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裡的二本生

2021-01-16 i黑馬

來源丨直面派(ID:faceurhart) 作者丨蔣曉婷

拼多多23歲的女員工倒在了凌晨1點半的下班路上,再次讓網際網路大廠的超高勞動強度成為社會焦點。正如直面派在中所描述的那樣,即使辦公環境再舒適、薪水再豐厚,福利再優渥,也阻止不了一些年輕人離開大廠。

大廠對於名校生的吸引力也在減弱,《清華大學2020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64.9%的清華畢業生選擇入職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企,已經連續3年沒有清華本科生入職阿里。

但作為二本生,張歡不這樣想。

他打定主意,必須拼盡全力在大廠熬下去,「就算要離開,也是讓人打死抬出去。」

對張歡這樣的二本生來說,入職大廠是改變人生的難得機會。大廠不僅意味著舒適的工作環境,體面的收入,還是實現階級躍遷的康莊大道。

中國網際網路產業二十年的發展,造就了一個網際網路新中產階層。正如北大教授蕭灼基所言,「科技從業者將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技術入股的方式,投入到企業中,如果該企業上市,他們就可獲得大量的分紅。」

從二本生到新中產,這一步跨越不可謂不大。

拿到大廠offer的那一刻,李原感覺自己的人生起飛了。

他成了母校進大廠的第一人。李爸的傻笑在臉上掛了一整天,李媽第一次覺得兒子長臉。儘管她的第一反應是驚嚇,忙問兒子,「是不是被騙了?」

此前在班裡沒有存在感的他,轉眼間成了所有同學羨慕的對象,被同學圍著打聽在大廠實習、轉正的過程。系主任則為他大開綠燈,允許他違反校規外出實習,畢業設計開題不需要回校,畢設只要按時提交,並以優秀畢業生身份順利畢業。

張歡則看到了自己正走在通往財富自由的路上。畢業不到2年,他被某電商巨頭大領導一路保送進集團核心部門。部門同事人均身價百萬,有人27歲升職P7,在新一線城市買下學區房,開寶馬車上班。

不懂網際網路的張爸,介紹孩子工作時都透著驕傲:兒子跟「首富」在一家公司。

一個不言自明的現實是,二本生進大廠是一個小概率事件。小到什麼程度,「低於10%」,二本生秦琴估計。不僅實習、面試環節要過五關斬六將,入職之後發現,大廠員工數以十萬計,自己根本找不到校友。

為了拿到巨頭公司的實習機會,3次面試前,秦琴會準備十幾頁的文檔資料,想像自己和面試官對話的場景,排練自己面試的話術。甚至為了增加入選機會,秦琴提前武裝朋友圈,目的是讓面試官看到,自己是一個上進的人。

為了轉正,李原不僅要通宵加班處理Bug,還得「狗腿」示好,迎合領導心意。如今3年過去,李原已經是部門領導崗,他依然沒有隨性的底氣,「起點低,沒有瀟灑的資本。」

他打算考研,提高自己的學歷,「日後走管理崗,學歷不高是軟肋。」

而隨著第一批95後走入職場,往日貼在95後身上的「個性」、「肆意」、「一不高興就裸辭」的標籤在大廠二本生身上似乎換了顏色。他們不缺乏理想,但更注重現實,身段也更靈活柔軟,不會動不動就提辭職——對於二本生來說,機會是不容許錯過的。

張歡,某電商巨頭程式設計師

25歲,畢業於東北某二本院校

「我要在大廠鍍金,除非被人抬出去,否則不會離開公司。」

進大廠工作,是我之前做夢都沒敢想的事情。

大學畢業2年多,我算是比較幸運的人,兩份工作都得到了領導的青睞,誤打誤撞用第一份工作敲開了大廠的大門,目前在集團核心部門工作,升職加薪能走綠色通道。

但這份幸運的背後,離不開我的努力。

我本科學的是電子商務,這個專業出來找工作,養活自己都難。大學期間自學了一點Java,但學得不精,只會增刪改查,這種技能在程式設計師裡面,是底層中的底層。

東北沒有網際網路基因,2018年6月畢業後,我去了北京。剛北漂那會兒,月薪7K的工作都難找,好不容易找到工作,跟網際網路產業沒半毛錢關係,是在一家OA軟體領域公司做程式設計師。

