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還是抑鬱,是個問題

2020-12-24 帥明明說

01有種抑鬱叫做「職場抑鬱症」

「我覺得我可能得抑鬱症了。」

「我晚上睡不著,想到第二天還要去面對那些人那些事,有時候會希望第二天不要到來。我早晨不想醒,想一直睡下去。我甚至晚上不想回家,只想一個人呆著,自己一個人脆弱一會兒。」

晚上23:58,手機震了一下,我點開屏幕,是阿明,他不快樂很久了。

年前和阿明吃飯,他就叨叨要換工作,期間沒看到一個笑容,而他以前是個無比開朗的人。工作內容不喜歡,工作環境不適應,再加上一個日常對他職場PUA的直屬上級,阿明每天都遊走在暴走和抑鬱的邊緣。

一場疫情,打亂了阿明換工作的節奏,加上媳婦懷孕,對換工作這件事阿明更是小心翼翼。可很久沒找到合適的工作,阿明每天還是要面對他不想面對的。

「兄弟,別扛了,辭了吧!」我盯著屏幕看了很久,默默地回復了他。

雖說成年人的世界最好不要給建議,但我不能眼睜睜看著兄弟在「職場抑鬱症」裡掙扎。

「職場抑鬱症」,顧名思義,就是因為職場的事情而抑鬱,輕度抑鬱對生活的影響可能並沒有很大,但重度抑鬱有可能導致輕生。

5月6日,某銀行員工宏毅從家中跳樓身亡,其原因據說就是工作壓力過大導致。

從宏毅太太的微博能夠看出,在那最後的一個月裡,宏毅的世界是多麼崩塌,所謂的企業文化,所謂的「看重」,說到底,是為了構建一個企業需要的價值觀。而正是這樣步步緊逼的價值觀,讓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兒不斷地懷疑自己,在職場抑鬱中掙扎。

有網友說銀行奉行的是狼性文化。可是我們為什麼要奉行「狼性文化」?我們明明是人啊!為什麼就不能人性一些呢?

02職場怎麼就讓你抑鬱了?

《職場抑鬱症者重返社會》一書認為「職場人士特別是職場中有才幹的年輕人、非常認真的人、心善的人或自尊心強的人,相對於其他人更容易患抑鬱症。」

換句話說,原本的你愈是美好,便愈加容易遭遇職場抑鬱。

中國心理協會公布過中國職場抑鬱症調查數據,工作場所中的抑鬱症患病率高達2.2%至4.8%,也就是說在50個人的團隊中就有一到兩名抑鬱症患者。

到底,職場怎麼就讓你抑鬱了呢?

1.直接領導PUA

職場上最常見的抑鬱原因就是直接領導對你進行PUA。

不斷否定你、壓榨你,卻美其名曰重用你、培養你。恩賜你「007」,微信24小時工作監控,回覆信息稍晚一點直接就可以和工作態度不端正掛鈎。同時不斷善意提醒你,外面大環境多麼糟糕,以你的能力能留在公司,就應該為公司奉獻一切,感恩戴德。

你要走?他便會變出兩幅面孔來,情懷、成長、發展和未來,不換樣的和你聊,完全一副為父為你操碎心的樣子,主題就三字「留下來!」你但凡猶豫一下留下來,「老父親」還是會回到最初的樣子,鄙視你、打擊你、讓工作24小時立體環繞你周圍。

長期處於這種環境下,不斷被否定、被質疑,得不到肯定和應有的真實反饋,個人的價值感很容易崩塌。從開始反問自己「我真的那麼差嗎?」到最後指責自己「我為什麼那麼差啊?」

親愛的,其實你沒那麼差。你只是站在了一個錯誤的位置,面對了一臺只會放大錯誤,卻從不會看到你優秀的機器面前。沒有必要自我懷疑,錯的位置,離開就行。

2.工作內容沒價值感

「我每天站在大堂,看著來來往往的人,逼著自己笑,然後解答一些我回答過無數次的簡單問題。常常會覺得好無聊啊!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才28歲,卻仿佛看到了我的60歲。」——陳琛

可92年的陳琛卻是父母的驕傲。研究生畢業就憑自己能力進入了某四大行之一的銀行工作,穩定、體面、不累。每次有阿姨問陳琛在哪裡工作呀,他媽臉上有溢不住的笑:「某某銀行啊!」,然後接受對方羨慕的眼神。

