邊緣。他是現實中的局外人,卻又無法對一切置身事外。

這個社會,每個人都帶著假面具。而活得最真實的唯有大疆,因為他的所思所想所做,皆是根據他的內心。

他看透了這個社會的本質,最後卻又被這個社會的現實所套牢。

大疆本想著最後掙扎一次,卻沒想到,人活著掙扎會死,不掙扎也會死,掙扎或許會心想事成,但不掙扎只能接受命運的擺布。

小說中這句「人不僅僅要活在人世間,還要跨越人世間,每個人都應該掙扎」,恰恰是對我們的警醒。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也無法阻止別人對我們的傷害,我們能做的就是,接受現實,最後在活著的同時,學會去掙扎和改變,畢竟人活著,沒有什麼是不能改變的。

但人生的改變,活著的掙扎不是要我們學會走捷徑,而是抓住生命中的每一顆救命稻草,努力的去改變現有的困境,讓自己的人生充滿希望和目標,這才是我們掙扎的目的。

相關焦點

  • 《安妮日記》快樂,期望,隱匿,抑鬱,意欲,悲憤,掙扎,死亡
    戰爭,女孩,父親,安妮日記-觀後感安妮經歷了快樂,期望,隱匿,抑鬱,意欲,悲憤,掙扎,死亡的人生歷程。人莫過於死。當人死了,什麼都沒有意義了。天啊。在活著的時候應該做些什麼呢。就是幫助自己,幫助別人。享受,單純的享受物質,如果是別人的給予的,那麼你的享受是對他們勞動肯定和讚許。同時要幫助別人。這樣才能心底無私天地寬。我要做安妮他父親那樣的人-工作並存希望著。
  • 經歷抑鬱之後,我成為了一名心理學專業的學生,救贖自己、療愈他人
    於是,她選擇了心理學專業,如今正是一名心理學專業在讀學生,即將轉變成一個心理學專業人員,用她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來療愈自己、治癒別人,完成自我救贖。 她的經歷再一次告訴我們:抑鬱的到來,不只是為了讓你受苦,而是提醒你關注自己生命中缺失的部分,更好地認識自己、愛自己,達到生命的圓滿。
  • 病態少年的殘酷人生告訴你:放縱的人生,傍大款走捷徑是窮途末路
    就如作家子日山的小說《我的天》就圍繞一個精神貧窮少年的治癒人生展開,向我們揭露了現代社會年輕人的精神貧窮。小說中抑鬱症少年大疆,面對人生的苦難,無力改變,最後作繭自縛,憋屈而死的人生經歷,深深打動了讀者。
  • 《肥瑞的瘋狂日記 第三季》一個關於自我的救贖的故事
    從第1季到第3季,用日記的形式,Rae一直在剖析自己的內心和想法。陷入自我否定、消極最終引起恐慌症的感覺,不是所有人都懂,但是所有人多多少少都會有自我否定和消沉的時刻,我也有,年少時更甚,一直都有點胖,我也對自己的外貌非常不自信不喜歡自己的外貌,也會在日記裡吐槽自己最好的朋友或者是記錄自己最難過或是開心的時刻,這些層面我跟女主角Rae很像,我也從十幾歲開始學會自我調節,自我救贖,自己掌控自己的狀態。
  • 活著,一場擁有與失去的自我救贖
    「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娛樂這麼嗨,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說一說活著,一場擁有與失去的自我救贖,有興趣的同學就跟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哦」所有的哲學學說最終無非都是為了解決同樣的問題: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即解決生存的意義和價值,找到人的存在感。
  • 網貸少年們的辛酸,也是人生的一種歷練,活著就有希望
    我也親自目睹過很多因為網貸而自殺、抑鬱、被逼瘋的真實案例,也將這些人的遭遇在各大平臺上進行了公開,目前幾乎近百萬的閱讀,前些天我發了一篇名為一個網貸少年的自白如今收到很多網貸小哥哥小姐姐們的留言。就在昨天我看到後臺很多留言讓我對於這些網貸小哥哥小姐姐們既同情又憐憫,網貸碰不得一定要收住心,否則只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將自己陷入絕境。再次預祝各位因網貸而陷入痛苦的少年和小姐姐們儘早上岸。
  • 《自殺熱線》:拯救別人的同時,也是自我救贖
    她了解到,老人因為長時間獨自忍受痛苦的折磨而患了抑鬱,並且一直在服藥,即使木已成舟,但海瑟還是企圖尋找他留下的線索。雖然最後找到了老人的住址,但是他已經隨愛妻而去。 在兩人的交談中,接線員海瑟從中被感動,老人真切的話語影響到了海瑟。她也終於向暗戀已久的男同事表達了愛慕,邁出了新人生的第一步,這便是對自己內心的救贖。
  • 《鄉村牧師日記》:有文學味兒的純粹藝術,超驗主義下的苦難救贖