這份工作技術難度不高,不用考勤,但我不敢過這種舒服日子。我知道自己基礎差,有時間就鑽研技術,靠著我所學的java知識,自主研發了一個代碼生成器和一個小框架,提高了公司產品的生產效率。

加上平時愛思考,領導們願意把需求交給我做,我自然不敢讓他們失望,所以進步越來越大。

去年11月,上海總部有高管聯繫上我,讓我去上海工作,我的崗位職能也越來越重,經常需要出差做售前工作,要和甲方溝通產品框架等細節信息,過程跟面試差不多。

為了提高面試能力,我在BOSS直聘上投簡歷,純粹去面試,沒想過跳槽。就這樣誤打誤撞被巨頭公司HR看上了,給我打電話約面試。

我一直投的是上海的公司,以為是巨頭在上海的某個分公司招聘,沒放在心上,就當面試攢經驗。

直到對方跟我約第三次面試,我察覺到不對,一般的公司不會面試這麼多次,一問才知道,視頻對面的面試官正在集團大本營。

這真是意外之喜。到第4面,面試官是部門大領導,對我特滿意,直接把我保進了商品中臺,我就這樣入職了整個巨頭集團最核心的部門。

拿到offer的時候,我都覺得不可思議。我工作不到2年,沒有網際網路公司經驗,還是二本畢業,如果沒有人保,根本進不來。一直到現在,我在公司沒遇上一個校友。

園區一景

後來有師兄告訴我,好的面試官不會太關注技術細節,在乎的是技術人員對技術框架的理解,比較看重我們平常有沒有思考。

所以我真的很幸運,碰到這麼一位慧眼識珠的領導,給了我這麼大的機會。說的俗一點,大廠的工作經歷能讓我的簡歷金光閃閃。

但我能堅持到現在,真的不容易。前來的3個月,我每天都想離職。

我在上一家公司,一直覺得自己技術牛逼,到了大廠之後,才發現自己真的渺小。部門16個人,除我之外,他們都是大牛。

我什麼都不會,接的需求又是高風險、難度大的任務,我的日子過得特別痛苦,從身心到大腦都有極大的壓力。加上我本身比較好強,覺得自己學習能力強,工作一段時間就能超過他們,後來發現:不可能。到現在工作了大半年,我依然看不懂很多業務模型。

心裡落差太大,加上工作壓力大,我每天去公司上班前,都要進行心理建設,感覺度日如年,時時刻刻想著離職。但心裡不甘心,好不容易來了大廠,年入百萬的夢想觸手可及。我絕不能認輸,就算要離開,也是讓人打死抬出去。必須要拼盡全力熬下去。

張歡的工位

幸好那段時間,同事教我方法論,領導願意指導我,幫助我堅持到了現在。前不久看到27歲同事升P7,我有預感,2年後我同樣能升到P7,每年的薪水+股票激勵至少上百萬收入。

我現在年輕,還能熬夜,但是長久下去,身體一定受不了。我一個27歲的同事,腰已經不行了。但我必須要拼到升職P7,不管是技術、鍍金還是title,大廠都是我最好的選擇。

為了這個選擇,我要好好努力,不然對不起老天爺對我這麼好。

李原,某搜索巨頭程式設計師

24歲,四川某二本院校

「低學歷進大廠,沒有發脾氣的資格。」

很多媒體報導上說,95後敢懟領導,一不高興就裸辭,我羨慕他們擁有這種隨性、灑脫的個性,但我不一樣,我有打工人的覺悟,知道權衡利弊。

我覺得職場人生需要經營,每一次跳槽都是財力、運氣、人脈、資源的碰撞,可能帶來人生截然不同的體驗,可能是平步青雲,也可能是斷崖式下降。

我的起點偏低,思考、焦慮的地方自然會比較多。不像985、211這類高校優秀學子,能拿到各種大廠offer。我的學校沒有競爭優勢,在我之前,沒有一位校友在大廠工作過。

為了進這家公司,我大三就來實習,花了5個多月才拿到轉正的機會。

轉正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起實習的同事學歷都比自己高,如果想要被領導注意到,我只能更加努力。那5個月時間,我幾乎每天11點後下班,試過通宵處理Bug,2天工作36個小時。就算工作提早完成,我也會留下來,爭取時間多學知識,爭取下一次需求做得更好。

