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寶奶奶(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願望,特別在這個充滿競爭的時代,家長省吃儉用,供孩子上各種補習班、興趣班,就是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但在這樣「高壓的成長環境」下,孩子就像一根一直被壓制的彈簧,終會不堪重負,崩斷最後一點彈性。
案例:錯誤的教育,讓孩子患上抑鬱症
鄰居柳女士人到中年事業有成,為了讓兒子有個好的前途,讀初中時就把兒子送到了國外學習,但因為孩子尚未成年,自立能力差,經常被寄宿家庭嫌棄。
慢慢地,孩子變得沉默寡言,嚴重的時候,不洗澡、不吃飯,沒有寄宿家庭願意接受他,柳女士知道了兒子的情況後,辭掉了工作,跑到了國外,專門照顧兒子飲食起居,希望兒子能夠好轉。
可兒子的情況,不但沒有好轉,反而還變得更加嚴重,一天夜裡,熟睡中的柳女士感覺身邊好像有動靜,睜開眼看見兒子就站在她的床頭,嚇了她一跳。
她正想開口時,卻聽到兒子說:「為什麼把我逼得這麼緊?給我一點自由呼吸的權利不行嗎?」說完,孩子就走回自己的房間,任柳女士在後面怎麼叫,兒子都不回應。
這時,柳女士才意識到了問題嚴重,她把兒子帶到了醫院,經過檢查,兒子患上了中度抑鬱症,柳女士怎麼都想不通,自己如此悉心照料兒子,為什麼會得病?
分析:寧可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也一定要讓他活得快樂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都跟柳女士類似,給予孩子的愛與期盼太重,超過孩子能夠承受的極限時,這些愛和期盼,就會變成無形的壓力和枷鎖。
李玫瑾就曾說過:我寧可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也一定要讓他活得快快樂樂。
一個就算是考上了名牌大學,但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最後也會因為心理的陰暗,走向絕路。復旦大學研究生,飲水機投毒事件就是典型,兇手智商非常高,但內心壓抑,最終害人害己。
想「學習好」和「快樂」兼得,家長做到這幾點
要讓孩子既能考上好的大學,又要在高壓下要保持心理的健康,這才是父母最期盼的,那麼要同時做到這兩點,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1)適當放手,給孩子一點個人空間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意識,這個時候,父母不能再用對低齡孩子的那一套,來強迫孩子事事按照父母的意願行事。
在一些小事上,可以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讓他們自己去嘗試,只有嘗試後,他們才知道自己的判斷是不是正確,這比家長苦口婆心的勸說有用。
2)鼓勵孩子參加一些興趣愛好活動
學習是枯燥的,就算是擅長於學習的孩子,面對十年寒窗苦讀也會有一些厭學情緒。
為了不崩斷孩子的神經,家長應該鼓勵孩子有一些自己的興趣愛好,當感覺到壓力太大時,就可以通過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來緩解壓力。
比如:打籃球、玩樂高等,這些都是一些有益的興趣活動,既能放鬆孩子的情緒也能幫助孩子學習。
3)多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在平時的溝通中,不要把「好好讀書」,「今天都學了什麼」當作是和孩子的溝通內容,在孩子眼裡,這些都是父母給的壓力和嘮叨。
把「今天都學了什麼」換成「今天過得怎麼樣」,這樣的談話內容才是有效的溝通,溝通需要時間,更需要技巧,不單單是簡單的幾句話,更要把語言轉為行動,孩子才能感受到家長的良苦用心。
父母的愛本應是孩子最堅實的依靠,但過度的「愛」會成為壓力,變成孩子想逃離的牢籠,父母要學會放手,孩子才能羽翼豐滿,展翅遨遊。
今日話題:孩子的快樂和上名牌大學比起來,哪一個更重要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和我們分享你的看法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