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直面派(ID:faceurhart) 作者丨蔣曉婷
拼多多23歲的女員工倒在了凌晨1點半的下班路上,再次讓網際網路大廠的超高勞動強度成為社會焦點。正如直面派在中所描述的那樣,即使辦公環境再舒適、薪水再豐厚,福利再優渥,也阻止不了一些年輕人離開大廠。
大廠對於名校生的吸引力也在減弱,《清華大學2020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64.9%的清華畢業生選擇入職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企,已經連續3年沒有清華本科生入職阿里。
但作為二本生,張歡不這樣想。
他打定主意,必須拼盡全力在大廠熬下去,「就算要離開,也是讓人打死抬出去。」
對張歡這樣的二本生來說,入職大廠是改變人生的難得機會。大廠不僅意味著舒適的工作環境,體面的收入,還是實現階級躍遷的康莊大道。
中國網際網路產業二十年的發展,造就了一個網際網路新中產階層。正如北大教授蕭灼基所言,「科技從業者將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技術入股的方式,投入到企業中,如果該企業上市,他們就可獲得大量的分紅。」
從二本生到新中產,這一步跨越不可謂不大。
拿到大廠offer的那一刻,李原感覺自己的人生起飛了。
他成了母校進大廠的第一人。李爸的傻笑在臉上掛了一整天,李媽第一次覺得兒子長臉。儘管她的第一反應是驚嚇,忙問兒子,「是不是被騙了?」
此前在班裡沒有存在感的他,轉眼間成了所有同學羨慕的對象,被同學圍著打聽在大廠實習、轉正的過程。系主任則為他大開綠燈,允許他違反校規外出實習,畢業設計開題不需要回校,畢設只要按時提交,並以優秀畢業生身份順利畢業。
張歡則看到了自己正走在通往財富自由的路上。畢業不到2年,他被某電商巨頭大領導一路保送進集團核心部門。部門同事人均身價百萬,有人27歲升職P7,在新一線城市買下學區房,開寶馬車上班。
不懂網際網路的張爸,介紹孩子工作時都透著驕傲:兒子跟「首富」在一家公司。
一個不言自明的現實是,二本生進大廠是一個小概率事件。小到什麼程度,「低於10%」,二本生秦琴估計。不僅實習、面試環節要過五關斬六將,入職之後發現,大廠員工數以十萬計,自己根本找不到校友。
為了拿到巨頭公司的實習機會,3次面試前,秦琴會準備十幾頁的文檔資料,想像自己和面試官對話的場景,排練自己面試的話術。甚至為了增加入選機會,秦琴提前武裝朋友圈,目的是讓面試官看到,自己是一個上進的人。
為了轉正,李原不僅要通宵加班處理Bug,還得「狗腿」示好,迎合領導心意。如今3年過去,李原已經是部門領導崗,他依然沒有隨性的底氣,「起點低,沒有瀟灑的資本。」
他打算考研,提高自己的學歷,「日後走管理崗,學歷不高是軟肋。」
而隨著第一批95後走入職場,往日貼在95後身上的「個性」、「肆意」、「一不高興就裸辭」的標籤在大廠二本生身上似乎換了顏色。他們不缺乏理想,但更注重現實,身段也更靈活柔軟,不會動不動就提辭職——對於二本生來說,機會是不容許錯過的。
張歡,某電商巨頭程式設計師
25歲,畢業於東北某二本院校
