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故宮為何沒有保存下來?500多年間5次劫難,第四次毀於一旦

2020-11-18 騰訊網

北京故宮舉世聞名,是明朝時候修建的。它是世界五大宮殿之首,雄偉壯觀,富麗堂皇。

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明朝的時候,還修建了一座皇宮,比北京故宮規模還大。

南京的皇宮也叫紫禁城,它比北京故宮歷史悠久,是從朱元璋稱帝之前就開始修建的。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3月,朱元璋親率大軍北上進攻集慶(今南京)。朱元璋進城後,集慶更名為應天府。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攻下鎮江後,稱吳國公。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改吳國公為吳王,他居住的地方自然也就被稱為"吳王府"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在吳王府東北郊外開始建造新宮(即明故宮)。

朱元璋原來是個叫花子,成為皇帝後是典型的暴發戶心態,修建的皇宮一定是要史無前例的。

他把皇宮正址選在了一片湖水中,因為這是塊風水寶地。

面對茫茫湖水,朱皇帝毫不畏懼,抱著人定勝天的精神,調集幾十萬民夫和士兵填湖("遷三山填燕雀湖")。

接著無數民工在那裡先是鋪墊巨石,接著又打下密集的木樁。然後又用三合土分層夯實,將宮城地基建造得牢固堅實。

當初朱元璋對於故宮的建築質量提出一個基本要求——"但求安固...可傳永矣。"——《明太祖實錄》

1367年9月,皇宮主體基本建成。其位置大致在今天的中山門以西,逸仙橋以東,大光路以北,佛心橋以南。

據史料記載,南京明故宮的佔地面積一共有100萬平方米,而北京故宮佔地面積只有72萬平方米。

我們可以這樣說,南京明故宮才堪稱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宮殿。而今天的北京故宮,只是南京明故宮的「山寨版」。

1594年,大明萬曆二十二年,南京故宮落成100多年後,義大利的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來到南京,目睹了南京故宮的雄偉壯麗後,在《利瑪竇中國札記》中一書感嘆道:

"走遍世界,從未見過哪個國家的皇宮像南京的明故宮這樣雄偉"。

可是世事無常,滄桑巨變,今天的南京紫禁城早已經成為歷史塵埃,人們只能在支離破碎的殘磚剩瓦面前憑弔歷史遺蹟。

被譽為"世界第一宮殿"的南京明故宮,為何在幾個世紀後灰飛煙滅、蕩然無存,只剩下叫人唏噓的明故宮公園殘景?

任何一座建築都經不起歲月變遷,但南京明故宮經得住時間,經得住風雨,卻經不起劫難。總的來說,它經歷了四次劫難。

一、建文帝自焚,金鑾殿一片火海

朱允炆是朱元璋孫子,明朝第二位皇帝,明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繼皇帝位。

他上臺後打算削弱叔叔們的兵權,引發動亂,燕王朱棣率先發難,發動"靖難之役",在1398年六月初三攻克南京。

走投無路的建文帝一把火點燃了皇宮,奉天殿在熊熊大火轟然倒塌,被燒得面目全非。

儘管朱棣對奉天殿進行修復,但他已經對這個晦氣的地方沒有任何興趣。

1421年,明朝新國都遷到北京,南京紫禁城人去樓空,昔日繁華不再,衰敗不可避免。

二、大清建"滿城",明故宮面目全非

清軍入關,少數人徵服了人口是其幾十倍的漢人,他們提心弔膽,唯恐漢人反抗,就在戰略要地實行滿人漢人共同駐軍的協防制度。

南京作為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中心,大清朝就在此部署重兵,八旗兵就駐紮在明故宮。那時候以維穩為主,也不管什麼古蹟保護,明故宮命運不難想像。

在明代紫禁城被八旗駐防後,成為滿族聚居區,人稱"滿城",為了進行種族隔離,清兵把滿城和江寧分成兩個世界,在太平門到通濟門修建了一道"柏林圍牆"。這樣一來,明故宮再遭毒手。

