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進中舉後瘋了?把他中舉後的職位放到現在,可能你比他還要激動

2021-01-12 騰訊網

範進中舉的這個故事,出自於長篇現實主義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它廣泛地被人們所熟知,範進參加了鄉試中了舉人,結果他進入瘋癲的狀態以及胡屠夫等人的言行舉止,都淪為了後世之人的笑柄,不過把他中舉後的職位放到現在,可能你比他還要激動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範進中舉時候的環境,範進中舉前,50多歲還是一個童生,什麼意思呢?以前很多鄉下的私塾教書的都是秀才,因此範進就連去好的學校教書的資格也沒有,他的家境自然貧寒。後來魯迅筆下的孔乙己,也是一個童生。

不少讀書人十多歲的時候就會考中童生,而範進和孔乙己這樣一直過不了的倒黴蛋也是大有人在的

等到範進中了秀才,我們就會發現,周圍人的態度改變了一點,胡屠夫還拿了兩斤豬大腸來慶賀,實際上在宋朝年間,秀才已經有了一些特權,比如說可以免除部分徭役,看見知縣可以不跪,地方也不能隨便用刑等等,然而他同樣也只能夠獲得政府的尊重而已。

秀才本身沒有任何的補貼,到了明清年間,大部分貧窮的秀才只能夠以教書或者是當他人幕僚謀生,成為特權階級和老百姓之間之間的另外一個階層。

範進的運氣似乎徹底開竅了,他去應鄉試,又受到了主考官的抬舉,中了舉人,舉人這個職位,可以說是鯉魚躍龍門,正式的進入富貴的階層了,清朝各個縣甚至有一份《舉人錄》,記載著從這裡出去的大小舉人們。

舉人繼續參加考試考上進士的可能性大約為百分之五,但是他們即便不考試,也擁有了做官的資格,此外,政府每個月還會發放對舉人的高額補貼來鼓勵其讀書和學習,不少未曾更進一步的舉人之後都成為了縣令一級別的官員,所以同鄉的名流才如此巴結。

此外,清代的舉人還能夠免除一家人的徭役稅負,很多大戶人家會爭著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們就是這個目的,所以胡屠夫這麼高興,大家也不要奇怪了。那我們再來說說範進,範進後來又怎麼樣了呢?

在中舉之後,因為範進的母親去世,在家守孝了三年,厚積薄發的他又進京趕考中了進士,因此被朝廷任命為御史,在數年之後,由於範進兢兢業業工作,又被欽點為山東學道。

學道這個官,是負責主管教育科考的官員,也就大概相當於如今省教育廳的廳長,張之洞、紀曉嵐等人,也是憑藉學道的身份打響了自己的名頭,因此範進的人生,雖然大半日子都在寒窗苦讀,挨餓受凍,但是後來的結局,想必還是讓他感到滿意的。

