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經為西湖寫過一副楹聯,這幅楹聯經過研究,竟然有12種讀法

2020-12-21 歷史店

楹聯又叫對聯,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至今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在歷史上,流傳下來的經典楹聯不計其數,它們不僅反映了歷史的變遷,也更是作者情感的表達,值得我們細細品味。今天小編給您說一幅西湖的千古絕對,它有12種不同的讀法,而且它背後的故事也一波三折,究竟是怎樣奇特的楹聯呢?如果您也感到好奇,下面小編就來給您從頭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西湖位於浙江杭州,是我國最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史料記載,西湖在早在2000多年前就形成了,並且秦始皇東遊時就曾從此經過。後來到隋朝開鑿大運河,極大地促進了杭州的發展,西湖也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絕美的風景,成為人們下江南的好去處,比如大詩人蘇軾,白居易和乾隆皇帝等等,都在西湖留下過墨跡。近現代以來,西湖美景依舊,依然是文人墨客們心馳神往之地,比如黃先生就是之一,而且他還在西湖留下了眾多的楹聯。

提到黃先生,或許有些讀者還不了解,他是甘肅臨洮人,被譽為「隴中才子」,在楹聯方面造詣頗高。1931年,黃先生從甘肅南下到杭州,當他安定下來之後便迫不及待地前往西湖。雖然當時的西湖不如現在維護的好,但景色卻始終絕美如一。在杭州的幾年間,黃先生去西湖數十次,每次都以楹聯抒情,如寫出了「戲平湖穿遠岫;雁鳴秋月寫長天」,「峰欲再飛無淨土;泉甘耐冷有名山」等等。

在眾多的楹聯中,最為人稱道的還是「西湖天下景」的一幅楹聯。「西湖天下景」是位於西湖小孤山上的一座涼亭。當年,黃先生和友人遊覽西湖在此休憩時,他候突發靈感,便提筆寫下了一幅奇聯——「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這幅楹聯乍看上去辭藻平淡無奇,但如果仔細一讀卻發現文字間別有洞天。

首先上聯寫「空間」轉移的不同景色,下聯寫「時間」變化的不同景色,以虛實結合的手法描繪西湖美景堪稱一絕,而且也更符合西湖景色的特點,時時刻刻都在不斷變化,而不是靜止不變的。其次,這還是一幅疊字聯,也叫做"連珠對"或者"踩花格",既可以順讀,也可以倒讀,還可以跳著讀,比如「水處明,山處秀,水山處處明秀;晴時好,雨時奇,晴雨時時好奇」。

另外根據不同的斷句方式,又能衍生出好幾種讀法,比如「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甚至還能將楹聯上草書和行書分開組合,又是一種獨特的讀法,比如「水山處明秀,晴雨時好奇」。總之,專家研究後表示,這幅楹聯至少有12種讀法,著實令人感到欽佩。

現如今您再去小孤山的「西湖天下景」,還依然能看到這幅千古絕對。不過,這幅楹聯的命運卻一波三折。上世紀六十年代,「西湖天下景」涼亭被毀,楹聯自然也跟著遭殃,一直到1972年修繕「西湖天下景」時楹聯才重新掛上,但楹聯落款「黃先生並書」卻被改成了另外一位書法家的名字。

一直到1982年,黃家後人才發現「西湖天下景」楹聯落款被改了。於是,黃家後人便立即寫信向杭州有關部門反饋,並申請更正楹聯落款,雖然最後順利的「維權」,但是更正了落款之後卻發現楹聯筆跡又錯了。如此,黃家人又走上了「維權」之路,而這一次並不順利,一直到2004年經過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才完整地恢復了原始的楹聯落款和筆跡,也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模樣。

楹聯文化博大精深,往小了說就是兩句話,但是往大了說就成了一種文學藝術,能反映出作者的學識水平和道德情操。現如今,國家也正在大力倡導「學楹聯,寫楹聯」的時代新風尚,因此我們也應該在生活中多學多寫,將傳統楹聯文化發揚光大。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相關焦點

