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記者 李萌昊 攝影
本網訊 5月12日晚,溢達集團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楊敏德做客名家論壇,在東區食品學院報告廳與師生們分享了自己對可持續增長與核心競爭力的思考。黨委副書記秦世成出席論壇。
楊敏德是全國政協委員,香港行政會議成員。她是上海紡織商人楊元龍的長女,在業界有「配額女王」之稱。1952年楊敏德生於香港,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後又獲得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返回香港後,協助管理家族企業的紡織及製衣業務,1978年成為溢達集團的掌舵人,帶領集團發展成跨國企業,現擔任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
論壇伊始,楊敏德首先從中國經濟增長率是否應該保持在7%及以上的速度上起講。她分析,中國經濟近三十年內的增長模式粗放,帶來了環境惡化,現有增長模式已經不可持續。要想實現可持續地發展,必須控制增速、轉變增長方式。作為溢達集團的掌舵人,楊敏德帶領這個企業先行一步,在環境保護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投入,2012年投資達到5600多萬元。有人問她,這樣的投資能見到效益嗎,她舉出了一組數據:其中近5000萬元用於節能節水改造,節省能源折算成電就有約3.445萬度、節水193萬噸,合計3400多萬元。她說,未來三年溢達在節能上還將持續投入,能耗有望降低15%、用水減少20%。
集團發展中,人才是重要因素,「用大學生這樣的人才,是溢達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楊敏德表示,要讓企業的競爭模式更有競爭力,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選用優秀大學生。她也坦言,現在大學生很有思想,讓很多企業主頭疼。她建議,「管理要想到對方的要求,大學生要尋找與企業需要的契合點」,實現雙方的共贏。例如針對這些員工普遍要求漲薪的呼聲,她提出,提高管理效率,讓效益提高,帶動員工福利的增長。
人才也給溢達帶來了發展,雖然主打紡織,但是溢達的高學歷員工引入了3D列印,通過印表機製造生產機械零件,這樣就省去了去歐美廠家更換零部件的時間,提高了生產的效率。改變還不止這一點,人才帶來的科技應用和科學管理,企業投入並無明顯增長,企業效益卻有很大提高,自然實現了雙贏。
曾經在麻省理工大學、哈佛大學受教育,楊敏德也給年輕學子們提出了建議:讀書人不能只追求利益,要多讀書,要有除了追求利益以外的理想:「我希望今天能在大家頭腦裡種下一顆種子,有朝一日你們能發現掙錢不是最重要的,那你們的一生就能找到幸福」,「你們的理想,就是我們的前途!」
現場,楊敏德還回答了同學們的提問。為了表達對楊敏德的感謝,我校學生用穀物種子製作了一幅種藝畫,寓意「理想的翅膀,鼓舞的種子」,象徵我校與溢達集團友誼長存。
同學們表示,聽了楊敏德演講收穫很大,經管學院2012級的宋輝斐說:「我對於管理企業和樹立品牌文化有了新的認識,同時明白了企業看重的能力就是創新,自己在這方面可能還有所欠缺,以後我也會努力去改進自己的缺點。」
論壇由基金會秘書長李全宏主持。溢達集團人力資源與組織發展總經理童成,溢達新疆農業公司總經理陳君堅,溢達(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陳海英,我校黨委宣傳部部長寧秋婭、學工部副部長林涵、研工部副部長沈立峰、校團委書記鄧淑娟和同學們一起聆聽演講。
責任編輯:歐陽永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