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多是二本學生,為何考研成功的二本生卻很少?張雪峰說出內情

2020-12-27 高校百事通

考研多是二本學生,為何考研成功的二本生卻很少?張雪峰說出內情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2021年的考研報名人數有377萬之多,創下了歷史新高,縱觀過往的考研學生,二本生佔到了很大一個比例,基本每年都不例外,可是,二本生考研最後上岸的人卻很少,這就讓人表示很不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考研名師張雪峰說出了其中的內情。

說到這裡首先要了解一下為什麼考研中二本生居多的問題,如今的大學生就業形勢大家也都清楚,想要找一份對口工作很難,找一份自己滿意的對口工作更是很難,大部分學生找工作都是能就業有錢賺就可以,現如今大學生的數量暴增,二本生就業本身優勢就不大,因為學歷就被很多企業拒之門外,再加上就業形勢的嚴峻,二本生就業變得更難,學生為了改變自己的現狀就不得不去考研。

再者二本生考研是因為自己的專業問題,很多專業學生不考研是沒有出路,比如說法學專業和醫學專業,本身社會要求就高,而且受名校效應的影響,二本生想要尋求發展很難,只能是選擇考研,提升自己的學歷,從而彌補自己的學歷問題。

考研大軍中,二本生比例很大,為何考研成功的人卻很少?

很多二本生考研是為了提升學歷,因為自己的二本學歷沒有優勢,就業比較難,讀研後學歷才會提升上去,可是如今研究生的畢業數量也多了起來,考研普通的大學,學生依然是沒有太大學歷上的優勢,只有考研名校才會讓學生有一定優勢,名校的考研難度大家也都很清楚,面對的競爭人員也是很優秀,想要在這場博弈中勝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能二本生考研初試通過了,考研複試卻會敗下陣來,因為能走到最後的都是人才中的佼佼者,二本生想要逆襲就很難。

考研除了二本生以外,人數佔比最多的也就是普通一本學生了,報名人數二本生是比一本生要多,可是,最後能進入複試環節的學生比例就不一樣了,一本生和二本生的數量基本可以說是持平,二本生和一本生基本處於同等競爭,可是,平時的學習差距就會差出來,一本院校的教育資源基本要比二本院校的教育資源強上很多,學生的能力也就有很大不同,想要考研成功,需要通過初試和複試,初試全憑個人學習能力,複試就是綜合考察一名學生,平時的學習功底很容易被暴露出來,一本生在這時候還是比較佔優勢,上岸率也就會更高一些,研究生的招生人數有限,二本生上岸率自然也就比較低了。

再者,很多高校的考研複試也是比較重視名校效應,如果複試學生的能力相差不多,在面對人員選擇的時候,很多研究生導師都是偏向名校學生,畢竟名校學生還是有自身很大優勢,學校就是學生的金字招牌,這也是致使二本生考研上岸率不高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就是競爭的殘酷,現實又無奈。

二本生在考研中確實沒有很大優勢,不過,也是有辦法去改變現狀,二本生在大學期間多考取一些資格證書,這些都是自己考研的加分項,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證明,想要考研更容易上岸,學生可以嘗試這招,不僅是二本學生,其餘學生也是,想要在考研複試中勝出,個人的綜合能力很重要,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大家對此怎麼看呢?