陳琛掙扎了兩年。懷疑工作的價值、懷疑自己的價值,他得不到成長,得不到快樂。雖然他沒那麼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但他很清楚這不是自己想要的。

想辭職,卻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走下去。

於是日復一日的每日三問「我到底想幹嘛?我為什麼還要留下?我到底要不要走?」

沒那麼痛苦,但也沒有任何快樂。

像陳琛一樣的人很多。不喜歡工作內容、不喜歡喝酒應酬、不喜歡企業文化、不喜歡條條框框……由於不喜歡,找不到成就感和價值感。

而尋求不到的價值感和自我認同,鬱郁不得志,便是職場抑鬱的開始。能量得不到聚集和累積,卻一日日消耗,終會疲憊又心累。

3.失業,還是抑鬱,是個問題。

職場抑鬱症從來不是一兩天形成的,它是在你日復一日的自我懷疑中、在你不開心的每一天潛伏滋生著。

在客觀環境不曾改變的情況下,繼續下去,面對的是職場抑鬱症,而離開,就意味著失業。到底該如何?

1.未雨綢繆

鞋合不合適,只有穿在腳上才知道。

工作適不適合,入職之後身處其中才能體會到。而不適合,就有分手的可能。

所以任何時候都要有一定的積蓄和能量儲備,如果真的發展到職場抑鬱症的地步,要足以支撐你和不適合的工作說拜拜。

雖然成長與成熟總伴隨著挫折與疼痛,但如果你工作中所謂的挫折已經將你逼到了一個狹小的角落,也許放過自己也不失為一種成長。畢竟上了路,才知道看到的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風景。

2.敞開心扉

抑鬱症最怕的是關閉自己和外部連接的通道,拒絕溝通,自己一個人默默承受。

無論什麼時候,家人與朋友都是溫暖的所在,內心生病的時候,可以不那麼堅強,吐槽也好,傾訴也罷,和關心自己的人聊一聊,那些關於職場的不痛快和煩惱,滾一邊兒去吧!

如果還能撐一撐,而且不工作沒有絲毫經濟積蓄和來源,最好還是等一等,不要立刻辭職,只是需要將重心放在找工作上,減少現職工作對自己心理的負面影響,無論是領導還是環境,不要太care了,反正老子要走了!

可如果抑鬱症已經嚴重到一定程度,那離開所處的職場環境才是當務之急,並且必須要找專業的心理醫生進行諮詢和治療。諱疾忌醫什麼的,一點兒也不颯!

