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普通二本到復旦,我來說說考研到底為了什麼

2020-12-27 37度學長

作者 | 千謙君

前陣子在知乎看到一段話,大體是這樣的:

每一個考研的學生,你們都知道,考研這個東西,只要你動了念頭,除非你考上了,否則你一輩子肯定不可能真正放得下。

每每想到它,你為它努力過、付出過,但是最後你放棄掉再去爭取一次的機會,你會在一個不知名的閒來無事的下午回想起來並沉默良久,為止動容,甚至會在午夜夢回時分淚流滿面……

因為,考研,這2個字承載了太多的東西,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叫夢想。人一旦有了夢想,就再也不能滿足於在地上爬!

二本出身的人,既沒有選擇,也沒有被選擇的機會。

選擇不了理想的公司,也不會被自帶光芒的公司多看一眼。

知乎上有個問題是問「985、211 的名頭真的那麼重要嗎?

有個 211 的同學說起自己招聘的時候遇到的一件事:

同樣求職的有個小姑娘,各種證書一大堆,不由感慨自己沒有好好上大學。

小姑娘信心十足去面試,出來卻一臉沮喪,因為對方只要 211 的。

答主感慨,自己這 211 的名頭還是有點用的。

在二本學校裡,你犧牲所有的時間換來的績點,證書,實習證明,到頭來會發現。

所有這一切,在所謂的世界500強公司眼裡,都比不上一個985,211的學校來的實在。

難道高考真的能決定人的一生嗎?難道那些進入二本的學生就該永遠被釘在恥辱柱上不得翻身嗎?

儘管十萬個不贊同,但事實就是如此。

像張雪峰老師說的那樣,你去看看每年校招的時候,去齊齊哈爾大學招聘的都是什麼樣的公司,你再去北京大學看看,有什麼樣的公司會去那裡招聘

所有跟你說學校不重要的人,所有宣稱不看學校的公司,那都是騙人的。

那些在我本科畢業季拼了命想進的公司,連一個面試的機會都沒有。

可笑的是,研究生畢業開始找工作的時候,卻輕而易舉的獲得了。

而差別,僅僅是一個學校名字的不同。

那些曾經高高在上的企業,那些在校招季從不委身到二本學校宣講的企業,那些像明星一樣可望不可及的企業。

在復旦的校園裡,卻是隨處可見。

我考研是為了爭口氣,但不只是為了爭口氣。 我考研是為了尊嚴,但不只是為了尊嚴。

我為自己,為父母,為扭轉命運,為對抗現實,為成為生活的強者,為將來不悔往日煎熬歲月,為了證明自己的不普通。

但終歸,是為了能有更多的選擇權。

可以選擇想去的行業,想去的公司,想做的職位,以及想要的生活。

可以更多一點對自己的命運說,別擔心,選擇權在我手上。

二本學生,在就業上從來沒有主動選擇的權利。就像學生選座位一樣,永遠都是學習好的學生優先選擇。

最後剩下的,也就沒得選了。

因為生活對於他們來說,沒有詩和遠方,只有眼前骨感的現實。

所以想要獲得機會,就要儘可能的靠近。而考研,就是給了這樣一條通道,能讓這些曾經沒有選擇的人,多一次同臺競技的可能。

說了那麼多,也許在考研時心懷的那個狂妄的想法最能說明一切:

我希望有一天,在公司面前,不再是你想不想要我,而是,我想不想去。

相關焦點

  • 普通的二本院校大學生,要不要考研?二本畢業生考研有出路嗎?
    一位二本的大學生曾問過我這麼一個問題:「普通的二本院校大學生,要不要考研?二本畢業生考研有出路嗎?」可以說,二本大學生參加考研的人特別多,因為很多二本的大學生通過考研這條「綠色通道」,提高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
  • 二本學生成考研「主力軍」,上岸率卻極低?張雪峰道出其中答案
    在考研過程中人們應該能發現很多比較奇怪的現象,比如在報名考研的學生中,二本大學的學生佔比最大,現在二本大學生已經成為考研的主力軍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呢?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看看。二本學生成為考研主力軍,其中原因為何?
  • 考研多是二本學生,為何考研成功的二本生卻很少?張雪峰說出內情
    考研多是二本學生,為何考研成功的二本生卻很少?張雪峰說出內情根據相關數據統計,2021年的考研報名人數有377萬之多,創下了歷史新高,縱觀過往的考研學生,二本生佔到了很大一個比例,基本每年都不例外,可是,二本生考研最後上岸的人卻很少,這就讓人表示很不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考研名師張雪峰說出了其中的內情。
  • 二本考研生頻頻被刷,多半因為這些原因,過來人的血淚教訓
    而在考研的這條道路上,其實競爭是非常的激烈的,像是一些二本的學生在考研的時候,多數都是被刷下來,很多二本的考研生為此感到了一種被歧視的感覺。二本考研生應該清楚知道幾件事情:第一件:明確自己考研的目的作為二本考研生,首先,就應該明確自己考研的目的究竟是為了什麼,畢竟人只有在明確自己的目標的時候,才能將自己的全部力氣都用在一件事情上。
  • 二本三本的同學都去考研了,那一本的同學去哪了?高材生:不稀罕
    還有一種是決心要考研的同學,他們的生活和高中時沒有任何區別,每天的3點一線,寢室到食堂到圖書館再回到寢室,無論走到哪裡手上都會捧著幾本書。 什麼是考研? 考研的全稱是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是教育主管部門和招生機構為選拔研究生而組織的相關考試,也是一項選拔性的考試,會因為層次、地區、學科、專業的不同有所區別。
  • 普通二本畢業八年,我想對高考水平類似的孩子說說這些年的感悟!
    我是2008年高考,河南籍,說實話,我已經把當時的高考情況忘記得差不多了,只記得是考了550分以上,580分以下,具體多少實在想不起來了。因為我記得當時估分是550分,查分是比估分高些,但是又沒有高太多。後來就報了本省的一個二本院校,很一般的二本。
  • 某二本院校不收三本考研生,要想調劑生就趁早說,別再耽誤考生了
    近日,網友爆料河北某二本醫學院突然通知此前已經報名成功的三本院校考生「未通過招生單位審核」,這也是考生在列印準考證時才發現的。如果一旦學校槓到底那麼吃虧的自然是辛苦複習的考生了,沒準考證自然就無法參加考試。
  • 你考研是為了什麼?考研意義何在?
    對於蠻多的大學生來說,大學還是很閒的,幾乎沒什麼事情可以做,但是到了大三大四,你如果選擇考研,意味著選擇了一種不太悠閒的生活方式。人生中最美好、最寶貴的青春時光,要去擠那考研的獨木橋,之後在經歷兩到三年或者更長時間的書齋生活。你是否做好準備了呢?考研的意義是什麼?
  • 二本大學本科畢業,成功考上復旦研究生,何必糾結哪裡讀的本科呢
    正是由於這種現象的存在,許多二本、三本的畢業生都希望能夠改變自己的出身。但遇即便如此,有時也不會得到個別單位的承認,前段時間就有報導說,985學校畢業的研究生因為本科非名校畢業而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甚至有的已經考上了復旦大學的研究生,都會懷疑能否」洗白「自己的二本學歷。考上復旦研究生,已經是一種非常成功的標誌,為什麼還要糾結於」二本「的本科學歷的出身呢?
  • 普通二本大學生,考普通一本研究生有何用?學習的價值不容質疑
    文/教育潤無聲從普通二本大學生,成為普通一本的研究生,似乎總是脫離不了「普通」二字,但事實上,根本不普通。並不是只有成為211/985的研究生才叫「不普通」,畢竟現在考研很困難,不是誰都能考進211/985的。近幾年,考研報考人數呈現井噴式的激增之勢,今年報考人數甚至已經突破400萬,雖然有人說很多211/985也在大幅度的擴招,但擴招幅度肯定不如報考增長幅度,且擴招裡邊還包括了不少非全和推免的考生。
  • 本周422萬人考研?高考加速貶值!最可怕的是,你還以為學歷不重要