教育大白話

相關焦點

  • 為何考研大部分是二本生,但複試結果不盡人意,聽聽張雪峰怎麼說
    考研生在選擇院校和專業時,主要根據「地域因素」「專業匹配」和「個人條件」進行選擇。 大家是否發現了,在每年的考研大軍中,大部分都是二本學生,但是這些二本學生的複試結果卻不盡人意,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讓我們一起聽聽張雪峰怎麼說!
  • 考研多數都是二本生,但複試結果卻差強人意,聽聽張雪峰的說法
    據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考研報名人數達到了377萬,可見考研競爭非常的激烈。不過細心的網友會發現,在每年考研當中,二本生考研人數居多,但是能夠成功上岸的考生卻少之又少,讓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為何考研多數都是二本生?
  • 二本學生成考研「主力軍」,上岸率卻極低?張雪峰道出其中答案
    二本學生成考研「主力軍」,上岸率卻不高?張雪峰道出其中答案2021年的研究生考試,已經正式開始倒計時了,每年的考研都備受人們關注,關注考研這場盛事的不僅是考生和家長,還有社會中的很多階層,都對考研的過程及結果充滿好奇。
  • 考研名師張雪峰,為什麼知名度這麼高?他是哪個大學畢業的?
    考研名師張雪峰,為什麼知名度這麼高?,他是哪個大學畢業的?說起考研名師,相信很多同學都認識他,在大學生群體中,可能因為講課風格獨樹一幟的關係吧,很多大學生都十分喜歡他,十分欣賞他,覺得這人說的有時候覺得挺對的。那麼,為什麼張雪峰在大學生圈子中知名度這麼高呢?下面我們來說說。
  • 高不成低不就的二本生,他們的出路在哪?考研有救嗎?
    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比起985和211畢業的大學生,二本生似乎一點優勢都沒有,就業競爭大。雖然能找到工作,但是想找到好工作卻很難了。一些待遇福利好的單位,招人的時候明確要求了需要985、211畢業的大學生,單單是這一條規定,就讓很多二本生失去了希望了。雖然一些學校在招聘的時候,沒有明確的要求,但是很多的知名大學的畢業生和研究生都湧進了學校裡面。
  • 從普通二本到復旦,我來說說考研到底為了什麼
    作者 | 千謙君前陣子在知乎看到一段話,大體是這樣的:「每一個考研的學生,你們都知道,考研這個東西,只要你動了念頭,除非你考上了,否則你一輩子肯定不可能真正放得下。」二本出身的人,既沒有選擇,也沒有被選擇的機會。選擇不了理想的公司,也不會被自帶光芒的公司多看一眼。知乎上有個問題是問「985、211 的名頭真的那麼重要嗎?
  • 同樣考985研究生,重本生和二本生有啥差別?重本表示我們不一樣
    努力程度不一樣同樣是考研985院校,二本生成功叫「逆襲」,因為和985院校的學生比起來,他們的付出和努力是「雙倍」的,很可能也是三倍的,985院校的學生,生源好、基礎高而普通院校的學生,基礎相對較弱,他們只能付出更多的辛苦,在大一甚至很早的時候開始著手準備複習,所以辛苦程的度不言而喻的,在985院校學生看來只是「升學考試」,而二本生卻在「拼命」。
  • 考研大多數是二本生,為什麼複試結果卻「差強人意」,原因令人心酸
    仔細分析二本學生考研熱,不難發現:考研是眾多"二本人"的無奈之舉。二本學生在考研複試的"強差人意"二本大學的本科畢業生儼然已經有成為考研大學主力軍的趨勢,但是並不意味著,他們能在考研這條路上走的順風順水。相反,他們由於本科大學不理想的原因,在考研這條路上走的要比一本大學的學生更加心酸。
  • 二本考研生頻頻被刷,多半因為這些原因,過來人的血淚教訓
    我們所謂的大學生遍地都是,只不過是將所謂的高等教育範疇內擁有學歷證書的人統稱為大學生。面對這樣對學歷有著高要求的社會而言,很多學生已經開始不滿足自己本身的學歷了,像是一些二本的學生,在畢業之後很多都會選擇考研的這條路。
  • 普通的二本院校大學生,要不要考研?二本畢業生考研有出路嗎?
    一位二本的大學生曾問過我這麼一個問題:「普通的二本院校大學生,要不要考研?二本畢業生考研有出路嗎?」可以說,二本大學生參加考研的人特別多,因為很多二本的大學生通過考研這條「綠色通道」,提高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
