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進中舉後為何會發瘋?把他中舉後的權力放到現代,你會比他更激動

2021-01-18 騰訊網

老子曾說過:「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其大意就是指福和禍是兩者兼存的,有時候發生的壞事不一定都是壞事,說不定還能引發好的結果,同時也比喻一個人不管是在逆境還是順境中,要懂的謙虛謹慎,萬不可狂妄自大,不然就是好事也會變成壞事。

根據歷史記載,我國的科舉制度起源於漢朝與隋朝時期,直到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最有一場科考的結束,標誌了我國延續了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的結束,在古代,科舉制度是封建時代所採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選拔,其實就好比我們現在的高考一樣,是廣大學子人生中最重大一件事,而歷史上窮盡一生只為考取個功名的學子也大有人在,有些甚至直到晚年也依然還在為科舉考試奮鬥。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範進中舉》這一則故事,他因為多年抑鬱不得志,長期受盡了冷眼和嘲諷,然而突然有一天高中後,結果卻因此而瘋了,其實範進這個人物是清朝著名小說家吳敬梓的長篇小說《儒林外史》中的一個人物,吳敬梓出生於1701年,幼年時,他表現出過人的記事和背誦能力,自小在南京揚州等地生活。

後因才華出眾,常與官僚顯貴,名人居士接觸,後來他見慣了其中的那些因利益薰心的官僚還有名人居士的平庸昏聵,也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下,他寫出了《儒林外傳》來諷刺這些「上層人士」,而吳敬梓本人的人生經歷其實和範進也有很大一部分相似之處,早年的他家境富裕,但是因為他自己的不善斂財,而把家當揮霍一空,導致晚年更加窮困潦倒。

在吳敬梓的筆下,範進是一個出生貧寒,又充滿抱負的一個人物,在前50年的生活中,他一直鬱郁不得志,每次科舉都名落孫山,因此也遭到了身邊人的奚落和白眼,甚至就連自己的妻子和老丈人都看不起他,這讓範進剛加堅定了要考取功名的心,但同時也給了自己無比大的壓力,在吳敬梓筆下,對於範進早期的生活描述是:「這十幾年,不知豬油也曾吃過兩三回」,「家裡已是餓了兩三天」。

由此可見,在古代帝王統治下,百姓的生活是什麼模樣,而範進一朝中舉後,他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體現在經濟和地位上,在古代,只要中舉,最小也是個九品縣令的官職,這一輩子都不用愁吃喝,在當時看來,應該可以算是「豪門」了,而街裡鄰裡也都不然在嘲諷和看不起他。

這也正是為什麼古代學子們就算是到了暮年還依舊要考取功名的原因,而對於範進中舉後的生活,吳敬梓的描述是驚喜到摔了一跤,然後跟著又用「爬起來」,「拍手大笑」等形容詞表示範進當時的反應,最後一幕是範進跌進泥潭裡,頭髮散亂,兩手泥汙,身上更是狼狽不敢,以此來表達範進是真的瘋了。

可能很多人會質疑,範進的反應太過誇張了,但如果放在現代,一個人一輩子都在為一件事努力,而在逆境中掙扎了許多年後,突然一天成功了,大多數人都是又驚又喜的,再加上範進中舉後在生活上所獲得的貧富差距那麼大,要是換成你,估計會更加激動的吧?

