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還在刷偶像劇的時候,別人早就已經加入到歐美劇的懷抱之中,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文化生活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少人都會選擇觀看一些國外的電視劇,其中美劇和英劇居多,像是早年前的《越獄》、《絕命毒師》,近年來的《權力的遊戲》、《怪奇物語》,這些神劇都很受大家喜愛。但當你看多了美劇後,是不是會發現裡面經常出現英式口音?是不是覺得英倫風更吸引人呢?
都說英劇是站在看劇鄙視鏈的最頂端,這句話在影迷朋友中廣為流傳。其實,英劇和美劇也是有很大差別的,下面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個人認為英劇最大的特點應該是在製作上更為精良,因為創意人的決定權更大,創意人可以決定劇本的走向,有的甚至在創作時就已經想好哪個演員出演更合適,他們可以決定多長時間一集,一季多少集,不會去迎合市場和觀眾,只要沒有創意,不想寫就不寫了,可能都沒有結局。而美劇則可以根據市場行情和劇情判斷開播和停播。
英劇版權完全由創意人控制,而不像美劇由製片商決定,如果編劇沒有創意了,不想寫了,製片商可以買斷他們的收益權,隨時換其他編劇繼續寫。因此,英劇的製作水平更高,對藝術的追求也比追求利益更高些。
此外,英劇有一種英式幽默,常常表現人生的荒誕無奈,這也是很吸引人的地方。英國人可以製作很犀利的劇本,不在於特效或者演技,或者配樂這些方面,只體現在劇本內容上。
在英國可以找到犀利如一把刀子的劇本,而這些劇本往往是美國同行不太敢拍的。比如《絳紅雪白的花瓣》,流產那一幕恐怕會引起爭吵。再比如SILK,讓觀眾對司法系統絕望?那絕對不行,例如《黑鏡》,這種感覺惡意都要從屏幕裡溢出來的劇就徹底別想了。《紙牌屋》算是為政治諷刺劇填了個缺,不過美版花了不少篇幅在主角的個人經歷上,特意安排了一個草根出身,讓他更有人情味兒也更容易被人接受和原諒,總之是絕對不敢直接上一個精英人士上去玩權數的。
英國人沒那麼崇拜樂觀精神,也沒那麼熱衷於打官司,每年都要交電視費,所以英國電視臺敢做犀利的本子,而靠廣告吃飯的美國公共電視臺不敢。HBO和Netflix倒是有勇氣和實力來縮小這一差距,不過再怎樣人家也是要靠廣告而不是電視費過日子,能力有限。
另外一個區別在於對感情的處理方式。英國人比美國人更喜歡克制和壓抑感情,所以英劇對感情的描寫往往不顯山不露水,一個眼神包含千言萬語;美國人和美劇是不會滿足於這些的,他們要真的把心意都吐露出來,再加上猛烈的肢體接觸,這才能滿意。兩種風格並無高下之分,無非是兩國國情不同的結果罷了。
總而言之,歐美劇真正的差別在於英劇中關於深刻主題探討的劇集所佔比例較高,也就是說大部分英劇都在探討一個深刻的主題,並且把社會最陰暗的一面拿出來,而美劇側重於娛樂性、創意性強的劇集佔美劇比例較高,總體是在迎合大眾口味。
所以大家是喜歡美劇較多,還是更喜歡英劇呢?喜歡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