連嶽曾說:「你要按所想的去生活,否則,你遲早會按你生活的去想。」

邁出校門那一刻,我們仿佛瞬間學會了成人世界裡的職場規則,但無論何時,都要守護好內心深處那個少年的自尊與熱情。畢竟,我們都要熱氣騰騰的活著,而不僅僅是活著。

相關焦點

  • 成龍不一樣的生日,兒子和女兒現狀差別大,吳綺莉失業要抑鬱?
    成龍不一樣的生日,兒子女兒現狀差別大,吳綺莉失業要抑鬱? 沒想到那個用電影陪伴我們成長,現在依舊活躍在大熒幕上的成龍大哥,已經66歲了,到了當大爺、爺爺的年紀了。不知出於什麼原因,吳綺莉還是生下了孩子,取名吳卓林。但是直至今日,成龍還是不認這個女兒。沒有父親管教的吳卓林非常叛逆。不僅和同性外國女人結了婚,而且一度要和母親斷絕關係。
  • 已經失業6個月了,感覺自己要瘋了
    結果遇到的現實問題是,在一個三線城市,12月份招人都是銷售。小路不打算做銷售了,就等著過完年後導遊考試結果出來,從事導遊工作。結果遇到這次疫情,對旅遊行業打擊很大,很多公司破產。沒有辦法小路只能去做銷售,結果去面試的時候發現大部分公司不招人,要招也只有客服公司招人。在沒有工作的情況下,小路不僅要承擔日常飲食,還有房租水電。上份工作存的錢很快也都用完了。
  • 你是真的抑鬱還是假性抑鬱?
    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病症。 最近總是不開心就是抑鬱嗎?其實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有很多,我們如果把不開心當作一種病態,那就大錯特錯了。只要你還沒有遠離世俗,那就不可避免的會產生消極情緒。
  • 抑鬱:不全是大腦的問題
    你是否曾經因為下列的症狀被診斷為抑鬱: 幾乎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情緒低沉 對活動的興趣明顯減少這種分離阻止了醫生和精神病領域專家發現抑鬱的真正原因。因此,醫生們在黑暗中做出治療決定,開具一個又一個的藥品,希望其中一個,或者幾個的聯合作用可以對病症起效。大部分醫生依賴於他們的個人偏好。一些醫生偏好傳統的藥品,如舍曲林和氟西汀,同時另外一些醫生則偏好新產品,如欣百達和瑞美隆。無論哪種方法,病人會接受多種藥物治療,常常同時服用兩種以上抗抑鬱藥物,除了睡眠藥物以外,或許還有抗焦慮藥物。
  • 產後抑鬱:她們有苦難言,卻總是被誤解……
    金智英抑鬱了,金智英們抑鬱了... ... 相信很多沒生過孩子的女性,以及大部分男性,可能很難理解「產後抑鬱」到底是怎麼回事。會有人覺得這只是情緒問題,還會有人覺得這就是「矯情」、「嬌氣」,但產後抑鬱絕對沒這麼簡單。 新生媽媽為什麼會抑鬱? 她們產後經歷了什麼? 1.生理方面的變化在妊娠後期,孕媽們體內的內分泌會產生變化。
  • 人工智慧會讓人失業嗎?是好事還是壞事?
    所以,當我們真的面臨人工智慧的時候,要做的就是思考如何迎接它,做好準備,應對新技術帶來的問題,而不是擔憂,甚至反對技術的革新。具體來說,還是要做好兩件事,開闢新的就業渠道,同時,政府、社會要對那些第一時間面對人工智慧衝擊的人施以援手,提升社保水平,使人們能夠保持有尊嚴的生活水準。
  • 小心冬季抑鬱!
    抑鬱障礙是一種高發病率、高復發率及高致殘率的慢性精神疾病。幾乎每個年齡段都有罹患抑鬱障礙的可能,女性多於男性(1.5:1~2:1)。單次抑鬱發作的平均病程約為 16 周,發作後痊癒平均需要20 周左右。若不治療,病程一般會持續 6 個月或更久。經過抗抑鬱治療,大部分患者的抑鬱症狀會緩解。 首次抑鬱發作緩解後約 15%~50%的患者不再復發。
  • 你是真抑鬱還是假抑鬱?符合這3個症狀,基本可確診!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不開心的時候,當遇到精神壓力、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等,相應會產生抑鬱情緒,不過,情緒有一定的時限性,通常是短期的,如果長期如此,要注意是否是抑鬱症。
  • 你是真抑鬱還是裝抑鬱,「網抑雲」和「喪」文化真的要吐槽嘛?
    社會的發展,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人與人聯繫越密切,反而訴諸心事的人沒有幾個,能有一個平臺抒發自己的所思所想,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嘛?其實,真正的抑鬱患者大部分反而不怎麼在社交平臺活動,他們害怕交際,"欲說還休",對這世界感到失望。圖源網絡多數人嘲諷"網抑雲"現象還是覺得,平臺中大多數人在假裝抑鬱,強行抒情。
  • 失業補助金與失業保險金到底有什麼區別?