相關焦點

  • 範進中舉後為何發狂?將他中舉後的官放到現在,你可能比他還要瘋
    在名著《儒林外史》當中,最廣為人知的角色,莫過於中舉發瘋的範進,他迂腐的書生形象和周圍眾人的反應,也受到了世人的嘲笑,為何範進會發狂如此?實際上你如果將範進中舉後的官職放到現代,可能比他還要瘋癲。從此之後,他們能夠收到國家的補助,幫助其完成後面的學業,而最為重要的是,舉人有著自己和家人免除徭役賦稅的權力,因此古代不少大戶人家,都爭著招舉人入贅,就是這個道理,也就能理解為何胡屠戶會如此巴結了。
  • 範進中舉後為啥會發瘋?放到當代範進是什麼職位?
    所謂「中舉」,就是秀才在鄉試中考中舉人了!範進中舉後,為啥會發瘋呢?普通人突然成為百萬富翁,如果神經不夠強大,確實可能發瘋!那麼舉人到底值不值錢呢?舉人是可以購買的。光緒十六年,浙江副貢生龐元濟,捐直賑銀三萬兩,李鴻章奏準賞作「舉人」。
  • 範進中舉後瘋了?把他中舉後的職位放到現在,可能你比他還要激動
    範進中舉的這個故事,出自於長篇現實主義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它廣泛地被人們所熟知,範進參加了鄉試中了舉人,結果他進入瘋癲的狀態以及胡屠夫等人的言行舉止,都淪為了後世之人的笑柄,不過把他中舉後的職位放到現在,可能你比他還要激動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範進中舉時候的環境,範進中舉前,50多歲還是一個童生
  • 範進考了20多次中舉後瘋了?他的官職放到現在,可能你比他還激動
    在中學課本裡,我們都學到過範進中舉一文,中舉後的範進瘋了,當時我們也不過是一笑了之。如今再來審視這件事卻發現不是這麼簡單,如果把範進中舉後的職位拿到現在來看,也是令人激動不已的一件事。頂著秀才的頭銜,他們看到了知縣可以不用下跪,而知縣也沒有權力對秀才動粗。就此看來,秀才的地位放到現在依舊是非常高的。更關鍵的是,成為了秀才之後,再也不用交納國家的賦稅了。在古代,交賦稅這件事從來都是壓垮農民的最後一根稻草,能夠不交賦稅是每一個家庭所期盼的。
  • 範進中舉後為何發狂?你把他的官職放到現在,你可能比他還要激動
    他極盡諷刺的描繪出來當時的人們對有功名之人的阿諛奉承之態,也將當時吏治的腐敗以及科舉的教條與虛偽全部都寫了出來。一開始聽說《儒林外史》一書就是從中學時代的語文必修《範進中舉》中了解,而《範進中舉》這一章節,絕對算得上是《儒林外史》一書的精華所在。中舉前的範進,算是一個典型的幹啥啥不行的窩囊廢形象。
  • 範進中舉後發瘋,將其職位放現在或許你更激動
    《範進中舉》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文學著作。按照相對傳統的理解,作者通過《範進中舉》一文對科舉制度進行了極其辛辣的諷刺與批判。然而,當我們換一個角度去解讀《範進中舉》這篇文章,我們就能理解範進中舉後發瘋的原因——將範進中舉後的職位放到現在,當代人或比範進更加激動,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範進中舉後,到底當了多大的官?
    但為何範進會當場「歡喜瘋了」到「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的地步?多年前紅遍全國的「白話寫史」讀物《明朝那些事》裡,對此也有一句風趣調侃:「換了你也可能會瘋的」。如此「瘋狂」,當然因為明清年間舉人的「優厚待遇」。單看明代中後期《傳世藏書》《採芝堂文集》的記載,一個人只要「中了舉」,那真是「親朋率望腹焉」,也就是「沾點親的」,全都指望著你來過活。
  • 《範進中舉》三重笑
    在範進中舉前後,他對範進這個女婿的態度陡然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中舉前他罵範進說:人家中過舉的張府、周府上老爺都是「方面大耳」,而你呢,「像你這尖嘴猴腮,也該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吃!」舉凡輕蔑人時,一般說:「你該拿鏡子照照」,進一步或說:「你該找水面照照」,而胡屠戶卻說:「你該撒泡尿照照」,連在水面照都不夠格,輕蔑至極,刻薄至極!
  • 想起了中舉的範進
    《儒林外史》是一部傑出的諷刺小說,其中《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中寫得最精彩的片斷,通過範進中舉的前前後後,寫了各類人物的表演,真實生動地顯現其真偽、善惡和美醜的本來面目,而且發掘到人物的靈魂深處。《範進中舉》的故事見於小說的第三回,是《儒林外史》中寫得最精彩的片斷。範進的主考官周進,幾十年屢試不第,已經六十多歲了,仍未功遂名就。
  • 得知中舉的範進
    那麼這個時候中舉的消息傳過來,鄰居趕來集東頭,告訴他中了舉。範進根本不相信,被鄰居硬拉到家來。他看到高高地張貼了他中舉人的報帖的時候,他範進終於相信了,他在信和不信猶疑的時候,他突然痰迷心竅,自己把兩手一拍,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著,往後一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家人把他灌醒以後,他還是迷迷登登地,不由分說,笑著就往外飛跑。