「我要在大廠鍍金,除非被人抬出去,否則不會離開公司。」
進大廠工作,是我之前做夢都沒敢想的事情。
大學畢業2年多,我算是比較幸運的人,兩份工作都得到了領導的青睞,誤打誤撞用第一份工作敲開了大廠的大門,目前在集團核心部門工作,升職加薪能走綠色通道。
但這份幸運的背後,離不開我的努力。
我本科學的是電子商務,這個專業出來找工作,養活自己都難。大學期間自學了一點Java,但學得不精,只會增刪改查,這種技能在程式設計師裡面,是底層中的底層。
東北沒有網際網路基因,2018年6月畢業後,我去了北京。剛北漂那會兒,月薪7K的工作都難找,好不容易找到工作,跟網際網路產業沒半毛錢關係,是在一家OA軟體領域公司做程式設計師。
這份工作技術難度不高,不用考勤,但我不敢過這種舒服日子。我知道自己基礎差,有時間就鑽研技術,靠著我所學的java知識,自主研發了一個代碼生成器和一個小框架,提高了公司產品的生產效率。
加上平時愛思考,領導們願意把需求交給我做,我自然不敢讓他們失望,所以進步越來越大。
去年11月,上海總部有高管聯繫上我,讓我去上海工作,我的崗位職能也越來越重,經常需要出差做售前工作,要和甲方溝通產品框架等細節信息,過程跟面試差不多。
為了提高面試能力,我在BOSS直聘上投簡歷,純粹去面試,沒想過跳槽。就這樣誤打誤撞被巨頭公司HR看上了,給我打電話約面試。
我一直投的是上海的公司,以為是巨頭在上海的某個分公司招聘,沒放在心上,就當面試攢經驗。
直到對方跟我約第三次面試,我察覺到不對,一般的公司不會面試這麼多次,一問才知道,視頻對面的面試官正在集團大本營。
這真是意外之喜。到第4面,面試官是部門大領導,對我特滿意,直接把我保進了商品中臺,我就這樣入職了整個巨頭集團最核心的部門。
拿到offer的時候,我都覺得不可思議。我工作不到2年,沒有網際網路公司經驗,還是二本畢業,如果沒有人保,根本進不來。一直到現在,我在公司沒遇上一個校友。
園區一景
後來有師兄告訴我,好的面試官不會太關注技術細節,在乎的是技術人員對技術框架的理解,比較看重我們平常有沒有思考。
所以我真的很幸運,碰到這麼一位慧眼識珠的領導,給了我這麼大的機會。說的俗一點,大廠的工作經歷能讓我的簡歷金光閃閃。
但我能堅持到現在,真的不容易。前來的3個月,我每天都想離職。
我在上一家公司,一直覺得自己技術牛逼,到了大廠之後,才發現自己真的渺小。部門16個人,除我之外,他們都是大牛。
我什麼都不會,接的需求又是高風險、難度大的任務,我的日子過得特別痛苦,從身心到大腦都有極大的壓力。加上我本身比較好強,覺得自己學習能力強,工作一段時間就能超過他們,後來發現:不可能。到現在工作了大半年,我依然看不懂很多業務模型。
心裡落差太大,加上工作壓力大,我每天去公司上班前,都要進行心理建設,感覺度日如年,時時刻刻想著離職。但心裡不甘心,好不容易來了大廠,年入百萬的夢想觸手可及。我絕不能認輸,就算要離開,也是讓人打死抬出去。必須要拼盡全力熬下去。
張歡的工位
幸好那段時間,同事教我方法論,領導願意指導我,幫助我堅持到了現在。前不久看到27歲同事升P7,我有預感,2年後我同樣能升到P7,每年的薪水+股票激勵至少上百萬收入。
我現在年輕,還能熬夜,但是長久下去,身體一定受不了。我一個27歲的同事,腰已經不行了。但我必須要拼到升職P7,不管是技術、鍍金還是title,大廠都是我最好的選擇。