但在大廠工作,技術過關遠遠不夠,人情世故同樣要過關。

實習沒多久,碰上管理層變動,我們部門領導層出現真空,大領導從別的團隊找來了一個高級工程師來領導我們。

這個工程師在公司工作了很多年,一直沒做過管理工作。新官上任三把火,剛來我們部門,業務還不算了解,就大刀闊斧要改革。

我當時也是不懂事,他剛布置任務,我就去他的工位提了一些建議。其實我的語氣很和善,說的都是工作。

但第一次當領導的人,哪裡能接受別人的挑戰。我的話剛說完,就被他大聲質問:我是領導還是你是領導?我們倆到底聽誰的?

當時我懵了。說實話,有點出乎意料,我一直覺得,在網際網路公司,大家都在營造一種相對平等的狀態去共事,而不是製造這種上下級關係。

因為這件事,他開始找我茬。自從他轉到我們部門當領導,我所在的小組和她之前工作的小組合併,中間難免涉及到一些遠近親疏,厚此薄彼的問題。他還會找我談話,說我的工作能力不行,不斷否定我,說我再這樣下去,會被公司淘汰。

我有想過辭職,但是沒敢走。我不敢保證去了另外一家公司,會不會碰上一樣的領導。我也不敢保證,我一個二本學校的學生,能不能找到比大廠更好的實習。

沒辦法,我索性改變自己的處事方式,拯救我在他心目中的印象。從那以後,領導說什麼,我就做什麼,絕對的服從;按照他的要求做出demo後,會乖巧的請他參謀,說出產品的一些亮點,然後再提出一些個人建議,用這種「欲抑先揚」的方式跟他交流;他在群裡布置工作,我會第一個回應……

就這樣堅持「狗腿」了幾個月,他果然對我改觀了,看到我會主動跟我打招呼,離開我們部門之後,給我留了一個好評,沒有影響我轉正。

2018年6月畢業之後,我順利入職。現在回想起來,我真的是幸運。進大廠工作,跟各種牛人相處,是我提升技術能力的最好機會。大廠帶給我的,不全是工作能力,我可以在公司健身房健身,一定程度上能潛移默化下提升我的生活品質,我可以跟各類名校學子打交道,能讓我見賢思齊,不斷提高自己,同時也在拓寬自己的社交圈。

公司健身房

目前在大廠工作2年多,我沒有跳槽的打算。網際網路行業太浮躁了,如果跳槽只是為了工資,這並不長久,萬一35歲失業怎麼辦?

我想往技術管理方面發展,走上管理崗,能給我帶來安全感。公司的領導們願意幫我。工作這2年,我每年都有晉升,現在有開始帶團隊,管理部門的工作調配、新人培訓和心理壓力輔導等工作。

大廠薪水也不低,今年剛在成都買了一個小房子,順利談上了戀愛,我對現在的生活狀態挺滿意。

張非,某內容平臺程式設計師

25歲,畢業於山東某二本院校

「學歷就像標籤一樣貼在身上,HR有充分理由壓我的薪水。」

我是一個務實的95後,北漂3年來,我只想賺錢,然後在北京買房,在北京定居。

但二本學歷是我面試路上的大bug。

雖然我有技術底子,大學期間有2年創業經歷,能做出成熟的軟體作品。但畢業後出來應聘大廠,學歷被卡了很久。

我來北京已經是2017年9月,之前沒想過北漂,到8月份創業公司被併購,我覺得還是上班靠譜,就來了北京。

到9月,我的應屆生優勢早沒了,一般公司願意要有1、2年經驗,或者還沒畢業的實習生。我根本沒底氣。

所以我對公司沒要求,不敢選崗位,只有有崗位需要,我就投簡歷。行業能叫出名字的大廠,或者不知名的小創業公司崗位,我都試過一遍。

第一個月,我沒收到任何大廠面試邀請,只能面試小公司,快要確定offer的時候,才收到一家搜索巨頭的面試邀請。我後來想過公司給我機會的原因,應該是創業經歷幫了我,2年研發產品的經驗在簡歷上好歹算一個亮點。