相關焦點

  • 範進考了20多次中舉後瘋了?他的官職放到現在,可能你比他還激動
    在中學課本裡,我們都學到過範進中舉一文,中舉後的範進瘋了,當時我們也不過是一笑了之。如今再來審視這件事卻發現不是這麼簡單,如果把範進中舉後的職位拿到現在來看,也是令人激動不已的一件事。舉人和秀才的不同之處還在於,舉人有切切實實的經濟利益,即便他每天在家裡不幹活,也可以享受到政府給的補貼。中了舉人之後,在大部分朝代也會有官職,多以縣令為主。地方上做個縣令,相對於現代人來說也是非常好的事情了。從現在來看有不少人從20多歲熬到了退休,依然沒有達到縣令這個級別。
  • 範進中舉後為何發狂?將他中舉後的官放到現在,你可能比他還要瘋
    在名著《儒林外史》當中,最廣為人知的角色,莫過於中舉發瘋的範進,他迂腐的書生形象和周圍眾人的反應,也受到了世人的嘲笑,為何範進會發狂如此?實際上你如果將範進中舉後的官職放到現代,可能比他還要瘋癲。相當於現在的高考,只有前兩百人才能「上大學」,然而鄉試比起高考,卻更難,三年才舉行一次,每次全國舉人的總數,也只有3000人到4000人左右,清朝在全國統治268年,一共出了大約20萬到30萬舉人。
  • 範進中舉後為何發狂?你把他的官職放到現在,你可能比他還要激動
    他極盡諷刺的描繪出來當時的人們對有功名之人的阿諛奉承之態,也將當時吏治的腐敗以及科舉的教條與虛偽全部都寫了出來。一開始聽說《儒林外史》一書就是從中學時代的語文必修《範進中舉》中了解,而《範進中舉》這一章節,絕對算得上是《儒林外史》一書的精華所在。中舉前的範進,算是一個典型的幹啥啥不行的窩囊廢形象。
  • 範進中舉後為何會發瘋?把他中舉後的權力放到現代,你會比他更激動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範進中舉》這一則故事,他因為多年抑鬱不得志,長期受盡了冷眼和嘲諷,然而突然有一天高中後,結果卻因此而瘋了,其實範進這個人物是清朝著名小說家吳敬梓的長篇小說《儒林外史》中的一個人物,吳敬梓出生於1701年,幼年時,他表現出過人的記事和背誦能力,自小在南京揚州等地生活。
  • 範進中舉後為啥會發瘋?放到當代範進是什麼職位?
    所謂「中舉」,就是秀才在鄉試中考中舉人了!範進中舉後,為啥會發瘋呢?普通人突然成為百萬富翁,如果神經不夠強大,確實可能發瘋!那麼舉人到底值不值錢呢?舉人是可以購買的。光緒十六年,浙江副貢生龐元濟,捐直賑銀三萬兩,李鴻章奏準賞作「舉人」。
  • 範進中舉後發瘋,將其職位放現在或許你更激動
    《範進中舉》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文學著作。按照相對傳統的理解,作者通過《範進中舉》一文對科舉制度進行了極其辛辣的諷刺與批判。然而,當我們換一個角度去解讀《範進中舉》這篇文章,我們就能理解範進中舉後發瘋的原因——將範進中舉後的職位放到現在,當代人或比範進更加激動,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範進中舉後,到底當了多大的官?
    但為何範進會當場「歡喜瘋了」到「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的地步?多年前紅遍全國的「白話寫史」讀物《明朝那些事》裡,對此也有一句風趣調侃:「換了你也可能會瘋的」。如此「瘋狂」,當然因為明清年間舉人的「優厚待遇」。單看明代中後期《傳世藏書》《採芝堂文集》的記載,一個人只要「中了舉」,那真是「親朋率望腹焉」,也就是「沾點親的」,全都指望著你來過活。
  • 得知中舉的範進
    那麼這個時候中舉的消息傳過來,鄰居趕來集東頭,告訴他中了舉。範進根本不相信,被鄰居硬拉到家來。他看到高高地張貼了他中舉人的報帖的時候,他範進終於相信了,他在信和不信猶疑的時候,他突然痰迷心竅,自己把兩手一拍,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著,往後一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家人把他灌醒以後,他還是迷迷登登地,不由分說,笑著就往外飛跑。
  • 《範進中舉》三重笑
    在範進中舉前後,他對範進這個女婿的態度陡然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中舉前他罵範進說:人家中過舉的張府、周府上老爺都是「方面大耳」,而你呢,「像你這尖嘴猴腮,也該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吃!」舉凡輕蔑人時,一般說:「你該拿鏡子照照」,進一步或說:「你該找水面照照」,而胡屠戶卻說:「你該撒泡尿照照」,連在水面照都不夠格,輕蔑至極,刻薄至極!
  • 想起了中舉的範進
    > 又到一年高考季,無端想起了終於中舉的範進。《儒林外史》是一部傑出的諷刺小說,其中《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中寫得最精彩的片斷,通過範進中舉的前前後後,寫了各類人物的表演,真實生動地顯現其真偽、善惡和美醜的本來面目,而且發掘到人物的靈魂深處。《範進中舉》的故事見於小說的第三回,是《儒林外史》中寫得最精彩的片斷。範進的主考官周進,幾十年屢試不第,已經六十多歲了,仍未功遂名就。