為了這個選擇,我要好好努力,不然對不起老天爺對我這麼好。
李原,某搜索巨頭程式設計師
24歲,四川某二本院校
「低學歷進大廠,沒有發脾氣的資格。」
很多媒體報導上說,95後敢懟領導,一不高興就裸辭,我羨慕他們擁有這種隨性、灑脫的個性,但我不一樣,我有打工人的覺悟,知道權衡利弊。
我覺得職場人生需要經營,每一次跳槽都是財力、運氣、人脈、資源的碰撞,可能帶來人生截然不同的體驗,可能是平步青雲,也可能是斷崖式下降。
我的起點偏低,思考、焦慮的地方自然會比較多。不像985、211這類高校優秀學子,能拿到各種大廠offer。我的學校沒有競爭優勢,在我之前,沒有一位校友在大廠工作過。
為了進這家公司,我大三就來實習,花了5個多月才拿到轉正的機會。
轉正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起實習的同事學歷都比自己高,如果想要被領導注意到,我只能更加努力。那5個月時間,我幾乎每天11點後下班,試過通宵處理Bug,2天工作36個小時。就算工作提早完成,我也會留下來,爭取時間多學知識,爭取下一次需求做得更好。
但在大廠工作,技術過關遠遠不夠,人情世故同樣要過關。
實習沒多久,碰上管理層變動,我們部門領導層出現真空,大領導從別的團隊找來了一個高級工程師來領導我們。
這個工程師在公司工作了很多年,一直沒做過管理工作。新官上任三把火,剛來我們部門,業務還不算了解,就大刀闊斧要改革。
我當時也是不懂事,他剛布置任務,我就去他的工位提了一些建議。其實我的語氣很和善,說的都是工作。
但第一次當領導的人,哪裡能接受別人的挑戰。我的話剛說完,就被他大聲質問:我是領導還是你是領導?我們倆到底聽誰的?
當時我懵了。說實話,有點出乎意料,我一直覺得,在網際網路公司,大家都在營造一種相對平等的狀態去共事,而不是製造這種上下級關係。
因為這件事,他開始找我茬。自從他轉到我們部門當領導,我所在的小組和她之前工作的小組合併,中間難免涉及到一些遠近親疏,厚此薄彼的問題。他還會找我談話,說我的工作能力不行,不斷否定我,說我再這樣下去,會被公司淘汰。
我有想過辭職,但是沒敢走。我不敢保證去了另外一家公司,會不會碰上一樣的領導。我也不敢保證,我一個二本學校的學生,能不能找到比大廠更好的實習。
沒辦法,我索性改變自己的處事方式,拯救我在他心目中的印象。從那以後,領導說什麼,我就做什麼,絕對的服從;按照他的要求做出demo後,會乖巧的請他參謀,說出產品的一些亮點,然後再提出一些個人建議,用這種「欲抑先揚」的方式跟他交流;他在群裡布置工作,我會第一個回應……
就這樣堅持「狗腿」了幾個月,他果然對我改觀了,看到我會主動跟我打招呼,離開我們部門之後,給我留了一個好評,沒有影響我轉正。
2018年6月畢業之後,我順利入職。現在回想起來,我真的是幸運。進大廠工作,跟各種牛人相處,是我提升技術能力的最好機會。大廠帶給我的,不全是工作能力,我可以在公司健身房健身,一定程度上能潛移默化下提升我的生活品質,我可以跟各類名校學子打交道,能讓我見賢思齊,不斷提高自己,同時也在拓寬自己的社交圈。
公司健身房
目前在大廠工作2年多,我沒有跳槽的打算。網際網路行業太浮躁了,如果跳槽只是為了工資,這並不長久,萬一35歲失業怎麼辦?