說起來也是幸運,如果剛開始就面試巨頭公司,我一定不行,積累了一些面試經驗後再去應聘大廠,會覺得自己有點底氣。

網際網路大廠的技術崗面試很麻煩,至少要走3輪,折騰了快一個月時間,我拿到了大廠offer,這也是我拿到的唯一一個大廠offer。

不可否認,在大廠工作,是我這種二本學生提升技能最好的機會。搜索巨頭的技術是國內頂尖,之前在小公司面試的時候,HR都會拿公司有搜索巨頭前高管帶團隊來充門面,說明公司有技術能力。

和我們同屆畢業的同學,北漂的很多,很少有人能進大廠,現在3年過去,大多數人已經回老家,餘下幾個還在北京的同學,都是讀完研究生才來的。研究生學歷入職大廠或者國企,相對簡單一些。

我也在準備考研,工作2年,雖然我明白程式設計師是靠技術吃飯,公司在乎的是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為了我的未來考慮,高學歷至少能錦上添花。

面試大廠時,我經歷過學歷歧視。相對985、211的畢業生,HR和我聊薪水時能牢牢掌握話語權,我不想幹,有的是人要這個崗位,給我的起始薪水是真的低,只夠基本花銷。

畢竟是第一份工作,當時沒想存錢,就想提高技術能力,爭取下一次找工作的時候掌握主動權。

但要掌握主動權,光靠技術還不夠。在大廠,生存訣竅是:跟對人。跟對了人,就不會失業。

我的問題是跟不著人。入職之後,三任領導相繼調走。部門核心位置被少數人把控,我在部門的位置越來越邊緣,就是個無名小卒,看不見任何晉升空間。

唯一的收穫是技術進步。在大廠3年,我能感覺到自己的技術成長了一大步,索性跳槽走人。趁著「金九銀十」找工作,拿到了不少大廠offer,內容平臺公司給的錢最多,薪水翻倍,我就選擇來了。

下班路上

但是細算下來,我這次跳槽是虧了。

來面試的時候,面試官就跟我說,這兒的工作強度很高,可能是前公司的3倍。我之前的起薪本來就低,如果學歷好,我的薪水可能要到3倍。

但我需要拼。除了錢之外,這家內容平臺公司是目前國內網際網路裡面發展最快的大廠之一,我想看看他是怎麼做到的,同時看我能不能在這兒開發出更大的潛能。

從當上程式設計師那一天起,我就很焦慮。各行各業向上走的路都是金字塔形狀,網際網路行業非常殘酷,大多數時候,就算我每天認真工作,如果我在30歲、35歲沒有達到高級別或者不可替代的管理崗位,我一定會被淘汰。

既然來了北京,我就要儘可能留下來。北漂3年,不少同學已經回老家,我能感覺到,他們中有一部分人,在家的日子比北漂更痛苦。

目前我能做的,就是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不止是技術能力,學歷也要跟上,爭取30歲之前順利考上研究生。

秦琴,某巨頭部門設計師

22歲,畢業於湖北某二本院校

「為了拿到實習機會,我寫了十幾頁的文檔。」

別看95後生活離不開網際網路產品,吃飯要用美團,社交要用微信、QQ,支付要支付寶,但是在我們學校,就業和網際網路距離很遠。

我的大多數校友畢業後都是進入傳統行業,我的身邊沒有網際網路氛圍,我學的是設計,跟大廠的工作更加不沾邊。自從大二從美術老師的朋友那兒知道,網際網路行業工作薪水高,福利好,發展前景廣闊,當時我就下定決心,畢業後要進入網際網路行業工作。

現在回想起來,我算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我們學校進大廠的第一人。

但我能進大廠,運氣佔了很大的成分。都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我恰好抓住了某巨頭拋來的機會。

去年3月我準備進大廠實習。國內所有叫得上名字的網際網路公司,我都有申請。這家巨頭公司是少數給我發來面試邀請的大廠。

為了拿到實習機會,我寫了十幾頁的文檔,想像自己和面試官對話的場景,包括他會問什麼,我該怎麼回答,都提前準備好,就怕面試過程中,兩個人都沒話說,我必須要去展示自己的能力,用作品、語言、思維能力打動面試官,讓他看到我的優點,才能拿到這個珍貴的offer。

