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星巴克因拒收硬幣上了熱搜,引發網友熱議。
接近法律領域的相關人士指出,星巴克店員拒收硬幣的行為實質上是拒收人民幣的行為,本質上屬於違法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貨幣管理條例》第三條規定:「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也作了明確規定。
對此,星巴克回應稱,在門店消費可選擇包括現金支付在內的多種支付方式,疫情期間,更鼓勵顧客使用無接觸式的電子支付方式。
網友對其「敷衍式」回應並不買帳,伴隨行動支付越來越普及,現金使用加速萎縮,國內支付寶、微信掃碼支付盛行,在非現金零售支付中搶佔90%以上市場份額。
據第三方數據機構易觀國際(Analysys)發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行動支付市場監測報告》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我國第三方行動支付市場交易份額,支付寶佔比為53.58%,騰訊財付通(微信支付)佔比為39.53%,兩者構成雙頭壟斷,漸行漸近的央行數字貨幣(DC/EP)能打破這一局面嗎?
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創始聯合主任宋思齊表示:「央行數字貨幣將改善競爭環境,提供多元化選擇,同時更加可靠。除傳統支付功能外,央行數字貨幣是一種可編程貨幣,不僅可以添加任何功能,還可直接把資金轉給最需要的群體以更有效的方式刺激經濟。」
呼之欲出的央行數字貨幣
近日,商務部官網印發《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的通知,通知明確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中西部具備條件的試點地區開展央行數字貨幣試點。人民銀行制訂政策保障措施;先由深圳、成都、蘇州、雄安新區等地及未來冬奧場景相關部門協助推進,後續視情況擴大到其他地區。全面深化試點地區為北京等28個省市(區域)。
8月初,央行2020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指出,上半年「法定數字貨幣封閉試點順利啟動」,下半年將「積極穩妥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研發」。
今年5月起,央行在深圳、蘇州、成都和雄安這四個地區試行,隨後,滴滴出行發布公告稱,央行數研所與滴滴出行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研究探索央行數字貨幣在智慧出行領域的場景創新和應用。同時,美團點評、視頻播放網站嗶哩嗶哩(B站)也宣布與參與數字貨幣項目的銀行展開合作,嘗試在多場景展開應用。
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曾公開表示:「央行數字貨幣現在可以說是呼之欲出。」
拒收央行數字貨幣將同屬違法行為
央行數字貨幣(DC/EP),又被稱為「數字人民幣」或「數字現金」,在功能和屬性上,跟紙鈔完全一樣,只不過它的形態是數位化的,可定義為「具有價值特徵的數字支付工具」;在終端體驗上,DC/EP類似於支付寶、微信。
與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電子支付工具不同的是,DC/EP屬於M0,是央行負債,具有法償性。從法權上,DC/EP的效力和安全性是最好的。而消費者在使用支付寶或微信做電子支付的時候,用的是支付寶的電子錢包、微信的電子錢包。它們不是由央行貨幣進行結算的,而是用商業銀行存款貨幣進行結算。
「理論上講,商業銀行都可能會破產,所以這些年人民銀行建立了存款保險制度;但假設微信破產了,微信錢包裡的錢,它沒有存款保險,你就只能參加它的破產清算,比如你之前有100塊錢,現在只能還你1毛錢,你也只能接受,它是不受央行最後貸款人的保護的。當然,這種可能性很小,但你不能完全排除。」穆長春解釋道。也就是說,微信和支付寶在法律地位、安全性上,沒有達到和紙鈔同樣的水平。
此外,DC/EP添加了「碰一碰」功能,即只要你我手機上都有DC/EP的數字錢包,在不需要連接網絡的情況下,兩隻有電的手機碰一碰,就能實現實時轉帳,即DC/EP可實現「雙離線支付」。
「雙離線支付」指的是在收支雙方都離線的狀態下,仍可進行支付。只要手機有電,哪怕整個網絡都斷了也可以實現支付。
「雙離線支付」主要用於應對極端或突發的情況,例如,大地震、洪災或地下一層超市,當通信中斷或信號弱,電子支付不可用時,只剩下兩種可能性,一個是紙鈔,另一個則是央行數字貨幣。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的數字貨幣屬於法幣,具有無限法償性,就是說單位和個人不能拒絕接受央行數字貨幣(DC/EP)。目前,私營的支付機構或平臺,會設置各種支付壁壘,例如,支付寶不能直接向微信轉帳。但對於央行數字貨幣來說,只要能使用電子支付的地方,就必須接受央行的數字貨幣。
在央行數字貨幣普遍應用後,如果再次發生諸如星巴克用鼓勵電子支付來搪塞大眾,拒收硬幣的案例,拒絕接受央行數字貨幣(DC/EP)將等同於拒絕人民幣,同屬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