我想往技術管理方面發展,走上管理崗,能給我帶來安全感。公司的領導們願意幫我。工作這2年,我每年都有晉升,現在有開始帶團隊,管理部門的工作調配、新人培訓和心理壓力輔導等工作。
大廠薪水也不低,今年剛在成都買了一個小房子,順利談上了戀愛,我對現在的生活狀態挺滿意。
張非,某內容平臺程式設計師
25歲,畢業於山東某二本院校
「學歷就像標籤一樣貼在身上,HR有充分理由壓我的薪水。」
我是一個務實的95後,北漂3年來,我只想賺錢,然後在北京買房,在北京定居。
但二本學歷是我面試路上的大bug。
雖然我有技術底子,大學期間有2年創業經歷,能做出成熟的軟體作品。但畢業後出來應聘大廠,學歷被卡了很久。
我來北京已經是2017年9月,之前沒想過北漂,到8月份創業公司被併購,我覺得還是上班靠譜,就來了北京。
到9月,我的應屆生優勢早沒了,一般公司願意要有1、2年經驗,或者還沒畢業的實習生。我根本沒底氣。
所以我對公司沒要求,不敢選崗位,只有有崗位需要,我就投簡歷。行業能叫出名字的大廠,或者不知名的小創業公司崗位,我都試過一遍。
第一個月,我沒收到任何大廠面試邀請,只能面試小公司,快要確定offer的時候,才收到一家搜索巨頭的面試邀請。我後來想過公司給我機會的原因,應該是創業經歷幫了我,2年研發產品的經驗在簡歷上好歹算一個亮點。
說起來也是幸運,如果剛開始就面試巨頭公司,我一定不行,積累了一些面試經驗後再去應聘大廠,會覺得自己有點底氣。
網際網路大廠的技術崗面試很麻煩,至少要走3輪,折騰了快一個月時間,我拿到了大廠offer,這也是我拿到的唯一一個大廠offer。
不可否認,在大廠工作,是我這種二本學生提升技能最好的機會。搜索巨頭的技術是國內頂尖,之前在小公司面試的時候,HR都會拿公司有搜索巨頭前高管帶團隊來充門面,說明公司有技術能力。
和我們同屆畢業的同學,北漂的很多,很少有人能進大廠,現在3年過去,大多數人已經回老家,餘下幾個還在北京的同學,都是讀完研究生才來的。研究生學歷入職大廠或者國企,相對簡單一些。
我也在準備考研,工作2年,雖然我明白程式設計師是靠技術吃飯,公司在乎的是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為了我的未來考慮,高學歷至少能錦上添花。
面試大廠時,我經歷過學歷歧視。相對985、211的畢業生,HR和我聊薪水時能牢牢掌握話語權,我不想幹,有的是人要這個崗位,給我的起始薪水是真的低,只夠基本花銷。
畢竟是第一份工作,當時沒想存錢,就想提高技術能力,爭取下一次找工作的時候掌握主動權。
但要掌握主動權,光靠技術還不夠。在大廠,生存訣竅是:跟對人。跟對了人,就不會失業。
我的問題是跟不著人。入職之後,三任領導相繼調走。部門核心位置被少數人把控,我在部門的位置越來越邊緣,就是個無名小卒,看不見任何晉升空間。
唯一的收穫是技術進步。在大廠3年,我能感覺到自己的技術成長了一大步,索性跳槽走人。趁著「金九銀十」找工作,拿到了不少大廠offer,內容平臺公司給的錢最多,薪水翻倍,我就選擇來了。
下班路上
但是細算下來,我這次跳槽是虧了。
來面試的時候,面試官就跟我說,這兒的工作強度很高,可能是前公司的3倍。我之前的起薪本來就低,如果學歷好,我的薪水可能要到3倍。
但我需要拼。除了錢之外,這家內容平臺公司是目前國內網際網路裡面發展最快的大廠之一,我想看看他是怎麼做到的,同時看我能不能在這兒開發出更大的潛能。
從當上程式設計師那一天起,我就很焦慮。各行各業向上走的路都是金字塔形狀,網際網路行業非常殘酷,大多數時候,就算我每天認真工作,如果我在30歲、35歲沒有達到高級別或者不可替代的管理崗位,我一定會被淘汰。
既然來了北京,我就要儘可能留下來。北漂3年,不少同學已經回老家,我能感覺到,他們中有一部分人,在家的日子比北漂更痛苦。
目前我能做的,就是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不止是技術能力,學歷也要跟上,爭取30歲之前順利考上研究生。