  • 一副對聯竟然有十二種讀法
    在杭州三年,黃文中先後為西湖題寫了十七副楹聯,這些對聯現在在西湖邊大多能夠找到。除了這副「西湖天下景」聯,題於平湖秋月的「魚戲平湖穿遠岫,雁鳴秋月寫長天」也是其佳作。 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黃文中的這幅楹聯,僅用10個通俗易懂的字簡單重疊,即道出了西湖四時景色,遊人到此,每每留連駐足,反覆吟詠玩味無窮。
  • 一副對聯竟有十二種讀法
    在杭州三年,黃文中先後為西湖題寫了十七副楹聯,這些對聯現在在西湖邊大多能夠找到。除了這副「西湖天下景」聯,題於平湖秋月的「魚戲平湖穿遠岫,雁鳴秋月寫長天」也是其佳作。
  • 孟姜女廟一副楹聯,具說有六種讀法,掌握技巧再來一聯,誰敢挑戰
    古代詩詞文化源遠流長,這當然也離不開漢字的功勞,還有文人墨客獨特的構思。孟姜女廟坐落於山海關,提到孟姜女,首先讓人想到一段家喻戶曉的傳說,她對丈夫的濃濃深情,化作了相思淚,摧毀了堅不可摧的長城,這其中富含著多麼大的力量,竟然能夠哭塌了長城?
  • 吳傑:楹聯「群英會」/丁學文:兩副楹聯
    「六一」兒童節的下午,接到原五十九團老兵,我的同鄉戰友徐學才的微信:他的老家山東省滕州市東郭鎮秦林村,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準備在進村的大路上,建造一座石坊牌樓,一高一低、左右對稱的四個玉柱,需要鐫刻兩副九言和七言楹聯。村裡鄉親考慮到老徐在市裡政府機關工作過,算是個文化人,讓他寫兩副楹聯。隨後,老徐寫了兩副,用微信發給我,徵求我的意見。
  • 紀錄片丨《楹聯裡的中國》合集
    40年來,在兄弟姐妹都上了大學,陸續離開了土樓後,阿耕叔依然守護著這個他無比眷戀的家園。他操著一口客家普通話,為來到振成樓的遊客義務講解這些祖先留下來的立身處世的格言。 甘南古城中,四百多年來,人們從未間斷地用一場楹聯燈會延續著數百年的鄉情血脈。 在大洋彼岸,楹聯還隨華人、華僑的腳步漂洋過海。
  • 紀錄片《楹聯裡的中國》帶您從楹聯中品百味人生
    作為他們的啟蒙老師,老校長王佑萌欣喜之餘,要趕到村裡最重要的一座祠堂,為明天即將舉辦的一場慶祝活動做準備,這是一項在當地延續了數百年的傳統風俗。在這場喜事中,對聯將會起到重要作用。
  • 文化名人訪談丨每得佳聯便忘形——訪楹聯家王家安
    像對仗精美的《滕王閣序》,他一個早自習就背會了。王家安說:「我就是憑著這點古文功底,開始學著寫對聯,那時一點格律都不懂,全憑自己瞎捉摸」。大二那年,王家安偶然看到報紙上徵集春聯,試著寫了兩副,誰知一下子就中了優秀獎,這對他來說是莫大的鼓勵。「記得當時隨證書寄來的一期刊登獲獎信息的報紙旁邊,刊登了一篇介紹楹聯格律的文章,正是這篇幾百字的文章,讓我知道楹聯原來還有那麼多『條條框框』」。王家安回憶道。
  • 20載收藏,他是「中國楹聯第一人」,今天他的中國唯一楹聯書法博物...
    館藏數千幅楹聯書法墨跡,均是盤錦老祖書屋主人祖繼東先生,20餘年以來,活躍於國際國內各大拍賣會收藏的明末清初至民國名人楹聯書法真跡。「宇宙的盡頭是盤錦」,20日的收藏圈分外的熱鬧,不僅齊刷刷的曬出「盤錦」這一關鍵詞,還有一眾收藏大佬集中現身盤錦為遼河楹聯書法博物館開館祝賀,足見祖繼東在收藏圈之好人緣。
  • 張林傑丨經學大師廖平自題楹聯考論
    廖平曾作過幾副自題楹聯,搜集整理這些自題楹聯,對其詳加考證,儘量去還原它們本來的樣子,對於研究廖平及其學術思想是非常有必要的。關鍵詞:廖平;自題聯;謬論;考論基金項目: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宜賓學院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項目「廖平論語學研究」(SXJZX2018-002)。廖平是我國近代經學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學界對廖平及其著作的整理與研究可謂豐富。
  • CCTV賀春視頻:《楹聯裡的中國》
    中國第一副有歷史記載的春聯誕生在成都,這便是後蜀皇帝孟昶撰寫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副春聯不僅有著特別的意義,其中還暗含著驚人的歷史巧合,因而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 春聯創作是從明代開始起步的,並且逐漸成為上至士大夫、下至普通百姓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
  • 李敬偉楹聯書法欣賞