    但是一部《鄉村牧師日記》就奠定了他在電影界的大師地位。《鄉村牧師日記》改編自作家喬治·貝爾納諾斯1936年創作的同名小說。一位年輕牧師來到鄉村教區任職,滿懷熱血想要改變村莊的冷漠無情,讓村民走進教堂,心存善念。但是最終換來一句「你真是一個一無是處的牧師」,最後在痛苦與抑鬱中死去。
  • 脫口秀「小王爺」王自健曾重度抑鬱?完成自我救贖,用演技感動章子怡
    脫口秀"小王爺"王自健曾重度抑鬱?完成自我救贖,用演技感動章子怡!在《我就是演員》的節目中,章子怡為的演技給出了一個評判標準,真。這是章子怡在看完王自健表演後做出的總結,無論你是有經驗還是沒經驗的演員。
  • 《在細雨中呼喊》《隱秘的角落》:童年「邊緣人物」的自我救贖
    孫光林和朱朝陽一樣,在別人的目光重壓之下,抑鬱地活著,他們是透明的「乖小孩」,生命沒有光。我們常常看到,像朱朝陽、孫光林這樣的孩子,或者叛逆走上犯罪的道路,或者抑鬱走向自我毀滅。對他們來說,活著就已經需要很大的努力了。
  • 壓抑下卻飽含深意,淺談「暗黑系遊戲」帶來的「自我救贖」
    在暗黑系遊戲裡面,更多的是用故事帶來的情感引導,讓玩家在故事裡體會到遊戲角色的傷痛,在壓抑的氛圍裡感受角色的掙扎,暗黑系遊戲帶來的遊戲體驗是讓你有一種「自我救贖」的精神升華。優秀的"暗黑系"遊戲《地獄邊境》這款遊戲的畫面是簡單的黑白畫風,玩家以一個小男孩的視角在遊戲中探索,他想要找到地域的邊界,找到自己死去的姐姐。
  • 《正常人》自我掙扎與自我厭棄
    普通人這部小說男女主人公在經歷了種種的誤會,自我掙扎,甚至是自我放逐之後,終於久別重逢的歡好,情到深處(請原諒我用詞的拘束),女主(瑪麗安)問男主(康奈爾):will you hit me?康奈爾愣住了,說:no。女主起身穿衣而去。
  • 《少年的你》:自我救贖,才能走向光明未來
    《少年的你》火了。作為國內少有的聚焦校園欺凌的青春題材片,這部電影的票房短短幾天之內已超過8億元,成為當下最熱門的話題電影。影片票房口碑雙豐收,一方面源於兩位主演精湛的表演,另一方面也與影片本身對現實問題的關照有很大關係。
  • 《丈夫得了抑鬱症》不努力也是一種自我救贖
    電影講得是丈夫高野幹男不堪生活的壓力陷入抑鬱,妻子小晴陪伴著,幾度掙扎,逐漸走出抑鬱的故事。當你厭世當你覺得很喪生活沒有希望的時候,應該靜下心來看看這個電影。相信曾深陷過情緒沼澤的人,對幹男的遭遇,都會有切身的體會。
  • 沒錯,我也曾經是那個抑鬱寡歡的厭世少年
    又或者,我們之中的一些人,是不是也曾經遭受過抑鬱與自卑的困擾,在成長的某個階段中,深受其害呢?       我就是其中之一,雖然抑鬱於我,還沒有上升到病理學的高度,但在過往生命歷程中的許多個時時刻刻,都曾厭世、自我否定、逃避與深陷悔恨的輪迴中。
  • 我是證人:這是一場自我救贖
    《我是證人》這部影片在2015年10月30日上映,上映三天票房破億,累計1.23億。我是證人這部電影翻拍自韓國電影《盲證》,講述的是盲女路小星在一個雨夜陰差陽錯的搭上了一輛變態整容醫生的車也正如影片最後,路小星對唐崢吼出的那句話:「我和你不一樣!」
  • 劉濤:喪偶式婚姻該如何自我救贖?
    女性如何在不幸福的婚姻中尋找自我救贖?劇中的向前和尋找的婚姻本是讓人羨慕的家庭。一個積極努力向前的男人,用智慧和辛勞獲得了成功,給與了家庭和愛人幸福。抑鬱,自殺,最後醒悟,回歸奮鬥和成功,也最終尋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正如他們的名字一樣,一個向前,一個尋找,從一開始就意味著他們是倆條平行線,事實上是無法交集的。
  • 《海上鋼琴師》不妨活成異類,異類不是貶義詞,而是靈魂的救贖
    那麼今天,我們就以「異類」的角度去解讀《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背後的「不妨活成異類,異類不是貶義詞,而是靈魂的救贖,」更深層次的去理解異類這個詞。無論是滅霸又或者是鋼鐵俠,他們都是天才,也都是群體中的異類,他們總能輕而易舉的獲得平常人很難獲得的目光以及榮耀還,但除此之外,我們從他們的身上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深深的孤獨,就如同電影《海上鋼琴師》裡的1900一般。差異造就孤獨,或許這也是每一個天才的宿命。
  • 失業,還是抑鬱,是個問題
    「我晚上睡不著,想到第二天還要去面對那些人那些事,有時候會希望第二天不要到來。我早晨不想醒,想一直睡下去。我甚至晚上不想回家,只想一個人呆著,自己一個人脆弱一會兒。」晚上23:58,手機震了一下,我點開屏幕,是阿明,他不快樂很久了。
  • 直面抑鬱經歷的名人回憶錄
    生命難免掙扎,但你並不孤獨,請不要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