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2020-12-22 龍參部落

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古人的浪漫,現今的我們,不去深思很難體會。有道是「冬至大如年」,殊不知古時冬至就是年,或者說冬至是曾經的年。3000年前周公姬旦以「土圭法」測出冬至夏至。夏至日最長,冬至夜最久。也從那時,夜最久的那天成了新一年的開始。

《漢書》:「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古人認為,冬至之日,陰極之至,陽氣初始,陰氣由盛而衰,陽氣漸漸生發。自此以後,每天白晝越來越長。象徵著越來越好,所以是個吉日,值得慶賀。

《後漢書禮儀》:「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冬至時節,安靜休養,不宜興師動眾,以免擾亂天地陰陽變化。古時百官都放假休息,可想而知對其重視程度。

冬至之後,隨著環境的變化,人體陽氣也開始生發。氣血兩虛,身體欠佳的朋友們,可要抓住時機,隨著數九寒冬開始,逐步由小至大,緩慢進補,調理身體的狀態,隨著天氣的變化,一天好於一天。待到春暖花開日,即是身體健康時。

陽氣生發的過程中,補充元氣鞏固身體健康是必要的。可以適當食用補氣的食材藥材,人參、黃芪、黨參都可以。但人參大補元氣的效果要好於其他,可以視自身情況進行調整。

冬至初期適合小而緩的進補。所以可以選擇黃芪、黨參,或者微量的人參都可以。進而隨著身體狀態的轉好,隨著數九的變化,每過一九,即可適當加大補氣的用量。黃芪走表,黨參可替,人參大補元氣。到後中後期,人參便是不可缺少的了。