面試過程很麻煩,折騰了近1個月時間,除了和總監、設計師視頻面試,最後一輪,HR給我打了3次電話,除了問基礎的到崗時間,實習時長,還把我個人情況,包括性格、愛好、家庭情況,問得明明白白後,才確定下實習的機會。

入職之後,我也不敢掉以輕心,從我進公司那天起,我就沒把自己當成實習生看,一直認為我是一名正式員工,在工作強度上,每天加班到晚上10點左右,基本上回到家刷會兒手機就要睡覺,根本沒有生活。

每天做好本職工作之外,我會繼續深鑽專業,爭取每次的表現能越來越好;處理一些日常工作,我會先觀察老同事怎麼做,然後自己再動手,這種先觀察的方式能讓我儘快適應工作節奏,不會露怯,同時幫助我跟同事打好關係。

去年9月,我在實習4個月後終於轉正。大廠的實習轉正特別麻煩。不僅要看平時表現,還需要通過部門的轉正答辯。

帶我的導師和善,我和團隊的相處比較愉快,所以我的轉正過程很順利,答辯會上把自己實習期間的工作總結後做了匯報,就過關了。

今年6月畢業,我來公司入職,成為正式員工。但日子依然焦慮。同事們厲害,領導們都是行業精英人士,給我很大的壓力。

在大廠工作,績效是個坎。2次拿到兩星就會被勸退。

但績效不是只考查技術能力,但凡團隊發生動蕩,我們這些小嘍囉的績效都會受到影響。

今年下半年,團隊出了點事兒,很多同事都選擇了跳槽。幸好我是新人,沒有受到波及,如果被波及,我就可能失業了。

平時跟同學聊天,經常會聽到他們在抱怨,遇到一些不好的領導,分分鐘裸辭。他們跳槽找工作特別頻繁,會給人一種95後不安定,特別有個性的錯覺。

我理解他們。小公司的待遇和工作環境相對較差,碰到不好的領導,自然會走人。但我的選擇會理性一些。

對於我這種二本院校的學生來說,大廠提供的平臺機會,給了我一個很好的職場起點。就算以後要跳槽,也要越跳越好,讓自己的能力匹配上大廠的需求。

我現在要做的,就是要不斷積累自己的能力。我無法預知自己會遇上什麼樣的領導和團隊,只能保持自己的能力能隨時匹配團隊。

畢竟,大廠員工跳槽成本真的高,想再跳進大廠,又是3輪面試。如果我的能力高,就是等著被挖,而不是辛辛苦苦投簡歷,等待被人挑選。

* 張歡、張非、李原,秦琴系化名

* 應部分受訪者要求,部分公司名隱去

[本文作者直面派,i黑馬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公眾號(ID:faceurhart)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相關焦點

