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多是二本學生,為何考研成功的二本生卻很少?張雪峰說出內情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2021年的考研報名人數有377萬之多,創下了歷史新高,縱觀過往的考研學生,二本生佔到了很大一個比例,基本每年都不例外,可是,二本生考研最後上岸的人卻很少,這就讓人表示很不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考研名師張雪峰說出了其中的內情。
說到這裡首先要了解一下為什麼考研中二本生居多的問題,如今的大學生就業形勢大家也都清楚,想要找一份對口工作很難,找一份自己滿意的對口工作更是很難,大部分學生找工作都是能就業有錢賺就可以,現如今大學生的數量暴增,二本生就業本身優勢就不大,因為學歷就被很多企業拒之門外,再加上就業形勢的嚴峻,二本生就業變得更難,學生為了改變自己的現狀就不得不去考研。
再者二本生考研是因為自己的專業問題,很多專業學生不考研是沒有出路,比如說法學專業和醫學專業,本身社會要求就高,而且受名校效應的影響,二本生想要尋求發展很難,只能是選擇考研,提升自己的學歷,從而彌補自己的學歷問題。
考研大軍中,二本生比例很大,為何考研成功的人卻很少?
很多二本生考研是為了提升學歷,因為自己的二本學歷沒有優勢,就業比較難,讀研後學歷才會提升上去,可是如今研究生的畢業數量也多了起來,考研普通的大學,學生依然是沒有太大學歷上的優勢,只有考研名校才會讓學生有一定優勢,名校的考研難度大家也都很清楚,面對的競爭人員也是很優秀,想要在這場博弈中勝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能二本生考研初試通過了,考研複試卻會敗下陣來,因為能走到最後的都是人才中的佼佼者,二本生想要逆襲就很難。
考研除了二本生以外,人數佔比最多的也就是普通一本學生了,報名人數二本生是比一本生要多,可是,最後能進入複試環節的學生比例就不一樣了,一本生和二本生的數量基本可以說是持平,二本生和一本生基本處於同等競爭,可是,平時的學習差距就會差出來,一本院校的教育資源基本要比二本院校的教育資源強上很多,學生的能力也就有很大不同,想要考研成功,需要通過初試和複試,初試全憑個人學習能力,複試就是綜合考察一名學生,平時的學習功底很容易被暴露出來,一本生在這時候還是比較佔優勢,上岸率也就會更高一些,研究生的招生人數有限,二本生上岸率自然也就比較低了。
再者,很多高校的考研複試也是比較重視名校效應,如果複試學生的能力相差不多,在面對人員選擇的時候,很多研究生導師都是偏向名校學生,畢竟名校學生還是有自身很大優勢,學校就是學生的金字招牌,這也是致使二本生考研上岸率不高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就是競爭的殘酷,現實又無奈。
二本生在考研中確實沒有很大優勢,不過,也是有辦法去改變現狀,二本生在大學期間多考取一些資格證書,這些都是自己考研的加分項,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證明,想要考研更容易上岸,學生可以嘗試這招,不僅是二本學生,其餘學生也是,想要在考研複試中勝出,個人的綜合能力很重要,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大家對此怎麼看呢?
教育大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