秦琴,某巨頭部門設計師
22歲,畢業於湖北某二本院校
「為了拿到實習機會,我寫了十幾頁的文檔。」
別看95後生活離不開網際網路產品,吃飯要用美團,社交要用微信、QQ,支付要支付寶,但是在我們學校,就業和網際網路距離很遠。
我的大多數校友畢業後都是進入傳統行業,我的身邊沒有網際網路氛圍,我學的是設計,跟大廠的工作更加不沾邊。自從大二從美術老師的朋友那兒知道,網際網路行業工作薪水高,福利好,發展前景廣闊,當時我就下定決心,畢業後要進入網際網路行業工作。
現在回想起來,我算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我們學校進大廠的第一人。
但我能進大廠,運氣佔了很大的成分。都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我恰好抓住了某巨頭拋來的機會。
去年3月我準備進大廠實習。國內所有叫得上名字的網際網路公司,我都有申請。這家巨頭公司是少數給我發來面試邀請的大廠。
為了拿到實習機會,我寫了十幾頁的文檔,想像自己和面試官對話的場景,包括他會問什麼,我該怎麼回答,都提前準備好,就怕面試過程中,兩個人都沒話說,我必須要去展示自己的能力,用作品、語言、思維能力打動面試官,讓他看到我的優點,才能拿到這個珍貴的offer。
面試過程很麻煩,折騰了近1個月時間,除了和總監、設計師視頻面試,最後一輪,HR給我打了3次電話,除了問基礎的到崗時間,實習時長,還把我個人情況,包括性格、愛好、家庭情況,問得明明白白後,才確定下實習的機會。
入職之後,我也不敢掉以輕心,從我進公司那天起,我就沒把自己當成實習生看,一直認為我是一名正式員工,在工作強度上,每天加班到晚上10點左右,基本上回到家刷會兒手機就要睡覺,根本沒有生活。
每天做好本職工作之外,我會繼續深鑽專業,爭取每次的表現能越來越好;處理一些日常工作,我會先觀察老同事怎麼做,然後自己再動手,這種先觀察的方式能讓我儘快適應工作節奏,不會露怯,同時幫助我跟同事打好關係。
去年9月,我在實習4個月後終於轉正。大廠的實習轉正特別麻煩。不僅要看平時表現,還需要通過部門的轉正答辯。
帶我的導師和善,我和團隊的相處比較愉快,所以我的轉正過程很順利,答辯會上把自己實習期間的工作總結後做了匯報,就過關了。
今年6月畢業,我來公司入職,成為正式員工。但日子依然焦慮。同事們厲害,領導們都是行業精英人士,給我很大的壓力。
在大廠工作,績效是個坎。2次拿到兩星就會被勸退。
但績效不是只考查技術能力,但凡團隊發生動蕩,我們這些小嘍囉的績效都會受到影響。
今年下半年,團隊出了點事兒,很多同事都選擇了跳槽。幸好我是新人,沒有受到波及,如果被波及,我就可能失業了。
平時跟同學聊天,經常會聽到他們在抱怨,遇到一些不好的領導,分分鐘裸辭。他們跳槽找工作特別頻繁,會給人一種95後不安定,特別有個性的錯覺。
我理解他們。小公司的待遇和工作環境相對較差,碰到不好的領導,自然會走人。但我的選擇會理性一些。
對於我這種二本院校的學生來說,大廠提供的平臺機會,給了我一個很好的職場起點。就算以後要跳槽,也要越跳越好,讓自己的能力匹配上大廠的需求。
我現在要做的,就是要不斷積累自己的能力。我無法預知自己會遇上什麼樣的領導和團隊,只能保持自己的能力能隨時匹配團隊。
畢竟,大廠員工跳槽成本真的高,想再跳進大廠,又是3輪面試。如果我的能力高,就是等著被挖,而不是辛辛苦苦投簡歷,等待被人挑選。
* 張歡、張非、李原,秦琴系化名
* 應部分受訪者要求,部分公司名隱去
[本文作者直面派,i黑馬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公眾號(ID:faceurhart)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