  • 高不成低不就的二本生,他們的出路在哪?考研有救嗎?
    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比起985和211畢業的大學生,二本生似乎一點優勢都沒有,就業競爭大。雖然能找到工作,但是想找到好工作卻很難了。一些待遇福利好的單位,招人的時候明確要求了需要985、211畢業的大學生,單單是這一條規定,就讓很多二本生失去了希望了。雖然一些學校在招聘的時候,沒有明確的要求,但是很多的知名大學的畢業生和研究生都湧進了學校裡面。
  • 「二本生」拒絕成為就業「夾心餅」
    (《半月談》2020年10月21日)  「二本生」如何突破困境,重點應在勤學、篤實上狠下功夫,才能拒絕成為就業「夾心餅」。  勤學,不僅僅是學習書本知識,更要學習社會經驗,學習與他人相處的技巧,學一門工作技能,比如將ppt製作學到精,也是單位不可缺少的人才。以勤學奠定事業之基,在社會這所「大學」中堅持終身學習,堅持向實踐學習。
  • 考研多數都是二本生,但複試結果卻差強人意,聽聽張雪峰的說法
    不過細心的網友會發現,在每年考研當中,二本生考研人數居多,但是能夠成功上岸的考生卻少之又少,讓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為何考研多數都是二本生?二本生沒有保研資格通常保研資格只有985、211名校大學生才會有,能夠分別到普通高校的保研名額非常少,因此二本生想要成為研究生,就只能通過考研這一條路成為一名研究生。這也就是為什麼考研道路上,二本生居多的原因。
  • 考研多是二本學生,為何考研成功的二本生卻很少?張雪峰說出內情
    張雪峰說出內情根據相關數據統計,2021年的考研報名人數有377萬之多,創下了歷史新高,縱觀過往的考研學生,二本生佔到了很大一個比例,基本每年都不例外,可是,二本生考研最後上岸的人卻很少,這就讓人表示很不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考研名師張雪峰說出了其中的內情。
  • 「二本生」如何選專業,不要盲目跟風報考,這些專業就業前景更好
    在一些行業對學歷比較看重,但有一些行業對學歷的要求不高,而且就業前景好,適合二本生報考。那麼二本生應該如何選擇專業呢?首先,二本生不要盲目報考熱門專業一些熱門專業受考生歡迎,重點大學和一本的學生數量就非常龐大,勢必會佔據就業市場,二本生畢業後,沒有競爭優勢。比如財經類專業,現在報考的人太多,二本院校也招收很多學生。
  • 同樣考985研究生,重本生和二本生有啥差別?重本表示我們不一樣
    985本科生考985研究生,和二本生考985研究生有區別嗎?然而同樣是考研複試,部分面試官多少還會傾向於985院校的學生,因為他們是985院校,學校的分量就很重,而陌陌無聞的二本生,卻沒有這樣給予,所以有差距嗎?重本生表示:我們真的不一樣!
  • 為何考研大部分是二本生,但複試結果不盡人意,聽聽張雪峰怎麼說
    為何考研大部分是二本生,複試結果不盡人意,聽聽張雪峰怎麼說 張雪峰,一名畢業於鄭州大學的網絡紅人及考研講師,所以二本生如果想要進入理想的專業成為研究生,就需要走」考研「這一步。 其次,相比一本學生,二本學生更難就業,有些企業單位招聘的門檻就直接是「一本大學」。為了能夠找到更理想的工作,就會通過考研的方式提升能力。
  • 二本生選擇這3個專業,就業前景好,即使二本也不用擔心就業
    2、新聞學專業新聞學專業是不挑學校的,不管是一本還是二本整體的就業情況都差不多,所以這也是二本生一個翻身的好機會。在新聞圈內,只要你有出色的文筆和驚人的描繪手法,那麼你的事業肯定是會一帆風順的。新聞學專業前期會經常奔波,工作會很辛苦,如果比較介意外出可以選擇去電臺或者幕後工作。
  • 二本生「被調劑」到這5個專業,儘量轉專業,本科就業優勢不大
    雖然每個同學都希望自己能夠在高考中超常發揮,考上一所985,211工程大學,但是並不是每一位學生都能如願以償,高考之所以被稱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能夠考上985和211的都是人中龍鳳,每年還是有很多考生被二三本,高職高專錄取的,那麼對於普通大學的考生來說,想要成功逆襲,選對專業很重要,選擇一個什麼樣的專業對於二本的考生來說比選擇大學更加重要,如果二本生被調劑到這
  • 偶像練習生「大廠男孩」的由來,原來「大廠」真是個地名?