    網絡上一直流傳著一個段子: 學歷就是車票,有些人是坐臥鋪來的,這就是985;有些人是坐硬座來的,這些就是本科;有這是站票,就是大專。下車了找工作,老闆誰管你是坐什麼票來的啊?
  • 「我媽非逼我考研!」你又為了什麼考研?
    (沒錯,三年後說不定就後悔讀研了呢~)也許真的只是單純熱愛這個專業,做好了深造的準備(沒錯,為了熱愛奮鬥的人生還真是單純又積極)那你又是為了什麼考研呢?如果我們連自己為了什麼考研都不知道那「你為什麼要認真複習備考啊?」
  • 考研名校曲師大學生被復旦拒收?為何排名這麼靠後,詳細解讀該校
    高考是人生的一場大考,千軍都過獨木橋,不少人認為高考的重要程度遠比考研重要,因此才會有「金本、銀碩、銅博」,在畢業就業的時候這個就被完全體現出來了,在名企、央企、國企等企業中,看簡歷時本科所上的大學也是重要參考對象,不少企業要求本科都是211+985。
  • 如何在普通二本大學充實有意義地度過大學生活?
    大家好,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普通二本生如何充實地度過大學生活。無論你是還沒上大學的,或是已經在上大學的,本篇文章都值得你看一看。中國的高等教育,毫無疑問地,是被劃分了階層的。這也就意味著,二本的學校環境會影響你,但不會決定你就是一名普通意義上的二本學生,真正決定你是誰的,是你自己。那一名普通的二本學生應該怎樣充實地度過大學時光呢?首先我們要明確的一點是,大學是用來學習的。
  • 普通二本院校學生,也能擁有美好明天!怎樣充實大學生活呢?
    對於一個普通二本的學生來說,只是因為他在高中學習階段沒有足夠努力,但是這並不代表什麼,在大學的這幾年中,是提升自己的最好的時間,不要「迷茫」。迷茫很多人都會對未來充滿迷茫。借鑑想聽課你就早早趕到教室,手機放到一邊認真聽講;想睡覺你就被子一蓋,睡到天昏地暗;覺得日子太閒就加一兩個感興趣的社團;想要認識更多的人就報名參加學生組織;有傷心事也有人願意陪你喝個爛醉。這些不能當成日常,你的日常應該是每天都能學習。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在只有你自己知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 《令人心動的offer2》,普通二本沒有出路?只能聽天由命?
    可千萬不要為了鍍金而鍍金,去海外找了個野雞大學,天天和中國一起來的同學混了一兩年。到最後,連個英語都說的不清楚磕磕巴巴,交流困難,更別說專業實踐能力了。這樣的海龜每年多了去了,回來最後立馬變成了海帶。一個普通二本,學歷沒有競爭力,還是非法律專業。碩士還是工作一年後才考的,這都29歲了還來做實習生,最重要的是目前還是裸辭。
  • 普通二本畢業,沒有考公務員,不敢參加十年同學聚會,害怕什麼?
    那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對於普通二本畢業學生來說,沒有考公務員的同學更不好意思參加所謂的畢業十周年同學聚會」?其實這有深刻內涵的。大家都知道普通二本大學畢業生到了社會上去找工作往往競爭力是很小的。廣泛存在於社會上所說的大學畢業生這一抓一大把的,特指就是普通二本大學生。
  • 普通本科生,考研時能進985或211高校嗎?學姐的經歷可參考
    曾經看到過這樣的一個案例:有一位學姐,在高考的時候發揮失常了,明明可以有考重本的實力,最後卻只考上了普通的二本院校,可以說說非常的不甘心了。 所以當看到有人問,普通本科生,考研時能進985或211高校嗎?學姐的經歷可參考。普通本科生也有逆襲的機會,當然,重本畢業的學生,也可能考不上重本的研究生。
  • 二本院校畢業後該何去何從?這篇文章可能會給你一點方向
    但是隨著近幾年大學畢業生數量的不斷增加,大學生似乎不是那麼受歡迎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面臨著就業難的問題,尤其是那些普通二本院校的大學畢業生。現在,如果你想進一個好一點的公司企業,最起碼也需要有重點大學的畢業證書,就連一些簡單的工作崗位都要求是一本大學畢業的。
  • 「雙非」到底是指什麼?二本三本可以叫「雙非」嗎?
    最近編者注意到了一個網絡上被廣泛議論的問題——二本三本的同學可以稱自己的母校為雙非嗎?對於這個問題,網友們的看法可以分為兩派,一派認為既然絕大多數二本三本都非985、211,那麼這些高校也自然可以成為「雙非高校」;另一派則認為「雙非」是非985、211的一本高校的專屬名詞,普通的二本三本不能這麼稱呼。兩派的網友們在網上各抒己見,看起來都很有道理。那麼究竟「雙非」一詞能不能指代二本三本的高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