    失業補助金和失業保險金,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為了幫大家區分失業保險金和失業補助金的概念,我從失業保險金的概念,領取條件、失業保險金如何辦理、失業補助金的辦理等問題做一個簡要的簡答。
  • 每25個人就有1個抑鬱!這8種抑鬱症不可不防
    如果在一周中的大多數時間都感到抑鬱,那麼您很可能患有這種類型的抑鬱症。 如果出現了至少 5 個症狀並且持續 2 周以上,醫生會將此診斷為重性抑鬱症。至少有一個情緒壓抑或失去興趣的症狀。 談話療法有一定幫助。可以諮詢心理健康醫師來確定治療抑鬱症的方法。抗抑鬱藥物也有一定效果。
  • 渡過抑鬱:悲傷的五個階段
    悲傷五個階段模型對我的重要性: 這五個階段是心理學上對悲傷的一個定義的心裡歷程階段,這篇文章也是我自己對這五個階段結合抑鬱的具體描寫。所以可見,很多時候具體問題還是需要具體討論的。  總之,我承認了自己是個「廢物」後,我也因此選擇了一個寬鬆的學校,不再幻想考很好的大學,也因此有時間去健身房打兼職與訓練,所以總的來說,承認自己學習不行,反而讓自己有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 6成抑鬱症患者出現抑鬱共病人格障礙,這個問題不容忽視
    也就是說,就算診斷正確,患者服藥依從性好,足量足療程配合服藥,仍會有30%的人對抗抑鬱藥物無效。關於為何難治性抑鬱如此複雜,很多學者認為,大部分難治性抑鬱患者除了抑鬱之外還與其他精神障礙共存。比如今天我要說的人格障礙問題,這是很多抑鬱症患者忽視的重要問題之一。
  • ...關於轉發《關於明確失業保險技術技能提升補貼有關問題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財政局,社會事務服務中心、建設服務中心,市社會保險中心:現將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山東省財政廳《關於明確失業保險技術技能提升補貼有關問題的通知》(魯人社字〔2020〕189號)轉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 只是不開心,還是抑鬱了?一個測試告訴你答案
    但是隨著劇情一天天發展,這個惹人愛的孩子卻變成了幾個家庭當中問題最大的那個。她從年級第一,到成績一落千丈;從想放鬆放鬆,撒謊逃課,到不愛學習;從順從媽媽,調和父母關係,到叛逆吵鬧;其實她真正的更大問題,是心裡的苦;她連續失眠,每天只能和自己的手機錄音聊天,後來還產生幻覺。
  • 張大大時隔8個月再「抑鬱」,也是半夜11點多,很久沒如此抑鬱
    時隔8個多月,張大大再次說到「抑鬱」這個詞。抑鬱在當代非常嚴重的問題,特別是韓明星被曝光抑鬱自殺等,更引起大家的關注。之後張大大刪除了自己的發文,可能是不想打擾到大家吧。然而,時隔8個多月,張大大同樣也是半夜11點多發文說:「很久沒有如此抑鬱了 」!張大大怎麼這樣說?很久沒有這麼抑鬱了?是舊病復發嗎?還是遇到什麼事情壓力太大了呢?
  • 「誰能救救我」,每5個孩子就有1個抑鬱,青少年抑鬱真不是矯情
    而在這些抑鬱症患者中,青少年數量逐漸增長,在 2012年,中國大陸地區2679名10-25歲的青少年抑鬱比例為20.3%,這也就是說大約5個孩子中就有一個抑鬱傾向,青少年抑鬱真不是矯情。
  • 冬天想吃甜食是抑鬱嗎?3個小問題,幫你測出來!
    在另一項研究中,Wurtmans 發現,愛吃甜食的人在攝入碳水化合物後,抑鬱程度會降低;而其他人在食用碳水化合物後,反而會感到睏倦。 Wurtman 指出,食用碳水化合物後,人體會產生大量的血清素,這和服用抗抑鬱藥會產生「令人愉悅」的激素的原理一樣。
  • 失業了,是先騎驢找馬,還是必須找到理想的工作才去做?
    失業了,只有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找到之間的差距,才能做決定是先找個騎驢找馬的工作還是非理想的工作不做。即便是你要找個理想的工作,你也要首先確定你理想的工作是什麼樣子的!好多時候失業幾天或者感覺很輕鬆,特別是之前有過水深火海的遭遇。可假如真的一個月兩個月不工作,則就可能面臨家人的壓力,自己也會感覺無聊沒目標,甚至懷疑人生。如果真的隨便找個工作,隨便投遞簡歷,因為沒有針對性,那麼可能導致許多求職簡歷因為不匹配而石沉大海,發生的多了,就會讓自己有挫敗感。
  • 中年失業的女人,你的前途在哪裡?
    一下子,出不去家門,找不到工作,她在一個月800塊錢的出租屋裡呆了好幾個月的日子之後,還是被北京高昂的物價、房租,活著的每一天都得花錢,哪怕是情緒低落得如同抑鬱的情況,也強行打起精神來,去找工作。可是,她陷入了更深的絕望,因為所有的招工上面都寫著「年齡35歲以下」,而她今年已經36歲的「高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