三、康熙爺染指,"紫禁城"又遭劫難

經過兩場劫難,南京明故宮已經面目全非,但是閻王爺不嫌鬼瘦。

康熙三十八年,即1699年,聖祖皇帝康熙把"聖手"伸向明故宮。

為了建造明故宮九龍殿風格的普陀山"法雨禪寺",康熙爺大筆一揮,下達文件拆除南京故宮的琉璃瓦12萬張。

《普陀山志》倒是直言不諱,記載說"法雨禪寺"的九龍殿琉璃瓦、雕龍柱磉和九龍藻井"均為南京故宮之物"。

四、"滿城"被攻陷,明故宮毀於一旦

1853年3月,太平軍兵臨南京城下,滿城旗人眾志成城拼死抵抗。太平軍攻進城後,包括江寧將軍祥厚、副都統霍隆武在內的全城軍民被殺個精光,包括婦女和兒童在內的43000人無一生還。

南京城從此成為太平天國首都,改名天京時間長達十年。

為了建造洪秀全的天王宮殿和各王府及城牆,太平軍在明故宮就地取材,明故宮被肢解得支離破碎,到處斷壁殘垣。

五、清帝退位後,明故宮終灰飛煙滅

晚清末年,明故宮還有輪廓存世,宮牆依稀可見。

但是清帝退位,天下大亂,南京皇城舊址變為成採石場,皇城城牆被拆除殆盡,磚瓦石塊被拿走賤賣。

英國人法雷斯就曾經在明故宮遺址中買走了七塊石刻和三對石獅,運到下關對揚子飯店進行裝飾。這座建築面積2429平方米的飯店,表面上是法國古堡風格,但很多材料就是來自明故宮。

無獨有偶,1919年竣工的、由美國設計師A.G.Small設計的金陵大學北樓,就是以明城牆磚為材料建造而成。

鬥轉星移,物是人非,經過幾多劫難,明故宮已經蕩然無存,只剩下一座故宮遺址公園。如今你到那裡去,怎麼也難以把映入眼帘的景象跟昔日輝煌無比的明故宮聯想在一起,只能留下一聲嘆息。