如果你身體欠安,冬至已到,是時候找回健康啦。

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而恭祝大家,身體健康,百病消退。

龍參部落,

一個致力於人參文化研究與推廣的平臺。

龍參部落,

中國第一家人參文化傳媒公司。

龍參部落,

期待您的關注與加入,我們一直在這裡等你。

相關焦點

  • 【微節氣】冬至 l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微節氣】冬至 l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冬至晨悟
  • 冬至 | 養「藏」,陽氣初動日漸長
    中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它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民間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
  • 冬至的來歷及和冬至有關的詩句
    據記載,周秦時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
  • 冬至了聊聊冬至的風俗,古人怎麼過冬至?
    冬至了聊聊冬至的風俗,古人怎麼過冬至?時間:2020-12-21 00:1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了聊聊冬至的風俗,古人怎麼過冬至?今天,冬至這一傳統節日,幾乎已經消失,至多是北方一碗水餃,南方一碗湯圓而已,但是古人對於冬至這一節日是極為重視的,那麼古人是如何過冬至的呢? 冬至 《周禮》記載: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 《周易》記載:先王以     原標題:冬至了聊聊冬至的風俗,古人怎麼過冬至?
  • 冬至當天如何看雲辨吉兇?古代朝廷有何禮儀?民間有什麼習俗
    冬至冬至是陰陽交替的節點,《五經通義》曰:冬至陽氣萌,陰陽交精,始成萬物,氣微在下,不可動洩。《爾雅》曰:冬為玄英,一曰安寧。如《神農書》曰:冬至陰陽合精,天地交讓,天為不溫,地為不凍,君為不朝,百官為不親事。《五經通義》進一步說「冬至寢兵鼓,商旅不行,君不聽政事。王者承天理,故率天下靜而不擾也」。即一切的軍國政事,在這天都停止下來,君王也不去過問政事;由此達到天人合一。
  • 冬至每年都是12月22號嗎?每一年冬至都有固定日期嗎
    每一年冬至都有固定日期嗎 冬至(Winter Solstice)又名一陽生,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     原標題:冬至每年都是12月22號嗎?
  • 冬至,至暗時刻,也是光明之始!
    冬至過後四十六日,就是立春,新年新春就來了,所以英國詩人雪萊在《西風頌》中的那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成了激勵無數人的名句,看來,古今中外的智慧是息息相通的!南朝梁人崔靈恩撰寫的《三禮義宗》中說道,冬至有三義:「一者陰極之至,二者陽氣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謂之冬至也。」
  • 今日冬至!節氣吃餃子,不只是滿足味蕾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稱「冬節」、「賀冬」。也有說法認為,它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在周代就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   在古籍中,似乎也可以找到冬至是一個節日的佐證。有文獻記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   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
  • 冬至對人們的意義,也不只是一個時間節點那樣簡單
    在古籍中,似乎也可以找到冬至是一個節日的佐證。有文獻記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但周曆的正月為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周朝的正月等於現在的十一月,拜歲和賀冬其實區別不大。不過,也有學者認為,嚴格來說,冬至還不算是一個節日。
  • 冬至悟道:冬至陽生春又來,物極必反新輪迴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浮灰。——杜甫《小至》又是一年冬至時,陽氣起,年關近。在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中,冬至為首。南朝《三禮義宗》載:「(冬至)有三義:一者陰極之至,二者陽氣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謂之冬至也。」
  • 冬至丨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陽氣|養生|食補|節氣|張...
    冬至是一年中白晝時間最短的一天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過了冬至以後  白天逐漸變長    二候 |麋角解  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三候 |水泉動  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 雲遊二十四節氣——冬至大如年
    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心裡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這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 冬至時節起源與習俗
    冬至起源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是上古時期根據天象物候確定陽氣漸漸開始回升而定出的節氣。冬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270°(冬至點),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
  • 今日冬至,冬至何以大如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 「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冬至後,白晝漸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慶賀。 冬至冬節,夜至長而晝至短。麋角解,熊深眠。一陽生,水泉動。
  • 冬至,是一個節日嗎?今天,你家會吃啥?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稱「冬節」、「賀冬」。也有說法認為,它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在周代就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在古籍中,似乎也可以找到冬至是一個節日的佐證。有文獻記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
  • 農村老人說「鴨怕十四,狗怕夏至,雞怕冬至」,是什麼意思?
    趕巧了:今天正好就是冬至呢!雞怕不怕冬至我倒是沒有感覺到。但是放眼看去,村子裡確實有「冬至大如年」的一派新景象。家家戶戶都忙著包餃子整湯圓。冬至節、夏至節、七月十四就是祭祖的傳統歲節。冬 至冬至節,古人對這一節日是相當重視的。漢代每至冬至節,則官吏休假,家人鄰裡相聚慶賀。冬至在古代被稱為「亞歲」(《冬至獻履襪表》)意即冬至亞賽年節。
  • 冬至大如年,可不僅有湯圓和餃子,這份冬至節俗名單請對號入座
    數九寒天冷風嗖,見一對獅子滾繡球,這一句唱詞中的數九寒天就是由冬至開始。21日的18時02分冬至,即北半球全年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十二個節氣,此時太陽運行到黃經270度。民間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從冬至這一天開始,此後白天一天比一天長,是個吉祥的日子,理應慶賀。
  • 冬至靈魂拷問:為什麼北方人過啥節都吃餃子?
    那時,周代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所以說,拜歲和賀冬沒什麼分別。西漢時期,漢武帝採用夏曆,將正月和冬至分開。《漢書》記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表示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一年的到來。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此時。
  • 冬至已至,陽氣復來,為什麼說「冬至」是一個寶藏節氣?
    極寒的時節,看似陰冷,陽氣卻已經悄悄開始萌動,陰極必陽,這是我們老祖宗的陰陽之道,「冬至一陽生」就是這樣來的。冬至開始,天地之間的陽氣逐步上升,在易經64卦中,冬至為「復卦」,復卦的卦象乃一個陽爻撐起全局,雖然陽少陰多,但陽爻當令為初九,是為穩健。
  • 【24節氣◎冬至】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
    至漢代依然如此,《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冬至又被稱為「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