    而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大廠男孩」了,但在很多人的理解裡,「大廠」應該是一個當時節目錄製的攝影棚,可能叫「大廠」這個名字,而當時節目不是全封閉的嗎?在北京和天津交界的地方有一個北三縣的存在,而這個地方就有一個縣叫「大廠縣」的,實際上節目的錄製地點就在那,所以才會有大廠男孩的叫法!
  • 網際網路大廠生存現狀:騰訊送午休,95後攢夠錢就跑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著一份大廠招聘待遇表,應屆畢業生根據崗位性質,入職就能拿到30萬到70萬年薪。愛奇藝《奇葩說》中薛兆豐解讀996「大廠是階層躍升最後的機會了」,上午十一點,某新興大廠的員工趙楠發來這條消息。
  • 逃離大廠
    這場圍繞摸魚的勞資爭論背後,暗藏一個殘酷的真相:在普遍996的網際網路大廠,摸魚其實在某種程度上無關偷懶,而是人性在工作壓力下的無奈應對——至少能讓員工有一絲喘息的機會。大廠究竟有多忙?盧宇的答案是「身體完全被掏空。」本想賺個大廠年終獎,然而6個月試用期都沒能熬下來——今年8月,盧宇從D大廠離職,結束北漂,回老家休養身體。
  • 網際網路大廠青年的單身自救之路|楊宇哲|大廠|世紀佳緣|陌生人社交
    作者:時代財經 幸雯雯 武佩璇一線網際網路企業被稱為大廠。與普通白領在寫字樓工作不同,大廠員工的工作地點往往在大型園區。在這些園區裡,有許多被外界羨慕的員工福利:食堂、健身房、午休室,甚至還有電影院。當然,大廠青年還帶著「高薪」的標籤。那這群佔據白領鄙視鏈頂端的大廠青年有沒有工作以外的煩惱呢?有!找對象!
  • 「大廠」機器
    紅星新聞記者發現,為了保持高效運轉,「大廠」們設計了一系列制度和系統保障,織成一張巨大的機器網絡。而每個人都成為這個機器網絡裡的一條身不由己、不停運轉的「代碼」。「996」與「大小周」曾在騰訊工作的工程師閆鳴還記得李俊明的模樣。李俊明的工位就在閆鳴的正對面,他與閆鳴同歲,在大家眼裡李俊明一直是拼命幹活的那種人。
  • 光環之外的二本生:「沉默」中期許未來
    當時,我嘻嘻哈哈陪了陪笑,笑裡帶著尷尬——因為我很清楚,名牌大學這個東西註定與我無緣。後來高考放榜,我只考了二本,大伯再見到我,沒再說什麼名牌大學和擺攤的話,只是對我說:我能當上大學生,比他們那輩人已經強多了,好好念,將來會有出息。  儘管那時我對成年人的世界懂得還不多,但我已經可以隱約感覺到:大伯對自己的社會身份其實充滿了不甘。
  • 偶像練習生||夢回大廠之角落裡的寶藏男孩——邱治諧
    逃離大廠的第101天,我依舊在懷念大廠。卻沒有留意到隊伍裡總是默默站在邊上,不爭也不搶的暖心boy邱治諧。 我很慶幸我看了偶練,看了香蕉的團綜,看到了一個在角落裡發光的男孩。邱治諧笑起來很好看,會帶給你很溫暖的感覺,像在寒冬裡沐浴陽光一樣。
  • 那些離開網際網路大廠的年輕人
    但後來,和喬伊一樣,這些人都選擇了離開大廠。在BOSS直聘發布的《2020年Q3人才吸引力報告》中,網際網路行業在人才吸引指數排名中依然位居第二,第一則是和它緊密相關的IT行業。與此同時,脈脈發布的《人才遷徙與流動趨勢報告2020》也指出 ,2019年,網際網路行業裡出現了可見的人才流出。
  • 大廠近期兩次亮相央視,竟是因為……
    大廠千畝櫻花園 亮相CCTV4中文國際頻道 大廠對接文旅產業 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
  • 大廠友誼永存!大廠男孩又有合作單曲,爺青回
    今天要說的是畢雯珺和李俊毅兩位可能提到倆人大家想到的應該就是《偶像練習生》沒錯,這倆人都是大廠男孩,但是都很遺憾沒有順利成團出道畢雯珺是樂華的藝人,現男團樂華七子11月21日是畢雯珺的生日,當天他發布了自己的生日單曲《欲控》點開歌詞頁發現作曲和製作人是李俊毅,《欲控》這首歌是兩人第一次的音樂作品合作李俊毅也感慨倆人一起的創作:「隔了這麼久,這首歌終於被孵化出來了,相信聽這首歌的不管路人,還是粉絲,還是你自己,都會在歌裡聽到或多或少的…生快」
  • 網際網路人,活在血汗大廠
    圖片:視覺中國 大量聰明、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正在前赴後繼地加入這些網際網路大廠。不過,他們在剛進去的時候,尚且還未把個體的命運和公司的增長,以加班消耗生活的方式聯繫起來。 只要進入網際網路大廠,就無法拒絕加班,這幾乎成為一種難逃的宿命。每一個業內的猝死消息,也都將帶來一段夢醒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