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有種抑鬱叫做「職場抑鬱症」
「我覺得我可能得抑鬱症了。」
「我晚上睡不著,想到第二天還要去面對那些人那些事,有時候會希望第二天不要到來。我早晨不想醒,想一直睡下去。我甚至晚上不想回家,只想一個人呆著,自己一個人脆弱一會兒。」
晚上23:58,手機震了一下,我點開屏幕,是阿明,他不快樂很久了。
年前和阿明吃飯,他就叨叨要換工作,期間沒看到一個笑容,而他以前是個無比開朗的人。工作內容不喜歡,工作環境不適應,再加上一個日常對他職場PUA的直屬上級,阿明每天都遊走在暴走和抑鬱的邊緣。
一場疫情,打亂了阿明換工作的節奏,加上媳婦懷孕,對換工作這件事阿明更是小心翼翼。可很久沒找到合適的工作,阿明每天還是要面對他不想面對的。
「兄弟,別扛了,辭了吧!」我盯著屏幕看了很久,默默地回復了他。
雖說成年人的世界最好不要給建議,但我不能眼睜睜看著兄弟在「職場抑鬱症」裡掙扎。
「職場抑鬱症」,顧名思義,就是因為職場的事情而抑鬱,輕度抑鬱對生活的影響可能並沒有很大,但重度抑鬱有可能導致輕生。
5月6日,某銀行員工宏毅從家中跳樓身亡,其原因據說就是工作壓力過大導致。
從宏毅太太的微博能夠看出,在那最後的一個月裡,宏毅的世界是多麼崩塌,所謂的企業文化,所謂的「看重」,說到底,是為了構建一個企業需要的價值觀。而正是這樣步步緊逼的價值觀,讓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兒不斷地懷疑自己,在職場抑鬱中掙扎。
有網友說銀行奉行的是狼性文化。可是我們為什麼要奉行「狼性文化」?我們明明是人啊!為什麼就不能人性一些呢?
02職場怎麼就讓你抑鬱了?
《職場抑鬱症者重返社會》一書認為「職場人士特別是職場中有才幹的年輕人、非常認真的人、心善的人或自尊心強的人,相對於其他人更容易患抑鬱症。」
換句話說,原本的你愈是美好,便愈加容易遭遇職場抑鬱。
中國心理協會公布過中國職場抑鬱症調查數據,工作場所中的抑鬱症患病率高達2.2%至4.8%,也就是說在50個人的團隊中就有一到兩名抑鬱症患者。
到底,職場怎麼就讓你抑鬱了呢?
1.直接領導PUA
職場上最常見的抑鬱原因就是直接領導對你進行PUA。
不斷否定你、壓榨你,卻美其名曰重用你、培養你。恩賜你「007」,微信24小時工作監控,回覆信息稍晚一點直接就可以和工作態度不端正掛鈎。同時不斷善意提醒你,外面大環境多麼糟糕,以你的能力能留在公司,就應該為公司奉獻一切,感恩戴德。
你要走?他便會變出兩幅面孔來,情懷、成長、發展和未來,不換樣的和你聊,完全一副為父為你操碎心的樣子,主題就三字「留下來!」你但凡猶豫一下留下來,「老父親」還是會回到最初的樣子,鄙視你、打擊你、讓工作24小時立體環繞你周圍。
長期處於這種環境下,不斷被否定、被質疑,得不到肯定和應有的真實反饋,個人的價值感很容易崩塌。從開始反問自己「我真的那麼差嗎?」到最後指責自己「我為什麼那麼差啊?」
親愛的,其實你沒那麼差。你只是站在了一個錯誤的位置,面對了一臺只會放大錯誤,卻從不會看到你優秀的機器面前。沒有必要自我懷疑,錯的位置,離開就行。
2.工作內容沒價值感
「我每天站在大堂,看著來來往往的人,逼著自己笑,然後解答一些我回答過無數次的簡單問題。常常會覺得好無聊啊!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才28歲,卻仿佛看到了我的60歲。」——陳琛
可92年的陳琛卻是父母的驕傲。研究生畢業就憑自己能力進入了某四大行之一的銀行工作,穩定、體面、不累。每次有阿姨問陳琛在哪裡工作呀,他媽臉上有溢不住的笑:「某某銀行啊!」,然後接受對方羨慕的眼神。
陳琛掙扎了兩年。懷疑工作的價值、懷疑自己的價值,他得不到成長,得不到快樂。雖然他沒那麼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但他很清楚這不是自己想要的。
想辭職,卻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走下去。
於是日復一日的每日三問「我到底想幹嘛?我為什麼還要留下?我到底要不要走?」
沒那麼痛苦,但也沒有任何快樂。
像陳琛一樣的人很多。不喜歡工作內容、不喜歡喝酒應酬、不喜歡企業文化、不喜歡條條框框……由於不喜歡,找不到成就感和價值感。
而尋求不到的價值感和自我認同,鬱郁不得志,便是職場抑鬱的開始。能量得不到聚集和累積,卻一日日消耗,終會疲憊又心累。
3.失業,還是抑鬱,是個問題。
職場抑鬱症從來不是一兩天形成的,它是在你日復一日的自我懷疑中、在你不開心的每一天潛伏滋生著。
在客觀環境不曾改變的情況下,繼續下去,面對的是職場抑鬱症,而離開,就意味著失業。到底該如何?
1.未雨綢繆
鞋合不合適,只有穿在腳上才知道。
工作適不適合,入職之後身處其中才能體會到。而不適合,就有分手的可能。
所以任何時候都要有一定的積蓄和能量儲備,如果真的發展到職場抑鬱症的地步,要足以支撐你和不適合的工作說拜拜。
雖然成長與成熟總伴隨著挫折與疼痛,但如果你工作中所謂的挫折已經將你逼到了一個狹小的角落,也許放過自己也不失為一種成長。畢竟上了路,才知道看到的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風景。
2.敞開心扉
抑鬱症最怕的是關閉自己和外部連接的通道,拒絕溝通,自己一個人默默承受。
無論什麼時候,家人與朋友都是溫暖的所在,內心生病的時候,可以不那麼堅強,吐槽也好,傾訴也罷,和關心自己的人聊一聊,那些關於職場的不痛快和煩惱,滾一邊兒去吧!
如果還能撐一撐,而且不工作沒有絲毫經濟積蓄和來源,最好還是等一等,不要立刻辭職,只是需要將重心放在找工作上,減少現職工作對自己心理的負面影響,無論是領導還是環境,不要太care了,反正老子要走了!
可如果抑鬱症已經嚴重到一定程度,那離開所處的職場環境才是當務之急,並且必須要找專業的心理醫生進行諮詢和治療。諱疾忌醫什麼的,一點兒也不颯!
連嶽曾說:「你要按所想的去生活,否則,你遲早會按你生活的去想。」
邁出校門那一刻,我們仿佛瞬間學會了成人世界裡的職場規則,但無論何時,都要守護好內心深處那個少年的自尊與熱情。畢竟,我們都要熱氣騰騰的活著,而不僅僅是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