    斧鑿之魅   珠聯璧合——李敬偉楹聯書法欣賞阿 迪 楹聯書法是由書法和對聯相結合的藝術,把平面的對聯語言形象生動、立體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形神兼備,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 一幅好的楹聯書法作品,既要有好聯語的內涵支撐,又要有好書法的外觀表現。
  • 中華楹聯報 2015第35期 3版
    本書從我國各文藝門類中選取100位現當代名家,各撰嵌名聯一副、寫散文一篇、配照片一幀。湖北省文聯、省楹聯學會於2015年5月召開創作研討會,邀請有關專家就《百家聯語》之選題、聯文發表高見,經本人反覆修改後定稿。
  • 清初楹聯大家隴右陳長復先生楹聯淺說(張梓林)
    康熙中,曾遊學於伏羌潘欽嶽先生之門有年,並為其《朱圉山人小集》作序。先生文章高超雄渾,長洲汪武曹過隴,有「關中才子」之目;舉進士時,總裁朱高安評為「曠代逸才」。從《隴西縣誌》可知先生能文善書翰,而且為文高古,著有《壽山集》、《雉羽片毛》、《秋吟擬騷》等,文尚存清代武尚仁《搜珠集》中數篇。
  • 雄豪深邃 雋逸空靈——鄒宗德楹聯欣賞
    鄒宗德的楹聯作品有一千多副,江西井岡山大學的李爭光教授和湖南著名學者劉寶田先生均對他的作品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分別有論文發表於《井岡山大學學報》、《邵陽學院學報》和《重慶社會科學》等刊物,楹聯研究學者李海河先生著有《鄒宗德楹聯鑑賞》一書,共20萬字。
  • 沭陽被授予「江蘇省楹聯文化縣」稱號
    中國江蘇網12月16日宿遷訊(通訊員 呂述謖 樊星辰 何驍 記者 薛惠芹)陽光織錦,兩行詩味;沭水流芳,千載人文。12月15日,「江蘇省楹聯文化縣」授牌儀式在沭陽縣南洋學校隆重舉行,沭陽縣被授予「江蘇省楹聯文化縣」稱號,沭陽縣吳印鹹故居風光帶被授予「江蘇省楹聯文化街」稱號,胡家花園被授予「江蘇省楹聯文化園」稱號。
  • 書齋廟堂 | 鮑賢倫楹聯書法
    想像中的古時候,每一個有文化背景的家庭必然有一處重要的庭堂,庭堂正中必然要掛上一副對聯。聯語或為廟堂,或為山林,關心的是家國,或是湖山。古人入世為江山社稷,出世則心系溪山林泉。喜歡古代的文人們,他們高邁的生活,他們位於心中至高地位的書齋廟堂。當代書法家寫楹聯,最符合我對古人書齋廟堂想像的,當然是我的老師鮑賢倫先生了。
  • 旅遊文學|名勝楹聯概說與欣賞/高亮
    山水名勝中的楹聯有種特別的味道,對稱美、意象美、意境美、綜合藝術美有地機融合在一起,呈現了屬於中華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內涵與精神。對聯讓山水名勝有了靈氣,有了精神回歸的領地。從詩、繪畫、建築、雕塑、書法的角度品味楹聯,它的美是對生活的一種抽象,是自然與山水中的生命哲學。即便時過境遷,但在旅遊者眼中的楹聯之美永遠歷久彌新。  2.
  • 陳寶玉——2020年全國楹聯教育精英榜人物事跡材料系列展播之一
    先後擔任過中小學校長、區教委副主任、主任、區教育局局長等職務,2003年離開工作崗位。但他「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上任濰城區詩詞楹聯學會會長三年多的時間裡,在濰城這片僅有四十多萬人口的小地方,他硬是以他的大胸懷、大謀略、大格局,引領學會大踏步前進,成功獲授了29塊中國楹聯文化先進獎牌,平均一年近10塊。
  • 舉辦新春楹聯比賽徵聯活動
    本報訊 日前,西湖社區啟動第八屆甲秀樓杯新春楹聯比賽徵聯活動,面向轄區內各機關事業企業單位在職幹部職工、離退休老同志及居民群眾徵集對聯。  本次活動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群眾新春楹聯文化為宗旨,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和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主題。
  • 田興隆楹聯作品選登
    有《留別金陵諸臺》「至今秦淮間,禮樂秀群英。」二兩岸新奇,呢喃百遍尋王謝;一河古老,唉乃千聲拜冕冠。冕冠: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之禮帽。隋唐科舉興起,王謝成當時絕響。薛濤一大唐皎皎明珠,憐歲月不該辜負;弱女迢迢異路,恨風塵為甚嚼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