  • 三本院校學生考研有多難?
    因為在用人單位眼裡,二本以下就不是本科了,他們基本上把三本與民辦院校化為一類,都是招聘時排除在外的對象。在這種情況下,三本學生為了有一個好的就業崗位,不得不通過考研改掉三本的帽子。三本考研有多難?我想用以下2個觀點來進行分析。1.學習基礎相對較弱,先天優勢不足三本學生在高考錄取時,錄取分數線比二本、一本相差50-150分左右。
  • 二本三本的同學都去考研了,那一本的同學去哪了?高材生:不稀罕
    為什麼二本三本的學生考研居多? 最近幾年考研的大軍越來越龐大,本科生已經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所以大家都紛紛加入了考研的行列中,但是從歷年考研的人數上可以看出,二本三本的學生佔了一多半,這其中有幾個原因。
  • 61.6%錄取率的「考研團」是考研人的福音,還是考研機構的狂歡?
    考研,是高考的失意學子能夠再次金榜題名的機會,是求學若渴的有志青年研學精進的階梯。考研大軍不斷壯大,競爭愈發激烈。想在這人海中搏出一席之地,談何容易。然而自從2020年重慶人文科技學院組成的99人「考研團」創下了61人錄取上線的新紀錄,民間便開始流傳「二本去重人,考研雙一流」的佳話。
  • 這所211是考研名嘴張雪峰母校,曾被人看不上,如今卻憑此並肩985
    說到張雪峰對於考研或者喜歡關注考研的小夥伴不算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張雪峰作為一名考研老師以其幽默的風格引來了很多人的關注,甚至還被譽為考研名嘴,張雪峰對考研院校的分析往往引人入勝,而且給很多人在枯燥的考研學習中帶來了歡樂。
  • 985考研人數比二本多,「內卷」嚴重,考研成破解內卷最有效方法
    大學「鄙視鏈」本科大學有一個鄙視鏈,985大學>211大學>一本大學>二本大學>三本大專按這個鄙視鏈來說,985大學學生處在最高端,按道理來說,能憑藉985大學畢業證找到部分不錯的工作,985大學學生也不用通過考研來提升學歷了,反而是二本大學學生和三本大專生
  • 考研學生的福利,河南考研寄宿公寓來了
    近年來,隨著考研的學生越來越多,面向考研群體又興起了一種新的班型—考研寄宿班。據上過這種寄宿班的同學反映,考研寄宿集訓營的效果還不錯。但是對於考研寄宿班這一新興的事物,很多同學還不是很了解。考研寄宿集訓管的優勢主要體現在:考研寄宿班主要分教學和管理兩部分組成。
  • 今年考研英語難為了所有考研的學生,英語難度為何增加?
    2020年12月26日、27日,考研如期而至。白老師監考了2天,看到一張張稚嫩的面孔加入考研大家,遙想當年自己坐在自習室裡複習的樣子,歷歷在目。考研作為選拔性考試,2021研招377萬人報名,勝算不超過30%,為何大家又加入考研大軍?
  • 本周422萬人考研?高考加速貶值!最可怕的是,你還以為學歷不重要
    @E君:高考不分985、211,但考研對985、211的重視程度超乎想像。學校美名其曰,是優化生源結構。很多學校會為985.211的學生留專有名額,最直接的感受是,現在調劑你不是985、211,真的會很難的。 @F君:我自己覺得高考難,為何這麼說,由於從心態上說,高考時的壓力太大了,而考研相對就小許多。
  • 三本學生考研,究竟有多難?
    學歷在國人心目中的重要性,相信不用後學君多說大家也都能感受的到。尤其在如今這個「全民皆卷」的時代,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的學歷門檻一再提高,「考研熱」已經不可避免地成為一種趨勢。不論是為了延緩就業還是為了提升學歷提高自己的競爭力,獲得研究生學歷無疑成為很多人的一種首選「姿勢」。
  • 三本考上211研究生,考研鄙視鏈是現實也是心魔_騰訊新聞
    考研成為越來越多普通學子「逆天改命」的重要途徑。「985>211>一本>二本>大專」的考研鄙視鏈也在社會中生根發芽。 高考之後,為了不復讀,我執拗地選擇了一所末流的二本院校。學校很小,老師也很少,上課時好多老師甚至還在用幾年前的ppt,連時間都懶得改一下。 學校的學習氛圍很淡,自習室幾乎都是空的,只有到期末考試前人才會多一些。以至於我就算獲得了國家獎學金,拿到了很多比賽的第一名,也會自卑地覺得,一定是自己的學校太差了,才會這麼容易得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