相關焦點

  • 南京明故宮為何沒有保存下來?
    現在的確是沒有,因為南京故宮已經被毀了,想要瞻仰這座華美的宮殿,得去看北京故宮,然後展開想像。 那麼問題來了,作為高仿的北京故宮都能保存,正版的南京故宮為何不能呢?這麼說吧,南京故宮不是一次性被毀的,分為幾個階段。
  • 南京的深冬,明故宮的夢
    殿宇重重,樓閣森森,雕梁畫棟,萬戶千門,金碧輝煌,氣勢恢宏……萬曆年間親眼見過這座皇宮的利瑪竇描述:我還沒有見過世界上哪個國家的皇宮像南京的皇宮這樣雄偉!要知道,利瑪竇人生最後十年,一直都住在北京皇宮邊兒上。由此可見,南京皇宮比朱棣在北京的複製品還要更勝一籌。利瑪竇在南京皇宮開過眼界,還在大報恩寺辯過論,光從旅遊的角度而言,比他的前輩馬可·波羅要幸運很多。
  • 南京的明故宮,是北京故宮的前身,如今略顯荒涼!
    故宮是中國的標誌性建築,許多人不遠萬裡來到中國和外國都是為了欣賞它,這顯示了故宮的名氣。除了故宮,估計大家都很熟悉橫店影視城的故宮,按照我國故宮的比例1:1轉載。但其實中國還有一個故宮,也叫紫禁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
  • 康熙為何要拆除部分南京故宮建築材料來興建這座廟宇?
    朱元璋建立明朝時,其都城是在南方的南京城,明成祖朱棣統治後期才開始大肆營建北京城,但當時南京仍然是首都,北京只是行在,遲到嘉靖年間才確認了遷都的事實。不過在南京一直保留著包括六部在內的全套朝廷官署設置,明初的皇宮也一直封存,由南京鎮守太監負責看管維護。
  • 南京最近很鬧心:寶馬案未平息 明故宮又來襲
    9月8日,澎湃新聞報導《南京明皇宮遺址遇百億商業開發,考古結果9年秘而不宣被質疑》,一經刊發即引來了各方關注:距今已有600年歷史的南京明故宮,系由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創建、其子朱棣擴建,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宮殿,被稱為「世界第一宮殿」。明故宮部分遺址至今仍可見,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南京市地下文物重點保護區。
  • 藏匿於南京的一座宮殿,北京故宮竟是效仿的它,如今卻只剩下城門
    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探索歷史,而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很多國人都為此感到驕傲,在陝西的西安,隨便找一塊地也許都能挖出文物,有句話就說地下文物看陝西,陝西是中國文物最多的一個省,江蘇南京的歷史也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經歷過多個朝代的更換,在南京隨處看到有點歷史性的建築,它看似普通,也許就有著上百年的歷史了。
  • 西安明城牆保存好,南京城牆規模大,遊客:北京城牆不忍直視!
    而現實的情況是,西安和南京兩地還保有古城城牆可以登上一覽,而北京的明城牆幾乎所剩無幾!眾所周知,西安是中國建都歷史最早,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的古城,並且沒有之一!自從西周時期開始,直到唐末,這座城市作為「中國最古老的首都」,前後歷經十三朝,約1950年。
  • 火影:鳴人命運使然的5次劫難,缺一不可,不然成不了七代火影
    在鳴人的成長曆練中也有很多命中注定,比如說劫難,借著這個話題,我就來跟大家聊一聊鳴人命中注定的5次劫難,缺一不可,不然成不了七代火影。,而且也見到了素未謀面的老爸波風水門,雖然父子之間的話並不多,卻帶給了鳴人暖心和感動,這一個劫難也是必不可少的。
  • 中國四大故宮之一,面積是故宮的1.5倍,但現狀卻令人唏噓不已
    我不知道你對南京有什麼印象,其實南京是一座有著許多文化和古建築的城市,除了我們通常看到的那座富士墓和秦淮河之外,個人對我最期待的可能就是南京的明故宮了,南京明故宮,即南京故宮,我國四大股東之一,也是目前4個故宮中保存得最完整,最不完整的故宮,但回首一看,明故宮當初還是十分輝煌的,它是在
  • 故宮地磚損壞,工匠修復時發現600年前秘密,專家:朱棣的心真狠
    當你來到故宮時,一定會忍不住感嘆,這座巨大的皇家宮殿簡直就是一本活歷史,又忍不住產生疑問,為何故宮能屹立600年不倒?保存的如此完好?  朱棣早有遷都的打算,於是便聽取了大臣的意見以南京皇宮為藍本,命人在北京設計和建造了皇宮和城垣。
  • 南京發現500年明城牆遺址 暴露野外無人問津(圖)
    「這些都是以前的老百姓從城牆上扒下來的磚頭,我在上世紀50年代就聽老人說,附近很多房子就是用城牆磚砌成的。」談起老東門遺址,家住東門大街74歲的高老漢打開了話匣子。他告訴記者,附近許多老人都知道老東門遺址的位置。  這應該是東門和北門間的城牆  大多數南京人對南京明城牆非常熟悉,對於浦口城牆幾乎沒有聽說過。
  • 《上新了故宮》:就算來過100次故宮,故宮也會給你101次的驚喜!
    提起故宮,你能想到什麼?是滄桑厚重的歷史,還是大氣磅礴的建築......《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在萬眾期待之下於10月24日正式開播,觀眾對故宮的情懷依舊,對節目的期待未減。今年恰逢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上新了故宮》第三季,以全新的面貌慶祝紫禁城建成600年。在第三季節目中,鄧倫、張魯一和聶遠三位作為故宮文化探秘的駐場嘉賓,文創方面,則邀請到了全國20多所高校的學子,參與團隊設計賽事。首期當中,清華美院設計團隊,對戰中央美院設計團隊。可謂是異彩紛呈。