  • 清代科舉的「大挑」制度:範進中舉後,他究竟能當多大的官?
    提到中舉,最有名的例子無疑是範進了。中學課本裡《範進中舉》這個片斷選自吳敬梓所作的《儒林外史》的第三回「周學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戶行兇查捷報」。這一回寫的是範進中舉的故事。小說描寫廣東學道周進,到廣州上任,先考兩場生員,考完兩場以後,第三場是南海、番禺兩縣的童生來進行考試。童生裡就有範進,範進考完這場考試後取得了第一名,當了秀才,人們稱他為「相公」。
  • 範進中舉之後
    範進中舉,《儒林外史》寫活了各色人等的表演,尤其是範進的嶽父胡屠戶。但是範進中了舉之後有怎樣的人生道路呢?一般讀者就不太清楚了。話說先是張鄉紳來拜訪,胡屠戶躲進女兒房裡,張鄉紳送上賀儀五十兩,還送了一所三進三間的宅子。自此以後,果然有許多人來奉承他;有送田產的,有人送店房的,還有那些破落戶,兩口子來投身為僕,圖蔭庇的。
  • 從「範進中舉」的鬧劇,看明朝讀書人的真實生活
    還不慌不忙的給大家支招,這才有了範進嶽父胡屠戶壯著膽子揮起手,一巴掌把範進打清醒的雷事。常年負責「報喜」的他們,對這類「變瘋」的事,早已見怪不怪。如此搞笑的情節,自《儒林外史》名滿天下後,從此長期流傳,卻也叫不少後世讀者們邊笑邊嘆息:不就中個舉嘛,這範進至於嘛。
  • 你會覺得範進中舉很可笑嗎?讀《儒林外史》第三回
    待到周進被姐夫和眾人救醒,仍然不住嚎哭打滾,哭得悽慘無比,眾人扶著他出去,直哭得吐出血來。眾人不解周進為何如此難過,周進姐夫說出他的心病,考了幾十年,秀才也沒有考中,看到貢院,傷心起來。周進中了舉人後,認識的不認識的人都來送禮慶賀,想當初,狗都欺他窮,真是「時不來誰來?時來誰不來?」接下來的三年裡,周進又中了進士,升了學道,身穿錦繡的官服,何等輝煌耀眼!
  • 《範進中舉》:帶你認識不一樣的胡屠戶
    很多人在讀《範進中舉》時給胡屠戶定義為:嫌貧愛富、趨炎附勢、嗜錢如命。說他粗鄙、尖酸刻薄、前倨後恭,並且戲稱他是「變形金剛」。我覺得評價一個人,應該是多維立體的,沒有任何一個人身上一無是處。雖然作者在刻畫胡屠戶這個形象的時候,想通過這個人物展現科舉制度下的社會風氣,表現世態炎涼。但是通讀全文,我們會發現胡屠戶身上也有很多暖心的細節,不能用一個趨炎附勢就一言以蔽之。
  • 1985年《儒林外史》系列劇之一:《範進中舉》
    1984年蔣廣森完成《範進中舉》劇本創作,迫於經費緊張,開始到處尋求贊助。1985年4月,終於獲得江蘇省東方文化藝術中心3萬元贊助費,於6月正式開機拍攝。《電視連環畫》1985年第12期登載《範進中舉》劇照連環畫1985年9月《範進中舉》拍攝完成,當年年底在江蘇省內首播,《儒林外史》由此成為南京電視臺乃至江蘇首部古典名著改編的電視劇。
  • 高甲戲《範進中舉》走進福田
    深圳晚報訊 (記者 劉丹青 通訊員 陳晨) 日前,福田區第七屆主題館藝術節的重點劇目之一,由泉州市高甲戲傳承中心帶來的高甲戲《範進中舉》在戲劇主題館星空劇場精彩上演。
  • 他是白痴舉人,54歲中舉瘋了:科舉考試:與勤奮無關
    史前寒舍士子要想人才出眾,只能通過科舉考試,科舉考試後往往能卓著,但是要想拔尖兒也錯處很易於,要有前所未見的功夫,要通過《鄉試》,《會試》,《殿試》。今朝我們緊要拿範進中舉的故事比喻,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中吳清梓寫的一篇奇文軼事,範進本條人士恐怕大家都存有聞訊,範進在應聲唯獨大家小街,感染,街裡左鄰右舍大家都領略的人選,歸因於在明兒中葉,科舉但是人們都崇尚的考試制度,科舉制在翌日得到了很大的後續和前行。
  • 他7科成績不到100,考上大學時似「範進中舉」般,今成男1號
    在經過兩年的努力後終於考上大學,那時王彥霖的心情似「範進中舉」般「瘋」了一樣。到如今成為「男一號」,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王彥霖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一面。他從小性格就比較調皮,經常會帶著小朋友調皮搗蛋,父母還經常帶著禮物上門道歉。王彥霖從小不愛學習,成績非常差。
  • 由範進中舉前後的世態炎涼感悟曾國藩「人生最大之事莫過於謀食」
    這一點,在範進中舉之前體現得非常明顯,也反映出當時社會的真實狀態。 作為一個讀書人,掙錢無幾,連老丈人也看不起範進。且聽老丈人胡屠戶的數落:「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歷年以來,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積了甚麼德,帶挈你中了個相公,我所以帶個酒來賀你。」胡屠戶這樣的奚落,應該不知說了多少遍了,這也是範進只得連連答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