  • 範進中舉之後
    範進中舉,《儒林外史》寫活了各色人等的表演,尤其是範進的嶽父胡屠戶。但是範進中了舉之後有怎樣的人生道路呢?一般讀者就不太清楚了。話說先是張鄉紳來拜訪,胡屠戶躲進女兒房裡,張鄉紳送上賀儀五十兩,還送了一所三進三間的宅子。自此以後,果然有許多人來奉承他;有送田產的,有人送店房的,還有那些破落戶,兩口子來投身為僕,圖蔭庇的。
  • 清代科舉的「大挑」制度:範進中舉後,他究竟能當多大的官?
    提到中舉,最有名的例子無疑是範進了。中學課本裡《範進中舉》這個片斷選自吳敬梓所作的《儒林外史》的第三回「周學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戶行兇查捷報」。這一回寫的是範進中舉的故事。小說描寫廣東學道周進,到廣州上任,先考兩場生員,考完兩場以後,第三場是南海、番禺兩縣的童生來進行考試。童生裡就有範進,範進考完這場考試後取得了第一名,當了秀才,人們稱他為「相公」。
  • 他是白痴舉人,54歲中舉瘋了:科舉考試:與勤奮無關
    但普通的《鄉試》你可能都考不上,歸因於古時的《鄉試》半斤八兩現當代的高考,現時代高考就似乎範進中舉,要想考上比登天還難,考上就能平步登天,考不上就打道回府犁地。要想一朝田舍郎化作一朝天子臣,可真是不易於。高考考不上要想二次再考可就難如登天了,歸因於你還要付諸汪洋的活力和歲時,實在是失算。
  • 從「範進中舉」的鬧劇,看明朝讀書人的真實生活
    如此天降喜訊,這老先生瞬間沒撐住,竟當場一聲「「噫!好了!我中了!」當場就瘋瘋癲癲,披頭散髮在外面瘋跑。若不是老嶽父胡屠戶趕緊上前一個巴掌,這好不容易苦盡甘來的範舉人,恐怕就得樂極生悲,後半輩子做個可憐的瘋子。而同樣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對這「中舉變瘋子」的雷景象,鄉親們急的手足無措,來報喜的幾位「報錄人」,卻是相當的淡定。
  • 1985年《儒林外史》系列劇之一:《範進中舉》
    1984年蔣廣森完成《範進中舉》劇本創作,迫於經費緊張,開始到處尋求贊助。1985年4月,終於獲得江蘇省東方文化藝術中心3萬元贊助費,於6月正式開機拍攝。《電視連環畫》1985年第12期登載《範進中舉》劇照連環畫1985年9月《範進中舉》拍攝完成,當年年底在江蘇省內首播,《儒林外史》由此成為南京電視臺乃至江蘇首部古典名著改編的電視劇。
  • 高甲戲《範進中舉》走進福田
    深圳晚報訊 (記者 劉丹青 通訊員 陳晨) 日前,福田區第七屆主題館藝術節的重點劇目之一,由泉州市高甲戲傳承中心帶來的高甲戲《範進中舉》在戲劇主題館星空劇場精彩上演。
  • 《範進中舉》:帶你認識不一樣的胡屠戶
    很多人在讀《範進中舉》時給胡屠戶定義為:嫌貧愛富、趨炎附勢、嗜錢如命。說他粗鄙、尖酸刻薄、前倨後恭,並且戲稱他是「變形金剛」。我覺得評價一個人,應該是多維立體的,沒有任何一個人身上一無是處。雖然作者在刻畫胡屠戶這個形象的時候,想通過這個人物展現科舉制度下的社會風氣,表現世態炎涼。但是通讀全文,我們會發現胡屠戶身上也有很多暖心的細節,不能用一個趨炎附勢就一言以蔽之。
  • 你會覺得範進中舉很可笑嗎?讀《儒林外史》第三回
    周進中了舉人後,認識的不認識的人都來送禮慶賀,想當初,狗都欺他窮,真是「時不來誰來?時來誰不來?」接下來的三年裡,周進又中了進士,升了學道,身穿錦繡的官服,何等輝煌耀眼!範進的母親央求鄰居去找兒子回家,範進雞還沒賣出去,不肯回去,鄰居跟他說中了舉人。範進仍然不信,只當鄰居哄他開玩笑,鄰居奪了他的雞,慣在地上,把他拖回家去。範進進了家門,看到捷報上的字,先是暈倒,不省人事,等到被救起,卻迷了心竅,喜極而瘋。
  • 他7科成績不到100,考上大學時似「範進中舉」般,今成男1號
    在經過兩年的努力後終於考上大學,那時王彥霖的心情似「範進中舉」般「瘋」了一樣。到如今成為「男一號」,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王彥霖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一面。雖然他學習不太好,但特別聰明,而且在文藝方面天賦頗高。因為在父母的印象中,王彥霖經常跟著電視中的表演模仿的栩栩如生,也希望他朝這個方向發展。
  • 由範進中舉前後的世態炎涼感悟曾國藩「人生最大之事莫過於謀食」
    這一點,在範進中舉之前體現得非常明顯,也反映出當時社會的真實狀態。 作為一個讀書人,掙錢無幾,連老丈人也看不起範進。且聽老丈人胡屠戶的數落:「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歷年以來,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積了甚麼德,帶挈你中了個相公,我所以帶個酒來賀你。」胡屠戶這樣的奚落,應該不知說了多少遍了,這也是範進只得連連答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