  • 南京城內藏一宮殿,北京故宮竟是仿它建造?為何如今只剩一座門
    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城市,如西安和南京,大多是幾個朝代的首都。在西安隨便挖塊地,下面可能都藏著歷史文物,而在南京,那些看似普通的建築,可能有幾千年的歷史。南京到處都是歷史遺蹟,如中山陵、秦淮河、故宮、南京明宮。然而,如今的明宮是一個遺產公園,遊客們經常來這裡想像曾經輝煌的宮殿。
  • 南京故宮比北京故宮,還大30萬平方米,可如今卻沒什麼遊客!
    南京故宮比北京故宮還大30萬平方米,可如今卻沒什麼遊客!現在北京是我們的首都嗎?還是歷史上很多王朝的首都?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歷史遺蹟,很多遊客來這裡玩,為了欣賞這段歷史,故宮是一定要去的地方,其實我們從小對故宮的感情都不一樣,現在對電視劇和電視劇有著同樣的感情,一到旅遊季節,故宮就更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但是,其他地方也有故宮,今天編輯給大家講的這個故宮比北京的那座宮殿大,你知道在哪裡嗎?南京故宮比北京故宮大30萬平方米,現在有多少人知道?
  • 走走南京明城牆
    朱自清先生曾說過:「逛南京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些時代侵蝕的遺痕。你可以摩挲,可以憑弔,可以悠然遐想」。秦淮河緩緩地流淌,明城牆高高地矗立,他們都在講述著南京的歷史。我們就來說說南京明城牆。南京明城牆包括宮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牆,是世界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南京明城牆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勢,在鍾靈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間,在六朝建康城和南唐金陵城的基礎上,依山脈水系的走向來建城。南以外秦淮河為天然護城河、東有鐘山為依、北有後湖為屏、西納石城入內,形成獨具防禦特色的立體軍事要塞。
  • 除了「故宮」,還有「南京故宮」,中國的古代建築有多氣派?
    在中國有著非常多的景點,還有著很多非常有歷史的建築,這些都是中國幾千年歷史的長河中保留下來的,有一些能保留的非好,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在中國很多的文物和有著悠久歷史的景點都是國家級別的保護建築景點。我們都知道在古代是出現了非常多的朝代領導著,每一個都是有著自己的特點,在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都可以看得出哪些朝代的人都是有著很多的區別。就在中國就有著一些建築是除了「故宮」,還有「南京故宮」,中國的古代建築有多氣派?
  • 中國為什麼會有三個故宮,瀋陽故宮、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
    蔣氏是個深謀遠慮的人,他不但在國民政府撤退的時候,帶走了很多文化、科技領域的人才,還下令把華夏文明結晶的許多珍稀文物運送出去,以免在戰火中毀於一旦,或落入他人之手。那些運送出去的文物,就有很多來自北京故宮。
  • 故宮為何5點就關門?只因59年的一件事,至今令人印象深刻
    靖難之變後,燕王朱棣成為帝王,他於是決定進行遷都,將原本在南京的國都遷居到他的封地,即如今的北京。此後故宮開始修建,直到永樂十八年才順利建成。清朝被推翻後,紫禁城不再是皇家住所,在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了,此後故宮便取代了紫禁城。現代的北京故宮,可謂是旅遊大熱景點,但是它卻在5點就關門。
  • 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晉宏逵:故宮600年營建往事
    今年是故宮營建600周年,600年前故宮是怎樣營建起來的,是如何保存至今的,又將如何保存下去,是大家關心的問題。我歸納了五個方面,嘗試粗線條地描述這些問題。北京城中軸線的歷史沿革城市中軸線是現代人對城市一種布局形態的總結。明清北京城有一條貫穿南北的中軸線。
  • 我國實際上有四座故宮,除了北京故宮,其他三座你知道在哪裡嗎?
    作為世界上現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古建築,北京故宮是國家級博物館,也是「世界五大宮之首」,始建於1406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故宮有很寶貴的價值和地位。從歷史上看,這裡是皇權的象徵,至高無上,尊貴莊重;而現在,作為博物館,更是展示了建築、文物、歷史遺產的珍貴。事實上,一磚一瓦,一花一木都承載著故宮的歷史,它本身就可以說是最大最珍貴的文物。